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讓硬體變得「性感」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直到二十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硬體才成為王者:IBM、英特爾、德州儀器都是市場領導者。

來自索尼、東芝、松下等日本企業的設備隨處可見。

但隨著全球消費者的口味轉向軟體和移動設備的時候,他們的大多數設備的使用場景卻沒有發生顯著變化。

當向軟體轉型發生的時候,微軟、甲骨文和SAP等公司處在有利的位置。

後者錯過了向移動設備轉型的時機,使得機會大門向蘋果、谷歌和三星等公司敞開。

但是上面提及的這些公司都在為​過即將到來的、越來越明顯的「邊緣」計算轉型做著準備,在邊緣計算中,虛擬助手和其他AI應用滲透到可以容納它們的一切物理設備中,這意味著硬體正在借勢AI捲土重來。

軟體可能仍將吞噬這個世界,但正如Nvidia公司執行長黃仁勛在2017年的一次採訪中所說,人工智慧會吞噬軟體。

而且人工智慧是很「饑渴」的。

人工智慧已經經歷了一種覺醒,不再是一種深奧或新興的趨勢,而是一種不斷增長的現實趨勢。

目前,人類正在展開一系列行動(如駕駛、包裝、會計甚至烹飪),遲早這些都會變成自動化。

原來我們點擊智慧型手機或電視遙控器進行操控,變成了通過與Siri、Alexa和Google這樣的虛擬助手下達指令,這些虛擬助手存在於各種設備中,這個概念稱為邊緣或「環境計算」。

AI不是一個新概念,AI底層的數學基礎也不是新打造的。

但是人工智慧要「吞噬軟體」並變得真正有用的話,​​它就需要硬體:處理器和晶片足夠快速而強大,用於收集和處理我們製造的海量數據。

軟體在大數據集和神經網絡方面不斷成長,硬體組件也終於發展到追上這些軟體的步伐。

對專用硬體不斷增長的需求,正在推動著企業希望提供給用戶的服務和產品變得越來越好,這也使得全球硬體的復甦成為一種可能。

現在有一種理解認為,必須彌合提供高級服務的願景與提供這些服務所需的硬體限制之間的差距。

當提到AI專用硬體時,這通常意味著處理器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計算能力,有時甚至是特殊的體系結構可以在合理時間段內運行AI算法。

被視為人工智慧晶片領導者的Nvidia,在過去一年中呈現指數級增長。

人們對人工智慧產生逐漸濃厚的興趣,引發了Nvidia與英特爾等其他硬體公司、Graphcore等初創公司、以及谷歌、IBM、蘋果、百度和Facebook等自己開發硬體功能的科技巨頭展開競爭。

現實情況是,科技公司(本身並不是純硬體公司)正在開發他們自己所需的硬體,特別是像亞馬遜、谷歌、微軟和Facebook這樣的巨頭,幾年前他們就得出了一個結論,通信、數據處理和存儲方面的現有產品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AWS 在2015年收購了以色列晶片公司Annapurna Labs,該公司開發了一種用於數據通信的平台晶片技術。

如今,AWS提供的大部分高級服務都是基於這項技術的。

即使是那些通常會避開硬體業務的風險資本家們,也越來越多地投資於硬體創業公司。

雖然這種投資趨勢尚未在以色列流行起來,但這裡的硬體創業情況已經準備好迎接一波熱潮的到來。

根據以色列科技創新發現平台Start-Up Nation Finder的數據,以色列目前有86家活躍的硬體創新創業公司,其中大約一半的公司員工人數在11-50人之間,這意味著他們並非完全處於早期階段,而是在市場上推出了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指出的是,以色列的國防工業(通常推動電子、軟體和硬體)是對硬體創新創業的一個重要推動力。

此外,英特爾、蘋果、思科和高通等跨國公司在以色列積極活躍,也使得硬體成為以色列的核心技術能力之一。

誠然,與軟體相比,硬體公司需要更多的投資和開發時間,但他們潛力巨大,特別是為人工智慧蓬勃發展並活躍起來提供平台的時候。

對於像谷歌、微軟、蘋果、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來說,為了在所在領域保持領先,他們必須打造他們自己支持AI的硬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IBM轉型之路依然艱難

「藍色巨人」IBM公司18日發布了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IBM第三季度營收為192.26億美元,同比下降0.3%;凈利潤為28.53億美元,同比下滑3.3%。財報公布後,IBM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