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業絞殺之下,華為自主研發作業系統到底有多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谷歌宣布將斷供華為的安卓服務之後,包括"一夜之間手機變殘"等緊張情緒也在市場上急速蔓延。

儘管安卓方面還出面發聲,稱華為現有設備將不受影響,但這依舊無法消減因斷供消息所帶來的擔憂情緒,而這也再一次將華為乃至所有中國智慧型手機廠商的那塊短板——作業系統搬到了檯面上。

作業系統可以說是智慧型手機的靈魂,在如今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上,谷歌的安卓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已經壟斷了全世界99.9%的手機作業系統。

由於蘋果的iOS系統僅供自家iPhone使用,因此谷歌的安卓便成了所有中國手機廠商的不二選擇。

但並非時至今日中國手機廠商才體會到在作業系統上"受制於人"的痛,它們更是早在中國智慧型手機發軔之初就意識到作業系統的價值,而且不只是手機廠商,包括電信運營商、BAT都曾經殺入其中。

但幾乎無一例外,這些挑戰者們最終都鎩羽而歸。

運營商搶跑國內移動作業系統,阿里雲OS的短暫輝煌

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中國移動。

2008年,中國移動聲稱自研的系統OMS上線,搭載於定製機OPhone上,號稱要與Android並駕齊驅,打破幾大國外智能系統的壟斷。

但是,存在於這個所謂的國內首個自主獨立系統身上的一個爭議點是,其是否真的是一個獨立於安卓生存的作業系統?

按照中國移動的介紹,OMS基於Linux內核、採用Android原始碼進行開發,去掉google搜索、郵件等服務,集合中國移動的飛信、139郵箱等,並首批搭載於聯想的移動定製機OPhone上。

但經過當時的許多技術人士分析,OMS只是改頭換面的安卓,仍對安卓高度依賴,並需要跟隨後者的升級而升級。

嚴格意義上,第一款"獨立國產智慧型手機系統"的名號應該頒發給三年後發布的聯通沃Phone系統。

當時的聯通也拍著胸脯高呼與安卓沒有任何關係,並且沃Phone系統還得到了國家級的多項支持。

但是,沃Phone系統誕生的"使命"並非搶奪作業系統市場,而是置入聯通自有業務,甚至因為當時聯通正在依託蘋果iPhone的銷售追趕移動,在沃Phone推廣上,也平衡了這一部分利益。

種種原因之下,沃Phone具備多種"先天劣勢":系統僅用於1000元到2000元的低端機、不兼容安卓應用、對每家手機廠商收取30元/台手機授權費。

更重要的是,儘管只晚了移動的OMS系統三年,但彼時的安卓已經成為國內市場的主流——占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

自此之後,安卓更是對市場中的其它系統呈現碾壓之勢,沃Phone很快也就暗淡退市。

在聯通的沃Phone系統馳騁沙場的同時,還有另一股力量不容忽視——BAT,它們可以說是這個市場裡資本最雄厚的玩家,其中,阿里算是最早入局手機作業系統的那一個。

2011年的夏天,阿里雲OS面世,儘管受到了谷歌的多次施壓,但在阿里的力推下,YunOS也在2014、2015年憑藉與魅族的合作,一度占據國內手機作業系統份額的7%,這堪稱是YunOS的巔峰時刻。

不過,基於依舊無法打入與主流智慧型手機合作的圈子、加之小眾手機市場的逐漸萎縮,YunOS聲量也在逐漸減小。

在最近數年,當阿里再次公布YunOS的更新版本時,阿里已不再強調這是一個"手機作業系統"。

總的來說,在過去20年中,國內宣布研發自主作業系統的研究機構、高校、國企、民企不計其數,其中不乏中科院、小米、華為等明星機構和企業。

但最終,在內外的多重壓力下,國內自主作業系統還是沒能在科技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安卓憑什麼能絞殺其他作業系統,建立起龐大帝國?

顯然,國內移動作業系統向安卓發起的挑戰最終大多數都以失敗告終,安卓系統也成了目前國內乃至全球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的統治者。

根據全球網站通訊流量監測機構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在移動端作業系統中,谷歌安卓系統占74.85%,蘋果iOS占22.94%,其餘平台占比都不超過1%。

那這一系統究竟因何能將其他作業系統絞殺殆盡、且建立起如此龐大的安卓帝國?

1.開源的作業系統——這是安卓系統的最大優勢之一。

首先,所謂的開源作業系統,就是公開原始碼的作業系統軟體,可以遵循開源協議(GNU)進行使用、編譯和再發布;在遵守GNU協議的前提下,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隨意控制軟體的運行方式。

安卓就是一個開源的作業系統,而OEM廠商推出的智能移動手機則證明了安卓自面世之日起就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尤其是在開放手機聯盟(簡稱OHA)的帶動之下。

2007年,谷歌正式建立開放手機聯盟,由於"免費開放"的特性,安卓也吸引了諸多廠商的加盟。

這為安卓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除此之外,剛剛興起的年輕移動製造商們也更傾向於推出以安卓為基礎的手機產品,因為這能為其終端用戶帶來規模龐大的應用程式選項,同時免去了其自主開發作業系統的前期投入。

此外,由於安卓原始碼允許大家隨時下載並作出修改,因此這款作業系統面向不同硬體平台的衍生版本數量正不斷增加,且勢頭始終不減(我們甚至可以在機頂盒、冰箱甚至洗衣機當中運行安卓系統),甚至安卓還在2014年順利"入侵"了擁有屬於自己手機系統Symbian的諾基亞——X系列手機,這也再次證明了安卓的優勢所在。

另一方面,由於原始碼對所有人開放,開發人員和設備製造商可以根據需要輕鬆訪問原始碼並根據其硬體兼容性進行必要的更改,這使得安卓系統具有高度可定製性和研究性,甚至谷歌也可以從開發人員,測試人員和設備製造商處獲取建議和反饋,並使用這些輸入來改進安卓系統。

2.龐大的生態系統

有了谷歌這位技術巨頭作為後盾,安卓已經逐步建立起龐大的生態系統。

1 集成開發環境(簡稱IDE)。

在謀劃為安卓平台開發應用程式的時候,開發人員首先要考慮的通常是IDE,或者是能夠被用於進行應用開發的工具。

而安卓的IDE在獲取方面非常輕鬆:只需下載Eclipse IDE並安裝相關安卓開發者工具插件即可。

2 全面的說明文檔與技術支持。

開發者們面臨的下一個難題在於說明文檔,由於開發出的應用程式必須安裝在安卓作業系統之上,因此應用開發者們必須了解自己能夠在代碼中使用哪些應用程式接口(API)。

舉例來說,如果某位開發者希望在自己的應用程式當中使用設備上的相機,那麼就需要閱讀說明文檔並找到適當函數並加以調用即可。

作業系統代碼的獲取同樣非常簡單,而這讓開發人員能夠更加輕鬆愉悅地完成應用創建。

3 Google Play。

開發人員希望用戶能夠獲取到自己開發出的應用——當然,他們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工作成果能夠獲得應有的回報。

Google Play Store作為一套門戶,完全可以滿足開發者對於應用程式託管以及獲取相關收益的需求,比如用戶在這裡可以直接獲取到數以百萬計的應用程式方案。

3.對抗碎片化

開源的特性讓安卓極具吸引力,但這也會帶來潛在的安全風險——畢竟如果每個人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安卓代碼作出變動,那麼標準化將徹底成為空談。

於是,谷歌也擁有一套解決方案:兼容性測試套件(簡稱CTS),這是一款基於JUnit框架的測試套件,能夠根據實際需求加以使用。

其中,預置標準作業系統定義,所有新型實施方案可以通過測試驗證其與特定硬體平台是否能夠順利對接;用戶也可以藉此確保來自應用程式商店的軟體能夠切實運行在特定安卓設備之上。

總的來說,安卓系統一方面打開大門歡迎各大廠商,另一方面也在加強對生態系統的掌控力,這也是安卓能在全球建立起如此龐大帝國的關鍵所在。

不僅如此,據諮詢公司Gartner公布統計數據顯示,2018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排在前五的手機品牌依次為三星、華為、蘋果、OPPO、小米。

除了老對手蘋果以及韓國的三星,都是中國品牌。

要實現統一安卓生態的目標,團結中國的手機製造商,也是最好的出路。

華為要自主研發手機作業系統,需要具備哪幾種條件?

只是,如今谷歌迫於壓力"斷供"華為,卻給逐漸走向統一的安卓生態又製造了裂痕。

這樣的趨勢是谷歌不願意看到的,同時也給了國產移動作業系統帶來一個契機——如今風暴中央的華為若要做一款成功的作業系統,究竟需要怎麼做?

第一個條件是加大研發投入。

國內軟體產品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近半個世紀。

與國外相比,國內軟體企業總體規模小、實力弱,在技術研發投入等方面與國外巨頭公司相差較大,要想發展作業系統,人才、技術、資金一個都不能少。

比如微軟此前開發的Windows Vista系統總共花費了超過200億美金,Linux也要花費大概100億美元。

在目前谷歌與蘋果的作業系統已經發展到非常成熟的情況下,想要開發一款作業系統來抗衡,其對於資金的投入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是客服技術積累與疊代的難題。

華為要憑空冒出來一個作業系統並且要發展到較高水平,本身也有技術積累與疊代的難題在,作業系統的開發周期長,需要時間來不斷優化疊代,這是華為的最大難題。

要知道,蘋果的最底層是Unix的二次開發,安卓的底層是基於Lunix的二次開發,經過過濾演變出來的兩大派系,但其本源都在於Unix,所以兩者都是站在了前人的技術積累的基礎上而延伸出來的兩大分支。

而對於華為來說,相對於硬體,軟體開發設計並非其核心競爭力,也是華為體系中較為薄弱的一環。

因為即便從國內的整體現狀來看,軟體產業也是依附於西方的技術體系與頂層標準設計。

如華為的EMUI與小米的MIUI,基於安卓系統在性能、體驗做些改進,頂多是安卓的馬甲,但在系統底層還是Android的內核。

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程式語言與軟體開發工具,軟體產業都在西方技術體系框架內做內容填充與設計開發,軟體產業其本質還是大而不強,因此最終反映到作業系統體系的空缺。

另外,華為的硬體實力強於軟體,比如最新的EMUI 4.1被業內吐槽依然擺脫不了蘋果iOS的影子,整體體驗也遜於三星TouchWiz和HTC的Sense。

因此,其軟體實力又弱於國內國際網際網路巨頭的情況下,如果真要開發作業系統,技術上、軟體上,華為依然有太多功課要做。

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沒有豐富的軟體生態的"作業系統"只是一個空殼。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說過,國產作業系統不成功主要原因還在於生態系統,若要完善國產作業系統應積極整合軟體開發者、晶片企業、終端企業、運營商等產業鏈上的各主體,構建起一個覆蓋配件、終端、應用服務等諸多環節的完整的生態圈。

而對於華為這種體量的公司來說,開發一款作業系統,其實資金、技術上的問題相對於軟硬體生態圈來說,後者的難度更大。

回顧當年穀歌推出Android開放作業系統,當時並不涉足手機硬體製造行業,與傳統廠商也沒有正面的市場衝突——諾基亞的塞班,當年諾基亞主打的用戶群是高、中、低端的所有用戶區域,而且主流用戶群還是中低端用戶。

諾基亞企圖依靠Symbian系統進而圈住所有傳統手機廠商號令天下,但這卻是與所有中低端傳統廠商正面為敵。

相比之下,安卓相對更為中立,缺乏作業系統優勢的傳統廠商選擇安卓系統顯然順理成章。

若華為做作業系統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它只能去做一款封閉的作業系統,華為若獨立自研作業系統,如何確保系統的優良體驗來說服應用開發商倒向自身,形成軟硬體生態圈才是關鍵。

【精彩內容不夠看,更多猛料等你贊!點擊下方「了解更多」,輕鬆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蹤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谷歌逐漸收回安卓權限 終見華為遠見卓識

幾年時間,從一個只做運營商合作手機到智能機出貨量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將自研晶片發展到能和高通、三星有一決之力從而擺脫高通霸王條款的束縛不用為高通打工,華為這幾年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作為唯一一個擁...

CSS預測:華為2022年將發布自主移動作業系統

關於中國要發布自主移動作業系統的傳聞已久,微軟的反盜版的大規模鎖死系統藍屏事件,讓我們暴露出了在核心技術上的短板,中興被美禁芯事件,更擊碎我們的家國情懷,而發布移動作業系統打破多年國外壟斷已勢在...

免費系統背後:國產手機除了安卓別無選擇

自Symbian(塞班)系統隨著諾基亞的王者時代隕落後,手機市場就被谷歌的安卓系統和蘋果的iOS系統所占據,其他競爭對手幾乎都已失去了戰鬥力並退出移動作業系統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安卓系...

方舟編譯器背後,華為的目光所致

4月11日的華為春節新品發布會, P30系列手機是主角。但在手機之外,華為推出的「方舟編譯器」同樣引人注目。余承東在發布會現場說,「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一項革命性的突破」。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發展到今...

研發一款手機作業系統有多難

在谷歌公司宣布將與華為公司暫停軟硬體領域的合作後不久,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就於21日透露,華為自研OS(作業系統)最快在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就可能面世。余承東表示,華為的OS將打通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