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工業巨頭ABB:未來將出現跨工業物聯平台的互聯雲應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工業物聯網浪潮下,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巨頭之一、占據全球高壓直流輸電系統半壁江山的瑞士工業巨頭ABB集團正加速數字化轉型,欲將其在機器人、電網行業的影響力延伸至更廣泛的工業自動化領域,形成數字工業閉環。

為搶占物聯網高地,近年來各大製造業巨頭均提出統領旗下業務的數字化製造或雲平台戰略。

工業網際網路、工業4.0等美德系企業主導的智能製造理念席捲市場時,ABB顯得頗為低調。

但其實早在2014年,ABB便首提數字化轉型戰略「物聯網+」。

2016年宣布重組四大業務部門後,首度披露全新數字化戰略ABB Ability,並於今年6月正式在華發布。

「我們現在看到,還有很多行業沒有充分捕捉到工業自動化所帶來的機遇。

數字化革命將為我們的客戶創造1萬億美元的成本優勢。

」在6月舉行的ABB Ability發布會上,ABB集團執行長史畢福(Ulrich Spiesshofer)稱,要真正實現數字工業,必須實現傳感、分析和控制的閉環,將數據收集和流程管理相結合,再通過智能分析將分析結果直接導入算法優化運營,提升效率,「ABB是全球少數幾家同時擁有這三方面能力的公司之一。

」史畢福說。

一塊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圖已收入囊中。

瑞士時間7月6日,ABB在其全球官網宣布完成對貝加萊(B&R)公司的收購,這使其一舉補齊在機械與工廠自動化領域的短板,成為全球工業自動化領域排名第二的企業,並由此打通測量、傳感、控制、驅動、機器人技術、數字化和電氣化,以有別於其他競爭對手的自動化產品組合,反撲智能製造。

根據ABB披露的數據,與貝加萊的結合使其同時擁有開放式架構及龐大的裝機量:全球7000多萬台互聯設備、7萬多套控制系統、超過300萬台自動化機械和2.7萬套工廠設施的安裝量,這些都將成為ABB鏖戰數字化的優勢和籌碼。

微軟、IBM等IT巨頭也相繼進入ABB Ability的「朋友圈」,提供智能雲Azure與人工智慧解決方案。

數字化進階:高度互補的併購補齊短板

對大多數人而言,ABB長期以「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聞名。

但若要細數世界上公眾知名度與行業影響力不相匹配的公司,ABB可列入其一。

120多年來,ABB及其前身瑞典阿西亞公司(ASEA)和瑞士布朗勃法瑞公司(BBC)曾誕生過眾多重大技術,包括全球第一套三相輸電系統、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第一台電動工業機器人等等,並率先將它們投入商業應用。

1988年,ASEA與BBC合併組建ABB,總部設在瑞士蘇黎世。

兩家競爭對手的合併被外界稱為天作之合,不僅大大節省了超導體、高壓晶片和電廠控制系統的高昂研發費用,同時統一了各自在北歐及中南歐的市場優勢,ABB在發電、輸配電、工業設備、機器人等領域的業務優勢也由此奠定。

如今,ABB集團業務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雇員達13.2萬。

其電網設備銷售量、安裝量和在運量均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機器人市場所占份額位列第二(僅次於庫卡)。

在過程工業(也叫流程行業,比如電力、冶金、石化、造紙、水泥等工業領域),ABB憑藉其強大的DCS控制系統長期盤踞過程自動化市場第一。

但在離散工業(如汽車及工業用品製造等領域)、尤其是工廠端,ABB除機器人以外的產品則相對分散,未形成協同效應。

通過對總部位於奧地利的貝加萊公司的收購,ABB拿到了得以整合離散自動化板塊的關鍵拼圖,也令全球工業自動化行業再度洗牌。

ABB收購貝加萊(B&R)後的產品組合

在自動化行業,貝加萊是以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工業電腦(IPC)及伺服運動控制見長的「隱形冠軍」。

在機器製造領域,貝加萊擁有精度和實時性遠超競爭對手的控制器;在機器人產業,貝加萊雖不製造機器人的機械本體,但卻提供機器人的大腦——機器人控制系統解決方案,與ABB自身機器人專有控制器不同的是,貝加萊擁有開放式的機器人控制系統,有類似手機APP的標準功能模塊可供調用;工廠管理層面,貝加萊的過程控制軟體能將工廠設備按層級整合成完整系統進行集中監控。

以上種種,均能與ABB形成高度互補。

今年4月,ABB正式宣布將以全現金收購貝加萊,後者強大的應用和軟體平台、龐大的安裝和客戶訪問量、定製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尤其是全面支持OPC-UA通信協議和PLCopen標準化開發,都有助於進一步擴大ABB數字化產品與服務的可選項。

雙方並未披露具體交易價格。

有消息人士稱,該筆交易價值20億美元(可作為對比的是,2010年ABB曾以42億美元全現金收購北美工業電機企業葆德公司)。

從財務數據看,過去20年中,貝加萊銷售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達11%,2015-2016年度銷售收入超過6億美元。

多位自動化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評價稱,對於眼下正尋求IT與OT融合突破口的ABB來說,貝加萊的確是非常理想的併購標的。

2010年前後,ABB曾出現過一輪併購風,通過收購葆德及低壓電氣設備生產商通貝等大型北美企業,其在北美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美國也因此超過中國、一躍成為ABB在全球最大的市場。

這一活躍的收購趨勢,在ABB宣布數字化戰略後似乎又有所重現。

繼4月宣布收購貝加萊後,7月3日,ABB宣布將收購KEYMILE集團的關鍵通信業務,以加強旗下電力通信網絡的產品組合。

KEYMILE的關鍵通信業務包括能源網絡、鐵路、油氣管道和公共設施的網絡運營,交易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

數字化金字塔:物理世界數字化後,將數字信息物理化

「數字化有一步步的進程。

首先有更多的傳感器,以此收集數據進行分析,很遺憾現在很多公司就此止步了,這還遠遠不夠。

我們已經把物理世界變成數字的,下一步是把數字信息物理化。

通過機器人、電機等等,數字指令可以改變物理世界。

」此前舉行的「ABB電力與自動化世界」上,ABB集團首席數字官喬瑞(Guido Jouret)曾對ABB Ability的「金字塔型」四層次予以剖析,位於底層的是設備與傳感器,再往上分別是自動化系統、工廠/企業解決方案,以及雲。

這一矩陣最典型的例子,是ABB在2016年德國漢諾瓦工博會上向美國時任總統歐巴馬和德國總理默克爾所演示的一幕:ABB的人機協作機器人YuMi輕鬆地將一種袖珍智能傳感器貼附在低壓電機上,通過無線連接,該傳感器可以將電機震動、溫度、負載和能耗等關鍵數據傳輸到雲端。

一旦任何參數偏離標準值,它就會發出警報,從而使操作人員在電機發生故障前採取預防措施。

ABB在去年漢諾瓦工業展上展示袖珍智能傳感器

這相當於是給電機戴上了「健康腕錶」。

今年6月,該智能傳感器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

ABB提供的數據顯示,這款智能傳感器解決方案可減少高達70%的電機停機時間,將其使用壽命延長高達30%,並通過優化電機性能降低能耗達10%。

單個設備的自動化、一條產線的自動化甚至一個工廠的自動化,已經不足以支撐自動化巨頭們所提出的工業物聯理念。

如今全行業所提倡的數字化覆蓋全產業鏈和各個生產環節,從工廠的零部件供應商、進入工廠的每個訂單到工廠的下遊客戶,從設計、仿真、測試到製造。

「之前通過虛擬技術,可以對機器人進行建模或是離線編程等操作。

我們現在把虛擬電機和傳動設備也放入到同一個虛擬場景中,在產線投產前,即可將生產場景模擬出來。

在虛擬環境中完成了可靠的規劃之後,再將這些數據放到實體環境中,可以非常有效地節省調試時間、加快上線速度,從而降低製造成本。

」ABB集團機器人與運動控制事業部總裁安世銘(Sami Atiya)對澎湃新聞稱,ABB在全球已經實現了6000多台機器人互聯互通。

但對客戶而言,他們希望在同一平台上實現對不同產品和系統的監測和分析,擁有開放式架構的ABB Ability能夠實現這一點。

據史畢福介紹,上述包括機器人模擬仿真在內的製造業解決方案已應用到一家知名德國汽車生產廠商的產線上,使其宕機時間降低了70%,意味著汽車更快出廠。

在數字化工廠的設計中,虛擬調試可以減少現場調試時間,加快產品投入市場的時間

跨越「雲」

工業物聯網雲平台儼然已成工業巨頭的兵家必爭之地。

典型如:2015年,GE發布了全球首款工業雲服務平台Predix,西門子在其後一年正式推出MindSphere工業雲平台,眼下都正處於落地階段。

那麼,消費電子產品的作業系統之爭,是否會在工業物聯網領域重新上演?

「某個作業系統類似於特定行業版的安卓或是iOS,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比喻,工業界也會作類似的類比,但我們其實有不太一樣的看法。

舉例而言,不同技術之間存在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如果互不兼容,對於客戶來說就會減緩對這些技術的投資,這往往會導致技術的部署延後多年。

」ABB集團工業自動化事業部總裁唐維詩(Peter Terwiesch)認為,相比於電子消費品,工業領域有其特殊性。

整個投資周期長達數十年,客戶不願意被某個供應商或某種技術所捆綁,因此市場不會出現「只有一個工業雲/架構」的情形。

「很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不同雲之間的互聯。

」喬瑞稱,ABB不認為任何單獨的物聯網平台能向客戶提供所需要的全部功能。

未來將出現能夠跨多個物聯網平台進行互操作的「互聯雲」應用。

如果API與數據格式相互兼容,ABB Ability解決方案將能夠與運行於其他平台的解決方案相連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