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為何要自研作業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王新喜

早在3 月10日,德國媒體 WELT 採訪了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余承東,當被問及華為是否會打造自己到底作業系統以便在智慧型手機和電腦業務中擺脫對 Google 或微軟的依賴時,余承東承認正在自研作業系統,但是當前只是做備用,華為還是更願意與谷歌和微軟的生態系統合作。

華為為何要自研作業系統?它背後有哪些原因?

當然了,當前一個最大的原因在於,華為面臨不容樂觀國際環境,尤其是在5G時代下,華為在美國市場面臨重重阻礙與敵對,華為當前已經起訴美國政府,在未來來看,華為與美國市場的關係短時間內看不到緩和的跡象。

而早在去年,美國商務部的一紙「七年」出口禁令,中興被美國政府在軟硬體方面全面禁售,將中興推向了危機漩渦之中,有中興的前車之鑑,華為危機感日益加深了。

如果這樣的制裁發生在其華為身上,是不是想想就不寒而慄?因為一旦在作業系統層面將你隔離,那意味著你無論是此前銷量多少,影響力多大,如果用不了Android,基本上就等於你要退出主流手機市場了。

因為在作業系統層面,才是真正的沒有任何替代方案。

所以,華為做作業系統,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際化的大廠,必須要在軟硬體其中某個環節掌控絕對的主導權,才能確保在極端情況下不受制於人,無論是蘋果三星其實都是完全掌控著自身的業務命脈的。

蘋果軟硬一體化生態,將作業系統、晶片以及供應鏈的主導權基本上都掌控在自己手裡,所以蘋果無論是遭遇到哪種極端情況,沒有那哪個廠商與國家可以完全制裁蘋果。

而三星也是,韓國三星有開發了Tizen作業系統,但是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但三星依然是絕對安全的,因為三星掌控著處理器晶片、存儲晶片、液晶屏等移動終端核心電子元件的設計和製造能力,也掌控著最上游的CPU、NAND快閃記憶體、DRAM內存、顯示屏、AMOLED面板、攝像頭等供應鏈環節,整個硬體供應鏈基本上都在自己手裡,所以三星不怕制裁。

比方說如果川普要制裁三星,強迫谷歌限制三星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三星也可以完全依賴整個硬體供應鏈元器件的核心主導權反制,不給美國手機廠商提供顯示屏、AMOLED面板,那麼蘋果等手機廠商也將遭受巨大打擊。

而華為當前的體量已經成長到與蘋果三星同一量級,但是華為是唯一沒有在作業系統與硬體供應鏈有絕對掌控力的廠商,所以華為的焦慮感與危機意識要更深。

早在 2018 年 4 月,香港《南華早報》就曾經引用了 4 位知情人士的消息報導稱,華為已經在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而且據其中一人描述,華為早在 2012 年就開始構建自己的作業系統,當時美國就已經開啟了對華為和中興的調查。

該知情人士還表示,華為所打造的作業系統覆蓋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 PC。

儘管華為已經官宣做作業系統,但如果要成為真正的替代方案,其實難度依然非常大。

因為作業系統的開發難在其中的內核,系統內核是比較複雜的東西,分成諸多模塊,諸多模塊之間設計要考慮到可擴展性、軟體架構設計、算法、代碼控制等諸多方面。

一個新的作業系統的強大又依賴於自身的應用生態的豐富性,沒有足夠的應用程式,就等同於一個空殼,是沒有價值與意義的。

但是華為必須要做,即便是一個空殼,缺乏軟體生態,但在戰略層面有一定的威懾意義,在極端情況下,備用是沒有問題的,甚至,因為國與國之間這種不合情理的制裁往往容易引發強烈的國民情感,如果制裁真的發生,可能會帶動消費者以及整個產業鏈對華為的支持。

但是如果要軟體廠商都基於華為的作業系統開發應用的難度依然非常大,因為,如何確保軟硬體融合的系統體驗,確保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華為自研的作業系統可能依然有太多局限,這可能導致軟體的用戶體驗受到影響,而支持一個新平台的軟體開發,需要付出巨大的資金與人力成本,而甚至花了錢做新的系統軟體,但卻無法產生回報與利潤,一般的網際網路軟體廠商是很難有動力來支撐新的作業系統的應用研發。

因此,早前在去年余承東就在微博上表示,「只要安卓系統保持其開放性,華為智慧型手機就會永遠使用該作業系統和生態,並基於安卓系統在性能、體驗做些改進,以更好滿足各國消費者需求。

」而在今年,余承東也一直強調華為作業系統只是備用,只要與谷歌微軟的合作關係保持良好,那麼華為就不會不用Android系統。

說到底,華為是很難依賴自身的作業系統存活下來,華為當前向外界表明已經自研作業系統的目的更多是來自戰略方面,從戰略方面來看,華為當前要叫板蘋果,唯一的軟肋就是沒有作業系統,華為要挑戰蘋果,以出貨量比蘋果的軟硬體雙向營收是沒有可比性的,況且軟體生態與服務又是可持續性的營收。

另一方面,華為的目的是在關鍵技術層面有能力與美國達成一種制衡,如果失去制衡,一旦被制裁就全無反擊之力,這意味著沒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早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不無感嘆的表示,中國沒有形成國家意志,缺乏頂層設計。

在移動作業系統方面,國家科技計劃對智慧財產權風險未作充分評估,就支持很多家都在安卓上做定製版本,既是低水平重複,又做不到自主可控,並表示,依賴於谷歌開發的Android系統除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隱患外,智慧財產權風險也會導致其很難走出國門。

從這個意義上說,很多事情,邁出自研作業系統第一步,即便撞南牆失敗,也是一種進步,這更多是一種長遠的戰略規劃,而非一種短期的利潤訴求,確保在極端情況下不斷糧不被卡脖子,是企業的一種智慧,因為國產手機廠商長期喊著要超越蘋果,但在作業系統層面如果遲遲沒有任何動作,是一種隱憂,因為相對於晶片這種戰略重要性非常突出的關鍵技術而言,投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發項目投入從長遠看回報也是可期的。

而且當前印度手機市場也已經擁有了自身的作業系統,早在去年就有數據顯示,在印度地區,目前安卓系統仍然是第一大作業系統,而目前iOS已經退到了第三,KaiOS系統上位。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消費者市場龐大,擁有自主的國產作業系統也是有必要的。

正如有知乎網友所說,解決能幹什麼活比其他更好更方便的幹什麼的問題才能催生出一個強大的,有滲透力的作業系統。

當然在目前的條件下,在自研作業系統之外要媲美與挑戰Android與iOS都不太現實了,華為等手機廠商更好的做法是,突破現有作業系統架構下的智能機運行規則與框架體系。

破除舊的遊戲規則的束縛,將手機的玩法升級,在技術升級的風口把握機會,等待更好的機會窗口來臨,找到一種更好的路徑與技術玩法來打破現有的作業系統體系,以另一種姿態崛起與國際巨頭爭雄。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超越蘋果 國產手機還要走多遠|娜姐筆記

在27日的華為終端半年報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預計在今年秋季推出人工智慧晶片。這意味著,華為將在競爭更為激烈的晶片層面展開「進攻」,面對的是更為「難纏」的競爭對手。對於五年前...

華為放著自研系統不用,為何卻要死守Android?

目前國產智慧型手機在全球市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銷量和口碑均呈現出趕超三星、蘋果的勢頭,但看似風光無限的國產手機,卻仍未打破「受制於人」的尷尬處境。核心硬體和作業系統均依賴於國外進口授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