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集體反對博通收購高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兩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OPPO和vivo周二表示反對博通收購高通的交易。

他們擔心此交易不僅讓公司利潤率受到影響,而且還會因為有利於全球性的大型競爭對手而損害他們的利益。

目前,來自OPPO和vivo的營收占到高通220億美元年營收的10%以上。

上述兩家公司的高管表示,他們擔心如果博通1050億美元惡意收購高通的交易獲得成功,這不僅會引發產品漲價,也可能會帶來其他方面的一些變化。

中國另外一家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則表示,該公司對此併購交易持保留意見。

博通與高通的合併,能夠組建成全球第三大晶片製造商。

當然,博通收購高通的交易不可能在幾個月內就完成。

博通在去年11月宣布,該公司已向高通提交了收購要約。

博通提出以現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購高通。

如果交易獲得通過,它將是科技史上最大規模的併購交易。

不過高通在11月13日正式拒絕了博通提出的1030億美元收購要約。

高通董事會主席保羅·雅各布對此表示:「公司董事會一致認為,博通的提議顯然低估了高通在移動技術和未來發展前景方面的領先地位。

」博通本周宣布開始給高通的股東發送信件,希望在今年3月份舉行的高通股東大會中,通過股東投票選舉替換高通現有的董事會成員。

即便是高通接受了博通的收購要約,此交易仍需要通過多國的反壟斷調查和監管評估。

中國大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的集體反對,可能會讓博通的這一交易很難獲得中國反壟斷監管部門的批准。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Kantar Worldpanel ComTech提供的數據,在中國的智慧型手機用戶當中,大約三分之一使用的是OPPO、vivo或是小米的設備。

該公司的數據還顯示,蘋果在中國城市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約為24%。

另一家市場調研公司IDC提供的數據顯示,高通向OPPO、vivo和小米提供的智慧型手機晶片數量,是向蘋果提供的晶片數量的兩倍以上。

消息人士透露,博通和高通的高管最近幾周一直在同客戶就收購交易的利與弊進行探討。

博通執行長陳福陽(Hock Tan)表示,該公司已同許多的高通客戶進行了溝通,其中就包括一些中國客戶。

「他們非常支持這一交易,」陳福陽在提供給《華 爾 街 日 報》的聲明中稱。

「我們聽取了全球許多大客戶的意見,特別是中國客戶的意見。

他們對博通收購高通的交易非常關注,」高通發言人對此表示。

陳福陽在去年12月曾訪問中國,與一些客戶進行了會談。

據一位被陳福陽訪問的企業員工透露,陳福陽此次訪問非常低調,在訪問該公司時曾乘坐著一輛破舊的豐田汽車。

該消息稱,陳福陽在為期1小時的會談中表示,高通股東對公司當前的管理非常不滿,博通認為接手高通後能夠大幅降低後者的運營支出。

據被《華 爾 街 日 報》採訪的小米、OPPO和vivo高管稱,他們不僅擔心在收購高通的交易完成後,博通會提高移動晶片的售價,也擔心博通會大幅砍掉高通的研發支出,從長期來看這可能對他們不利。

正是因為高通過去對研發的高投入,才讓該公司和客戶在新移動技術中取得了領先。

不過在5G技術的研發中,高通目前已處於落後。

小米、OPPO和vivo在去年11月同高通簽署了一份不受約束的協議,將在未來幾年內購買高通價值120億美元的配件。

上述公司表示,如果高通被博通收購,他們可能會使用其他供應商的晶片。

雖然上述公司同時也是博通的客戶,但帶給博通的收入並沒有帶給高通的收入多。

當然,高通目前與許多客戶存有法律訴訟糾紛,而且也與多國的監管部門存有糾紛。

這些糾紛源自於高通的業務模式:該公司不僅向客戶出售移動晶片,也向他們收取專利費。

這也導致高通不公正的使用其市場統治地位這種批評聲音的出現。

蘋果目前就與高通在全球展開訴訟大戰,而且自2017年年初開始蘋果的代工製造商已停止向高通支付專利費。

高通在2015年支付9.75億美元巨額罰款後,與中國發改委達成和解。

作為和解的一部分,高通減少了向中國移動設備製造商收取的專利費。

在陳福陽最近在中國大陸訪問時,他曾在一次會議中表示,如果收購高通的交易獲得通過,他希望能夠對高通當前的專利費協議進行調整。

在調整之後,客戶將支付更高的晶片費,但專利使用費會相應降低。

據一位參加會議的智慧型手機企業高管稱:「他認為我們支持這一想法,因為它能夠迅速降低成本,但我們並不這樣認為。

」該高管稱,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更關注的是如果交易獲得通過,從長遠來看他們將無法與國際競爭對手匹敵。

(編譯/明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