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區塊……讀懂區塊鏈必備的7個基本名詞|區塊鏈專題(5)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挖礦、礦工這些詞我們常常在有關比特幣的信息中聽到,他們內在的含義是什麼?想要全面的理解區塊鏈技術,有7個基本詞彙是必須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了解吧!

1、區塊

之前的比特幣專題中,我們曾說過,比特幣網絡就是一個巨大的去中心化的帳本,平均每10分鐘會誕生一頁帳單,這個帳單就叫【區塊】。

一個區塊會包含兩類信息:身份信息&交易信息

區塊的身份信息類似像發票中的納稅人識別號、納稅人名稱、發票代碼等。

這些信息能夠證明這個區塊是正確並嚴格遵循順序的。

同時,也提供身份驗證信息給下一個區塊。

交易信息是指這10分鐘內產生並被記錄在帳本上的交易。

「交易」指的是在N個時點轉了N個比特幣的轉帳信息,而不是法幣和比特幣的兌換買賣信息。

2、區塊鏈

每個區塊打上時間戳,區塊和區塊之間嚴格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連接起來,就形成了【區塊鏈】。

3、挖礦&礦工

在比特幣網絡中,每10分鐘就會產生一道數學題,誰先解出這道數學題,就獲得記帳的權利,和新發行的比特幣獎勵

需要注意的是,這道數學題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難 。

解題→獲得記帳權和獎勵,這個過程就叫【挖礦】。

而挖礦的人或組織自然就叫【礦工】。

因為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帳本,所以你提交的每一筆轉帳申請,都是通過網絡中的礦工來打包處理這筆信息的。

4、算力

解答比特幣網絡中這種超難的數學題依靠的是計算機做隨機的哈希碰撞(哈希碰撞是哈希算法的一種稱呼,哈希算法是一種密碼學數學算法)。

比特幣網絡中,每天都會有很多礦工在挖礦,誰能先挖到比特幣,取決於礦工的【算力】,即礦工的計算能力。

舉個例子來講,目前主流的礦機為10T左右的計算量級,即一台礦機每秒至少做10的13次方哈希碰撞,那麼這台礦機就有10T的算力。

比特幣礦場

一個礦工擁有礦機的算力占比特幣全網總算力的百分比,可以代表這個礦工能夠成功挖出比特幣的機率。

比如一個礦工的算力是8 ,全比特幣網的算力是100,那這個礦工在每10分鐘的區塊里成功獲得記帳權和比特幣獎勵的機率就是8%。

5、工作量證明

比特幣依靠工作量證明記帳權的共識機制就叫【工作量證明】。

當某個礦工獲得記帳權和比特幣獎勵後,會將

之前打包到比特幣網絡的交易信息記錄在這一區塊,同步告知所有人。

這個礦工在這個10分鐘內通過做了非常多的哈希碰撞(工作量),從而解出了答案獲得記帳權,其他人就會認同這個區塊,這也就是工作量證明。

6、權益證明

另外一種證明記帳權的共識機制,叫【權益證明】,即根據擁有幣的數量來競爭記帳權。

如果你持有的幣越多,取得的記帳權的機率要越大,這並非比特幣的共識機制,但權益證明具有縮短達成共識時間的特點。

金世通官網:https://www.avicks.com/

下載金世通APP,獲取更多黃金資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