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欲借AT&T攻克美國市場!供應鏈協同或是成敗關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為打進美國市場,華為也是拼了!這次,它致力與AT&T達成協議,希望以合作取代抵制,為自己打開一扇面向國際的窗戶。

近日,據《財富》雜誌網站報導,華為正在嘗試與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AT&T謀求合作,希望AT&T批准旗下麒麟手機晶片被應用在其網絡中,目前這項工作尚處於早期階段。

(AT&T是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

小編認為,華為之所以選擇AT&T,是因為目前美國大多數手機都是通過運營商來銷售的,而美國第一大運營商Verizon的無線網絡標準有些不同,華為如果想讓麒麟晶片兼容Verizon的無線網絡,就必須做出一些改動,但合作成本十分昂貴。

AT&T雖是美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曾長期壟斷美國長途和本地電話市場。

因此,與AT&T達成協議,才是華為的好路徑。

華為這次能否成功殺入美國市場?

本土化任重而道遠

1、多次開展與美合作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華為第一次嘗試打開美國市場了。

早在2015年,華為就與谷歌合作,在美國發布了一款智慧型手機Nexus 6P,欲藉此提升美國市場業績。

2016年1月,華為在美國發布了一系列榮耀系列的新產品。

然而,因為和美國運營商未能談成合作,銷售方式主要通過電子商務渠道。

2016年5月,谷歌發布了Daydream虛擬現實移動設備平台合作夥伴名單,華為名列其中。

同期,華為牽手微軟和英特爾,合作推出一款二合一產品MateBook,並於美國上市。

……

從牽手谷歌,到與AT&T謀求合作,如此"拚命"的華為在美國市場卻依然不討好。

2、美國之路屢屢受挫。

從結果來看,華為至今在美國都沒能有所作為。

數據顯示,2016年華為在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僅贏得了0.9%的市場份額。

相比之下,不被看好的中興手機反而在美國市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僅去年市場份額就已達到11%,位居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份額第四名;同時,聯想和TCL在美國市場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份額。

(國內華為體驗店)

小編認為,華為在美國市場難以突破的原因有多種,其中之一就是為了保護本土品牌,防止華為在美國信息技術領域占據高地。

因此,美國一直都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運營商銷售華為手機。

此外,美國運營商對手機供應商還設立了許多准入規則,其中包括一些資費套餐的定製等。

可以說,"准入門檻高"也是華為進軍美國市場的另一個阻力。

供應鏈協同是關鍵

儘管華為在美國屢遭排擠,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華為在供應鏈協同方面仍保持著絕對的優勢。

一般來說,企業實現供應鏈協同大致分為四個步驟:基礎建設、職能集成、內部供應鏈協同、外部供應鏈協同。

其中,企業的內、外部供應鏈協同是其精髓所在。

1、內部供應鏈的協同管理。

華為從1994 年開始應用MRP(物料需求計劃)系統進行企業資源調配,到1997年開始使用MRPⅡ(製造資源計劃),並從2000 年開始進行ISC(集成供應鏈)的建設,供應鏈內部運作結構不斷升級支撐著華為公司的高速發展。

同時,華為還以高效的計劃運作體系為主體,根據各產品的市場需求情況及物料庫存境況召開S&OP(銷售與運營規劃)會議,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不斷在及時供應和降低庫存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平衡,通過計劃體系整體地宏觀調控保證供應鏈服務的協同。

2002年,為了支持快速發展的生產活動高效、低成本的開展,華為致力於提高物料輸送和倉庫管理操作的準確性和效率,委託西門子德馬泰克在生產中心附近建造一座新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包含有2萬個托盤和4萬多個料箱的高架庫,配有13個托盤輸送堆垛機和7個料箱輸送堆垛機的自動化倉庫。

從2005年開始,華為聯合i2公司顧問進行了全球供應鏈GSC的建設,將已經遍布在俄羅斯、拉美、北美、歐洲、亞太、中東北非、南非等地方的供應鏈進行功能及職能方面的升級,貼近客戶的"最後一公里"交付能力得到提高,並且通過ERP(企業資源計劃)、ASP(先行計劃調度系統)等先進的IT系統支撐供應鏈全球資源的調配,調動全球的最優履行條件滿足客戶需求。

2、外部供應鏈的協同管理。

華為與供應商和承運商建立良好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對供應商實行分層分級的管理,在供應商管理方面有嚴格的認證標準和體系,通過技術、質量、響應、交付,成本、環保、社會責任等七個方面對供應商進行嚴格認證。

通過SCC(供應鏈協作系統)系統與供應商的供需狀況做到實時交互,保證了供應的穩定和及時性。

並且華為在2004年就加入了RosettaNet組織,和戰略供應商實現了B2B貿易方式,極大地方便了採購流程,提高了信息的準確性。

通過不斷的磨合和交流與合作夥伴形成雙贏的關係,華為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也與供應商共同進步。

在全球範圍內,華為供應鏈通過認證當地LSP,了解當地清關派送情況等支撐最貼近客戶的交付服務,全球將近500條的運輸線路覆蓋及先進物流夥伴的戰略性合作,使華為的產品能精確運送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此外,華為在其供應鏈內部建立了風險管理流程,每個執行環節都能按照風險管理的識別、分析、評價、處理等步驟進行控制。

特別是建立生產連續性體系,對可能影響生產連續性的危機點進行識別和規範,並根據應急措施制定演習方案,全面保證供應的連續性。

3、供應鏈協同的四大優勢。

在供應鏈協同管理的模式下,華為不僅實現了高效率、低成本的運營目標,更為世界各地通信運營商及專業的網絡擁有者提供了更加先進的軟硬體設備,以及一流的服務和有效的解決方案,從而大幅提升了品牌全球影響力。

具體來說,華為的供應鏈協同管理主要具有以下四大優勢:

一,由於供應鏈協同管理中廣泛利用信息技術,採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除重複、不必要的浪費與不確定性,從而降低庫存量,創造競爭的成本優勢。

二,供應鏈協同管理不再孤立地看待"鏈"上成員,而是把整個供應鏈看作是一個有機整體,通過對其進行優化,可以保持對客戶的快速反應,實現供需的良好互配。

三,在供應鏈協同管理模式下,"鏈"上各成員企業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以提高整體供應鏈最優為目標,進行相互溝通後協同決策。

通過建立成員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關係,可以創造競爭的整體優勢。

四,供應鏈協同關係的形成,不僅可以藉助其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來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將幫助自己的供應商和客戶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的客戶滿意度,使整個供應鏈創造的價值最大化。

面對全球經濟的快速變化、網絡通信技術的廣泛普及,以及世界範圍內競爭的不斷加劇,供應鏈協同管理將呈現出全球化、多維網絡化、智能化和敏捷化的發展趨勢。

而這一發展趨勢,對智慧型手機品牌的發展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首先,在業務方面,可使供應鏈在滿足客戶即時變動的需求過程中,更準確、更快速、更優質的做出響應;

其次,在管理方面,可使供應鏈的運作更具可見性、自我調整性;

再則,在信息傳遞上,可以更準確、更實時、更具深度地方便管理者進行跨企業的運作,進而有助於大幅提升企業在消費者的品牌認知度和美譽度。

(華為在美國屢遭排擠)

鑒於上述優勢,作為世界500強企業,華為的供應鏈管理可以算得上是實力強大。

所以,儘管近年來華為在美國屢屢受挫,而如今卻依舊把希望寄託於美國運營商AT&T的身上,這說明,華為對打開美國市場還是十分自信的。

未來,華為與AT&T能否洽談成功?又能否打破美國市場的堅冰?還讓我們拭目以待。

(綜合雷鋒網、和訊網、百度文庫等)

友情提示

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