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風雨晶片路,關於大陸的12個細節回眸|老兵戴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作者戴輝,已獲授權轉載,首發於天天IC(集微網)。

2018年的12月31日的跨年之夜,二十多年的信息科技老兵戴輝在餐桌邊敲下了這個題目,感慨不已,竟無語凝噎,不知今宵酒醒何處?!

2018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發生了一連串大事:中興禁供、貿易摩擦(不是war)、5G標準投票、晉華事件等,都與集成電路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聯。

2018年是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正好一個「甲子」。

傳說中,一甲子就有一劫,度過了則就是快樂的「花甲」。

我們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

一生都與菜刀鍋鏟為伍、小學學歷的老娘坐我的專車,見我亦步亦趨地跟隨導航里志玲姐嗲嗲的指引,突然大發感慨:用那麼遠的衛星來定位,還知道走哪條路不堵車,是不是都是晶片(的功勞)?人怎麼可以這樣怪氣(湖南方言「聰明」)呢? 然後她又緊張地問:(貿易摩擦)以後,還有這個高科技嗎?

中國的老百姓們,第一次知道晶片和相關的技術標準(如5G)是如此的重要!

但激憤並不能解決問題。

晶片有兩個特點,一是沒有彎道可以超車,二是需要廣泛的全球合作。

這不禁令我想起了大學課桌上好事者寫的打油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不僅需要艱苦奮鬥,更需要「與狼共舞」。

過去四十年,中國一直高歌猛進,但前進的道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

相信憑藉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智慧,終將 find a way out。

讓我們再一次攜手,正如二戰中一樣。

時勢造英雄,2018年在「戴小白」陪伴下,在餐桌邊寫了不少應景文章,一不小心在X信XXX條X浪X凰X易X狐X度都被推送得不要不要的。

老夫聊發少年狂。

回望漫漫歷史長河,採得晶片史上的若干標誌性事件,寫就本文。


2018年是集成電路發明60周年,中國大陸早年並不落後

Long long ago,真空電子管這樣笨重的器件還在應用當中,紅軍長征背的電台上就用這個。

有部神劇說紅軍電台壞了一個電子管,後來只好去xxx那裡偷了一個。

圖註:「半部電台」發展出了西電

有些音響發燒友很喜歡用功放「膽機」,所謂「膽」,就是真空管。

他們覺得膽機出來的聲音很醇厚,好似帝都的尾氣。

二戰之後的1948年,貝爾實驗室的威廉·肖克利( Shockley,William Bradford)和兩位同事巴丁和布拉頓發明了電晶體(transistor),這是固體半導體器件,可代替真空電子管,但是體積小很多。

如果沒有電晶體,也不會有後續的集成電路了。

圖註:首款電晶體

肖克利同學志得意滿,信心爆棚。

於是在1955年,從每每大雪紛飛的東海岸新澤西回到了一年四季陽光明媚的老家,在加州聖克拉拉乾旱的山谷里創業。

這裡毗鄰史丹福大學,他一定是想蹭學校食堂的buffet吧?老兵還真吃過兩個星期,好得很!

他從全美招聘了八位傑出年輕人,摩拳擦掌想干番大事業,將電晶體平民化。

不過他只適合在大平台貝爾實驗室,自己做事卻一塌糊塗。

他曾說,在10個人中就有一個是精神病人。

所以,他認為現在公司里有兩個精神病患者在為他工作。

他要求所有雇員去接受心理測驗,他不相信任何人。

無獨有偶,老兵戴輝想起,精神病專科醫院康寧醫院IPO過審時,也有一個這樣的段子:發審委官員問,根據你方招股說明書描述,中國人每3人中有1人是精神病,請問我們幾人中哪些是精神病,如果不能如實回答,就涉嫌虛假誇大市場容量。

真正將電晶體平民化,其實是在日本。

索尼就是在肖克利的發明上,大規模生產電晶體來做收音機起家。

肖克利的八個門徒提議研究集成電路(IC),將多個電晶體整到一顆晶片里,但肖克利拒絕了。

1957年,八個人忍無可忍,集體出走,在天使投資幫助下創立了仙童半導體。

圖註:矽谷八叛逆,牆上是仙童的LOGO

肖克利大怒,罵他們是「八叛逆」(traitorous eight)。

不過,也要感謝肖克利,正是他使得這個乾旱貧瘠鳥不拉屎的山谷,從此陰差陽錯地發展起了晶片產業。

1958年9月12日,美國,德克薩斯州達拉斯市,德州儀器公司的實驗室里,工程師傑克·基爾比(Jack Kilby)成功地實現了把若干電晶體集成到一塊半導體材料上的構想。

當年德州儀器夏天放兩個星期假,基爾比初來乍到,留守大本營,最終做出了這個偉大的玩意兒。

看來,「不懼孤獨」挺重要。

創立台積電的張忠謀和他曾有交集。

60年前的德州儀器(TI),在1958年5月至9月期間,基爾比經常端著一杯咖啡,在下午5時半至6時左右,到辦公室找張忠謀聊天。

基爾比表示,他在發明一項東西,就是改變世界的集成電路。

也就是在1958年略晚一些,當時在仙童半導體的八叛逆之一諾伊斯(Robert Noyce)發明了更加成熟的集成電路,並開始了規模商用。

IBM給與了第一個訂單,回頭IBM自己也建了集成電路生產線。

八叛逆的另外一位戈登·摩爾(Gordon Moore),1965年在仙童科技工作的時候,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

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

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

1968年,諾伊斯和摩爾聯手創立了Intel。

2018年的夏天,我們參觀英特爾博物館的時候,講解員無比自豪,好像是他自己幹的好事一樣。

圖註:老兵戴輝和明銳理想AOI冀運景先生一起矽谷朝聖

摩爾定律後來遇到了發展瓶頸。

九十年代,離矽谷不遠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胡正明教授,在FinFET和FD-SOI工藝技術(別問我這是什麼)上取得巨大突破,又使得摩爾定律得以延續至今,這才有了華為今天的麒麟980。

蔣尚義在深圳的IC論壇上講到胡正明的貢獻時,說了一個段子:當年,胡正明領獎領得手軟,我從來不知道這個世界上,居然還有這麼多的獎!

其實,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中國大陸距離美國,在晶片上的差距大概只在四五年左右,甚至一度遠遠領先於台灣、韓國。

舉一個標誌性的例子:1959年美國發明平面光刻技術,成功研製平面型擴散電晶體(簡稱「平面管」)。

1960年美國採用平面技術研製成集成電路,從此走上可以大量生產的道路。

而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也在1963年研製成平面管並發明平面光刻技術,研製成功平面型擴散電晶體(簡稱「平面管」)。

國內一些單位也陸續開始了集成電路的設計和生產。

後來由於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就一步一步被帝國主義遠遠拉下了。

風險投資就是從晶片開始的,科創板將是中國的納斯達克!

沒有錢,什麼都白瞎。

一塊錢可以愁死英雄好漢。

1957年,矽谷「八叛逆」是在亞瑟洛克(Arthur Rock)的幫助下獲得了東海岸仙童(Fairchild)家族的天使投資,才得以創辦仙童半導體的。

要不哥幾個哪裡能實現夢想?

創業前,八個人簽名的一美元紙鈔

六十年代末,仙童的幾位創始人逐漸離開,因為團隊已經不具備企業的控制權。

正如蘋果公司賈伯斯形象比喻的那樣:「仙童半導體公司就象個成熟了的蒲公英,你一吹它,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就隨風四處飄揚了。

」諾伊斯創辦Intel,並天使投資了AMD(他並未料到二者居然成為幾十年的競爭老對手)。

矽谷的很多半導體公司是仙童半導體的直接或間接後裔。

成功「拉了皮條」的亞瑟洛克被譽為風險投資之父。

1972年,八叛逆中負責融資的克萊爾創辦風投KPCB;同年,曾是仙童公司TOP Sales 的瓦倫丁創辦了紅杉資本。

因此,VC實乃發源於IC,原是一家人。

有情懷的晶片天使投資人楊健系統地講述了這個歷史,他的文章是:IC是VC永恆的風口。

我和他一起天使投資了Coolhere降噪耳機,一起吃過飯。

楊健和投資了滴滴與ofo的朱嘯虎是同學,但卻走上了兩條風格截然不同的投資之路。

矽谷附近的舊金山市,有家叫「華登國際」VC,創始人是華人陳立武。

華登早早地於1994年來到中國投資半導體企業。

當時不少外資投資了一系列國內的半導體公司,但成功者寥寥,基本上全軍覆沒。

這造成了在2005年之後的十年間,幾乎沒有人投資半導體產業,但華登一直在堅持。

2018年9月,老兵戴輝從矽谷急吼吼地趕回來,參加了集微舉辦的廈門半導體峰會。

華登中國的黃慶博士說他是很少地還在中國堅持看半導體項目的人,非常孤獨。

最近幾年,投資半導體領域的國家集成電路大基金成立了,國家隊轟隆隆入場。

有了大基金投後期做接盤俠,前期的天使和風投也就來勁了。

2018年上海進博會傳出消息: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

這讓我不禁熱淚盈眶:這將成為中國晶片發展的核心動力!美國的晶片事業發達,與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就密切相關。

科創板只許成功!

禁供事件引發中國晶片狂潮

中興這件事情對中國的晶片產業有著很大的刺激。

我寫了幾篇文章,前兩篇在上觀新聞首發。

這個事情,其實要分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美國確實控制了核心的底層技術。

即使是強大如華為,儘可能考慮到了商業斷供的風險,但也擋不住美國的「禁供」。

舉兩個例子。

FPGA的四個供應商全部是美國公司,國內的紫光同創任重而道遠。

主流EDA的四大家Cadence、Synopsys、Mentor、Ansys也都是美國公司。

國內的華大九天主要是模擬IC設計,國微技術剛開始進入EDA領域。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事情的另外一方面。

正是華為、中興和眾多中國廠家的辛勤努力,才使得全世界人民享受到了如此好的電子資訊時代,並消耗了美國產的大量晶片。

中興的網絡設備也廣泛服務於全世界。

也就是說,中美之間的依賴其實是相互的,相互緊密合作。

這與當年美蘇之間產業鏈互不相干的關係有著本質不同。

因此我預料中興一定會獲得有條件的「開禁」。

事實最終證明了我的判斷。

之後,中國各大城市的晶片論壇轟轟烈烈地開展,中國的老百姓第一次發現,沒有晶片,一切都白瞎。

連馬化騰也上台講演,談到晶片的重要性。

個人電腦(PC)是帶動晶片騰飛的第一波

Intel是從存儲晶片起家,不過,日本人後來居上將成本做的更低,Intel不得不放棄,全力壓注CPU,成為霸主,並有了一個傳奇故事: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可惜好景不長,日本人又被韓國人干趴下了。

18年的晉華事件,得益最大的也並非是美國(美光),而是韓國三星和海力士。

1983年,IBM基於英特爾晶片和微軟OS定義了PC(個人電腦)的工業標準,隨後這個產業蓬勃發展。

1988年,戴輝在湖南南縣一中的計算機房裡,在兼容PC上嘗試了編程,畫了一個三角形,心中無比激動。

整機是最終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

沒有整機行業的發達,晶片就是無緣之木。

個人電腦PC成為了拉動晶片爆炸式發展的源動力,尤其是Intel。

如果不是怕「反壟斷」,Intel就不會開放x86架構的授權給AMD,後者或許也就看不到今天AI時代帶來的輝煌了。

圖註:IBM兼容機

國內的中星微也是從PC攝像頭的輸入處理晶片起家的。

矽谷是移民城市,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很多年輕人也來到了這片熱土。

Marvell是做傳統硬碟控制晶片起家的,英偉達是做顯卡起家的,都與PC密切相關。

圖註:2016年黃仁勛和ELON MUSK對話無人駕駛和AI,我在現場

中科院計算所倪光南曾在聯想擔任總工程師,聯想起家的漢卡,乃至於聯想這個名字,都因他而起。

有句口號曾深入人心: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90年代,倪光南在聯想也成功領銜做出了雷射印表機的晶片,還有程控交換機,但是由於柳傳志「貿工技」的思路,而黯然收場。

圖註:倪光南展示採用自研ASIC的雷射印表機,就與PC有關

1992年南巡發言解放思想發展高科技之後,我在東南大學大禮堂里第一次聽到了倪光南平靜但激動人心的聲音。

台下的我,心潮起伏。

這麼多年,倪光南如堂吉訶德般,在國內一直推動著晶片和自主可控作業系統的發展。

其中的艱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2018年,他已八十高齡,還象空中飛人一樣,在全國布道。

倪光南就是中國的弗里德里克-特曼(Fred Terman)。

史丹福大學的特曼教授一手扶持起了矽谷電子和晶片的創業文化,從HP開始。

圖註:1938年,HP起家的車庫

台積電奇蹟般地改變了整個晶片行業的生態,中國因而在晶片設計領域率先突破

一顆晶片要曾經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測三個環節。

在台積電成立之前,老牌的晶片企業都是一竿子捅到底的,叫IDM模式IDM(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集成器件製造)模式,企業都很龐大。

小企業根本沒有染指的機會。

八十年代,台灣的經濟部長李國鼎(老兵戴輝的中央大學校友)搞了個新竹高科技園區。

1985年,拉德州儀器副總裁張忠謀來擔任台灣的工研院院長。

後來,李國鼎給了他一個題目:假如(台灣)要成立一個半導體公司,要怎樣的公司?

這讓張忠謀想出晶圓代工創新商業模式,並於1987年創立了台積電TSMC。

正是張忠謀率先將「IDM」模式解耦,使得新興的fabless design初創企業可以專注於輕資產的設計工作,將生產交給台積電這樣的晶圓代工廠(foundry)。

這也是中國的晶片設計業可以率先獲得突破的重要技術基礎。

華為海思1991年設計的第一顆晶片,就是在德州儀器(TI)代工的。

蘋果自己設計CPU。

2016年其Iphone6S和6S Plus的CPU在三星和台積電同時代工。

結果採用台積電晶片的手機性能比採用三星代工晶片的性能更好。

同樣的價格買來的手機,性能卻不一樣,不少粉絲怒火中燒,這就是名噪一時的「晶片門」事件。

之後,蘋果的CPU主要就在台積電代工了。

目前,台積電的角色已經遠不只是代工廠,而是引領了集成電路製造技術的進步。

台積電和ASML(阿斯麥)等上游的設備企業緊密合作,已實現了7nm的量產。

而Intel和Global Foundry甚至都宣布放棄跟進。

台積電南京廠也實現了16nm工藝的量產。

正是這個廠,拯救了南京的半導體產業,現在風頭甚健。

否則,南京在晶片領域還要一直被蘇州甚至毗鄰的合肥碾壓。

總部在上海的中芯國際一直不屈不撓地在做晶圓。

與台積電南京廠、台灣聯電的廈門廠一起,成為大陸晶圓生產的核心力量。

圖註:兆易集成電路科技館展出了不同尺寸的晶圓


手機是中國晶片發展最大的牽引力

珠海舉行的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8年會上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魏少軍教授帶來了題為《迎接設計業的難得發展機遇》的主題演講。

圖註:比特幣幣值崩潰後,上海將重回第二

神州大地,晶片到處開花!連我的老家長沙也有了晶片上市公司國科微。

在珠海的晶片設計會議的告別晚宴上,魏少軍教授挨桌敬酒。

老兵戴輝我先干為敬!

珠海在晶片設計上有一件往事。

當年全球的MP3播放器中,炬力(現在叫炬芯)的MP3晶片在全球一騎絕塵!創始人趙廣民先生2007年不幸因車禍去世,長使英雄淚滿襟!

喬老爺子就是靠MP3重返榮光的。

2001年,賈伯斯重返蘋果後發布了MP3播放器iPod+獨創的匯聚音樂資源的iTunes,掀起了一場革命。

中國的晶片產業發展上,智慧型手機是第一推動力。

第一波革命是山寨手機。

2006年,聯發科發起的GSM山寨手機是一場技術革命,帶來了四個重大的影響。

山寨手機使得深圳及毗鄰的莞惠成為了全球的手機之都。

深圳並沒有如咼中校所說的那樣被無情拋棄,反而是華強北的草根精神拯救了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

GSM徹底戰勝了CDMA,並造就了華為。

借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西方公司自顧不暇之際,華為在全球瘋狂搶占了GSM地盤,老兵戴輝作為華為無線國內以及海外銷售最早的成員,有幸親歷了這段偉大的歷史。

請見本人的文章:華為的"長征」:生死存亡500天

趙立新的格科、孫洪軍的艾為、張帆的匯頂,都是隨著山寨手機這一波起來並完成原始積累,進而在智能機時代更上一層樓。

陳大同帶領的上海展訊也成為了山寨手機Turn-key解決方案的強者,與聯發科分庭抗禮。

晶片銷售的Turn-key solution思路在各個領域發揚光大。

華為海思的視頻監控晶片就是一個典型,攝像頭廠家只要做不多的工作,就可以做出形態各異的整機。

而以前用西方公司的晶片,整機廠家要做大量的研發工作。

第二波革命是智慧型手機。

重新回到蘋果的賈伯斯於2007年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並在中國大規模生產製造,這正是美國設計和中國智造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也帶來了幾個重大的影響。

•智慧型手機和蓬勃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徹底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和生活。

3G(以及後續4G)終於找到了盈利模式,華為藉助GSM市場地位在後續的3G和4G升級上賺得盆滿缽滿,並成為了世界第一。

余承東因此笑傲江湖。

•小米、華為和榮耀、vivo+OPPO+一加等手機品牌,強悍的ODM行業(華勤聞泰龍旗與德禾苗等),強大的代工行業如富士康、偉創力、深科技、比亞迪等都瘋狂的發展起來。

•華為海思的手機晶片被帶動發展起來,強大的基帶能力是核心。

蘋果和高通也有了熱鬧的口水戰,給我們IT人士多了很多談資。

老兵戴輝:從二戰美女聊起,聽蘋果、高通和英特爾之間的那些八卦!! 大家容易忽略的一個歷史是:海思手機晶片首次使用是在劉江峰領導下的榮耀系列上。

•封裝測試領域受到西方限制較少,國內的先進封裝技術發展很快,一方面,外資在國內積極設廠,另一方面,大陸本土企業也不斷提升與做大,如長電、通富微、華天等,中芯國際獨立董事蔣尚義(原台積電高管)也提到:大陸追趕半導體,關鍵是封裝。

大陸的整機優勢可以很容易地通過SiP等封裝工藝轉變成晶片。

•自動化設備供應商也都發展了起來,比如老兵戴輝有份參與的明銳理想AOI(自動光學檢測)設備就廣泛用於SMT和晶片封裝產業。

CPU架構群雄博弈,RISC-V橫空出世!

這個晶片世界,「計算」的應用實在太普遍了,有幾種主流的CPU架構。

PC和伺服器的CPU主要是Intel的X86架構。

智慧型手機,是基於Arm的CPU架構和安卓(Android)的作業系統,這個體系,顛覆了傳統PC的WINTEL緊耦合方式。

高通海思展訊都是基於此。

安謀(Arm)公司現在是日本軟銀控股,在中國叫Arm,一直也在圖謀進入伺服器領域,抄Intel的後路,不過尚未成功。

圖註:戴輝在英國劍橋Arm總部前

物聯網(IoT)領域更是烽火濃濃。

傳輸方式上,NB-IoT與LoRa兩種廣域無線連接技術路線正在對決。

前者有運營商和華為力挺,後者則有阿里和騰訊等網際網路大咖扶持。

對於騰訊和阿里而言,幫助老百姓交電費水費停車費,就可以大大強化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地位!

阿里的IOT(物聯)策略最為激進。

收購了中天微、建立平頭哥,主要都是為此。

有個小哥在超市買單時說:我要用支付寶付,因為馬雲在搞晶片為國爭光!

技術路線的交鋒上,中國經常成為了主戰場,美歐也經常在此PK。

當年GSM爭取了中國的支持,美國的CDMA最終衰落了。

光傳輸歐洲標準(SDH)爭取了中國的支持,鄔賀銓首發國產SDH設備。

鄔賀銓院士說:(中國大力參與後),光纖比麵條還要便宜了!

2018年,RISC-V真正開始在開源指令集的CPU晶片架構市場中建立勢頭。

RISC-V想在迅速發展的物聯網和嵌入式CPU領域分一杯羹。

前幾天消息傳來,Wave Computing 宣布將MIPS置於開源,其MIPS指令集架構(ISA)和MIPS最新核心R6將於2019年第一季度上市。

我的腦袋被門板一夾:早幹什麼去啦?當年,倪光南曾在MIPS上推動國產CPU進步,歷盡艱辛,君正繼承了衣缽。

非常值得提出的是,國內的神威、龍芯(基於MIPS)、飛騰(基於Arm)等自主可控CPU在超算、伺服器等領域大跨步地發展。

西方國家不敢輕言「禁供」!

從IBM那裡買來技術消化的中晟宏芯(Powercore)也取得了可喜進展,京華科訊還在採用其晶片的中太伺服器上搭建了桌面雲計算虛擬化DEMO。

現在很火的AI(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都是要基於強大的計算能力的,可基於CPU、GPU圖像處理單元、HPC高性能計算、FPGA可編程邏輯控制器、ASIC專用晶片等。

華為發布的AI晶片,吹的就是算力超強,看樣子要和英偉達去PK了。

老兵戴輝第一次系統講述了華為海思的晶片設計事業發展史

華為海思作為中國最成功的設計企業,其發展故事很受關注。

在魏少軍教授的PPT里,海思收入排第一,幾乎為後九強的總和。

不過,據我所知,海思總部在深圳,大量研發人員卻在上海。

來源:中國半導體協會,魏少軍教授

在手機中國聯盟永遠的秘書長老杳同學的鼓舞下,我在集微網首發了四篇講述海思晶片歷史的文章。

這也是業界第一次如此系統地講述了華為晶片歷史。

老兵戴輝:華為的晶片事業是如何起家的?

•徐文偉締造了華為第一顆晶片,用在程控交換機上。

任老闆的吸星大法很厲害,徐文偉來自億利達,李錚來自中國集成電路908工程無錫華晶,葉青來自國家隊大唐。

對909工程唯一的設計企業深圳國微電子更是絕不放過。

可以說華為「吸引」了不少人才。

圖註:1994年訪問美國,左起劉啟武、李一男、楊漢超、徐文偉、鄭寶用、黎健、毛生江

老兵戴輝:華為海思的麒麟晶片是如何崛起的?前華為人揭開眾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核心觀點:

•早期是華為終端來極力拉動晶片發展,現在則是由晶片來力推手機向前。

(老杳總結)

•海思的手機晶片在楚慶(現任紫光聯席CEO)開始K3V1,在「拚命三郎」王勁手上建成K3V2(天妒英雄)。

胡波接棒,麒麟造就輝煌。

•數據卡是郭平領導下華為終端的奇葩產品,隨後開發的巴龍基帶則成為華為手機以及晶片如此成功的關鍵。

華為西歐徐文偉和彭博等人發起了這個需求。

老兵戴輝:海思的視頻監控晶片是如何成為霸主的?

•這是海思的外銷晶片史詩般的成功故事。

•攝像機巨頭大華給了第一桶金。

•華為現在已經成為了H.265標準的核心貢獻者。

老兵戴輝:海思機頂盒晶片是如何成為霸主,並與中國標準相互成就的?

•三大運營商拉動的IPTV事業、中國推動的AVS音視頻標準是最重要的助推力量。

•本文獲得工信部旗下公眾號工信頭條轉發,因為這是工信部的功勞!


中國成為全球移動通信標準的主流玩家,展訊為TD建功!

三流企業賣產品(整機),二流企業賣技術(晶片和IP),一流企業賣專利(收授權費)。

5G標準的投票,引起了大陸網民的議論狂潮。

楊元慶答覆:技術不分國界。

我聽後頓時懵圈了,通信技術標準不就是大國博弈啊!於是星夜寫了一篇文章在上觀新聞首發:就5G標準聯想投票一事,華為老兵講中國企業參與國際通信標準制定背後的故事

文內提到一個重要歷史事實:中國主導的3G標準TD-SCDMA,體現了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的強大意志。

2009年1月,中國移動臨危受命苦心運營的G3網絡就是基於這個技術基礎。

董事長王建宙估計頭髮白了不少。

TD艱難成功後,3GPP國際標準組織張開懷抱熱情歡迎了中國人一起來合作制定4G和5G的主流標準。

因為就算不讓中國融入,中國也已具備了完全自立標準的能力,到時候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啊!

但是如果沒有展訊適時做出了TD手機晶片,TD標準就壓根玩不起來,最後只是一堆廢紙。

(備註:TD基站可以用DSP來實現)。

文章:陳大同憶往昔:海歸創業及中國3G之路 里寫道:歐美大佬們開始動作頻頻,散布「TD不能單獨組網,只能作為其他3G網的補充」等種種輿論。

在各種壓力下,數年間,TD又走過了室內測試,室外測試,小規模組網,大規模測試,其中無數的艱難險阻,真可謂步步驚心!展訊與大唐、T3G、重郵信科等晶片廠商,及華為、中興、新郵通等基站廠商,密切合作,相互激勵,一步步走了過來。

標準需要全球合作。

圖註:「Polar碼(極化碼)之父」的土耳其Erdal Arikan教授

這幾天,國內無線泰斗尤肖虎教授對6G進行了介紹:可以說,6G上天、入地、下海,無所不能,應用在各個領域。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當然在帶寬、成本方面都能直接享受到好處,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老百姓用得起的智能化。

5G到6G不只是移動通信,更是信息通信,它的特徵遠遠超出了移動通信的概念,涉及計算機、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並融合到一起。

6G的特徵可以用9個字來闡述:全覆蓋、全頻譜、全應用。

徐文偉、華為5G首席童文博士與尤肖虎教授均畢業自東大無線電系,為我母校打個CALL。


匪夷所思:數字「複製人」,把器官「種」在晶片上

聽顧忠澤教授介紹了「器官晶片」,嚇壞寶寶了。

一個人得了腫瘤,我們可以將這個個體的腫瘤細胞,通過數字克隆的方式,培植在晶片上。

在晶片上對克隆出的腫瘤細胞進行新藥的試驗、治療。

據介紹,人體器官晶片可以有效模擬人體生理、病理狀態的器官功能,是完成數字複製人的一項關鍵技術。

目前東大已經研發了心臟、腫瘤等13種人體器官晶片,並具備了生產相應器官晶片的生產線。

圖註:中立者顧忠澤教授

有芯還要有「魂」

有芯還要有「魂」,魂就是作業系統。

計算機和通信最早是各自獨立的發展,分別屬於IT(信息科技)和CT(通信科技)領域,然後逐步融合,成為ICT科技,並有了兩次巨大的技術革命:網際網路和雲計算。

請見本人發表的文章:華為和聯想的背後:通信與計算機愛恨情仇三十年 | 深度。

雲計算顛覆了傳統的計算架構,可望實現WINTEL的解耦,因此成為中國作業系統彎道超車的一個難得的機會。

採訪了倪光南院士後,戴輝寫了一篇作業系統發展的文章在上觀新聞首發:華為老兵講國產作業系統背後的故事,裡面有倪光南、任正非、馬化騰和馬雲

國內作業系統在幾個領域已經做得比較好:基於雲計算的作業系統(阿里雲、華為雲、騰訊雲、季昕華創立的Ucloud為獨立做大的公有雲)、桌面雲作業系統(本人任董事的京華科訊等)、基於伺服器單機的LINUX作業系統、物聯網嵌入式作業系統等。

目前國內自研壓力最大的作業系統有基於PC桌面的作業系統(對標微軟的視窗)和基於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對標安卓和蘋果的iOS)兩類。

這都是我們最常見和最常用的。

微軟和安卓構築了非常好的生態,再獨立做一個生態出來並不容易。

經過前赴後繼的努力,在PC桌面上,國內基於LINUX已經有不少OS(麒麟、深度、紅旗等)。

抵禦「禁供」是綽綽有餘了。

在智慧型手機上,安卓也列入了對中興禁供的名單。

馬化騰表示:"我記得華為任正非在內部也在講,他們研發海思晶片,就是說你們可能永遠是做備胎的,當時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今天這個格局可能大家更加理解。

"

注意到中國人使用的APP絕大多數都是國產的,微信可以直接採用小程序來替代APP,因此在「禁供」情況下,微信本身完全可以進化成手機OS。

阿里的YUNOS兼容安卓,裝機量曾達一億,但反而強化了安卓的強勢地位,現在YUNOS轉戰車聯網和物聯網(IOT)了。

大國博弈之道是:一旦你有「備胎」,那反而不會對你「禁供」了。

物理學家張首晟教授見證並天使投資了世界上最早的雲計算虛擬化企業VMware。

2018年夏本來我是有機會在矽谷見到他的,但因故錯過了這最後一次機會。

圖註:年輕時候的張首晟,右邊是楊振寧教授


科技教育從青少年開始

我在解放日報旗下的上觀新聞首發了:全球最大的科技夏令營是什麼體驗:和七個孩子一起闖蕩矽谷。

可以看到,美國對青少年進行的科技教育是非常好的,18年夏我去了還去了Google支持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computer history museum)。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也對青少年開始了晶片領域的教育。

我在合肥參加封裝大會(這屆是通富微宴請各路神仙),參觀了公益性質的「兆易集成電路科技館」,上海也有展訊策劃投資並建成的國家級科普教育基地「上海集成電路科技館」,從「哲學+自然科學」的角度,凸顯信息化時代「集成」與「智慧」的力量,給孩子們一個認識科學、感受科技力量的親密接觸機會。

集微網老杳談了一個夢想,要建立一所「手機博物館」,手機是晶片的巨大拉動力,也將一併展現。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本文作者:戴輝,轉載請註明來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偷豬男孩到矽谷大腕

美國的矽谷是一處高手雲集,也是技術和商業神話層出不窮的地方。微軟的比爾·蓋茨、蘋果的史蒂夫·賈伯斯……這些如今聲震全球的人物,都曾在這兒白手起家,開創了集技術與商業於一體的全球「霸業」。但是在這...

在集成電路發展史上,最應該被記住的10個人

在集成電路發展歷程中,有很多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我們享受集成電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和生產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同時,請不要忘記那些在集成電路發展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下面我們挑選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