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華為的核心技術家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海郡博士

來源:說雲解數(ID:Tech__Insight

華為到底有多少核心技術呢?筆者查找不少資料和數據,從個人的專業知識角度來判斷。

一、擁有核心技術,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脈

1.1 簡單還原下中興事件

在分析華為的核心技術之前,我們先來簡單還原下中興事件。

中興此前因為將混有美國公司的軟硬體產品出售給伊朗而受到美國調查,2017年以中興支付8.9億美金罰金而和解;2018年2月,美國商務部認為中興對多人的懲處一直未有執行,被認為做出虛假陳述和違反和解協議。

同年4月,美國宣布7年內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公司銷售零件(主要為晶片),封殺中興。

中興因得不到晶片供應,所有產品生產停頓,難以按期交付,陷入了極大困境,瀕臨倒閉。

2018年6月,在被封殺僅僅兩個月之後,中興通過支付14億美金的罰金和更換公司領導層和董事會的極大代價,與美國商務部達成和解。

中興的核心產品,從手機到基站,從交換機到路由器,對美國晶片依賴很強。

所以僅僅抵抗了兩個月,中興便繳械投降。

中興事件讓人看到了:不掌握核心技術,命運隨時受制於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1.2 華為四大業務分析

與中興不同,華為在各大產品線上,都有相當數量的核心技術儲備。

華為有四大塊核心業務:運營商業務、企業服務、消費者終端以及雲服務,根據2017年的財報,其業務收入占比如圖1所示。

可以看到,2017年華為整體營收為6036億元,其中最大的兩塊業務是運營商業務(2978億,占49.3%)和消費者業務(2372億,占39.3%),兩者營收合計占近90%,企業業務和雲服務業務起步較晚,兩者營收占比也較小。

下面我們分別從四大塊的核心技術開始分析:

圖1 華為2017年年報數據

  • 運營商業務

先說運營商業務,運營商業務核心就是通信網絡,這塊業務是直接賣通信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給全世界通信運營商,如中國移動、德國電信、沃達豐等。

整個通信網絡的核心設備是基站、交換機、路由器以及光網絡產品,其核心技術是各產品上的處理晶片。

基站這一產品,主要分為發射端和接收端,目前使用華為海思自研的ASIC晶片;交換機產品,也使用海思自研的ENP系列晶片。

在路由器方面,華為使用了不少自己的晶片,總的來說有SA類,SD類,HI類;以最具技術含金量的高端路由器為例,華為早已掌握核心技術,早在2013年就發布過一款400G骨幹路由器產品,採用的是海思晶片SD58XX,由此在高端路由器性能上也遠超競爭對手思科。

在光網絡產品方面,光器件及晶片是光通信企業最核心的技術競爭力,尤其以光通信晶片為最。

我國光器件及晶片企業整體實力較弱,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領域。

但華為在這塊是我國少數十分有實力的企業,海思掌握了100G光模塊晶片技術。

另外,光傳輸方面,今年9月華為正式發布600G超高速光網絡解決方案,基於華為最新一代的OptiXtreme系列oDSP晶片,能夠支持單波100G~600G速率可調,單纖容量達到40T,為業界最高容量(再不濟,國內光迅科技等一批科技企業也開始能做中高端光通信晶片了,也可採購)。

應該說在通信業務領域,華為通過幾十年技術積累,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核心技術能力,在高端技術領域是領先世界,基本不怕技術封殺和制裁。

圖2 通信網絡核心晶片供應情況

  • 消費者終端業務

再說下消費者終端,這塊業務跟普通大眾接觸最多,也讓大部分人開始認識和了解華為。

與大家接觸最多的就是華為手機,當然現在還衍生出來了平板、筆記本、智能手錶等終端產品,不過最大的業務還是手機,占消費者營收90%以上吧。

手機產業鏈的核心技術和元器件分別是晶片、螢幕和作業系統。

先說手機晶片,在手機晶片領域,所有智慧型手機晶片方案的核心都是兩塊:一是負責高層處理部分的應用晶片AP,另一部分基帶晶片BP。

AP即Application Processor(應用處理器),包括CPU(中央處理器)和GPU(圖形處理器),BP即BasebandProcessor (基帶處理器),相當於我們使用的Modem,負責處理各種通信協議,如GSM、3/4/5G等,打個比方,基帶晶片就相當於一個語言翻譯器,它負責把我們要發送的信息(比如:語音,視頻),根據制定好的規則(比如:WCDMA,CDMA2000),進行格式轉換,然後發送出去。

圖3 手機晶片組成和原理

華為麒麟晶片崛起非常快,這幾年華為的中高端手機全部使用華為海思半導體的麒麟晶片(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基帶晶片為巴龍晶片,華為手機信號好,通話質量比蘋果高就是得益於它性能強大的巴龍基帶晶片),只有一些中低端機器基於成本考慮,依然採購高通(美國)和聯發科的晶片。

所以在手機晶片領域,只要華為想用,完全可以自產代替,不存在卡脖子問題。

而且華為的手機晶片現在越來越走到世界前面了,創造了好幾個第一:發布了麒麟980晶片,是全世界第一塊7nm工藝SoC;發布了巴龍 5G01,是全球首款5G商用晶片。

圖4 麒麟晶片

在手機螢幕方面,近年來廣泛採用京東方(中國)的螢幕,還有些來自LG的產品,而且在觸屏方面,全世界最好的技術都在韓國和日本,以及中國,所以這塊不存在被美國封殺的可能性。

最後只剩下手機作業系統,實話實說,作業系統目前是最薄弱的一塊,華為一直使用安卓系統,但華為公司內部一直在研發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而且據說已經成功並可以兼容現有的安卓App,一旦封禁,隨時可以使用自己的作業系統。

這也多虧了任正非任總的戰略眼光,一直要求公司在核心產品和系統上,要有自己的技術,不能被人卡住命脈。

圖5 華為手機核心元器件供應

消費者終端業務中唯一還受影響的是電腦和平板業務,晶片需要美國Intel等公司供應,但是電腦業務目前還不是核心業務,占比不高。

所以整體而言,如果受制裁,消費者業務也影響不大,抗打擊能力較強!

  • 企業業務和雲服務

最後再來說下企業業務和雲服務。

企業業務主要面向企業端,主要核心技術為存儲和伺服器。

據Gartner報導,2017年華為存儲蟬聯領導者象限位置,FusionCube超融合基礎設施躍升挑戰者象限。

華為也擁有自己的伺服器設計和製造能力,華為的伺服器完全可以供自己雲計算數據中心使用,據內部消息,華為最高端的伺服器都是先供自己的公有雲使用,差一代的伺服器才對外銷售,形成雲服務上的差異競爭優勢。

所以在IT領域,抗打擊能力也不錯。

即使整塊業務嚴重依賴美國技術,被完全封殺,也不會動搖華為的根基,因為營收占比有限,僅10%!

1.3 華為海思,華為的制勝力量

在說上面的各塊大業務的核心技術時,都提到了一個神秘機構——華為海思。

華為的晶片基本由內部的全資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公司研發和提供,目前已開發200種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晶片,並申請了5000項專利。

說到華為海思,很多人都會首先想到華為手機麒麟(Kirin)處理器。

其實,華為海思雖然從事晶片的研發,但並不僅限於手機晶片。

準確地說,華為海思提供的是數字家庭、通信和無線終端領域的晶片解決方案。

通俗一點,就是手機晶片、移動通信系統設備晶片、傳輸網絡設備晶片、家庭數字設備晶片等,統統都做。

值得一提的,是安防監控領域。

在這個領域,華為海思經過十多年的深耕,全球市場份額甚至達到90%之多。

當然我這上面提到的晶片能力主要指華為的晶片設計能力。

可能有人會說,華為的晶片還不是完全自主。

這其實是正確的,因為晶片成型的過程涉及太多的環節,包括IP Core、晶片設計、晶圓等晶片原料製造、晶片的代工製造(包括光刻設備)及封裝測試等。

全球整個晶片產業鏈,基本是大家分工合作的狀態。

放眼全球,晶片上下游都能做的也只有Intel和三星吧。

誠然,在晶片上,華為目前的核心能力在於晶片設計,不過本文重點分析的是否會被美國技術封鎖(能否找到替代),而不在於重點強調各環節是否已全面自主。

先說,晶片設計:華為的IP(智慧財產權)是從英國劍橋ARM公司(現在屬於軟銀,日本)購買的。

說簡單一點,ARM的IP提供了一間毛坯房,然後大家各自買回去裝修。

大多數公司是不具備自己造毛坯房的能力。

華為最開始確實是這樣的,但是這幾年隨著華為海思晶片實力的提升,剛開始從買別人的IP Core,到修改,再到現在設計自己IP Core。

已經逐漸實現晶片設計方面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了,這點是真心令人敬佩!所以設計環節不受制於美國。

唯一的問題可能在於晶片設計工具的缺位,還需依賴美國的Synopsys、Cadence。

海思晶片沒有自己的製造能力,代工製造主要依託於台積電(台灣晶片代工企業,非美國),所以也可不受美國控制(此文純討論技術上,PS政治上除外)。

當然,還有晶片的原材料,包括晶圓等,這些在中國有江豐電子等企業開始崛起,日本也有一流的原材料公司可代替美國。

所以晶片代工製造環節尚可有保證。

圖6 海思官網列出的部分解決方案領域

當然,我並不是說華為已經強大到無懈可擊了,什麼元器件、晶片、系統都能自己研發。

事實上,現在都是全球化分工合作。

尤其是通信產業鏈很長,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做完所有的東西,從軟體到硬體,任何高科技成品都要依賴全球產業鏈的整合。

所以,華為對美國的技術肯定有一定的依賴性,但是華為做的很好的是,在核心業務的核心產品和技術上儲備了自己的乾貨,能做到總體風險可控。

如斷我一指,我也不覺痛。

(備註:華為業務也實在龐大,本人在有些方面知識儲備也不夠,如有些數據不夠準確,敬請指正!)

二、華為體量龐大,如果倒下國內外上下游產業鏈影響甚廣

說完了核心技術的儲備,我們再來說說博弈上的道道。

打個比方,如果有頭巨獸,巨獸是不會輕易被打死的,生命力肯定比小型動物強。

另外如果要制裁,制裁方出拳之前也會考慮自己受到的傷害,聰明的人是不會幹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蠢事的!

2.1 華為VS中興體量比較

先來說一下體量,我們拿2017年華為和中興的營收相比較,華為2017年整體營收到6036億元,中興為1088億元,基本相差六倍。

據最新數據公開,2018年華為整體營收已經超過了7000億元,將首次跨入1000億美金序列。

全世界營收超過一千億美金的公司也沒有幾家。

如果中興是頭獅子,那華為絕對是頭大象,體量太大,難以撼動,一擊而倒的可能性非常小!

圖7 中興(左)與華為(右)2017年的營收數據對比

2.2 華為在全球產業鏈上影響巨大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網絡設備製造商,2018年也晉升為全球第二大的手機製造商。

根據華為最新公開的信息,公司產業鏈涉及到的上下游供應商頗多,全球累積擁有超過2000家供應商,核心供應商有90多家。

一旦華為遭到封殺或制裁,將極大地影響全球的通信及電子信息產業鏈。

現在是全球化大分工的時代,產品分工十分精細,如果巨頭倒下,很容易造成上下游產業鏈相關公司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那麼,那時美國的很多公司也將難以倖免,數據顯示華為核心供應商中來自美國的公司就有30多家。

我們看下圖來自雅虎財經最新的統計數據,Top20的美國供應商以及華為採購占它的營收比。

2018年前三季度,華為為Top20的美國供應商採購了100多億人民幣的產品和設備(全美國供應商數據肯定還要大),其中Flex、高通、英特爾採購額度很大,像新飛通光電(NeoPhotonics)、Qorvo等,華為成了主要業務夥伴。

當然這裡不是全年的數據,如果是全年數據,數據會更大。

如果華為被封殺,美國產業鏈影響也不小,美國國內很多公司估計也會跳起來,比如高通、新飛通等公司。

再額外補充一點,根據2018年數據顯示,華為對美國半導體公司的依賴已經越來越小。

估計:一是華為海思的自我代替能力強悍,二是國內相關產業也起來了,如京東方的高端螢幕,光迅科技的光通信晶片,這是個好現象!

圖8 美國Top20供應商數據

三、注重技術創新,企業和國家才有未來

所以,從這兩大方面來分析後,筆者覺得:如果華為這次真的受到美國制裁,那麼或許對華為有影響,或許會傷筋動骨,但是華為不會像中興一樣一擊而垮,擁有不少核心技術的華為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脈,最多是更換些供應商,再不濟砍掉些分支業務即可渡過難關!二是,如果制裁,全世界通信及電子產業鏈上的很多公司,包括一些美國公司都將不樂意了,因為華為的體量實在太大,一旦停擺波及面將是中興所不能比,所以美國在制裁應該也會審慎考慮。

再進一步,中興事件也好,華為事件也好,一正一反地提醒我們:中國的科技企業要重基礎技術的研究,注重技術原創,這才是企業長久生存之道;不要再把大量的錢投入到商業模式創新了,近年來百億資金砸在共享單車、外賣上的競爭上,而沒有投入真正的技術創新實在可惜。

模式再創新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脈,而且模式創新的時代即將過去,未來肯定是屬於注重技術創新的公司。

另外,希望我們普通人也有意識地能支持國貨,支持國內產業,正因為我們廣大的內需能撐起成千上百個像華為一樣的科技企業!

作者簡介:海郡博士,現任職於之江實驗室(國家級)人工智慧研究院。

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浙江大學,擅長領域:人工智慧,雲計算等。

曾任華為中央軟體研究院技術主管。

關注創新創業,也關注風險投資。


版權聲明:文章版權屬於海郡博士,說雲解數(ID:Tech__Insight)公眾號。

文章轉載需徵得原作者海郡博士的同意,否則會造成侵權問題。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假如美國制裁華為……

飲鹿網 innov100 2018.04.27摘要:中美貿易戰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美國商務部剛制裁完中興,現在又開始調查華為。雖說只是一種試探,但假如美國真的制裁華為,那對於華為而言後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