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棄用Windows和安卓,將給國產作業系統和晶片疊代發展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接受德國《世界報》採訪時透露,如果出現最壞的情況被迫不能使用Windows系統或安卓系統,華為已準備好自己的作業系統。

余承東同時稱,華為還是非常願意和微軟、谷歌合作的,在2012年啟動開始啟動開發作業系統,不過是為了做好最壞打算的準備。

分析余承東的話可以看出,華為花了6年時間開發安卓系統的替代品,以減少在集團中地位越來越重要的手機業務的經營風險,但筆記本電腦的作業系統,也就是Windows的替代品其實並沒有開發。

對此,美國科技媒體網站《The Verge》分析認為,華為要應對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不僅要自己開發作業系統,在英特爾或高通拒絕提供晶片的情況下,還可能自研電腦CPU,併購買聯發科的晶片。

為何《The Verge》會認為高通不提供晶片,華為就必須求助於聯發科?很可能它不了解麒麟晶片是華為中高端手機的標配,也可能它認為,到時ARM公司將拒絕對華為IP授權,導致麒麟晶片無法生產。

但ARM公司不授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們知道,ARM是軟銀控股的一家英國血統公司,不是美國公司,而且ARM在中國的業務一直在擴大,2017年與中國厚朴基金成立合資公司ARM中國,並由中方控股。

ARM中國的使命主要是充當中國市場與ARM連接的橋樑,提供中國晶片設計企業(華為海思也是晶片設計企業)所需的核心IP授權、技術支持和培訓。

中國市場蓬勃發展的手機消費、智能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業務,對ARM核心的晶片的需求相當大,中國對晶片投資現在也非常重視,加上ARM要在人工智慧領域抗衡英偉達,因此中國的資金、市場優勢是ARM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簡單說就是,微軟、英特爾可能會迫於壓力不與華為合作,但ARM沒有動力拒絕向華為授權IP。

ARM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最大的對手是英偉達

只要有ARM的授權,麒麟晶片可以繼續疊代開發,並像高通那樣開發出適用於筆記本電腦的處理器平台,應對電腦被斷芯的情況。

而和晶片的問題相比,作業系統的問題則要好解決多了。

替代Windows的國產作業系統很多,桌面菜作系統有紅旗、普華作業系統,替代安卓的有阿里的雲OS。

這些作業系統和安卓一樣,都以Linux為內核,正好適合ARM架構晶片。

有針對性地疊代後,華為所有辦公電腦和出售的電腦可以裝上紅旗/普華系統,再和金山軟體結盟,隨華為電腦搭配WPS,連office都替代了。

有人會吐槽阿里的雲OS體驗相對於安卓較差,其實阿里一直想在手機作業系統領域有所作為,代替安卓。

但一二線手機品牌死抱谷歌大腿,好不容易拉來的三四線品牌手機還朝三暮四,加上谷歌打壓,阿里雲OS缺少疊代機會,在手機市場發展不好,現已不得不轉戰智能家居領域。

換個角度,我們會發現,國產晶片和國產作業系統之所以發展緩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疊代機會。

英特爾和ARM今天看起來都是行業巨擘,但它們設計的第一代晶片都有各種BUG。

比如ARM公司1985年推出的第一款晶片ARM1,存在性能低下,發熱嚴重等問題,一直疊代到ARM6都未取得成功,採用ARM6的蘋果公司 Newton Message Pad慘敗。

後來ARM公司不斷改進晶片,同時積累晶片設計經驗,終於在諾基亞6110上一炮而紅,後來隨著採用ARM內核的iPhone大賣(至今依然採用ARM內核進行魔改),加上安卓的支持,ARM從此統治移動晶片領域。

ARM晶片在蘋果的牛頓平板上慘敗,在諾基亞6110上一炮而紅

從第一代BUG飽滿的晶片疊代到市場當紅炸子雞,ARM花了20餘年。

也許華為這次的遭遇,可能給國產晶片和國產作業系統一個疊代進化的機會,從而增加自主研發晶片和作業系統的權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測試全新Fuchsia系統 未來將取代Android

在所有的國產手機廠商中,華為的技術研發實力可以說是有目共睹的,作為一家以做通訊起家的企業,華為不僅不用高通的手機基帶晶片,甚至還可以做到與高通分庭抗禮的地步,可以說是著實不易。幫助華為成功的因素...

最強晶片誕生!沸騰中國,震驚世界!

今天,各大平台都被「某大佬在美性侵中國留學生」的信息霸屏,各種八卦漫天飛,有人說錢圈人生活糜爛,有人說有錢人就是這麼的齷齪,有人說大佬被人算計有做空股價的風險等等,負能量的信息吸引著一眾吃瓜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