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區塊鏈術語學得好,飯局逼格低不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挖礦

比特幣中的「挖礦」實際上是記帳的過程。

比特幣的運算採用一種稱為「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POW)」的機制,系統為了找出誰有更大的計算能力,每次會出一道數學題,只有最快解出這道題目的計算機才能進行記帳。

而搶到記帳權的計算機會獲得12.5個比特幣的獎勵。

通常將這個行為稱為「挖礦」,把獲得的比特幣視為挖礦成功獲得的獎勵。

共識機制

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個問題上達成共識的一套方法。

在區塊鏈中,共識機制也是區塊鏈的底層技術,是最為重要的技術。

它的存在就是為了完成節點間信息同步,交易的確認,網絡運行等重要任務。

常見的共識機制有:POW、POS、DPOS、PBFT、SCP等。

POW(Proof of Work,工作證明)是指獲得多少貨幣,取決於你挖礦貢獻的工作量,電腦性能越好,分給你的礦就會越多。

POS(Proof of Stake,股權證明)根據你持有貨幣的量和時間進行利息分配的制度,在POS模式下,你的「挖礦」收益正比於你的幣齡,而與電腦的計算性能無關。

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委任權益證明)讓每一個持幣者都可以進行投票,由此產生一定數量的代表 ,或者理解為一定數量的節點或礦池,他們彼此之間的權利是完全相等的。

持幣者可以隨時通過投票更換這些代表,以維繫鏈上系統的「長久純潔性」。

DPOS是基於POW及POS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新型的保障數字貨幣網絡安全的共識算法。

它既能解決POW在挖礦過程中產生的大量能源過耗的問題,也能避免POS權益分配下可能產生的「信任天平」偏頗的問題。

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實用拜占庭容錯算法)

SCP(Stellar Consensus Protocol-abbr,恆星共識協議)

半衰期

來源於比特幣的激勵機制,即為礦工每驗證一個區塊即可得到的獎勵。

從最開始的50BTC,每四年減半,目前是12.5BTC,已經經歷過2次半衰(50BTC—25BTC—12.5BTC)。

礦池

單一礦機想挖到一個塊的幾率是非常小的,畢竟10分鐘挖到一個塊需要很大的算力,即使有這麼大的算力有能力挖到,也存在很多的競爭對手。

所以就變成了一個0和1的遊戲,而礦池的出現就是為了打破這種0和1的玩法。

一個礦池的算力是很多礦工算力的集合,遠比單打獨鬥機會更大。

礦池每挖到一塊,便會根據你礦機的算力占礦池總算力的百分比,發相應的獎勵給到個體,也不會存在不公平的情況。

分叉

指向同一個父塊的2個區塊被同時生成的情況,某些部分的礦工看到其中一個區塊,其他的礦工則看到另外一個區塊,這就導致了2種區塊鏈同時增長。

P2P網絡

P2P網絡,是指通過允許單個節點與其他節點直接交互,從而實現整個系統像有組織的集體一樣運作的系統。

HASH

對輸出數據執行散列函數的行為。

這是用於確認貨幣交易。

HASH值

通過哈希函數運算,從而映射成的二進位的值成為哈希值。

任何文件都可以被映射為一段哈希值,比如一段文字、視頻、文件、照片等、哈希運算不是一種加密手段,因為它是不可逆的運算過程,無法解密。

公有鏈

是任何節點都是向任何人開放的。

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這個區塊鏈中參與計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載獲得完整區塊鏈數據(全部帳本)。

聯盟鏈

是指參與每個節點的權限都完全對等,大家在不需要完全互信的情況下就可以實現數據的可信交換,聯盟鏈的各個節點通常有與之對應的實體機構組織,通過授權後才能加入與退出網絡。

通常是公司與公司、組織與組織之間達成的聯盟模式。

私有鏈

有些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下,並不希望這個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不對外公開,只有被許可的節點才可以參與並且查看所有數據。

那麼這種區塊鏈結構我們稱為私有鏈。

一般適用於特定機構的內部數據管理與審計。

51%攻擊

當一個單一個體或者一個組超過一半的計算能力時,這個個體或組就可以控制整個加密貨幣網絡,如果他們有一些惡意的想法,他們就有可能發出一些衝突的交易來損壞整個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手必看!說說比特幣「挖礦」那些事兒

「挖礦」其實就是通過計算和解碼,獲得獎勵和手續費,即賺錢  但筆者仍然要強調的是,挖礦對於整個比特幣世界來說,不僅僅是賺錢,意義重大。  「挖礦」僅僅是為了賺錢?  其實從整個比特幣系統的角度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