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任正非訪談刷屏:好的教育,增強國家的底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深圳華為總部接受中國數家媒體全程訪問,坦誠全面地談了42個問題,涉及晶片、美國公司、川普等等。

他在整個訪談中又重點談到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性。

他說:「中國將來要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

01 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

國家發展工業,過去的方針是砸錢,但錢砸下去不起作用。

我們國家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

但是晶片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但是我們有幾個人在認真讀書?博士論文真知灼見有多少呢?

這種狀況下,完全依靠中國自主創新,很難成功。

為什麼不跨國創新呢?可以在很多國家中建立創新基地。

哪個地方有能力,就到哪個地方去,我們可以在當地去建一個研究所。

大家要想到,東歐國家都比較貧窮,但是美國大量的領袖、科學家、金融家……都是東歐人,我們為什麼不大規模吸引東歐人到中國來,或者在東歐建立各種研究基地?所以,以中國為中心建立理論基地要突破美國的重圍,眼前這個方式比較難,因為中國在基礎理論上不夠,這些年好一些了。

中國要踏踏實實在數學、物理、化學、神經學、腦科學……各方面努力去改變,我們可能在這個世界上能站起來。

中國過去的哲學體系是玄學,即使有佛教,也是梵文,唐僧應該翻譯成漢語,但是沒有翻。

西方推行的是形上學和機械唯物論,產生了物理、化學、數學、幾何學……各種學科,所以工業發達,建立了工業社會,占領了全世界。

現在玄學沒有說沒用,搞虛擬世界,中國的遊戲業發展很快,人類社會的很多生產方式也可能會虛擬化。

人類在人工智慧的科學家中,有50%左右是華人,如果他們受到排擠,擁抱他們進入中國,他們就會在底層平台上創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基礎。

我認為,如果能夠真真實實把優秀人才引進來,對我們改革是好的。

如果還是強調自主創新,就會浪費非常多寶貴時間


02 只有把人才培養出來,我們才有可能源源不斷地前進

我們在全世界有26個研發能力中心,擁有在職的數學家700多人,物理學家800多人,化學家120多人。

我們還有一個戰略研究院,拿著大量的錢,向全世界著名大學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麵」,對這些錢我們沒有投資回報的概念,而是使用美國「拜杜法案」原則,也就是說,受益的是大學。

這樣,從我們「喇叭口」延伸出去的科學家就更多了。


大家今天講5G標準對人類社會有多麼厲害,怎麼會想到,5G標準是源於十多年前土耳其Arikan教授的一篇數學論文?Arikan教授發表這篇論文兩個月後,被我們發現了,我們就開始以這個論文為中心研究各種專利,一步步研究解體,共投入了數千人。

十年時間,我們就把土耳其教授數學論文變成技術和標準。

我們的5G基本專利數量占世界27%左右,排第一位。

土耳其教授不是華為在編員工,但是我們拿錢支持他的實驗室,他可以去招更多的博士生,我們給博士生提供幫助。

上周我們召開了世界科學家大會,我沒有去現場,通過視頻轉播到我的會議室。

來了一批科學青年給我做技術翻譯,都是博士,很厲害,他們給我解釋這些論文對未來人類社會有什麼意義。

我們不斷有這種世界性的交流,我們自己吸收能量,他們也吸收了我們的需求,不斷滾動傳播。

西方公司在人才爭奪上,比我們看得長遠,發現你是人才,就去他們公司實習,專門有人培養你,這不是我們大學畢業找工作的概念。

我們擴大了與美國公司爭奪人才的機會窗,但我們的實力還不夠。

對世界各國的優秀大學生,從大二開始,我們就給他們發offer。

這些孩子超級聰明,舉一個例子,新西伯利亞大學連續六年拿到世界計算機競賽冠軍、亞軍,但是所有冠軍、亞軍都被Google用五、六倍的工資挖走了,從今年開始,我們要開出比Google更高的薪酬挖他們來,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創新,我們要和Google爭奪人才。

我們支持科學家的創新,對科學家不要求追求成功,失敗也是成功,因為他們把人才培養出來了。

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源源不斷地前進。

03 中國將來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

中國將來和美國競賽,唯有提高教育,沒有其他路。

教育手段的商品是另外一個事情,我認為最主要還是要重視教師,因為教師得到被尊重了以後,大家都想做教師。

深圳教師得到了尊重,深圳老師掙錢多,253個人競爭一個教師崗位。

我們幫助清華附中建設清瀾山中學,校長說將來能做到中國第一的學校,因為收費高。

清瀾山只招收兩千多個學生,對全社會開放,華為員工搶著送孩子進去,送不進去找我,我說我管不了你們。


只有教師的政治地位提升,經濟待遇提升了,我認為才可能使得教育得到較大發展。

我個人為什麼感受很深?我父母是鄉村教師,在貴州最偏僻的少數民族地區從事鄉村教育工作,父母這一輩子做教師的體會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是一句話「今生今世不准當老師」,如果老師都不讓自己的孩子當老師,國家是後繼無人的。

我親身經歷了他們政治地位低、受人歧視、經濟待遇差的窘境,我們自己跟著他們,也親身體會了這個苦,所以沒有選擇去當老師。

5月21日下午2點30分,在媒體圓桌會後,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面對面》記者董倩獨家專訪。

就在所有人都在揣測生死攸關的華為在當下要如何做的時候,任正非跟記者提出一個要求,我可以接受專訪但是請圍繞教育這個話題,這讓記者感到吃驚。

自掏腰包請專家調研基礎教育

董倩:您對教育問題認識這麼深、這麼透,今天上午媒體圓桌會上有一位記者提問,您會不會進入到教育?會不會領著做,您說不會。

但是您在幾年前花自己的錢,不是花公司的錢請中央黨校、中國基礎教育課題組的專家做中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狀況調查,而且也分析了一些不僅是鄉村的貧困學生怎麼學習,包括城市的一些孩子們怎麼能夠保障他們的學習?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調查?

任正非: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希望國家實現國家夢想。

董倩:您作為一個企業家為什麼要做這樣的調研?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任正非:中央黨校有一個權威性,我們調查了全世界的教育,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從一個都不能少到一個賈伯斯都不能少

任正非:當然,這些年國家七十年代巨大進步,三十年來也有巨大改善,教師的生活也有巨大的進步,但是要看到(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未來,而教師們擔負著給花朵澆水的使命。

我們都不給花朵澆水,沒有使命感,少澆水花朵蔫了,不就少了一個賈伯斯嗎?



從今天抓起,如果農村的孩子二三十年以後很多都是博士、碩士,就會為國家在新的創新領域搏擊,爭取國家新的前途和命運,這才是未來。

如果二三十年以後還是沒有多少文化,仍舊是一個打工仔,打什麼工,全是自動化了。

職業教育應更受關注

任正非:在工業革命時代,只要有中學文化程度、中專文化程度基本上可以工作了。

但是在智能化社會時,這個文化程度大大提升了。

而且不完全是精英教育,國家重視的都是綜合性的精英教育,對職業教育不夠的。

德國70%是高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也是很偉大的。

中美貿易根本的問題是教育水平

董倩:把談教育的背景再放的寬一點,如果教育是這樣的現狀,怎麼去面對現在以及未來很有可能持續的中美貿易爭端?

任正非:中美貿易根本的問題是教育水平,國家一定要開放才有未來,開放一定要強身健體,強身健體要有文化素質。

任正非訪談後評論

「這麼大的國家還能放下幾張安靜的書桌?」這個「任正非之問」最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數學家、物理學家只能寄希望於20、30幾歲的年輕人。

超過30歲的人幾乎不大可能成為偉大的數學家和科學家了……我們有「錢學森之問」,有「徐匡迪之問」,有「任正非之問」。

所問者一也,所憂者國也。

——向松祚

我想,美國人看了這個訪談,也會被他感染。

人性都是相通的。

假想一下任正非先生的高度與見識不夠,在訪談中,他就訴諸民粹,打情緒牌,顯然也會有巨大的影響力,你還不好說他什麼,都這麼慘了,有這些情緒也正常。

那麼,今天就會看到更加亢奮的輿論與情緒,對立與衝突的可能性就會變大。

——連岳

華為的淡定並非是強裝笑顏,而是源於對最糟糕情況的預判和準備,源於「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的中華智慧。

華為所經歷的一切,或許只是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的一個縮影。

而冷靜、自信、從容,也正是我們應對當下危機要有的態度。

——央視新聞

大氣而有底氣,大格局又善布局,任正非實力圈粉,不僅在於妙語連珠,更在於對自我有清醒認知,對大勢有準確判斷,對狹隘愛國主義有足夠警惕。

「該幹什麼幹什麼,多為國家產生一個土豆就是貢獻」,得其大、兼其小,亂雲飛渡,不忘趕路,堅定從容地走向未來。

——人民日報

「不是用華為產品就是愛國,不用就不是愛國,不要跟政治掛鈎。

」網民讚譽一片;但諸多金句,又似乎只是把常識大方說出,卻在當前微妙輿情下彌足珍貴。

點讚之後更應深刻理解:由反全球化政治力量挑起的矛盾,不應以民族對抗或文明衝突理解。

——陳迪



聲明:本文內容來源網絡,內容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貴在分享,由小胖張侃高中公眾號(ID:xpzkgz)編輯整理。

尊重版權,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與我聯繫協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