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博弈進入下半場,華為贏了「本不該有」的上半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得不說,全球5G技術的競爭,因為美國對華為的打壓而加速進入了「下半場」。

這裡下半場的理解是5G從技術研發快速步入了商用階段,因為除去技術上的因素,美國在意識形態上的不明智,反而讓全球設備供應商、運營商,尤其是各個國家都將科技發展的戰略重心放到了5G上,儼然成為了關乎國家科技命運的競賽;而這個「上半場」只屬於華為,「本不該有」,因為美國提出了對華為設備所謂安全威脅的擔憂,讓華為的5G布局在與時間、競爭對手角逐的同時,還要突破技術之外的更多5G發展瓶頸,掃清意識形態的阻礙,開闢出順暢的5G發展軌跡。

5G博弈進入下半場

華為目前是全球公認的5G技術領導者,不僅僅是因為擁有超過其他競爭對手的研發專利數量,更在於對未來5G商用演進的認知。

因為有了與美國這次曠日持久的意識形態博弈,才讓大眾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華為在這方面的清晰洞察,比如春晚的5G直播,5G的自動駕駛汽車,5G的火車站,5G公交,5G的智能城市等等,都能看到華為的身影。

而相比專業的5G技術長短碼、頻譜等,這些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場景,更能讓華為的5G實力深入人心。

所以說,5G進入了商業應用,才真正進入了大眾的視野,才會更加快速的落地開花。

其實,進入下半場,真正的挑戰對於華為,對於它的競爭對手們,旅程才剛剛開始。

應用驅動的因素,才是5G和所有技術強大與否的試金石。

華為有這個認識,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5G被誇大了作用,社會對5G沒這麼迫切需要。

」說出本質真相,其實對當下的華為不容易,一邊要讓用戶接受華為5G的先進性,一邊又要儘快擺脫美國的糾纏和競爭對手的趕超;但華為也清楚,更難的是用戶的理解,面對聰明的消費者、懂應用的服務提供商,華為只能用事實說話。

5G下半場的角逐,是一場持久戰,更需要韌勁!直到今天,許多國家受限於網絡基礎設施的薄弱,仍然停留在4G發展的初級階段。

比如在全球第二大人口大國印度,因為光纖基礎設施的不足,已經大大影響其通信發展的步伐,智慧型手機在近幾年才走入尋常巷陌。

其實,當5G似乎已經成為全球科技代表的時候,5G應用的廣泛場景也依然只是停留在試驗階段。

如果按照技術發展軌跡來看,如今的5G處於技術炒作周期曲線的最佳位置,這個時期更加考驗技術和設備提供商的底子,也同樣考驗運營商和服務提供商的創新能力,也處於教育用戶,普及技術的關鍵時刻。

需要指出的是,今天的技術是透明的,被用戶接納的周期更短。

今天的用戶更期待讓技術為我所用,不管是TO B還是TO C。

先說用戶接納周期,近日我回答了今日頭條用戶提出的一個關於5G的問題,很容易回答,卻也不容易回答。

用戶是這樣問的:「5G時代來臨,人會變得像科幻電影里那樣被人工智慧操控嗎?」容易回答的原因在於,我清楚答案;不容易的原因在於,我給出的答案不夠豐滿。

我把答案放到這裡,來佐證為什麼5G是持久戰,還要有更多的博弈和競爭才能讓它更加普及,為我們所用。

我的回答:

可以肯定的回答,5G時代來臨後,還不會出現像電影場景中預想的那樣,具有人工智慧的系統或機器人來操縱人。

首先,5G是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它核心的功能是提供更快的移動速度,滿足對速度、覆蓋範圍,帶寬都有需求的應用場景。

單純從帶寬和速率上看。

打個比方,2G是鄉村道路,3G是城市道路,4G是國道,那麼5G就是高速。

讓你的應用來高速的跑起來,因為帶寬夠大,速率夠高,所以比如在體育場、商場這樣人群密集的場景下,有更多的人可以同時用5G網絡訪問網際網路。

現在4G在這樣的場景下,人多了,可能就是看看網頁,瀏覽個今日頭條這樣的信息流APP。

未來的5G情況下,你可以直接看視頻,還不卡。

那麼5G得到普及,TO B的應用場景會更廣泛。

比如智能城市,無人駕駛,遠程醫療等等。

就拿無人駕駛說,現在4G的速度和帶寬,根本無法滿足無人駕駛汽車上攝像頭採集數據的上傳,然後由系統分析後,再給汽車做出無人駕駛的判斷;而5G來臨後,就能滿足這樣的應用了。

大概了解清楚了5G,我們再說一下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是什麼?簡單來說,它能夠像人一樣思考,做出判斷的機器。

終極狀態,是它能夠運用算法來獨自思考。

但現在的人工智慧還遠遠未達到電影場景中的水平。

說說人工智慧和5G結合,如果人工智慧有一天有了跟人類一樣的思維和智慧,它可以通過5G這樣的網絡連接,把指令傳達出去從而服務於人類。

如果人工智慧「作惡」,相信人類在那時肯定會制定出相對完善的人工智慧道德制度。

這個制度可能不僅能約束機器的道德,還會有對應的懲治措施。

這個問題可能是很多用戶所思考的,因為科技的日新月異讓「我們的智慧更加智慧」。

也就是說,如今用戶對技術的理解已經遠遠要超出PC時代,只屬於技術極客和發燒友的範疇,用戶的進階讓他們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你的技術和產品夠不夠好?用戶的考慮會反哺技術和設備的快速疊代、適應,以及合理性。

那麼當華為和三星的摺疊屏手機面世時,才會出現了用戶對賈伯斯發布iphone時那樣狂喜和宣洩,因為5G的商用時代被開啟了,而不是因為5G網絡夠不夠好,而是因為與用戶距離最近的移動設備。

再說技術透明。

這個意思簡單來說,即技術對用戶越透明,它本身就愈加成熟。

電、網際網路、4G,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這樣透明的技術。

5G在對用戶透明之前,它會被用戶逐漸一層層撥開面紗。

5G在這個階段博弈了什麼?對通信產業而言無疑是技術標準,專利研究,以及主導技術的話語權,這包括了極其完整和精密的5G上下游產業鏈,晶片、5G網絡設備、基站、軟體系統、終端等等。

你的研發投入和時間夠不夠充足,你的端到端夠不夠完整,你的生態朋友圈夠不夠廣?最重要的一點,你把這些博弈的信息告訴了用戶,用戶接不接受5G,又如何接受你?

進入5G的下半場,又博弈什麼呢?這個時候,5G整個產業聯動才真正被激活,運營商的應用創新,設備提供商的產品和技術的疊代,一次套餐資費的調整等,都會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考量的是產品設備供應商和運營商的綜合能力。

就在昨天,華為董事陳黎芳在《華爾街日報》刊發了致美國媒體的公開信,信不長但沁人肺腑,「公司成立三十餘年來,最讓華為人感到驕傲的是,我們願意前往許多全球最艱苦、危險的地區——在很多別的公司不願意去的地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連接未聯網人群,消除全球數字鴻溝中。

我們在惡劣的環境中部署基站,包括北極圈、撒哈拉、南美熱帶雨林甚至珠峰。

在印尼海嘯、日本核泄漏事件、智利大地震等災害時,我們的員工是最快抵達現場,盡力幫助災區恢復通信、支持賑災的人。

我們與許多領先美國公司進行技術開發、業務諮詢和採購合作。

此外,我們還為美國大學的研究項目提供支持,促進通信技術的基礎性進步,造福人類。

5G博弈的下半場一目了然,服務、協作、投入,但更重要的是「走心」。

華為贏了「本不該有」的上半場?

可能華為都沒有預期會在5G發展的關鍵時刻遭遇這場風暴;可能更沒想到隨著事件的進展,盡然能夠突破重重阻力贏得了暫時的勝利。

在這場「本不該有」的上半場,表面來看是因為美國和其盟友擔心華為的設備有安全風險。

但隨著事態的發展,許多真相也更加明朗。

有幾種被媒體和專家分析的根本原因:其一美國在4G技術的發展周期中,是全球的技術領導者,其軟硬體技術被廣泛的應用在全球的網絡基礎設施中,對全球網絡的控制使其更能獲取需要的數據和情報,這一點是美國不斷敲打盟友警惕華為的原因,但其實美國可能擔心,由於全球的網絡基礎設施被華為的設備所取代,而失去這種控制權。

所以已經結案的訴訟案,毫無根據的間諜說辭接踵而至。

但美國可能「假裝」忘記了,他們才是「稜鏡門」的始作俑者,而華為在這方面至今沒有任何安全威脅的記錄;

其二,高科技霸權說。

我們知道美國對華為施壓是從2018年真正開始的,但有這個想法由來已久。

在2018年4月19日,美國無線通信和網際網路協會(CTIA)公布一份《全球5G競爭》的報告,報告詳細描述了全球主要國家5G技術的發展現狀。

其中,美國不僅在5G整體準備方面落後於中國,還落後於韓國,僅排名第三。

報告中指出,失去5G的競爭可能對美國的無線產業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因為在2010年,美國贏得了4G競爭,為美國創造了470萬個就業崗位,每年經濟貢獻高達4750億美金。

如果失去科技霸權,直接導致的是美國GDP,就業,企業營收等方面失去競爭力。

其三,意識形態和政治動機說,這點本文不做過多評述。

這幾種原因或許都成為了美國打壓華為的動機。

純粹的技術競爭「本不該有」意識形態的關係,而美國卻給5G披上了這樣一套並不光鮮的外衣。

舉一國之力打壓一家高科技公司,這在整個人類科技發展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在這個過程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和輪值董事長等高管,不斷通過全球媒體發聲,核心點就是:美國對華為的打壓,毫無根據;華為絕對不會做傷害用戶的事。

任正非更表示:「我們公司絕不可能從事任何間諜活動。

而且如果說有任何此類行為,那麼我就把這公司解散了。

自從美國揮舞起大棒,華為所面對的情況真是一波三折。

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澳大利亞、紐西蘭宣布禁用華為5G設備進入其電信網絡,日本緊隨其後;之後,加拿大,歐洲的德國、英國也表示對華為進行嚴格的審查;之後,美國開始在中東歐遊說施壓,但收效甚微。

在美國遊說歐洲的同時,英國和德國的立場突然開始反轉,英國政府表示,「使用華為5G設備建設網絡風險可控」,德國政府表示,不會將華為排除在其5G網絡之外。

英國的態度,讓美國本來就脆弱的打壓聯盟,瞬間崩塌;盟友紐西蘭改變態度,加拿大推遲對華為5G的審核;情況是,除了澳大利亞、日本和波蘭,三國明確排除華為之外,美國在全球沒有收到更多的支持。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澳大利亞和波蘭的電信份額很小,日本曾經是3G的執牛耳者,但4G和5G發展卻落後了,從而讓其整體高科技在全球失去競爭力。

這樣的結局,給了華為更大的信心和迴旋空間,美國雖然不甘心,但也沒辦法。

於是,川普政府取消了之前打算在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前,對華為發布行政令的「空頭支票」,轉而表示,「希望美國通過競爭勝出,而不是封鎖比現在更先進的技術」。

至此,這場「本不該有」的上半場,華為取得了暫時性勝利。

但在雲智時代看來,這個上半場的勝利要打上問號,因為不排除是川普放出的「煙霧彈」。

因為在已經結束的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美國政府組團對華為進行打壓,但換來的是華為不斷拿下5G訂單,以及全球的運營商對失去華為5G的擔憂。

目前來看,讓美國完全死心可能還為時尚早,不過華為已經將5G拉回到自己擅長的技術軌道,正如任正非所言,「美國沒辦法扼殺華為,世界也不能離開華為,因為華為更先進。

對本文的評論,你有什麼見解?歡迎一起討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紐西蘭搞事情抵制華為5G,華為回應大快人心!

就在近日,紐西蘭再次以華為設備存在「安全問題」為由,在當地禁止使用華為的通訊設備。對此,華為不再沉默,而是選擇強勢反擊。為此,華為在紐西蘭當地主流媒體刊登整版廣告稱,「5G網絡缺了華為,就像橄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