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全球5G市場還有機會完成諾曼第登陸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段時間,義大利TIM與Fastweb攜手華為,正式上電開通首個符合3GPP標準的5G基站並投入商用。

此基站採用華為端到端5G設備,三方還聯手展示了5G十大商用場景。

但正所謂東邊日出西邊雨,義大利的勝利進軍卻也難掩華為遭美澳日封殺,又為印韓排斥的苦楚心酸。

雖然,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對中國企業下禁令,「中興制裁」仍然令人心有戚戚,馬雲不久前也宣布阿里退出美國市場。

只是此次有所差異的是,繼美國之後,澳大利亞、韓國等國也紛紛呈「破窗模式」。

尚未登台便已落幕的美澳日韓之行

9月17日,美國電信運營商AT&T宣布,三星、愛立信和諾基亞將為其供應5G網絡設備。

這是AT&T與華為繼年初合作流產後,又一次被AT&T拒之門外。

畢竟,在美國禁止採購中國通信等設備的大環境下,AT&T也不能「頂風作案」,連Verizon也宣布撤回銷售華為手機的計劃。

所謂的「技術無國界」原就是一個偽命題,技術雖然無國界,但是掌握技術的人卻是敵我分明、身份有別。

無論是「莫須有」還是「欲加之罪」,華為都被美澳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管制,5G被禁用;作為美國「忠實簇擁」的日本,據傳也要緊跟美國、澳大利亞步伐,在建設5G信息系統的招標活動中將中國華為和中興排除在外。

考慮到「國家安全」,澳大利亞如此行徑倒也無可厚非。

畢竟作為澳大利亞4G網絡設備的主要供應商,華為為澳大利亞提供超過55%的4G網絡需求。

任誰處於如此境況都該寢食難安、如鯁在喉,但澳大利亞「截胡」華為確實有些不地道。

華為準備鋪設從雪梨到索羅門群島總長度超過4000公里的海底光纜,澳大利亞半路「截胡」,索羅門群島中途「變卦」,澳大利亞電信公司(NBN)成功取而代之。

之所以說其不地道,也是因其誇下海口卻自打臉面,建設技術和速度跟不上,鋪設海底電纜項目進程拖慢,澳大利亞的網速淪為笑柄。

這不是開端也不是結局。

在韓國SK Telecom公開招標5G設備供應商時,幾乎所有人都看好華為,但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設備提供商的華為因不符合要求出局,三星電子、愛立信和諾基亞入圍。

相比於美澳等以國家安全為判斷基準,韓國禁止華為5G還有其更大的考慮。

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長官俞英民曾表示:「我希望全球率先實現5G技術商用化與我們本國產業相連接,如果只是停留在『全球率先』的層面上,沒有任何意義」。

三星作為韓國本土產業,自然是獲得了政府的大力扶持。

而華為,即使拿到了全球首張來自歐盟頒發的5G運營通行證,也只是陪跑,怕是登不上韓國這艘計劃建立全球第一個5G商用網絡的船。

華為敗走美澳韓一事似乎木已成舟,再無迴旋餘地。

原本打算大幹一場的華為,還沒有擼起袖子,就被趕下了賽場。

有的時候懲罰並非因為你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你本身。

或許真如華為澳大利亞董事會主席John Lord所說的,「這不是因為我們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我們是一家中國企業。

華為,何以落得如此無措?

因為,不是非君不可;因為,並非不可替代。

華為雖說在國際通信網絡提供商中屈指可數,卻不是獨一無二,這就意味著華為可以被取代。

目前華為在全球通訊設備市場份額以28%位居首位,然後依次是愛立信(27%)、諾基亞(23%)、中興(13%)和三星(3%)。

美韓選擇5G網絡設備供應商時都選擇了愛立信、諾基亞和三星這三家老牌巨頭。

「國家安全」原因暫時擱置不論,究竟還有何原因可以讓美澳韓棄華為而擇其他?畢竟,華為以低於競爭對手20-30%的價格依然無法取勝,難道甲方都是傻的嗎?

除卻三星不提,愛立信、諾基亞都是歷史超過百年的通信公司。

單從全球通訊市場占有率來說,華為、愛來信和諾基亞三家相差無幾,而華為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也是在今年三月份伴隨著北京的第一場雪,以1%的微薄優勢成功狙擊愛立信坐上頭把交椅。

愛立信為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通訊服務,與中國企業任重而道遠的信用建立相比而言,其企業信譽為全球國家所認可。

目前全球共有17個5G商用合同(1家運營商與一家設備商簽約即為1個),而愛立信獲得了其中7個5G商用合同,其受青睞程度可見一斑。

在技術方面,愛立信也有其優勢。

在6月份的無線分組核心季度報告中顯示,愛立信的演進分組核心(EPC)的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同比增長142%,擊敗華為、諾基亞,成為全球第一大EPC廠商。

並且愛立信在部署NFV網絡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經驗,總結並設計出具有普適性的NFV目標運營體系模型(TOM)。

華為的另一個競爭者諾基亞在收購阿爾卡特朗訊後,提高了其在網絡虛擬化(NFV)、IP網絡、回程線路以及小型基站方面的地位,也使其在5G領域更為強大。

華為雖然在技術層面優於諾基亞,但是在5G工業網際網路領域卻是諾基亞更勝一籌。

7月份,中國移動棄華為選擇諾基亞的5G設備大概也是基於這一方面考慮,畢竟移動的5G合作框架涉及到很多工業領域。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移動之前的2G/4G核心網都是由諾基亞承擔,5G核心網的改造由諾基亞承擔也無可厚非。

華為似乎陷入了一個困局,無論合作準備期如何「濃情蜜意」,到最後,自己還是無可避免的成為了被放棄的人。

商場如戰場,天時地利人和稍落下風,就會輸掉戰役喪失整個戰場,美澳如此,印韓也如此。

不久前,印度電信部(DoT)禁止中興以及華為通訊參加印度的5G用例試驗與合作。

雖然無奈,卻也無可奈何。

但「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只不過是在奔跑的路上,被幾個不光彩的石頭絆了幾下,既然要成長,就要向前看。

5G爭奪戰,華為的諾曼第登陸

截至目前,包括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明確表示,禁止華為和中興通訊參與5G網絡部署或不願意採用華為的5G技術。

雖然被禁,但華為也表示「努力與有關政府保持聯繫」。

與上述諸國所受冷遇不同,華為在歐洲可稱得上是「香餑餑」。

早在2016年,華為就宣布拿下德國整個5G市場。

自然,這也是因其2007年在德國興建8000多個基站,改善了德國信號差、地鐵無信號等狀況後,獲得了德國對其服務質量的信任與好評。

華為早在2009年就已經開始對5G技術的研究和部署,截止到2017年末,華為在5G技術的研究上已經投入6億多美元。

其取得的成果斐然,Polar Code(極化碼)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最終方案,展示了全球首個5G服務化核心網樣機。

華為最後成功取得德國認證機構頒發的首張5G產品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性認證)證書,並且由此正式奠定了華為在5G時代的世界重要地位。

此次義大利兩大運營商TIM和Fastweb對於與華為的合作也表示,華為的5G設備技術和質量非常值得信賴,且價格低於高通、愛立信等通訊設備提供商。

而華為的技術,包括其在Massive MIMO(大規模天線)領域的公認專長也吸引了英國,英國發言人指出,未來華為將一定程度上參與其4G接入網中。

而英國的核心網是由諾基亞全權負責,愛立信曾估計在4G市場建立起的強勢地位自然會帶來5G業務,諾基亞也希望可以就此取得英國的5G市場。

但事實並無絕對,正如華為為澳大利亞提供無線技術近15年,滿足澳大利亞全國超過55%的4G需要,還是被禁止參與其5G建設。

華為5G技術進入英國市場的幾率與進入澳大利亞市場的幾率大概成反比,很明顯的是,澳大利亞與美國處於同一戰線。

華為在5G研發投入支出是愛立信的3倍,諾基亞的2倍。

且在4G移動通信技術上,華為申請專利最多,多達603件。

根據此前高通和愛立信相繼公布的5G專利收費標準,一台使用高通5G專利的智慧型手機將收取上百元專利費用。

而作為同樣擁有5G部分核心專利的公司,華為則早已經表示不會超過4%,並將致力保證5G時代的健康發展。

華為有其技術、價格上的優勢,雖因著種種原因,華為遭受各種打擊但卻也是為中國企業敲響了警鐘,國際化之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強大技術、擴大影響力的同時,也要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以誠為本,以信服人,切莫因小失大,授人以柄,落人口實。

自古以來,皆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資歷、老牌、歷史也只是代表過去,引領風騷必是今朝的風流人物。

華為,自是擔的起「風流」二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G基站競爭:三星開局領先 華為面臨逆風

5G競爭已正式拉開序幕。在成為前哨戰的基站建設方面,面向10月起在美國部分地區啟動的5G商用服務,韓國三星電子作為主要參與企業崛起,正在競爭中領跑。此前由歐洲和中國企業主導的市場結構正在因5G而...

引爆MWC的5G技術將用在哪些領域?

MWC 2017近幾日在西班牙巴塞隆納正上演的很火。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大會,其往往標誌著市場未來幾年的走向。在此次MWC上,除了各大手機廠商發布新款手機為外,如華為發布的P10系列,再如...

繼美國之後,又一個國家封殺華為和中興

愛搞機8月23日消息,今天上午,華為澳大利亞官方在國外社交網站上公布一個消息,他們被澳大利亞當局告知,華為和中興通訊已經被禁止向澳大利亞提供5G技術。華為表示,這會讓消費者失望,因為在5G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