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鴻蒙作業系統,和你有沒有關係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幾天,各大媒體都將一條消息放在了頭條,那就是華為已經正式發布了鴻蒙手機作業系統,而且首款搭載的產品也很快將在年底發布。

其實對於手機作業系統,大家並不陌生。

自從有了智慧型手機以來,作業系統一直被看作是人機對話的中間使者。

在諾基亞當道的時代,塞班系統可以說足以稱王,後來微軟也推出了win Mobile,以及黑莓的系統,但是很快到了2009年,手機的作業系統基本上就是兩家獨大,也就是蘋果手機的專屬IOS,以及更多其它的安卓作業系統了。

從目前所占份額來看,iOS 有著13.7%市場份額,而Android占比高達86.1%。

從我國的智慧型手機來看,絕大部分採用的是Android,所以此次谷歌對於某種意圖來卡華為脖子時,沒想到鴻蒙就來了。

1

我們梳理一下,鴻蒙發布的背景。

眾所周知,在當前大環境下,前有中興的技術短板,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最後以高昂的代價換來了事情的短暫平息的教訓,此次華為讓國人長臉,制裁不成,沒想到一下亮出了太多家底,原來還藏著這麼多的大貨,可是太提氣了。

這不,美國準備以減少驍龍晶片出口進行第一波要挾時,華為馬上宣布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正式啟動"備胎"計劃,那就是能夠讓自己研發生產的大量的海思晶片隨時由備份轉正。

這可真正體現了華為的遠見灼識,早有防備。

所以第一波制裁不但沒有給華為帶來大量麻煩,卻讓高通慌了陣腳,那就是大量的訂單華為泡影了,真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晶片制裁不成,於是轉向了系統。

谷歌想著,國產作業系統喊了那麼多年,投入那麼多錢,不是一樣沒搞成嗎?手機作業系統你不就更沒招了嗎?於是對華為的Android系統接口進行限制,阻止了Alphabet公司旗下的谷歌支持基於該系統的音樂和其他服務,未來很可能不准用Android系統。

華為應該低頭了吧?可沒想到,這次就迎來了鴻蒙。

2

鴻蒙系統是什麼樣的一個新鮮事務?從各大媒體解讀的情況來看,有這樣幾個關鍵詞"跨平台""全場景""微內核"。

此木無為本著科普的原則,對這三大關鍵詞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解讀,幫助大家全面了解鴻蒙的偉大。

首先說"微內核",相比現如今的安卓和蘋果作業系統,所有的操作都要基於內核,指令,執行,反饋等,這樣就會影響到系統速度,越用越慢,這點在安卓手機是體現得最為突出。

而鴻蒙的"微內核"理念,就是內核主要從事最基本的少數核心功能與基礎服務,數據交換和存儲,而不負責指揮。

舉個章魚的例子,我們知道章魚的所有觸角都有獨立神經,可以獨立判斷周圍的威脅作出反應。

那麼章魚的腦子就是"微內核"了,而我們人腦卻是總司令部了。

"微內核"的最大特點,那就是低時延了,中央處理器只負責全局,各個系統單元都能各司其職,計算能力也就是顯著增強了,速度比安卓快60%,這就是其非常大的優勢。

再來說"跨平台"。

任正非就說過,鴻蒙其實一開始並不是給手機準備的,而是其它設備。

此次鴻蒙正式亮相,一個重要的特點,那就是鴻蒙系統能夠在全平檯布局,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以及其他智能穿戴設備,假如你身上有A設備,B設備,C設備,D設備。

只要他們用的是鴻蒙系統,你可以用B設備操控ACD,也可以C設備操控ABD,夠牛了吧。

最後來說說"全場景",有了"跨平台",這就好懂了,將所有智能設備打通之後,生活的方方面面,鴻蒙系統也就構建了一個完美的生活系統,真正實現萬物互聯了。

你可以用手機指揮電視、電燈、冰箱、車庫門、汽車;也可以在辦公室開啟電飯煲開始什麼時候煮粥,甚至等到時機成熟,讓你的汽車自動從地下停車場開到公司大門口……

3

其實,業界對於華為能夠這麼快推出鴻蒙是感到十分吃驚的。

畢竟從國產作業系統這個行業來說,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紅旗、deepin、麒麟、支點等也是上馬了不少,可是只到今天,還沒有一家能夠真正擔當起替代微軟系統的重任。

而華為能夠向全世界宣布,全新的作業系統來了,自然讓人瞠目結舌了。

所以從這點可以看出,中興與華為的差距了,也就可以得出,一定要有董明珠時刻提醒業界的"一定要有核心科技",能夠做到未雨綢繆,等到雨來了,能夠有雨衣,能夠自給自足。

這也是為什麼華為近幾年能夠快速成長,能夠成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象徵的緣故了。

當然,國產作業系統是一個寵大工程,華為能夠領軍發展,同時也需要業界共同行動起來,構建起寵大的應用生態,形成使用習慣,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許就是鴻蒙發布的真正意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如果鴻蒙失敗了,那就是它太超前了

鴻蒙終於來了,今天,華為2019年開發者大會大幕,萬眾矚目的鴻蒙系統終於正式亮相。在貿易戰的影響下,Google在5月暫停了與華為的一切業務往來,除了通過開源授權的服務外,不再向華為提供任何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