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反擊戰何時能打響?華為在中國贏了三星,卻在英國輸給UP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日,一則「華為維權首案宣判 三星侵權成立需賠華為8000萬」消息傳出。

此次三星因智慧財產權與華為對簿公堂,再次引起國人關注。

瞬時間,網上沸沸揚揚。

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公司維權案一審宣判——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三被告構成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的專利侵權,需共同賠償8000萬元。

這是華為公司在全國系列維權案中第一個宣判的案件,也是華為打贏了與三星的專利戰首仗。


然而,華為在中國贏了三星,卻在英國輸給了UPI。

前日,華為公司在英國因專利權問題敗訴,需要向UPI支付4G手機交納1.69%的費用,行動網路設備交納2.29%的費用。

如果華為拒絕支付費用,法院有權讓手機停止銷售。

華為新聞發言人回應稱:「UPI之前索取的費用是不合理的,很高興能看到法院這樣裁定。

華為正在評估法院裁定並考慮下一步對策。

另外,華為不相信法院的裁定會對全球業務運營造成不利影響。


這兩起糾紛的著力都是智慧財產權。

很明顯,專利戰已經成為手機巨頭們的一種競爭利器。

多年來,蘋果與三星的專利訴訟無休無止。

雖然蘋果占據了主動進攻態勢,但三星也多次提出反訴。

喜歡告競爭對手專利侵權的蘋果,之前也曾經被諾基亞屢屢提起專利訴訟。

所以,就「華為告贏三星」案例來看,若將其視為國產手機企業的專利反擊戰,恐怕為時尚早。

因為與蘋果和三星在設計、軟體居多的專利訴訟不同,華為是底層通信技術專利的持有大戶。

在手機專利戰的核心資源掌控上,國產手機還處於相對弱勢。

實際上,蘋果、三星乃至諾基亞、愛立信,才是手機專利大戶。

因此,對於華為、小米等立志要成為世界前三的國產手機企業來說,繼續增強技術原創能力,不要在核心智慧財產權上被別人卡住脖子,是應對行業洗牌的唯一選擇。

確實,在國內手機市場,以往依靠價格戰、人口紅利所帶來的快速增長態勢正在消失,用戶消費升級、對於手機功能、品牌的注重程度超過價格,這使得手機企業必須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更多黑科技性能手機來爭奪市場。


華為、中興和小米等國產手機企業都在建立專利庫,特別是華為,其已經成為最大的國際專利申請者,也是中國第一家在全球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傘的企業。

華為對於研發創新的重視在中國很少見的,多數廠商都不敢接觸研發這個燙手山芋,要知道如果研發搞不好的話真是吃力不討好的。

可是華為就敢為人所不敢為,而且還做出了成績。

尤其是近幾年,華為專利申請量更是突飛猛進,成為「專利大戶」,這也成了華為敢和蘋果三星打專利戰的底氣。

目前,蘋果還在使用華為300 多項專利技術。

2016年,華為投入研發的資金有764億之巨。

當然,華為的巨大投入也使得成果收穫顯著。

今年1月份,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式公布了2016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排名,華為以4906件問鼎。

上個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16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情況顯示,華為以3,692項專利申請位列第二。

同月,歐洲專利局2016年度報告中顯示,華為在歐洲的的專利申請量排名升至第二位,超越三星,專利授權量排名第七。

在數字通信,計算機和電信技術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占據榜首位置。


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技術、三流企業做產品,這是也是手機行業的大勢。

根據高德納公司數據,一部售價400美元的智慧型手機中,零部件成本總額大約在120到150美元之間,而專利授權費用則超過這個數額。

因此,手機利潤的高低,取決於自主掌握了多少專利技術,蘋果的高利潤就是如此。

所以,小編認為:國產手機廠商更需要建立自己的專利護城河,採取專利訴訟,一方面可以強化自身的技術優勢,在發明專利領域能挺直腰杆,有底氣和這些巨頭放對;另一方面形成排他效應,可以對付後起追趕者。

未來國產手機企業未必不能打響專利反擊戰!

來源:線上采編

環球科技視界 | 挖掘雲計算、物聯網、Ai等科技前沿的革命探索和深度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因專利侵權被判賠償華為8000萬元

PingWest 品玩 4 月 6 日報導,據泉州網報導,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公司維權案一審宣判,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三被告構成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的專利侵權,需共同賠償8000萬元。這是華為...

華為勝訴三星獲賠8千萬 想超越還太難

去年華為公司分別在深圳中級法院和美國加州北區法院對韓國三星公司提起智慧財產權訴訟,要求三星公司為其侵權行為買單,侵犯的智慧財產權包括涉及通信技術的高價值專利和三星手機使用的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