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降價背後的代工廠之殤:一部幾十年都無法改寫的消亡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代工廠的消亡史,這似乎是幾十年都不能改寫的結局。
iPhone降價了,幾個字的背後,牽扯的卻是幾百萬人的營生。
2019,註定是命途多舛的一年,而蘋果危機背後的代工廠也岌岌可危。
畢竟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誰也不能倖免。
多米諾骨牌倒下
很多關於蘋果的小道消息都是從供應鏈傳來,在這個龐雜而又巨大的生態中,蝴蝶效應愈加明顯。
而對蘋果銷售下滑的感應,首當其衝的便是流水線上忙著組裝零部件的代工者們。
財經的一篇報導直指「蘋果村」,和碩工廠里「他和他的工友開始無班可加,一些人已經離開工廠。
」而去年年底,有傳聞蘋果告知富士康和和碩取消XR的產量增加計劃。
上周,日經也報導蘋果削減了一季度銷售預期,減少三款新iPhone手機的計劃產量。
京東、蘇寧等電商平台也第一時間將蘋果新機的價格下調了幾百元。
在距離九月那場發布會不到半年的時間,新產品全線降價,以「品牌溢價」為傲的蘋果頗為無奈。
然而,代工廠不是第一個受牽連的,它的麻煩已經蔓延到更廣泛的供應鏈。
蘋果相機鏡頭供應商Largan Precision去年12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34%,收入為32.2億新台幣(1.05億美元),是自2013年以來最糟糕的12月銷售業績。
無獨有偶,蘋果手機的金屬外殼供應商Catcher Technology最近表示,預計1至3月份的季度銷售額將較上年同期下降。
一路向下的滋味一定不好受。
曾經萬億市值的蘋果如今已經跌去了一個Facebook。
而整條鏈上共生的參與者也難逃下滑的噩夢,代工廠尤甚,
有人說代工廠這麼多年的角色一直沒有改變,它們是手機品牌霸凌的犧牲品。
從摩托羅拉、諾基亞到如今的蘋果,當巨頭開始一點點往下走,背後可能都是無數代工廠的「屍骨」。
代工廠的消亡史,這似乎是幾十年都不能改寫的結局。
故事在高潮發生之後,就不得不走向尾聲。
代工廠的消亡史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縱向去看整個手機代工產業的發展,明顯可以看到,從輝煌到沒落,痛苦的不是手機品牌本身,更多的是代工廠的悲歡離合。
代工這個詞發軔於台灣,從PC、手機、晶圓,只要可以流水線生產的產品,台灣人民有的是辦法把製造工藝做到物美價廉。
輝煌一時的台灣「代工五虎」廣達、仁寶、和碩、緯創、英業達,曾經包攬了全球電腦出貨量的90%。
手機和PC一樣,背後也是一批代工廠為手機品牌服務。
但早期,代工廠還只是一個附庸的存在,像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索尼愛立信等都擁有自己的手機組裝廠用於研發。
不重要的機型(或已量產的),則會尋找代工廠去研發生產。
即便如此,在諾基亞的鼎盛時期,也有不少代工廠們跟著沾光。
然而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各中的「禍」也早有伏筆。
在蘋果和三星的「絞殺下」,諾基亞止不住的下滑態勢,引發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代工廠也難逃噩夢。
2014年,曾經員工多達上萬人的閎暉科技陷入停產。
這家台灣上市企業旗下的代工廠是諾基亞手機按鍵零部件的供應商,而諾基亞是他們主要的客戶。
一方面業務過於單一,另一方面,閎暉的技術創新也止步於簡單的手機按鍵,由此錯失了觸摸屏的智能機時代。
死掉的不僅僅是閎暉。
那一年,很多人認為手機代工產業進入了寒冬。
台灣萬士達、聯勝科技、東莞奧思睿德世浦、東莞兆信通訊、深圳福昌電子等一大批中小代工廠商,不是停產就是老闆跑路。
而曾經的另外一座高山摩托羅拉也拖累了一批代工廠,賽龍就是其中之一。
代工廠有兩個危機:一是來自於外部的連鎖危機,比如像諾基亞以及摩托羅拉的衰落,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生存。
二是內部的技術危機,除了把控成本、效率之外,能否跟上技術更迭也至關重要。
當年因為蘋果而死的聯建,早期是為iPhone4供應螢幕,等到手機更新換代,對螢幕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卻沒能跟上技術創新的步調。
到了智能機時代,生產分工也愈加成熟,隨著手機出貨量的快速增長,新的一批代工廠重新崛起。
2010年,富士康拿下了蘋果的iMac訂單,自此之後,順理成章成為蘋果iPad以及iPhone的御用製造商。
雙方合作過程中你儂我儂,蘋果讓富士康名聲大噪,坐穩了全球最大代工廠之一的座位,而富士康則是蘋果全球暢銷的後勤保障。
即便如此,蘋果後期也開始有意識地將訂單分散到其他代工廠,而富士康過於依賴蘋果的後果,有的是前車之鑑。
這也是代工發展過程不可避免的棘手問題,對於依賴著蘋果的代工廠來說,為了儘可能得滿足蘋果的需求,自然要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放在蘋果的訂單上,如此循環下去,只會越來越依賴蘋果。
有業內人總結:「在功能機時代,代工廠被馴化成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者,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保證高效持續的產能,只要在Motorola和Nokia的王朝更替中不掉隊就沒有風險;智能機時代,工藝被蘋果提高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儘管代工廠面臨著各種不平等條約,但蘋果的高利潤使他們仍能分到甜得發膩的一杯羹,後蘋果時代,國產手機的崛起改變了這一切,這是代工危機的伊始。
」
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增量空間越來越少,這是整個行業的共識。
不論是從神壇跌下的蘋果,還是正扶搖直上的華為,都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
蘋果的危機下,代工廠又能堅持多久?
代工廠轉型的痛
在手機品牌越來越集中前,山寨機的終結已經讓一批代工廠走向了終結。
能夠從那波浪潮中生存下來的代工廠,要不成長為像富士康、和碩這種的領域巨頭,要不就只能不停地冒著賒款的風險接各種單,讓生產線動起來。
而2014年的那次代工危機潮,某種程度上也是國內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物競天擇、不進則退。
代工廠的生存模式很特殊,手機品牌將利潤壓得很低,他們通常採用的都是賒銷模式。
代工廠先獲得委託商30%左右的預付款,再以很小比例的預付款去訂購上游的零部件,生產結束交貨後它們即可拿到全部的代工費用,這時再歸還上游元器件供應商的貨款。
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中間一個供應鏈環節出現問題,波及的就是整個產業鏈。
這種模式也決定了它們的自擔風險性極高。
所以想要從中突圍,就變得更難上加難。
當一個寄生物熟悉了常年棲息的宿主,離開是很困難的,對於這些代工廠來說,也是如此。
而低端的代工面臨的不僅是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問題,前期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快速膨脹留下的產能過剩後遺症逐漸顯現。
再加上技術含量不高、可能存在的電子污染等問題,代工廠的生存壓力只會越來越高。
王雪紅的HTC是最成功的代工轉型案例,最初HTC代工康柏的PAD大獲成功,後又代工了搭載Windows mobile 的Pocket
PC,不甘為他人做嫁衣的王雪紅決定打出自有品牌,最風光的時候,HTC是全球市值第三的智慧型手機公司。
遺憾的是,HTC的蛻變並沒有持續太久,最終因為專利侵權,以及「孤傲」的定價然而讓自有品牌陷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而對於想轉型的代工廠來說,並不是都有王雪紅的運氣和魄力,這是一場刮骨療傷的殊死鬥爭,很多人只能面對前仆後繼的失敗。
而已經在轉型的代工廠策略無非以下幾種:
做好本職代工的同時,通過併購已有品牌,結合自身垂直產業鏈優勢,將業務向上游的半導體產業延伸,和自有業務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
比如為國內華為、魅族以及小米代工的聞泰科技,就在去年12月,聞泰科技聯合董明珠的格力電器收購了安世半導體。
安世半導體的前身為恩智浦標準產品事業部,是一家擁有晶片設計、加工、封裝測試的IDM企業。
這次收購的背後,聞泰可以擴大自己的代工產品線,向著汽車消費電子行業擴張,開發4G/5G、NB IOT模組產品。
郭台銘也深知代工模式的利害,他從未停止過為鴻海的大轉型鋪路。
最關鍵的一戰是那場曠日持久的夏普收購案。
拿下夏普後,富士康也補全了代工產業鏈的最後幾塊版圖:液晶顯示技術。
而就在最近,關於富士康和夏普在珠海投資晶片廠的消息不脛而走。
顯而易見,代工巨頭的轉型步伐邁地越來越快、越來越大。
第二種則是在代工業務上深挖,從逐漸飽和的手機產業向即將爆發的物聯網行業過渡。
最典型的依然是富士康,去年,鴻海旗下的工業富聯在A股上市,這個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主營業務只有一部分和富士康的代工產業重合,大部分的重點還是聚焦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技術研發。
當年華碩將和碩從品牌分離,和碩代工從PC面板、電子組件加工到拿下蘋果手機訂單,這也是業務層面的成功轉型。
如果阿Q點去思考代工的轉型,歸根結底,只要技術過硬,跟上更新換代的王朝,自己就不會倒閉,只會在不斷的技術升級後從一個品牌做到另一個品牌,從一個硬體到另一個硬體,與其焦慮如何轉型,不如以靜制動,等待新的上位者。
新的突圍戰可能已經拉開帷幕,是選擇換一條賽道,還是在原有賽道上跑的更快一點,下一個「蘋果」等著代工廠的答案。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富士康年度營收首次下滑,都是蘋果惹的禍?
iPhone熱銷近十年,同時養肥了那些能為其服務的上下游手機供應鏈廠商。然而這隻「現金牛」出現一點增長放緩的跡象,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抱大腿」的廠商們。作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也不能倖免。據《...
富士康將在任正非家鄉建設華為代工廠
蘋果將在印度設廠的消息被放出後,在華蘋果代工廠的命運是否也要為自己的錢途考慮了呢?是亦步亦趨追隨者蘋果的令旗在印度安營紮寨,還是另找一個新的「大腿」?生產蘋果產品占總營收約50%的富士康做出選擇...
富士康三星「爭霸」 手機製造商洗牌
「暗戰」手機隨著全球手機市場的增長放緩,不管是手機品牌商還是手機製造商,都在進行市場的爭奪。在手機製造商方面,去年四季度富士康在經歷近三年的落後後,再次超越三星,不過,這會成為常態還是曇花一現,...
代工黑馬,緯創如何強吞iPhone?
現在,智慧型手機市場非常得意興闌珊,以蘋果為首的最強大腦似乎再也想不出什麼好的創意,iPhone7也只不過是舊機種的翻新款式,看上去跟一塊板磚、一塊鏡子差不多;軟體方面則出現了大批的「過度設計」...
蘋果或重新分配新iPhone訂單:競爭激烈
【機鋒網】自iPhone 4時起,蘋果的這系列手機都可以說是年年的爆款產品,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也依靠iPhone賺的盆滿缽滿,不過蘋果近年來已將一部分代工任務交給了和碩,富士康不再一家獨大,而根...
為壓低成本iPhone 7新增代工廠 可以,這很庫克
【PConline 資訊】據台灣媒體消息,蘋果為了能在iPhone 7的身上儘量擠出利潤,在全力壓低代工廠和上游零件供應商的價格之外,還將繼續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曾有消息表明,蘋果因為台灣的大立光...
緯創穫得更多iPhone 8訂單 已增至10%
【手機中國 新聞】此前曾有消息稱緯創將成為蘋果iPhone 8的代工廠之一,只不過其拿到的訂單比例比較小而已。現在最新消息傳來,iPhone 8組裝訂單的比例有所變動,緯創的訂單份額將由4%升至...
即使蘋果沒衰落,富士康的業績也必然下滑
據報導指富士康母公司鴻海今年上半年營收與利潤急劇下降,凈利潤更是大跌了八成多,分析認為主要是其主要的代工客戶蘋果的出貨量下滑所致,很顯然造成這樣的結果並不能單純歸咎為蘋果的產品出貨量下降。
搖錢:多元蘋果訂單讓供應商明年充滿希望
如果蘋果和富士康聯手把生產線搬到美國之後,不知道還有沒有這樣的效應。台灣廠商緯創(Wistron)是 Windows PC 陣營當中的一員,但是今年這家廠商的筆記本電腦業務非常一般,不過由於他們...
蘋果擠壓利潤空間 富士康和碩等供應商叫苦不迭
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科技博客9to5mac報導,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增速放緩,為維持較高毛利率,蘋果公司開始削減現有上游零部件供應商產品報價,包括富士康、和碩聯合、大立光電在...
富士康正在成為蘋果的隱患?
日前日媒稱,夏普總裁兼執行長泰俊武向台灣大同大學的學生表示,蘋果正在從液晶顯示屏轉向OLED顯示屏。夏普表示,它正在日本建設一個新的OLED設施,為「關鍵客戶」製造顯示屏。所謂的關鍵客戶其實不言...
對蘋果依賴性減少?富士康其它訂單也火爆
難以想像,如果未來iPhone沒有富士康的影子,會是什麼樣子。蘋果一直都堅信「不要把全部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最近幾年該公司一直都在積極地擴展自己的供應鏈規模,基本上做到一個零件有兩家或...
「世界手機代工廠」指的是哪些企業?看完長見識了!
說到手機,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蘋果,華為,OPPO,VIVO,三星,小米,還有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等,那麼你們知道這些手機都是從哪裡生產的嗎?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生產手機的大型電子廠。排名不分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