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J財報季:騰訊與阿里不相上下,京東高速增長的故事危險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騰訊、阿里這是要並肩齊飛的節奏啊!

繼騰訊控股之後,阿里巴巴也於北京時間 8 月 17 日晚間發布了 2018 財年第一季度(2017 年 4 月-6 月)的財報。

不出意料地,阿里和騰訊這個財季又雙雙攜手「超過市場預期」,當季收入增幅均超過50%。

「現金牛」——核心電商

季報顯示,2017年Q2阿里502億收入中,核心電商業務(中國零售、中國批發、國際零售、國際批發)營收430.3億,占比85.7%,是當之無愧的「現金牛」。

而雲計算、數字娛樂及創新業務等業務營收合計71.6億,占比14.3%。

這三大新興業務則是被寄予望的明日之星。

儘管此前阿里巴巴宣布不再公布GMV(商品銷售總額),但在這個季度,阿里公布稱天貓的實物GMV同比增速達到了49%,其中時尚服飾、消費電子、快速消費品(FMCG)核心品類表現強勁。

該增速超過了前一天公布財報的京東。

與此同時,阿里的毛利潤率也維持在高位,且隨周期波動。

阿里毛利潤率峰值出現在Q2、Q4,2016年Q2為63.5%,2017年Q2達65.2%。

新業務開拓方面,阿里的新零售布局正在提速。

今年5月,阿里巴巴以126億港元(16億美元)作價,完成對銀泰商業的私有化及控股股權收購。

除此之外,還正式推出自2015年起孵化的盒馬鮮生。

天貓與蘇寧、銀泰、三江、百聯等戰略合作夥伴的合作也在快速推進,並相繼推出無人零售店、無人口紅售賣機、汽車自動販賣機等無人零售業態。

最新進展是,阿里無人店項目團隊已確認被納入「天貓新零售戰略大圖」,並計劃在年底前在杭州開設第一家無人零售實體店。

受此影響,阿里股價周四大漲近5%。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已大漲超過70%。

就在本月,阿里巴巴成為亞洲首家市值超越4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核心電商強勁是事實,這是投資人看好的原因。

不過,電商業績飆紅,給了阿里在其他業務繼續燒錢的底氣。

一直在虧損的雲服務,本季度卻沒能扭虧為盈。

雲服務是阿里近年來重點布局的領域,這一季度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付費用戶數首次超過 100 萬,收入 24.31 億人民幣,但卻僅實現了 96% 的增長,增幅為數個季度以來的新低。

事實上,雲服務的增長在最近一年裡已經出現了放緩的趨勢,不過增幅低於三位數尚屬首次。

出現這一現象部分原因在於阿里雲的主要客戶群體為中小企業,客單價本身並不高。

另一方面,阿里雲目前仍處於靠降價搶占用戶的階級,從 2015 年至今,阿里雲曾數十次宣布降價。

在今年 6 月的雲棲大會上,阿里雲又宣布雲資料庫 Redis 版(集群版)和雲伺服器 ECS 最新一代實例繼續降價,最高降幅分別為 35% 和 31%。

京東高速增長的故事講不下去了

相比之下,京東則沒那麼好運了。

不僅財報當天暴跌5%。

而在阿里財報公布後,京東的市值更是跌破600億美元。

基於通用會計準則(GAAP),京東凈虧損為2.870億元(約合4230萬美元),這是京東在一季度實現凈利後重新轉為虧損。

同時,京東二季度利潤率為13.6%,比預期低約240個基點。

一直以來,京東都以高速增長來打動投資人,只要保持比天貓高的增長速度,京東超越天貓就有可能,資本市場也願意相信這樣的故事,但這個故事很可能已經講不下去了。

根據此前市場數據,上一財年天貓的GMV為15650億元,而京東的GMV為6582億元。

體量相較天貓小很多的京東,在同比增速上本應該遠遠領先天貓。

但過去幾個季度,京東(46%)的同比增速卻呈下降態勢,直至本季度被體量遠大於自己的天貓(49%)甩在身後。

在618大促期間,京東還投入了大量真金白銀進行市場營銷,但第二季度京東交易額的增速卻不及投入的增速,這在京東歷次的財報中尚屬罕見,而這也意味著面臨電商市場的劇烈競爭,京東為了增長,所付出的代價也在急速增長。

這從京東財報披露的營收成本結構就不難看出端倪。

以2017Q1為例,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分別是40%和42%,營銷費用控制在39%。

剛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里,京東收入和GMV同比增長為44%和46%,而營銷費用則高達41億元同比增長63%,即便是整體運營費用也攀升到了44%。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京東首次營銷費用大幅超過GMV以及收入的同比增幅。

成本激增還極大地影響了京東的毛利率(此處毛利按照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履約成本計算得出),2017年第二季度,京東毛利率(不含JD Finance)為6.7%,首次下降,出現明顯拐點。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戶質量方面,京東卻反超阿里。

評價用戶質量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ARPU值,即平均每戶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本季度阿里巴巴收入高達人民幣501.84億元,除以4.66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僅為阿里貢獻了108元人民幣。

本季度京東收入為932億元,除以2.583億活躍用戶,平均每位用戶為京東貢獻了361元人民幣,足足是阿里巴巴的3倍之多。

顯然,京東的用戶明顯更具價值。

與騰訊不相上下

再來看騰訊。

在該季度總收入上,騰訊與阿里一樣,越過了500億元人民幣大關,而其營收和同比增長幅度為 566.06 億元和 59% ,兩個指標均略高於阿里。

數據顯示,第二季度騰訊的總收入為人民幣566.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9%,按非通用會計準則,期內盈利為人民幣164.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3%。

騰訊認為,二季度收入實現59%的同比增長,主要受智慧型手機遊戲、個人電腦遊戲、支付相關服務、網絡廣告以及數字內容訂購及銷售所推動。

二季度騰訊網路遊戲收入增長39%至238.61億元,主要來自包括《王者榮耀》在內的多款智慧型手機遊戲的收入增長。

網遊收入,已經占到騰訊總收入的4成多。

再看騰訊的2017年半年財報,數據是清一色的「同比增長」:二季度實現營業收入566.06億元(83.56億美元),較一季度增長14%,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59%;上半年營收為1061.58億元(156.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7%;上半年期內利潤為328.02億元(48.42億美元),相當於一天盈利1.8億,要知道他們2016年全年的利潤也不過414.47億元。

除了業績亮眼,騰訊的員工薪酬同樣令人羨慕:

根據騰訊公布的上半年雇員及薪酬情況:旗下共有40678名雇員,比2016年年中31557名增長了28.9%,上半年所發薪酬達到160.17億元,人均薪酬接近40萬!如果下半年持平,那騰訊員工2017年的人均薪酬至少80萬!

今年以來,在港股上市的騰訊與美股的阿里隔海相望,彼此市值交替領先,經常出現一方前一天剛剛成為「亞洲市值最高公司」,第二天就被另一方超過。

受公司影響,馬化騰和馬雲的身價也水漲船高,你來我往地問鼎「中國首富」稱號。

關於阿里和騰訊的生態布局,我想已不用再過多敘述。

如今阿里巴巴和騰訊都在主營業務之外,試圖拓展更多的領域,他們早已不再是單一的電商或遊戲公司。

而殊途同歸的是,他們都正走在成為網際網路基礎建設提供者的道路上:雲服務、人工智慧、大數據、移動支付,賦能行業,也連接一切。

在可預見的未來,馬太效應勢必將會更加凸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阿里一季度狂賺501億 比去年同期增長56%

文/愛看財報的科科在京東、騰訊等公司紛紛公布財報後,昨日晚間,阿里也如期交上了二季度的成績單。據財報顯示,在過去的二季度里,阿里巴巴總營收為人民幣501.8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6%;按美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