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創力:新牧場,同盟者與轉型的溢出效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琪 / 文

這是一種令人愉快的巧合:在應邀到偉創力公司珠海工業園參觀的那天之前,筆者剛剛讀過經合組織發布的《生產力的未來》(2015)報告。

  •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生產力增長出現放緩,但效率領先企業卻保持了強勁的逆勢增長,一般高效率企業和其他企業與它們之間的差距日漸擴大。

    在製造業領域,那些處於科技前沿企業在這期間實現了生產效率3.5%的年平均增長,一般企業則只有0.5%。

    在服務業,差距則更加明顯。

    ……

  • 「這些全球前沿企業的相對強勢可能反映了其『創新』能力,通過全球價值鏈(GVCs)將技術、組織和人力資本在生產過程中進行優化整合,並利用數字化力量來迅速擴散和複製最新創意。

置身於儼然一座小鎮般、擁有大約5萬雇員的偉創力工業園,目睹那些效率高得驚人的電子產品流水線,報告中這些結論性字句不止一次在頭腦中閃過。

偉創力近年來的戰略轉型至少在媒體的文字中,常被歸為成本壓力增大和勞動力供給短缺下無奈的求生之舉,但對照經合組織報告,這次參觀的所見所聞讓筆者對偉創力這家巨型企業的生存方式及發展模式有了新的理解。

工廠的內核:車間還是實驗室?

一整天的行程,絕大部分時間被用來參觀散落於工業園各處的研發實驗室和技術中心,而不是陣容豪華的組裝生產線。

這些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外表看上去樸實無比,沒有高科技的金屬質感,你甚至很難通過表面把它們與周圍的普通車間區分開來。

只有嚴格到家的進門安檢,和走廊兩邊窗戶內測被拉得緊緊、讓人無從窺視的窗簾,讓人好奇在那些安靜的房間裡,究竟在製作者怎樣的高機密產品。

被稱為BU-X的部門是偉創力全球7個產品創新中心中的一個,在一座不起眼的五層建築,它只占了一層。

但它完全就是一個獨立的微型工廠。

BU-X負責為客戶開發和測試全新產品概念,這些概念來自從醫療到可穿戴設備以及物聯網的各個領域,由於超前於市場,所以必須處於絕對保密。

相對於傳統新產品工業化流程,BU-X需要走完從工程、生產和供應鏈設計,到原型製作、功能分析和測試,再到製造和交付的全過程。

BU-X用於概念產品開發的尖端技術,則來自於技術研發部門。

例如,在Multek互聯技術中心(ITC,Interconnect Technology Center),研究人員正投入大量精力開發新型印刷電路板(PCB),包括主要用於可穿戴設備的軟性電路板。

這個中心擁有博士學位者有5位。

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產品的任意層互聯電路板技術,偉創力已可做到18層,領先於全球同業。

「在以往,把電路板嵌入進產品後你基本不用去管它了。

它不會被時常移動、拉伸或彎折。

但在可穿戴設備中,這些都是前提。

不僅如此,由於是穿戴在身上的產品,你就必須去研究人的身體、皮膚、使用場景、體驗等和人有關的一切。

這些都帶來與以往不同的挑戰。

」Multek首席技術官Joan K. Vrtis博士向參觀者解釋道。

更多實驗室和多研發投入還不是全部。

「就工廠而言,對產品生命周期的更早介入意味著重新對車間進行布局。

在傳統工廠分散開獨立管理的機械、鑄模和包裝等車間,可能需要被放到一處。

比如,要對可穿戴產品進行不間斷研究和修正,表面組裝技術(SMT)和機械區就要合併在一個非常清潔的環境中,因為它的組裝工序非常複雜。

」偉創力消費技術組(CTG)產品工業化副總裁David Johnson介紹說。

在偉創力,先進位造中心(AEG)的主要職責就是提供技術研發服務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同時也會在投產前,幫助生產部和客戶根據生產線情況優化產品設計,或根據客戶需求提供定製化生產流程。

比如將目前最先進的堆疊裝配技術(PoP,Package on Package)——在非常小的空間內實現組件高度集成——應用於可穿戴設備的組裝線。

相對於傳統電子產品,可穿戴設備對電路板和晶片在材料和功能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

/ Gina 攝

今年7月,偉創力將公司英文名從Flextronics改為Flex,根據該公司首席營銷官Michael Mendenhall的解釋,此舉是告訴人們,偉創力早已不再是一家電子產品合約製造商;從現在開始,它將努力成為智能產品(IoT)「概念到規模」(Sketch to Scale)全周期解決方案提供商,比它不久前提出「終端到終端的供應鏈解決方案提供商」更加明確而野心勃勃。

那麼,在強大製造實力和全球供應鏈之外,偉創力將如何配置前端創新資源,將是一個有趣的課題。

面對新牧場:與初創企業結盟

「訂單規模需要達到什麼量級,偉創力才會考慮為客戶提供定製化生產線和工藝?」

面對參觀者的提問,先進位造中心的員工嚮導回答,「如果產品和技術符合我們希望探索的方向,我們會與客戶進行合作開發,而不會對訂單規模做硬性要求。

今天打開偉創力官方網站,幾乎看不到任何有關工廠的畫面,而只有用超大字體顯示的「邀請」:無論是苦於原型設計的初創企業,還是想迅速占領新市場的行業領導者,偉創力都能幫上忙。

對於偉創力的戰略轉型,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或其所謂智聯網(Intelligence of Things)無疑是其最重要推動力。

這是一片全新的牧場,豐美無比,更重要的是,它沒有圍欄。

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台智能設備互相連接,市場空間難以估量。

越來越多的企業攜革命性產品進入這個領域,因為傳感器等元器件的普及大大降低了行業進入門檻;但另一方面,很多新進入者缺乏必要的工程和技術資源。

「我們發現尤其在可穿戴設備領域,很多小企業只有10個人左右,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經常是擁有一個好點子的一群軟體工程師而已。

而我們能夠提供製造知識,讓他們的產品更好,工業化的過程更快。

我們應該趁早進入,雖然這需要在某種程度上重構我們自身的供應鏈以滿足初創企業的產品特點——中低規模、高品類。

」David Johnson說。

無論是參觀Multek的互聯技術中心還是產品創新BU-X的過程中,我們都不斷聽到「初創企業」這個詞。

創業團隊被邀請到這些實驗室和技術中心中與偉創力的工程師和專家們一起工作和試驗。

單獨的房間會被提供給這些年輕的物聯網創業者。

到目前為止,偉創力在全球已發展26個初創企業合作夥伴,並和高校研究機構合作舉辦創新大賽,在全球範圍內發掘出色創新產品與團隊,優勝者將有機會在偉創力的全球創新中心將他們的創新想法實現產品化。

人與機器:資源如何配置?

談到即將在年內投入使用的第二條UBB(Universal Box Build)生產線,偉創力珠海公司運營副總裁和總經理吳勁松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工廠自動化是大勢所趨,是工業4.0時代的必然要求。

對於我們來說,採用自動化生產線既可以緩解勞動力短缺和成本上漲壓力,也能提高產品良率,更重要的,產品可追溯至每個部件的生產。

我們現有的一條UBB主要用於智慧型手機,相對於普通生產線,在其他指標相同情況下,可以少配備100名工人。

但對於留在生產線上的員工來講,需要具備更高和更專業的技能。

」吳介紹。

印刷電路板包裝出廠前最後一道工序:人工檢查。

/ Gina 攝

2014年7月,偉創力在其矽谷客戶創新中心安裝了第一條全自動、通過智能傳感器、執行器和攝像頭接入物聯網的高科技UBB生產線,用於組裝大幅面產品如伺服器、交換機和存儲系等統。

該設備區別於其他自動化設備的關鍵在於,它提供實時視頻和數據流,使工程師和客戶能夠遠程分析數據,進而提高生產的效率和可預見性。

(新聞連結)

對於在偉創力產品戰略中越來越重要的可穿戴設備,體積小、中低規模和高品類的特徵讓大規模季節性用工成本上升加劇,但同時也對自動化生產線的開發提出挑戰。

「行業將很快呈現曲棍球棒式的增長。

鑒於此,我們必須儘快讓整個生產體系變得更加靈活,可以隨時接納新的產品訂單,讓儘可能多的製造環節自動化。

」Multek首席技術官Joan K. Vrtis博士說。

機器人用於小型電子設備製造的效率一直受到懷疑。

相對於人類靈巧的雙手,自動化生產線面對如此小的裝配空間和微型組件似乎難有用武之地。

在偉創力的區域技術中心(Regional Technology Center,RTC)看到機械手完成對伺服器電路板的測試並不奇怪。

但當人們拿起一個只有3厘米見方的可穿戴胰島素自動注射器,並稱它來自全自動化生產線時,我們似乎必須要修改對自動化提高速度的預期了。

外部效應:創新的擴散?

經合組織《生產力的未來》報告中最發人思考的地方不在於生產力增長放緩這個事實,而在於它背後的原因:並非創新的減速,而是創新從效率前沿企業向整體經濟擴散的機制出現了問題。

換言之,生產力提升及創新研發被局限在大企業之內,新知識和技術並沒有滲透到行業其他部分。

讓偉創力看到巨大機會的物聯網產業,短期內似乎仍將呈現萬馬奔騰的狀態,規模和性質不同的各色玩家,為用戶提供形態和功能各異的產品。

但一段時間之後,是否會出現類似網際網路時代信息產業發展格局:整個市場為少數主要軟硬體企業所主宰?畢竟,在上一波數字化浪潮中磨利了武器的巨頭們,面對這片新的草場,需要決定的,或許只是吃草還是吃羊而已。

但企業如偉創力向新牧場進軍的方式卻可能產生某種積極的溢出效果,正是對創新擴散機制的某種程度的修復:對前沿技術的試驗、支持初創企業進入競爭、密切與學術機構的聯繫、對勞動力和資本進行更有效率的配置、重構價值鏈使研發和製造部門產生協同效應……

「一直以來,大企業將製造外包,是我們對技術持續創新的前提,」然而,「我們更樂意幫助初創企業,讓他們獲得融資和其他資源;如果我們不這麼做,這個產業可能很快就會被實力雄厚的玩家所控制。

」David Johnson如是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砸100億投資中國創新 偉創力如何顛覆製造業?

崇尚低人力成本的製造行業正逐步向印度轉移,而中國正逐漸成為一個創新之地,對於製造行業的大佬來說,在中國的投資已越來越傾向創新領域。繼去年思科宣布未來幾年在中國投入超100億美元用於技術創新,偉創...

引領「智聯網」時代的製造業巨頭

從概念成型到規模量產 (sketch- to-scale?),偉創力在這幾個字中透露了遠超字面的深意。 「偉創力的轉型之路已經順利開啟。 」這是來自瑞士聯合銀行集團對這家在不斷向工業 4.0轉變...

2017年工業自動化行業十大熱門關鍵詞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和「工業4.0」趨勢的影響下,製造業加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浪潮。在過去的一年裡,工業自動化行業出呈現出新的趨勢。以工業4.0、智能製造為中心的話題成為行業談論的熱點,新一...

2018預測:3D列印和增材製造的5大趨勢

數字化3D列印硬體平台、軟體和材料以及相關技術不僅給精密零件製造帶來突破,也將改變組織的業務模式。具體來看,航天工業、醫療行業、創業者們因為3D列印和增材製造獲益不淺,同時也模糊了零售商和製造商...

乾貨|怎樣打造數字化工廠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工廠的打造成為了很多企業的重要戰略目標。那麼如何打造數字化工廠成為了首要問題。近期,普華永道思略特合伙人夷萍分析了數字化工廠的四個核心特點:產品的智能化、生產的自動...

打造數字化工廠?應該用「雙模」!

2017年9月22日,由國家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e-works數字化企業網等承辦的「2017(第三屆)智能製造國際論壇」,在武漢舉行。SAP 作為...

「智能製造」成傳統產業升級「引擎」

中國製造面臨「前堵後追」 深圳市智能控制技術與應用協會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表示,在今年的「雙十一」電商購物狂歡節上,中國製造可以說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包括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產品的單日銷量都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