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終端1000億目標如何達成?高端化是必然的路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企業做大的越來越多,但做強的依然寥寥,品牌影響力更是中國企業集體的短板。

「Made in china」並沒有塑造出高端的中國品牌。

中國家電企業不乏有名的,但是沒有能在全球樹立高端形象的。

如今,智慧型手機的「中國勢力」正在崛起,同樣的課題擺在一眾廠商面前。

7月底,華為公布了智慧型手機上半年的業績,出貨量達到7301萬台,同比增長20.6%,銷售收入為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

華為消者者業務總裁余承東預計下半年業務的增長會更快,全年收入會超過330億美元。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華為已經穩居中國第一、全球第三的位勢,與蘋果、三星的差距越來越小。

余承東認為華為今年在全球的市場份額超過10%應該沒有問題,同樣未來兩三年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有可能會超過40%。

「華為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按照我們產品、技術、服務、生態體系的優勢,不應該只占這麼一點市場份額。

不謙虛地說,在中國市場我們的產品體驗好於任何廠家,我們構築品牌的高端性還需要繼續提升。

在市場份額、收入、行業地位越來越高的情況下,華為對於高端品牌塑造也就越迫切。

因此,懂懂認為,今年秋天華為將與蘋果展開一戰。

當然,去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提出華為消費者業務未來五年業績要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在這樣的業績目標下,提升品牌溢價、衝擊高端也是華為的必經之路。

精品策略見效,品牌價值不斷攀升

華為這幾年堅持精品戰略,華為品牌下Mate系列、P系列以及nova系列,以及榮耀的V系列和數字系列,這幾條產品線分別形成各自鮮明的特色,並且每一個品牌系列都在市場上表現良好。

此前,P系列已經出現單品過1000萬的銷量[Mate 系列還未出現過1000萬台的銷量],新機型仍在熱銷。

去年年底上市的Mate9系列發貨量已經超過850多萬台,P10今年3月份剛上市,全球發貨量已經超600萬台,從趨勢看都有望再創單品銷量紀錄。

nova2和榮耀9都是上市不到一個月時發貨量就衝破100萬台,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我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數字:華為手機上半年發貨量增長超過20%,銷售收入增長超過了36%。

為什麼銷售收入超過了發貨量?原因在於華為高端機的占比迅速提升:智慧型手機的平均出貨單價提升了28%,500美元以上高端智慧型手機增長8.2%,達到14%的市場份額,相當於提高了一倍。

華為500美元以上中高端機器在各個國市場的份額不斷提升,在中國達到了27%的市場份額占比,在義大利、波蘭、西班牙等等國家,也在快速增長。

與此同時,華為品牌在全球的認可度也在提升。

去年10月,華為再一次上榜Interbrand「Top100」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名攀升至第72位,是科技領域排名上升最快的品牌之一;今年2月,Brand Finance 「2017年度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排行榜」上華為排到第40名,名次較上一年提升了7位;今年5月福布斯全球品牌價值榜單中華為位居88位較上一年增長9%,成為唯一一家入圍的中國企業;今年6月份Brand 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中,華為排名第49位……

除了品牌價值被業界認可,華為的NSP值(凈推薦值)在全球多個市場排名第一。

為什麼說NSP很重要?我們注意到一個趨勢,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從幾年前的高速增長開始減緩,甚至有些市場的增長已經為零。

這時候市場需求從新機購買轉移到換機。

換機是消費升級的過程,那麼品碑好、品質高的手機,將會是換機市場的贏家,而NSP值就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數。

品牌價值、NSP等指標顯示,華為的品牌正在獲得更高的認可。

「華為的品牌在往高端發展,真正要占領高端市場,這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

」余承東表示。

為什麼華為要往高端做?「華為是一個技術創新較強的企業,如果虧損,就沒有錢支持我們長期、持續投入創新。

整個行業的利潤都在高端,中端產品只有一點點利潤,低端則完全沒有利潤。

」在余承東看來,高端與創新緊密相關,「我們公司的名稱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不是『華為商貿公司』,也不是『華為營銷公司』,我們是以技術特長為主的,強調技術領先,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極致領先的技術創新提供給消費者,在高端產品方面能帶來更高的價值。

四方面打造產品力 ,用手機代言強過用明星代言

在共享單車領域有一個段子是:顏色不夠用了。

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有一個段子是:明星不夠用了。

智慧型手機用明星代言已經成為常態。

對於營銷的態度,華為是相對保守的。

不同於短期內迅速竄紅的手機廠商,華為是經歷了一個紮實的爬坡過程,慢慢形成用戶的口碑。

智慧型手機這幾年快速發展背後,本質上是用戶需求的快速變化。

我們看到這個行業的競爭也異常殘酷,這個領域即有蘋果、三星,也有諸多國內同行,廠商們起起伏伏,今日的明星或許在明年的市場上就會消失匿跡。

面對這個的市場,余承東認為華為只考慮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而不看競爭對手。

華為從四個方面去滿足智能終端時代消費者的需求:創新,產品質量,渠道體系,服務體系。

技術是華為手機最大的屏障,這一點遠勝於其它國產手機,毫無爭議。

因為手機背後是華為三十年的技術積累、遍布全球挑剔的客戶,以及每年持續投入的高比例研發費用。

據統計,過去10年間華為投入了450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僅2016年研發費用就高達11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9,高過很多著名的科技巨頭。

正是因為這樣的研發投入,今天的華為手機在晶片、軟體系統性能、攝像頭、電池續航、安全、隱私等方方面面,都能給出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

「創新研發投入方面,華為在智能終端方面的研發投入超過中國100多家智慧型手機廠家研發費用的總和。

我們投入這些技術,就是希望未來能有更強大的爆發力,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佳的用戶體驗,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未來更多的創新首先來自華為。

」余承東霸氣地說道。

產品質量在這裡就不再贅述,華為的「零缺陷」管理恐怕是業內最嚴苛的質量體系,很多沒有積澱的小企業,也根本「捨不得」做這樣的管理。

相對於研發和質量,余承東認為渠道是華為的短板,所以華為正在這方面加緊追趕,迅速擴大體驗店的陣地。

華為現在全球擁有42300多家體驗店,今年的增長接近20%。

這些體驗店分布在全球多個國家,用戶輻射非常廣泛。

今年全球還將增加8000家體驗店,讓華為智能終端可以觸達全球更多的用戶群體,快速補上這一塊短板。

服務是與用戶交互的介面,這個介面對於廠商來講尤為重要。

華為打造了包含線上線下的全渠道售後服務,讓用戶可以用最便捷的方式隨時隨地得到想要的服務。

余承東所說的這四個方面,是華為一直在不斷下功夫的方向,到今天形成了華為的「產品力」。

當很多企業靠明星代言的時候,華為更多是讓產品代言。

其實,華為的品牌建設落後於產品實力。

華為到今天為止,品牌基本上都是靠用戶口碑積累起來的。

這樣也有一個好處,自己不過度宣傳,誇大,用戶拿到手機後的體驗是超出預期的,所以口碑更好。

金秋對決,iPhone8遇到Mate10

從全球來看,智慧型手機高端就是蘋果、三星和華為這三家。

從格局來看,懂懂認為最終華為將與蘋果有一戰。

今年秋天,整個市場上最期待的兩個高端產品就分別來自於蘋果和華為。

蘋果十周年的產品即將發布,蘋果近幾年創新力下降,從用戶來講,對iPhone8非常期待。

一是希望蘋果能夠重新找到創新的動力,二是蘋果畢竟是一家偉大的公司 ,過去十年圈粉無數,大家從情懷上還是希望能夠看到蘋果的復興。

而且,所有人都願意相信,作為十周年獻禮的產品,iPhone8總是要帶來些驚喜才對。

網傳華為mate10渲染圖

與蘋果的路徑不一樣,華為是從給運營商OEM開始,然後向自有品牌發展,進而向高端進軍。

華為背後靠的是紮實的研發與嚴苛的品質管理。

Mate系列是華為高端商務系列,華為所有的最先進的技術都集中在這部手機中。

Mate系列從Mate7開始引爆市場,而後一代比一代銷量好、口碑好。

在這樣勢能的積蓄下,用戶對於今年秋天Mate10登場是非常期待的,普遍認為它有可能是現階段「最彪悍」的手機。

目前,關於iPhone8和Mate10的產品信息,陸續被曝光。

從現在被曝的信息看,兩款產品旗鼓相當。

而且,從各種信息匯總來看,這兩款產品都可能會進一步提升價格,更高一層。

衝擊高端品牌,華為與蘋果一戰是遲早的事情。

或許今年秋天, iPone8遇到Mate10就會有一場好戲上演。

發布AI晶片,布局智能家居,華為高端化的又一個跳板

已經站在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位置上,對於華為來講,What’s next?

今年秋天,除了華為的Mate10將會與蘋果的iPhone8有一戰之外,對於華為來講,還有一個重要的轉折機遇----AI(人工智慧)。

AI對於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講,機會是平等的,有一個格局重塑的機會。

華為的優勢在於全產業鏈,特別是晶片的優勢。

華為之所手機可以越做越好,就是因為自己擁有核心晶片技術,各種功能都可以優化到晶片層,這是其它國產廠商目前都不具備的能力。

如果說在傳統移動晶片領域,華為從一個追趕者的角色變成行業的一個主要玩家,而在AI晶片領域,華為則有可能直接成為一個領導者。

據余承東透露,今年秋天華為的AI晶片將正式發布,與此同時這款晶片將進入到華為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機將全面向智慧手機過度。

「手機不僅具有語音、視頻、手勢等人性化、情感化的交互方式,人工智慧更讓手機能聽懂、看懂、思考、對話,以類人的方式理解人的訴求,快速獲取精準的信息與服務,手機將向私人助理的方向發展,時時刻刻為用戶提供友好、專業、貼心的個性化服務。

」余承東說。

AI改變的不僅是手機,還有生活的方方面面。

華為於2015年啟動的智能家居生態,意圖就在於打造全場景的智慧生活。

至今,以華為HiLink為核心的智能家庭生態建設迅速增長,加入的智能家居品牌數量超過100家,品類超過50種,型號超過300款。

據華為預計到2025年,超過90%的智能終端用戶將從這種個性化、智能化的智能個人助理服務中獲益。

在面對AI時代,華為的優勢不僅在於晶片,而是端、聯接、雲、芯四個方面的能力來構建智慧手機。

它們分別對應人的身體、語言、智慧和心臟的機能,通過實現類似人類的行為方式來與人類溝通、產生交互,最終服務於人類。

所以,隨著AI晶片的發布,手機將全面進入AI化階段,時同終端的競爭也將向全場景擴張。

這將是一個產業的轉折點。

顯然,對於華為向高端衝擊,今年秋天將會是一個關鍵的節點。

尾 聲

智慧型手機領域砸錢做品牌正在成為一種常態,OPPO和vivo是這一潮流的引領者,也是受益者。

但在華為,任正非比較反對這種做法,他曾說:「完全靠吆喝象秦池一樣做品牌廣告,是中國公司最容易做的,但往往沒有核心能力相匹配,是不能持續。

他認為品牌的核心是誠信,品牌仍然要以客戶為中心,不是搞科普,更不是宣傳慈善,而是沿著主航道,迎接一個又一個河口,最終走到大海。

「華為公司在今天千軍萬馬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出口,出口就是品牌戰略做出的假設。

有假設,有牽引,萬江才能匯流。

按照華為的一慣作風,華為的品牌宣傳確實慢於產品力。

看得出今年華為衝擊高端的決心顯現,與蘋果或將迎來正面競爭。

在華為衝擊高端的路上,註定躺著一個蘋果。

今年秋天,格外重要。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