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提議技術出口管制方案,中日歐均有可能受影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若方案通過實施,技術、投資、人才等方面的中美交流會遇到新的阻礙,日本和歐盟也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對於這個方案的可行性,業界存在爭議

《財經》記者 劉以秦 周源 實習生 左琳/文 余樂/編輯

11月1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Department of Commerce,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提出了一份針對關鍵技術和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方案,並將面向公眾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意見徵詢。

該文件列出了14個考慮進行管制的領域,包括生物技術、人工智慧(AI)、數據分析、量子計算、機器人、腦機接口等在內的前沿技術。

該框架稱將對美國軍民兩用和較為不敏感的軍品出口進行監管,主要甄別涉及國家安全和高科技的出口,根據是2018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

該意見徵詢文件發布於美國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官網,截止目前,BIS官網還未發布。

目前尚難預料這一方案最終被通過並實施的可行性有多大。

有科技界觀察人士認為,美國對技術出口管制的門檻自今年起逐步提高,中美兩國技術交流前景將增加新變數。

但也有科技界人士認為,這一方案虛張聲勢何施加壓力的意味更重,也可能不會成為具體實施的新舉措。

一家美國知名晶片公司中國區高管近半年憂心忡忡,「我現在擔心的是,如果美國總統川普哪天突髮禁令,禁止我們向中國出口某些品類的高端晶片,我們在中國區的營收就會斷崖式下跌。

」該高管告訴《財經》記者。

也有不少科技行業人士表示樂觀,一家晶片公司市場負責人對《財經》記者表示:「只要不出細則規定具體產品,就沒什麼關係。

」另一家已被美國公司收購的中國AI視覺技術公司CEO也提到,軍民兩用的技術範圍並不廣,「至少目前對我們還沒有直接影響。

中國是不少美國科技公司最重視的市場之一,在部分科技界人士看來,限制技術出口損害的是中美雙方的利益。

該徵詢文件中也提及,「出口管制可能對美國此類技術的發展產生影響」。

目前中方有關部門尚未對此有公開評論。

消息人士透露,中美正在進行有關貿易問題的進一步磋商,或許不會對這個尚在徵求意見階段的方案做公開反應。

美限制舉措影響中日歐

美國對於中美兩國科技交流的限制,自今年起一直在以各種方式出現。

今年3月,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ward Royce)公布了《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ECRA)的草案,試圖通過建立一個新型管制機制應對新生科技帶來的挑戰,並提高技術轉讓門檻、防止美國失去在高科技領域的領導力。

這項法案通過雙軌制分別管理商用、軍民兩用以及軍用技術,前兩者及較為不敏感的軍用物品出口進行監管由BIS進行監管,主要甄別涉及國家安全和高技術範疇的出口,並以其制定的《出口管制條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為主要法律依據。

今年4月,路透社報導稱,美國政府可能要開始對中美企業在AI領域的非正式合作關係進行限制。

因為他們擔心,「如果不採取措施,中國企業就會越來越強大,在10-15年內挑戰我們的企業。

」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透露,他們正在評估是否能運用這項法案來限制中國企業在美國「敏感技術」上的投資。

今年 8月,美國國會通過了《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the 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NDAA),美國總統川普也在今年8月13日正式簽署了作為NDAA法案一部分的ECRA法案,將之前的美國出口管制實踐立法,為EAR條例提供永久性法定授權,也增加了對美國「新興和基礎技術」 的出口控制。

出台技術交流限制措施的不止美國。

彭博社11月18日報導稱,歐盟成員國與歐盟議會將於11月20日在布魯塞爾討論一項關於審評海外直接投資對於國家安全威脅的法律提案。

該報導稱,這是對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一種效仿,目的是針對高速發展國家科技興國的政策的一種防禦政策。

與美國關係密切的日本也受到影響,《日本經濟新聞》10月29日發表題為《美國死守技術要害》的文章稱,日本企業生產出包含美國技術的產品,再向中國出口時,也開始受到美國的限制。

影響科技交流和投資

美國的一系列動作,意在在於保證美國的技術領導地位。

但這些嚴厲措施,有可能將阻礙世界範圍內的正常技術交流和發展進程。

以AI領域為例,中國擁有大量豐富的行業數據,也有規模最大的市場需求,美國的優勢在於底層技術和算法,這一互補性促使不少中美兩國的AI公司展開合作。

過去幾年,AI產業在中國高速發展,來自美國的AI算法已經被不少中國AI企業轉化並使用。

開源算法,對於美國來說,能夠進一步增強研發基礎;對於中國來說,能夠更快進行數據處理、落地應用。

「已經開源的算法,中國的AI公司都基本已經轉化成自己的了,美國方面也不能進行限制。

」一位中國AI獨角獸公司的市場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之後美國如果有更新的底層技術疊代,可能會受到限制。

不過,該市場負責人同時提到,「我們現在更擔心投資的影響。

」這家AI獨角獸公司剛剛拿到一筆來自美國的投資。

今年,中國對美投資已經有明顯下滑趨勢,今年6月,諮詢公司榮鼎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針對美國開展的併購和綠地投資等直接投資金額同比下降92%,僅有18億美元,創七年來最低水平。

一位長期關注矽谷科技公司的中國投資人也對《財經》記者表示,他們非常擔憂接下來的投資進程,「目前我們的理解是,美國對於來自中國的財務投資限制較小,戰略投資行為將被抑制。

投資之外,人才交流也開始受到一定限制,此前《財經》曾報導,美國正在對海外學者採取一系列管控措施,其中部分華人學者是重點關注對象。

目前看來,技術、投資、人才等方面的中美交流已相繼受到影響,這種狀態能否有所緩解,取決於下一步中美磋商進展。

附:美國政府擬管制的14個領域

(1)生物技術:

(i)納米生物學;

(ii)合成生物學;

(iii)基因組和基因工程;

(iv)神經科學。

(2)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技術:

(i)神經網絡和深度學習(例如:大腦建模、時間序列預測、分類);

(ii)進化和遺傳計算(例如:遺傳算法、遺傳編程);

(iii)強化學習;

(iv)計算機視覺(例如:物體識別、圖像理解);

(v)專家系統(例如:決策支持系統、教學系統);

(vi)語音和音頻處理(例如:語音識別和製作);

(vii)自然語言處理(例如:機器翻譯);

(viii)規劃(例如:統籌、博弈);

(ix)音頻和視頻處理技術(例如:語音克隆、深度偽造);

(x)AI雲技術;

(xi)AI晶片組。

(3)位置、導航和定時(PNT)技術。

(4)微處理器技術,例如:

(i)片上系統(SoC);

(ii)堆疊在晶片上的存儲器。

(5)先進的計算技術:

(i)以記憶為中心的邏輯。

(6)數據分析技術:

(i)可視化;

(ii)自動分析算法

(iii)上下文感知計算。

(7)量子信息和傳感技術:

(i)量子計算;

(ii)量子加密;

(iii)量子傳感。

(8)物流技術:

(i)移動電力;

(ii)建模和模擬;

(iii)資產總體可見度;

(iv)基於分銷的物流系統(DBLS)。

(9)增材製造(例如3D列印)。

(10)機器人:

(i)微型無人機和微型機器人系統;

(ii)蜂擁技術;

(iii)自組裝機器人;

(iv)分子機器人;

(v)機器人編制系統;

(vi)智能微塵。

(11)腦機接口:

(i)神經控制介面;

(ii)意識-機器介面;

(iii)直接神經介面;

(iv)腦機接口。

(12)高超音速空氣動力學:

(i)飛行控制算法;

(ii)推進技術;

(iii)熱保護系統;

(iv)專用材料(用於結構、傳感器等)。

(13)先進材料:

(i)自適應偽裝;

(ii)功能性紡織品(例如:先進的纖維和織物技術);

(iii)生物材料。

(14)先進的監控技術,例如:面印和聲紋技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丁一凡:歐洲對華心態日益顯得可笑

最近,歐洲媒體不時放出信息,聲稱在法、德、意等國要求下,歐委會正考慮出台嚴格審查外國投資併購高技術企業的制度,還有媒體直言不諱地表示,這些考慮是針對中國企業近年對歐投資猛增、特別是通過併購涉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