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仇什麼怨?川普又給美企支招,受傷的絕不止華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年來,由於我國晶片自給率仍然不高,核心晶片的匱乏,導致晶片已經逐漸超過原油,成為我國第一大進口商品類。

僅2019年,我國晶片進口總額便高達3000億美元左右。

或許有人會說,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已經追趕上了世界領先水平,但要明白,哪怕是華為,有關晶片製造還是需要依靠國外先進的光刻機進行量產。

在全球經濟發展迅猛的當下,我們時常會看到或聽到部分已開發國家對中國晶片領域的打擊,其中備受矚目的當屬2019年5月,美國商務部將華為等70多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該清單要求,未經美國政府批准,企業將不得向華為銷售電子元器件。

隨後,美國多次發布延期決議(去年5月、8月、11月,今年的3月),以對華為實施封鎖和打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相信很多人今早都被#台積電將在美建設晶圓廠#刷屏,根據外媒的報導稱,早在此前拒絕美國政府,不在美國建晶片廠的晶片代工廠巨頭台積電宣布,將斥資120億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先進的晶片工廠。

歷史性的翻轉令很多網友意識到,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又開始了步步緊逼。

或許有人會說,台積電不是台灣的企業嘛?為何要跟隨美國的步伐。

其實台積電本身便是一家美資控股的企業,至於歷史原有,在這裡我們就不一一贅述,但回美國建廠這一行為,無異於加劇了國內晶片產業的斷供危機。

要知道,台積電正是華為海思部門晶片的主要生產商,幾乎華為的麒麟系列所有晶片均有台積電代工的身影。

你以為美國對於華為「卡脖子」的舉動僅此一招?那可能是我們太天真了,本來是一個愉快周末,但傍晚又有消息人士爆料稱,美國的川普政府正在醞釀出台針對華為公司的進一步打壓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或許就是對「外國直接產品」再出口規則進行修改,禁止全球製造商向華為提供晶片。

傷人亦傷己,受傷的絕不止華為

可是話說回來,美國這樣的舉動受傷的真的只是華為嗎?顯然不是,近年來,針對已開發國家對於國內高新技術產業的封鎖和打壓,我國同樣有著強有力的反制措施,例如將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拿這次事件來說,有媒體報導稱,我國這次不會只是象徵性地反制,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反制措施。

其中便包括,根據《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和《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對高通、思科、蘋果等美企進行限制或調查,暫停採購波音公司飛機等。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上述美企的產品「足夠安全」,或許還能進入我們國家,但如果並非如此,則非常有可能被限制在門外。

很明顯,一點這類舉措開始實施,面對國內龐大的市場份額,受創最深的恐怕將不止華為一家。

作為我國第一大民營科技企業,這幾年華為雖然全球已開發國家的猛烈打擊,但始終沒有倒下,反而有點愈戰愈勇的姿態,這是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情。

同時,通過這幾年的一系列事件告訴我們一樣道理,要想不受制於人,必須提升自身競爭力,努力實現國產替代,自主自控。

雖然這一目標任重而道遠,但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一定能夠在技術舞台上擁有更多的話語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美科技戰戰鼓已經擂響(轉載)

科技資訊周刊 05-16 17:21該來的遲早要來的,尤其在技術制裁方面,美國人從不食言。在前一段時間美國政府威脅要求台積電斷供華為後,昨天(5月15日),美國商務部正式發布公告, 確定將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