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 VR這門生意是否只能由手機廠商來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虛擬現實穿戴設備目前行業普遍分為Mobile VR、PC VR和一體機,絕大多數人認為Mobile VR作為入門級產品,其最大的存在價值便是利用智慧型手機用戶保有量迅速擴大VR用戶規模。
然而就在最近,中國VR硬體市場格局初現,除了從資本關係層面開始分派系以外,各硬體廠商的戰略方向也進行了很大的調整,尤其是從Mobile VR向VR一體機轉移。
由此透露出一個信號,Mobile
VR可能並不太適合非手機廠商的企業參與。
國內Mobile VR硬體公司現狀
虛擬現實行業爆發有兩大標誌性事件,其一是Facebook以20億美金收購Oculus,其二是高盛於今年1月份發布VR/AR行業數據報告,預測接下來10年全球整個AR/VR市場規模。
通過這兩起事件,資本加速驅動市場,越來越多的創業公司入局,做VR硬體的公司趨之若鶩。
中國湧現了一大批做硬體的公司,在Mobile VR方面,尤以暴風魔鏡、樂相科技等公司產品最為知名。
暴風魔鏡是國內比較早做Mobile
VR頭盔的公司,2014年試水推出兩代產品,2015年推出三、四代產品和暴風魔鏡小D,同時也吃上了被訴專利侵權的官司;2016年3月底的發布會上,暴風魔鏡宣布將推出第五代產品。
根據暴風魔鏡對外透露的數據,暴風魔鏡目前出貨量已經超過百萬台。
暴風魔鏡CEO黃曉傑在新品發布會上更是強調,2016年出貨量100萬是門檻,2017年出貨量1000萬則成為新的門檻。
樂相科技自2015年1月份起,先後推出了多款Mobile VR硬體,據大朋VR 營銷副總裁 陳明透露:「2015年1月份大朋VR推出了第一款Mobile VR——V2眼鏡,出貨量已經達到46萬台。
2016年1月18日,大朋VR推出大朋看看,並且在淘寶上進行眾籌。
僅30天的時間,眾籌金額突破350萬,支持人數超過30000人。
」
紛紛轉向VR一體機目的是什麼?
然而,即使像暴風魔鏡、大朋VR在Mobile VR硬體上取得了相對不錯的成績,仍然在不斷強調要做VR一體機。
繼去年暴風魔鏡發布會提出要發布VR一體機之後,今年的發布會暴風再次提出要發布暴風二代VR一體機。
而大朋VR自新任首席戰略官章立加入之後,VR一體機戰略權重迅速攀至高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暴風和大朋VR的發布會,雙方就VR一體機19ms延遲一事掀起了口水大戰。
VR一體機為什麼如此受重視,其價值體現是什麼?
大朋VR 首席戰略官 章立向VREYES記者透露道:「大朋VR戰略重點毫無疑問是移動VR一體機。
由於PCVR很少有普通用戶買,這次移動VR一體機眾籌基本是個人用戶,所以移動VR一體機是2C,但是PC VR國內能做PC同步類很少,其實90%渠道是行業應用,比如線下產業,網吧等等,所以這種情況下分析,移動VR一體機一定是戰略中心。
」
除了暴風魔鏡、大朋VR,國內如蟻視科技最早也推出過Mobile VR產品,現在重點在推VR一體機。
另外,記者從Nibiru CEO 賴俊崧口中得知,2016-2017年國內將出現至少40家VR一體機公司,如此多的企業紛紛頭身VR一體機行列,而不去做Mobile VR硬體,除了移動VR一體機的前景和技術門檻以外,是否也意味著他們放棄與國內手機廠商爭奪Mobile VR的市場蛋糕了?
為什麼手機廠商做Mobile VR更有優勢?
從海外市場來看,目前在Mobile VR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是三星Gear VR,而作為PC VR的明星企業Oculus實際上跟三星Gear VR已經綁定合作,這表明Oculus需要三星的用戶打破Oculus Rift目前所面臨的「上不去、下不來」的尷尬局面。
從Oculus與Gear VR合作不難看出手機廠商的優勢,以及非手機廠商做Mobile VR的劣勢所在。
首先,Mobile VR如果需要好的體驗,減少眩暈感,必須從手機晶片底層開始優化,而非手機廠商做出的Mobile VR頭盔只能做到兼容適配,所以很難保證用戶擁有比較好的體驗,手機廠商未來也很難將底層代碼,軟、硬體接口完全的開放。
其次,在目前手機市場格局已定的情況下,以三星、蘋果、華為、小米等為代表的手機廠商擁有非常龐大的用戶量,Mobile VR作為一種全新交互體驗的設備對移動設備體驗進行補充,手機廠商更容易通過固定用戶存量迅速拓展VR市場份額。
再次,手機廠商已經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生產流程,並且在生產鏈供應商方面有著非常成熟的合作夥伴,能夠保證Mobile VR硬體迅速量產,這是非傳統硬體廠商所難以比擬的。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硬體廠商開完發布會,但是產品遲遲沒有投入市場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手機廠商都有內容分發渠道,從智慧型手機興起到移動網際網路爆發,手機廠商在渠道運營方面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運營機制和完善的政策,有專業的團隊對接開發者,對內容進行評測分級、上線、分發,這是目前新興內容平台所缺失的。
其次在平台用戶的體量方面,手機廠商更占據優勢。
Mobile VR生意只能手機廠商來做?
目前國內很多VR公司都在與手機廠商的一些品牌手機進行合作。
比如,暴風魔鏡與360奇酷手機進行貼牌合作,並且為360奇酷魔鏡提供內容開放平台,大朋看看兼容適配很多品牌手機,用戶可以直接下載3D播播體驗內容,又如一些公司已經在為手機廠商提供Launcher,從底層幫助手機進行優化,但這些是可長久存在的合作模式嗎?
大朋VR 首席戰略官 章立認為:「我覺得不一定,而是有各種合作模式,比如他們做手機VR希望藉助大朋在VR上的積累幫軟體和內容做最好,我覺得未來可能出現的模式是,隨著未來手機對VR越來越重視,會投入越來越多資源優化手機,可能明天手機用比較低廉的殼子就有很好的體驗,這個時候我相信大部分Mobile
VR一定找合適的方式和手機廠商合作,比如我們作為底層SDK提供方,同時我們有一體機,一體機最好的方式是找遊戲,通過一體機積攢儘可能多的開發者,開發者資源和遊戲資源可以和手機盒子一起合作,手機廠商他們肯定是專注於自己做的,把自己的生態鏈完善。
」
3Glasses CEO 王潔卻持有不同觀點,她認為:「Mobile VR是最適合手機廠商來做的,雖然這不是我們主攻的方向,但是我們有一套移動VR分體式解決方案,我們推出了微型主機3Box。
」
「這是市場趨勢,傳統手機廠商因為多年的技術和研發積累,做VR硬體設備技術儲備是夠的,甚至富裕很多。
但是我相信最好的VR設備和體驗一定不是傳統MobileVR廠商做出來的,一定是網際網路廠商主導開發的。
更貼近用戶體驗,內容更加豐富。
VR是內容體驗的載體之一,所以這個市場必將是內容市場的價值導向。
未來肯定是手機廠商人手一家自研的Mobile
VR設備,但最終活下來的會很少。
」前聯想遊戲市場推廣總監,現鼎聚創新 CEO 戚克亮 向記者說道。
記者認為,從短期內來說,手機廠商會開放軟、硬體接口與第三方公司合作,並且進行學習,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手機廠商不會放棄對流量入口的控制,只是目前VR產業還處於早期,還不足以使其進行大規模投入,因此進行小規模投入試水和學習。
手機廠商規模性投入 VR產業將加速爆發
根據CNNIC最新數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6.68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為5.9357億,在整體網民中占比88.9%。
智慧型手機價格的走低,手機網民規模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
從目前中國手機市場規模占比來看,三星、華為、蘋果、vivo、OPPO、小米、酷派、聯想、魅族市場表現最為突出。
據記者了解,蘋果、華為、三星、小米、聯想等均已布局VR。
三星與Oculus聯合推出三個版本的Gear VR,分別是兩款創新者版本和一款消費者版本。
目前Gear VR 已捆綁三星S7手機進行銷售,Gear VR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商業化方案最為成熟,體驗最佳的Mobile VR設備。
2015年中旬,華為與暴風魔鏡達成在內容和硬體方面的合作。
而在近日的華為分析會上,華為FDD產品線總裁王軍表示,VR將是未來社交平台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目前的網絡並不足以支撐起VR的良好體驗,尤其是無線VR,華為在加緊布局更高速率的4.5G和5G。
同年11月份,在蟻視科技新品發布會上,聯想宣布旗下樂檬X3手機與蟻視機饕達成合作,並且在上海成立了VR/AR研究實驗室。
2016年2月下旬,小米宣布成立小米探索實驗室。
值得注意的是,迅雷投資了大朋VR,而迅雷的控股股東為雷軍系。
同年2月份,View-Master登錄蘋果商店,而蘋果的Appstore也偷偷開放了VR分類,雖然蘋果還沒有推出VR硬體,但相信只是時間問題。
而新進手機廠商如360奇酷手機、錘子手機、樂視手機均已展開布局,360奇酷手機與暴風魔鏡合作推出360奇酷魔鏡、錘子手機要做VR遊戲、樂視已經推出超級頭盔,並且在樂視商店已經分發VR遊戲內容。
如今的VR硬體還沒有制定出統一的標準,而有能力制定這些標準的首當其衝便是這些硬體大廠,國內中國手機廠商的入局,相信很快Mobile VR 的標準將會制定出來,並且以現在智慧型手機用戶規模,通過手機廠商能夠快速的培育出VR用戶,整個VR產業也將會加速發展。
因此,記者大膽判斷,未來最適合做Mobile VR生意的還是這些手機廠商。
中國科技圈洗白從VR創新開始
極智導讀:從小米的玩具版和完整版VR頭顯,到華為最近剛剛發布的華為VR頭顯和華為Mate 9 Pro,中國企業似乎對VR有著不尋常的興趣,事實上,中國企業在VR行業中確實非常活躍。中國作為一個新...
天黑請閉眼,是首刀還是繼續潛伏,谷歌蘋果誰才是未來VR贏家?
VRPinea8月14日訊Cardboard銷量輕鬆破百萬,對於尚未成熟的VR行業來說,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數據,然而這一數字仍在持續走高。谷歌初嘗VR就獲得如此成就,不由得更加堅定了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