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供應鏈給國內手機廠商帶來的借鑑意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徐志平

業界共知,手機供應鏈企業都想和蘋果做生意,不僅僅是因為蘋果是全球利潤最高的手機廠商,同時,蘋果給供應鏈企業的利潤也要高於其他手機廠商,更是一家不差錢手機廠商。

隨著全球智慧型手機格局基本已定,手機市場的競爭從技術方面來看已經走向了微創新,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實力強大的手機廠商才更有優勢,而從市場方面來看,從今年開始,已經開始走向了供應鏈競爭,尤其是在今年供應鏈缺貨的情況下,供應鏈的管理與競爭變得更加重要,而蘋果對其供應鏈的管理在業界一直有名,那麼,其對國內手機廠商而言,又有哪些借鑑意義呢?

蘋果:70%的供應商由其投資設備和技術 誘惑與危機並存

整體看來,蘋果對供應鏈的管理有兩大特色值得國內手機廠商借鑑:一是協助培養供應鏈廠商,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配件的穩定性與合格性;二是入股投資供應鏈廠商,通過入股投資供應商,能夠保證配件的出貨量等。

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都有一個基本的條件,那就是蘋果自身的實力十分雄厚。

在此提一下三星,三星手機供應鏈可以說是全球手機廠商中最為全面的,它大部分配件都可以自己生產,包括主要配件處理器、顯示屏、內存等,而這三大配件占據了手機硬體的絕大部分利潤!

首先來看看蘋果對供應商的培養。

蘋果對供應商的嚴格也是業界有名的,那麼,蘋果對供應商到底有多嚴格呢?用數據來說話,據了解,新供應商為蘋果供貨以後,由於蘋果對品質的要求過於嚴格,通常會導致這些供應商的良率下降到30%——50%之間。

在這種情況下,供應商基本上無法賺錢盈利,蘋果TPM和SQE就該出動了,據稱這些部分的工程師基本上都是從其他大公司挖來的經理級別的人物!

新供應商進入蘋果供應鏈後,在上述情況下,蘋果通常會派一個TPM/SQE駐廠為供應商解決問題,具有針對性的研究生產供應商生產線流程和質量控制中心,經過蘋果TPM/SQE改造後,供應商的良率通常能達到90%以上,雖然不知道該數據的真實性,或許傳的有些神乎其神,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蘋果會協助和培養供應鏈廠商,這也是為何很多公司願意和蘋果做生意很重要的原因,通常完成一個蘋果的項目後,其公司整體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據稱蘋果代工廠的關鍵設備,如自動組裝、CNC、雷射焊接、CCD、AOI自動檢測設備等,都是蘋果自己出錢購買,一旦項目完成後,這些設備通常會報廢或者收回而不是留給代工廠。

從這也可以看出兩點重要信息,一是蘋果為維持技術的領先與差異化,捨得自己掏腰包,當然,最終是消費者買單;二是蘋果的確很有氣派,這些設備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

蘋果除了上述對供應鏈要求極為高且協助培養供應商以外,還有一大特色就是投資入股供應商,在這方面,最為著名的就是向日本面板大廠JDI投資。

據了解,蘋果70%的供應商都是其自己投資的設備和技術,正如前文所講的一些關鍵性設備,如其投資JDI做顯示屏,線路是如何設計的連JDI都不清楚。

再如東聚為蘋果生產的配件,後來東聚不再是蘋果供應商以後,東聚為小米生產配件所用的設備全部都是全新購買的,而蘋果留給東聚的只是品質管理等,對於核心技術和材料來源,蘋果一直都十分保密。

蘋果除了為供應商購買設備以及提供技術以外,還會收購企業和購買產能,如某膠水,如果得到了蘋果的認可,蘋果極有可能會收購該公司,而且在手機界還有一個這樣的現象,通常是別的手機廠商抄襲蘋果的,而蘋果很少抄襲其他的公司,頂多是將其他公司的技術經過改造升級。

除此以外,對供應商的監督同樣值得國內手機廠商借鑑,以一個例子來說,蘋果某精密配件的組裝,據稱除了對設備極其精密以外,對操作員的操作首發要求也極為變態,工廠試產了一段時間,結果發現只有一個操作員可以做好,換個操作員良率就會下降,當時蘋果就指定該操作員操作,從這也可以看出,蘋果在和供應商之間具有絕對的主導權!後來為監督只允許該操作員操作,蘋果最終的解決方案是把該操作員的大幅高清照片貼在該崗位旁邊,只要蘋果的人在線上發現不是該員工就立馬停止生產。

當然,在和蘋果合作的過程中也存在風險,如蘋果投資JDI一樣,還有一家十分有名的藍寶石廠商GT Advanced Technologies當初也獲得了蘋果的投資,兩者合作生產藍寶石螢幕,最終該公司的下場是倒閉破產!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在投資供應商的同時,由於技術更新十分快,所以供應商必須要能跟得上,否則只能面臨被拋棄的局面,如台灣廠商勝華科技,當初為蘋果的觸控面板代工,後來蘋果在更換觸控面板以後該公司的訂單大幅下滑,最終陷入了運營危機!

這類公司有一個通病,除了對技術的要求相對較低以外,那就是蘋果在其訂單中所占據的比例太高,而這種現象包括國內的藍思科技和德賽電池等,這類公司的營收幾乎與蘋果的營收保持正比,蘋果營收提高其營收也好,蘋果營收下降其營收也慘澹!據了解,Dialog半導體75%、Cirrus Logic 66%、富士康超過50%、SKywirks 44%、Qorvo 32%、日月光31%、Invensense 30%、Knowles 25%的營收來自蘋果,這也是為何蘋果股價的波動影響很大一部分供應商股價波動的原因所在。

華為和vivo: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

據了解,華為採購部建立了一個物料專家團隊,簡稱為CEG,主要負責採購某一類的物料滿足業務部門的需求,每一個CEG都是一個跨部門的團隊,通稿同意的物料族策略,集中空中的供應商管理和合同管理提高採購效率,其在研發和供應商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這樣就可以在早期推動供應商參與到期產品設計當中,使得產品在成本、應變能力和功能方面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前不久,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們把供應鏈當成我們的合作夥伴,我們和合作夥伴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關係。

我們和供應鏈的關係,其實是從企業文化延伸出來的,企業文化是我們的使命。

」他強調,一個好的技術,不是只靠手機廠商自家就能解決,而是充分把大家的潛力發掘出來。

手機廠商作為領頭者,把它整合在一起,一部分通過他們研發,一部分通過我們研發。

單獨靠某一家企業把所有技術從頭到尾研發,在目前的商業環境下其實很難,因為術業有專攻,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擅長。

對於採購成本問題,胡柏山也表示:「表面來看,短期合作成本是最低的,但是你綜合來看,成本反而是增加的。

我相信在座一些行業人士看重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效率、一個是良率。

其實要提高效率,就要更多自動化,把人工占比降低,因為我們的訂單相對來說比較長期,一旦產能爬坡上去,合作夥伴的良率就會提高。

他獲得了他合理的利潤,價格也不會很高。

簡而言之,從蘋果、華為和vivo等對供應鏈的管理也可以看出,現在已經是合作競爭時代,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尤其如此,供應商需要依賴手機客戶,而手機客戶同樣需要依靠供應商,今年手機供應鏈缺貨的情況自然不用多說。

更重要的是,手機廠商與供應商企業之間的相互滲透已經越來越嚴重,甚至有種定製化的趨勢,如上述華為在產品規划過程中就讓供應商參與其中。

所以供應商與手機客戶之間「一榮共榮,一損共損」的關係也越來越強烈,兩者之間的風險與利潤都息息相關。

在今後手機市場競爭中,不僅僅是單純的手機廠商、供應鏈廠商之間的競爭,同時也將是「手機廠商+供應商廠商」組成的團隊之間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手機廠商還是供應鏈廠商,在加強合作的同時,也將提高自身的柔性,以避免不確定性和風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