摩爾定律走到盡頭 摩爾定律終結意味著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Peter Thiel 有句名言說「我們多年前暢想的是會飛的汽車,但我們今天卻只擁有讓你輸入 140 個字的輸入框」。

言下之意是我們期待的是足以影響現實生活的深層技術進步,但獲得的卻是一點線上的娛樂生活方式。

公平地說,雖然我們沒有看到 Peter Thiel 呼籲的那個層次的科技進步,現實生活還是獲得了極大改善,今天我們已經不能想像一個沒有科技支撐的生活方式了。

有趣的是,雖然科技的飛速進步的原始驅動力是摩爾定律,但更加吸引人注意的是軟體行業。

Peter Thiel 認為「140 字輸入框」屬於比特的進步,是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而「會飛的汽車」是原子的進步,也就是人們對現實物理世界的駕馭。

他認為我們已經看夠了網際網路和軟體的顛覆性,人們需要把一部分力量用在改善現實世界中。

這是他自己的堅持,也是他做成如此多成功投資的重要原因:

有趣的是,所謂比特的進步,說到底卻是由摩爾定律推動的,後者仍然是原子的進步,但人們往往忽略這一點,將目光集中在網際網路上。

美國的科技圈對這一點更加先知先覺。

尤其在最近五年來,中美兩國科技圈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稱呼,能夠清楚反映這一點:在國內,人們更多會去談「網際網路」,而不是「科技」。

國內說「網際網路金融」,美國說「科技金融(Fin-tech)」,國內說「O2O(Online-to-offline)」,美國說「按需經濟(On-demand Economy)」。

現在,我們總結出 3 個目前科技行業認同的解決辦法

這些辦法也是未來行業發展最重要的 3 個趨勢。

1、軟體行業的革新

暴力法的盛行其實是一種奢侈。

就跟「何不食肉糜」一樣,何不用暴力計算去碾壓問題呢?反正有摩爾定律在,不愁機器性能不夠,而且用不了多久更加強大的設備又要出現。

這是摩爾定律帶來負面心態,也造成了軟體開發的浪費和低效。

在經濟上這很划算,雖然我的代碼實現很糟糕,但沒關係,可以湊合著用啊,過兩年有了新設備就好辦了。

長期來說這不是好事。

因為這樣看技術的進步更多是摩爾定律帶來的更強計算能力、數據存儲技術和網絡帶寬,軟體和算法則相對滯後。

摩爾定律的終結意味著我們可以迎來軟體行業的新時代。

更多的資金和腦力會被用在像阿爾法狗這樣的東西上。

有了資源投入,我們很快會迎來更高效的程式語言、編譯系統和應用設計。

我們預計軟體行業會真正迎來它的成熟時期,工程師將更加關注代碼的效率,以及如何更加聰明地利用現有資源做出不可思議的東西出來,例如阿爾法狗。

2、雲計算

雲計算這個詞似乎都被人說爛了。

但在摩爾定律即將失效時,它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種必然。

越來越多的活動發生在移動端:手機、平板、智能手錶和其他智能硬體,不僅要求設備更薄,晶片更加微小,而且要求移動設備不發熱、低能耗、省電。

同時,以前的「電腦」是獨立設備,所有計算能力都存在你的主機裡面。

軟體好不好用還要看你的電腦性能有多少儘量。

現在移動設備劇增,越來越多的計算能力被轉移到雲端。

雲計算曾經是一個流行語,現在卻同時是科技行業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

於是晶片廠商需要考慮的人分成了兩部分:一方面是普通的消費者和他們越來越多的移動設備,再過一段時間,這一部分設備自身的計算性能很可能不會大幅提升了,但通過為需求和應用設計的晶片,可能會更加便攜、省電、易用。

另一方面是雲計算的提供商,亞馬遜 Google微軟們,他們不用考慮太多移動端的問題。

對晶片廠商來說,這部分用戶的占比會越來越大,也會越來越受重視。

總而言之,未來幾年過了某一個時間點後,作為個人用戶,你的所有需求都可以通過「設備 + 雲端計算」這樣的模式滿足。

你的隨身設備自身的性能不會更強,除非你願意接受更大的設備。

3、新硬體技術

也可以純粹從硬體找出路。

有這麼幾種可能性:

新的晶片架構

全球半導體行業目前的新策略是,他們忍夠了,不打算像以前那樣從摩爾定律出發搞些新的晶片出來,然後陷入那個被新軟體剝削資源,然後被消費者罵,然後推出新晶片這箇舊循環。

相反,他們會從應用出發,考慮手機、電腦以及各種數據中心的需求,然後向底層延伸,最終確定需要什麼樣的晶片來滿足這些需求。

所以會有越來越多具備特定功能的晶片,例如專門用作神經網絡計算、圖像識別、雲計算,或者預先內置各種消費端需求,比如高通的系統晶片(System on a Chip)。

材料科學

有許多備選,例如矽鍺合金(SiGe)和砷化銦鎵(InGaAs),或者設計全新的晶片結構,例如納米管、生物分子、自旋電子晶片。

目前來看,難度都很大。

量子計算機

當然並不是沒有其它的選擇。

剛才提到的電晶體最終縮小到2納米後,主宰機器性能的將是量子物理。

Google 搞的量子計算機 D-Wave 就是想以此為出發點找到全新的範式。

到目前為止,無論多麼高精尖的人類計算機,基本原件都是電晶體,相當於一個開關,有兩種狀態:1 和 0,或者開和關。

而量子計算機的電晶體卻有3種狀態,0、1 以及「同時是 0 和 1」,或者說,開、關以及「同時是開和關」。

這個「同時是開和關」的狀態是量子物理的態疊加原理(Superposition)。

上面提到半死不活的貓就是薛丁格本人所講的例子。

顯然,有了疊加態(以及量子糾纏),運算能力會遠超普通計算機,前提是 Google 開發出有實用性的量子計算機。

過去 50 年科技的穩定進步很美妙,當定律失效時,未來似乎顯得有些黯淡。

我們認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不意味著科技進步的停滯,而意味著變化本身的性質發生改變。

再也沒有一個「定律」去指引大家按部就班地升級。

這種確定性正在被逐漸消除,這迫使人們追尋新的思路和手段。

下一個爆發性的變化可能會發生在其他任何地方。

未來有很多挑戰,但也會更有趣。

所以,摩爾定律的終結不是進步的終結。

言下之意是,我並沒有說你沒辦法買到更好的手機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延續摩爾定律:硬體和軟體界限愈發模糊

摩爾定律誕生50年來一直能夠自我實現,引導整個行業每兩年將同樣大小晶片上的電晶體數目翻倍。但近年來,摩爾定律「終結」的聲音愈發甚囂塵上。面對如此行業瓶頸,硬體廠商正不斷吞併融合原先軟體領域的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