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手機背後的螢幕江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國手機產業長期以來面臨「缺芯少屏」的困境,但是,這種窘況正慢慢改變。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蓬勃發展,整個產業鏈充滿活力且成果喜人。

麒麟有「芯」,螢幕領域更湧現出京東方、天馬微電子、維信諾、和輝光電等面板廠商。

在中國手機供應鏈自主創新的進程中,螢幕企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京東方已成長為全球智慧型手機螢幕的「一極」,成為諸多手機頭部企業的選擇,並且打破了三星、LG在柔性OLED螢幕領域的壟斷地位;天馬微電子在主流的Notch全面屏出貨量也榜上有名;還有維信諾、和輝光電、柔宇科技等螢幕企業正快速崛起。

2018年已進尾聲,2019年的鐘聲即將敲響,全新的手機設計潮流撲面而來。

在走向「真」全面屏的進程中,螢幕企業如何把握機遇,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螢幕企業又如何布局可摺疊下一代柔性螢幕,湧現出更多的隱形冠軍?

全面屏召喚更好的螢幕設計

2017年,iPhone X發布,推動智慧型手機正式步入全面屏時代。

縱觀iPhone X發布以來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各種形態的全面屏層出不窮,以三星為代表的曲面全視屏,以iPhone X為代表的異形全面屏(俗稱「劉海兒屏」),特別是到了2018年,為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手機,vivo、OPPO率先推出機械結構設計。

在手機廠商和螢幕製造商不遺餘力地推動下,全面屏快速得到整個產業鏈的認可。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全面屏出貨4.52億片,全面屏產品在所有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中的滲透率已經從2018年Q1的42%上升到了Q2的55%。

這種態勢仍將持續。

而隨著滲透率的提升,全面屏手機設計也對面板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當下,被譽為「夢幻顯示器」的OLED螢幕,憑藉更輕薄、視角度更大、功耗較低等優勢,逐漸成為全面屏手機的主流選擇。

而隨著華為、三星等手機廠商將目光轉向 「打孔」螢幕乃至可摺疊螢幕設計,柔性OLED螢幕將在2019年的智慧型手機面板市場嶄露頭角。

韓企領跑

在智慧型手機螢幕領域,長久以來,日韓企業領跑市場。

特別是即將在2019年全面普及的OLED領域,三星、LGD、夏普、JDI等日韓企業較早就進行了投資研發布局,在技術和市場上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話語權。

其中,三星可以說是一家獨大,占據全球OLED螢幕市場高達96.5%的份額,並占據全球AMOLED螢幕市場92.8%的份額。

根據IHS Markit最新《智慧型手機顯示出貨與價格跟蹤》報告,三星顯示器在2018年第三季度繼續領先智慧型手機面板市場,與其他供應商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智慧型手機顯示屏出貨達1.14億片。

分析三星面板甩對手幾條街的背後,不僅是因為長期以來的技術積累,也得益於蘋果在2018年決定為其新款iPhone配備AMOLED面板,對市場構成了直接影響。

LGD則分食了剩下的絕大部分OLED螢幕份額,是國內很多頭部手機廠商的螢幕供應商之一。

不過,發生在2018年下半年的 「綠屏門」事件,或對LG在2019年的市場表現帶來消極影響,造成LG在中國乃至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的進一步下滑,這無疑給了中國面板廠商更多機會。

國外主要螢幕供應商:

三星顯示器:2010年,三星就推出了全新的Super AMOLED顯示螢幕,相比傳統AMOLED觸摸螢幕,Super AMOLED顯示螢幕摒棄了之前觸控感應層+顯示層的架構設計,內置的觸控晶片帶來了更快的操作響應速度(對於多點觸控電容螢幕而言,操控將更為靈敏)。

至此,開啟了其在OLED螢幕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也是蘋果、三星、小米等國內外手機廠商在旗艦產品上的主要選擇。

LGD:LGD顯示公司是世界一流的顯示設備集團,既是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面板、 OLED,、flexible顯示器的領頭製造商,也是供應商。

在平板顯示領域,LGD的保護膜技術與產能,在全球市場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LGD是全球最重要的偏光片材料與成品生產商,各類光學與結構保護膜的材料與成品生產商,不過如今在小尺寸OLED手機面板領域卻屢屢碰壁。

夏普:夏普,一直享有「液晶之父」的盛名,在手機螢幕領域,也能看到夏普的身影。

其極具影響力的兩項專利是ASV(Advance Super View)技術和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技術。

夏普螢幕整體表現出色,仍然是很多手機廠商的首選。

JDI:JDI致力於小尺寸顯示屏的生產和研發,其螢幕產品主要用於手機平板、數位相機、汽車以及醫用儀器。

曾經主打的PixelEyes顯示屏,可以說是目前全球最好的顯示屏之一。

Pixel Eyes顯示屏內嵌觸摸感應器模塊(in-cell),使液晶模塊更輕更薄。

螢幕採用的LTPS低溫多晶矽技術,最大化抑制畫面閃爍感,提高了像素開口率(單位像素內實際可透光區面積與總面積的比例)以及透光率,並具有極低的功耗。

中國面板企業借力OLED,彎道超車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逐漸壯大,中國面板廠商逐漸打破日韓企業在面板領域的壟斷局面,甚至在一些領域領跑市場,湧現出京東方、天馬微電子、維信諾、和輝光電等一批隱形冠軍。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8年,因為LCD面板出貨優勢以及部分AMOLED產品占優,與國內手機廠商保持較好合作關係的中國面板廠商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以主流的Notch全面屏(包括俗稱齊劉海的U形槽及美人尖的V形槽)為例,2018年上半年出貨1.17億片,天馬微電子以及京東方分別以23.2%和6.7%的出貨量分列二、三位。

來自群智諮詢的數據則顯示,京東方2018年上半年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1.6億片,憑藉在LCD領域的超強實力,占據全球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第二,和LCD面板出貨第一的位置。

天馬微電子上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面板出貨市占率11%,排名第三,尤其是LTPS LCD產品,已經連續多個季度超過JDI排名全球LTPS LCD出貨第一。

天馬微電子廈門兩條LTPS LCD產線基本處於滿產狀態,合理的客戶結構使其出貨連續性得到保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手機廠商,逐步將旗艦產品採用的AMOLED螢幕訂單交給中國面板製造商,這些企業將在OLED乃至AMOLED領域迎來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機。

據悉,京東方將在重慶投資建設第三條第六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與已經量產的成都第六代和正在建設的綿陽第六代規格相同。

屆時,AMOLED產能的釋放和良率的提升將有助於緩解國內品牌對供應的焦慮,並刺激下游需求增長。

AMOLED螢幕方面,天馬微電子在保證上海產線穩定出貨的同時還在不斷通過產品規格的提高,提升競爭力。

如今,天馬微電子已經能夠出貨刷新率為90Hz的6.01英寸AMOLED面板,位於武漢的第6代產線也已經在6月量產。

維信諾在AMOLED螢幕出貨量上的表現也非常亮眼,以2018年上半年370萬片(也有數據顯示380萬片)的出貨數量排名第三位,全球市場份額1.9%,已非常接近LGD的成績。

而在國內,AMOLED市場占有率更高達45%。

據悉,維信諾崑山產線的出貨數量從2018年開始增長迅速,另外隨著6.01英寸全面屏面板在第二季度的量產出貨,維信諾在全年的出貨數量還將增加。

和輝光電也是國內AMOLED面板供貨商之一,2018年上半年也有230萬片的出貨量,更是繼京東方、維信諾之後,中國第三家宣布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運行的企業。

中國主要螢幕供應商:

維信諾:維信諾是中國大陸第一家OLED產品供應商,國內OLED面板出貨量排名第一。

目前已獲得4400多項關鍵專利,制訂或修訂4項OLED國際標準,主導制定5項OLED國家標準和3項OLED行業標準(包含正在制定的標準)。

其「任意摺疊柔性屏全模組」產品,內彎半徑為3毫米,外彎半徑為5毫米,彎折次數超過10萬次,這對終端產業應用創新有著里程碑性的意義。

和輝光電:和輝光電專注於中小尺寸AMOLED顯示屏生產和下一代顯示技術研發,是國內第一條、設備最完善、技術最先進的第4.5代低溫多晶矽(LTPS)AMOLED量產線。

和輝光電投資272.78億元的G6代AMOLED顯示項目也將於2019年初進入試生產階段,產品包括1至15英寸的中小尺寸顯示屏及模組(部分柔性)。

京東方:BOE(京東方)引領了國內TFT-LCD技術的創新和發展,致力於加快AMOLED、柔性顯示、增強現實、虛擬現實等新型顯示器件及薄膜傳感器件的進步。

京東方顯示技術ADSDS (Advanced Super Dimension Switch, 高級超維場轉換技術),是顯示屏全球三大技術標準之一,其主要特性為超寬視角、超高色彩表現力、超高速運動畫面處理。

京東方AMOLED顯示產品目前覆蓋主流尺寸,是國內很多中高端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供貨商,更是華為最新旗艦Mate 20 Pro主供應商。

天馬微電子:天馬微電子是專業生產、經營液晶顯示器(LCD)及液晶顯示模塊(LCM)的企業,擁有TN-LCD、STN-LCD、TFT-LCD、LTPS、CF等多條生產線和模塊工廠以及一條籌建中的AM-OLED生產線。

在技術水平、產品質量、產品檔次及國內市場占有率等方面有著較為不錯的表現,也是國內中小尺寸顯示領域的佼佼者。

柔宇科技:柔宇科技是最早專業從事彩色柔性顯示技術研究開發的團隊之一,在世界範圍內申請或儲備了1800餘項核心技術智慧財產權。

創造了新型超薄彩色柔性顯示屏,其厚度僅有0.01毫米,捲曲半徑可達1毫米,可應用於終端產品包括新型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

目前,柔宇科技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條類六代全柔性顯示屏大規模量產線已經正式點亮投產。

在創新中成長,迎接可摺疊螢幕新風口

可以看到,未來幾年中國AMOLED產業都將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另外,國內面板廠商不斷押注、布局AMOLED,從戰略意義上來說,也有助於打破三星、LG等企業在顯示技術上的壟斷。

不過,國內面板廠商在自信向前的同時更應保持清醒,加強創新,在新技術、新領域不斷投入。

有專家表示,三星經過多年布局在AMOLED上已經形成專利和技術優勢,中國大規模進入AMOLED產業,在技術、專利、上游材料、配套等方面還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對我國AMOLED生產線投資潮應保持一定程度的警醒。

中國AMOLED產業路長且艱,在探索技術、增加產能的同時,還需要相應的生產線人才、生產線管理經驗,考慮到工藝匹配、良品率、成本控制等一系列問題。

站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路口,華為、三星紛紛宣布「可摺疊螢幕5G手機」計劃,特別是臨近2018年尾聲,華為、三星、蘋果、LG的可摺疊設備專利乃至原型機相繼被曝光,業界預計2019年將成為可摺疊螢幕的元年。


那麼,可摺疊螢幕能否成為面板設計的下一個風口?

來自群智諮詢數據顯示,2017年智慧型手機市場的OLED需求達到4.04億片,柔性OLED僅有1.33億片,而預計到2022年,柔性OLED規模將超過7.2億片,遠超剛性OLED的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3%。

IHS Markit也給出了同樣的趨勢預測。

可摺疊AMOLED顯示屏的出貨在全部AMOLED柔性屏出貨中的占比預計從2018年的0.001%左右逐步增加到2021年的6%左右。

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柔性OLED量產本身就必須解決不少技術難關,包括光學的各向異性問題、光學的膜加工、微加工乃至FMM蒸鍍、印刷的研發方向等問題,而「可摺疊」無疑加大了螢幕製造的難度。

一位深諳手機設計領域多年的專家表示,當柔性顯示屏的曲率半徑達到5R時,就已經可以做到半摺疊,如果曲率半徑可以做到更低的1-5R,就可以將螢幕全摺疊或者捲曲。

另外,螢幕的摺疊部位的壽命、性能損傷等方面也是可摺疊柔性螢幕研發所面臨的困難。

風向已經明顯,面對可摺疊柔性屏的趨勢,產業做好準備了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