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事件意外扮演了中國道路的試金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宋魯鄭】

孟晚舟被捕,舉國憤怒,全球震驚。

中國人萬萬想不到,就在同一天,美國一邊在和中國談判,達成妥協,另一邊就下手抓人。

更令中國人無法容忍的是,華為是中國科技實力大幅上升的象徵之一,美國對它動手,是一種更明顯的挑釁和污辱。

孟晚舟在保釋聽證會上(圖/視覺中國)

惡劣先例

國際社會同樣震驚。

被美國制裁的公司和金融機構已經不少,但美國從沒有逮捕過任何一個高管。

比如滙豐銀行被罰款19億美元,但沒有任何高管承擔刑事責任。

事實上,如此罕見的舉動,不僅令國際社會震驚更令其擔憂。

一旦開了先河,任何國家只要有需要,都可以以某種理由針對商界高層人士。

比如德國大眾汽車尾汽數據造假,直接危害民眾的生命健康。

按照人命關天的邏輯,是不是就應該把大眾的高管或者總裁的家人抓捕進行審判?僅就中國而言,誰賣武器給台灣,中國就會進行相應制裁,哪是不是也要把他們的高管或家屬抓起來審判?

事實上已經在企業界引發寒蟬效應,美國許多企業高管已經推遲到中國的行程。

美國律師協會(American Bar Association)負責國際、白領犯罪委員會共同主席漢尼斯(Patrick Hanes)就表示,你會發現美國企業高層決定將中國行程推遲數周。

即使不全球如此,僅中美兩國就能對全球的經濟活動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當然國際社會更加擔憂的是,中美兩大國以如此方式對抗和博弈,將會造成難以想像、全球都無法預測和承受的後果。

事實也是如此,孟晚舟事件一曝光,全球股市大幅下挫。

美國道瓊斯指數兩天下跌上千點,香港恒生指數下跌2.47%,日本基準日經225股票平均指數下跌1.91%後跌幅高達2.79%。

台灣的供應鏈股票更是跌停板,台積電這樣老牌的企業也跌了2%。

12月7日,美國紐約,交易員在紐交所內工作。

美股盤中,道瓊斯指數連續兩個交易日累計下挫逾1500點。

(圖/視覺中國)

美國霸權的必然

雖然舉國憤怒,全球震驚,但從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角度看,並不意外。

美國二戰後為了自己的利益,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無數個民選政府,就因為是左派,就因為站在蘇聯一邊,便被美國顛覆,不惜建立野蠻倒退的軍事獨裁政權。

如果說殘酷的冷戰還有可以理解和情非得已的因素,但取得冷戰勝利後的美國仍然如此。

美國對冷戰後完全不構成威脅、而且完全倒向西方的俄羅斯尚百般欺凌打壓,更何況一個已經迅速發展四十年而且還保持繼續發展勢頭的中國呢?正如德國之聲所說的,「除了美國、以色列和沙特政府之外,幾乎沒有哪個國家遵守對德黑蘭的孤立政策,這也並不稀奇」。

但問題在於,何以美國只對中國採取如此激烈的手段?

所以,華為之所以成為美國的目標,根本原因還是在於中國的強大。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小國家都有巨型跨國企業,但它們從不會成為美國的目標。

因為單憑一個企業是無法對美國形成威脅的。

其次,華為太龐大,太強勁了。

華為2017年收入高達900億美元,而對科研的投入比例在全球看都屬於最高的行列。

其技術優勢特別是在5G方面已經獨樹一幟。

在這種情況下,純粹公平的市場競爭無法取得勝利的美國,開始「功夫在詩外了」。

它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把華為排擠出美國市場。

就這樣,它還不滿足,又施壓盟國如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迫使整個國家或者部分公司拒絕使用華為的電訊產品。

現在美國正在繼續遊說德國和日本,妄圖將華為從已開發國家中完全排擠出去。

可是這樣的美國卻仍然指責中國不是市場經濟國家。

需要指出的是,法媒專門就此事採訪了法國電信的技術人員,他們首先認為華為的設備質量一流,然後回應說:「從技術層面來講,所有電信供應商的設備都有可能被利用設置間諜程序,為什麼要特別封殺華為的設備?顯然,這同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密切相關。

美國為了保住IT業的高地,甚至連一些第三方國家的第三方公司都不放過。

2018年3月,美國阻止了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晶片製造商博通(Broadcom)以1170億美元收購美國晶片製造商高通公司(Qualcomm)的要約,理由是國家安全問題,以及它可能會讓中國在下一代5G無線網絡中遙遙領先。

正如華為一位高管曾在BBC直言,我們太強大,令美國害怕。

客觀而言,說美國搞陰謀是不恰當的,事實上是陽謀。

美國並不諱言它對華為的打壓。

華爾街日報就報導說,美國官員表示,他們正在強化對華為進行遏制,因為全球無線電訊商即將開始升級到5G。

美國官員說,他們不希望讓北京有可能干擾不斷成長的物聯空間。

在市場擠壓的同時,美國還掄起了法律大棒。

2016年起,美國開始調查華為是否違反針對伊朗貿易禁令。

而這一次抓捕孟晚舟,就是以這個理由。

因為中國畢竟是大國,美國不會象對海地這樣的小國一樣以直接推翻的方式作為解決方案,於是就打著國家安全或者司法旗號來進行。

但這並不能掩蓋問題的實質。

孟晚舟事件發生後,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都一致認為這是美國打擊華為的最新舉措。

法國《費加羅報》在報導此消息時也指出,孟晚舟被捕僅僅是美國對華為發動冷戰的又一個舉措。

美國對華為如此的興師動眾,甚至採取罕見的非常手段,從某種程度也說明中國確實非常強大了,強大到美國已經無法接受,不得不以各種非常規、帶有巨大道德風險的手段來遏制。

甚至以國家安全這種難以衡量的理由來違背市場經濟規則。

確實有點圖窮匕首見的味道。

事件發生後,華為發表公開聲明,宣布一直嚴格遵守各國法律和國際規則。

意指美國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華為究竟在海外表現如何,不妨看看法國政治人物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如何回答的。

2012年曾經撰寫有關中興與華為的調查報告、並呼籲法國政府必須謹慎使用華為等中國企業產品的法國參議院上萊茵省參議員讓-瑪麗·博客兒(Jean Marie Bockel)表示,當初的報告中並沒有對華為以及中興等企業提出任何指控,報告中也沒有提供任何證據,他只是指出,某些設備有可能成為侵入歐洲的特洛伊戰馬,應該對此持謹慎立場。

當時是在華為計劃投資法國時對政府提出的建議。

六年之後,華為集團已經落地法國,幾乎成為一個法國企業。

法國國家網絡信息安全部對華為之間展開了具體的對話合作,華為在法國銷售手機等系列設備,但卻並不銷售可以對法國的網絡安全構成威脅的設備。

這就是為什麼華為與法國政府機構建立了互相信任的關係,華為在法國進行了重要的投資,華為的領導人也受到法國政府的接見。

3月27日,法國巴黎,華為在法國巴黎大皇宮舉辦2018年全球新品發布會(圖/視覺中國)

美國莽撞混亂,也許是新常態

必須要說的是,孟晚舟事件還有很多重大的蹊蹺之處。

一是她是從美國駕車去的加拿大溫哥華轉機。

美方為什麼不在她離境前抓捕,反而要費盡周折讓加拿大動手再引渡。

根據現在披露的信息,美國8月22號就已經下達了逮捕令,有關方面怎麼可坐視孟晚舟進入美國並離開美國?要知道引渡是有複雜程序的,這個過程當事人也可以有用法律手段將之長期化。

當年中國為了引渡賴昌星也是歷經十幾年才實現。

如果不是美國方面的失誤或者官僚體系的顢頇,可能的原因就是引渡並非美國的真正目的,而是為了進一步打擊華為和背後的中國。

另外,加拿大仍然沒有將華為5G排除,美國也有把加拿大拉下水,惡化中加關係的目的。

二是按理說,由第三國抓捕孟晚舟並要求引渡到美國,事涉外交。

外交是總統的專屬權力,他不可能不知道。

但後來白宮證明川普竟然不知此事。

奇特的是,川普不知情,川普安全顧問博爾頓則承認當時已經知曉孟晚舟被加拿大扣留一事。

更詭異的是,他不知道美國總統川普本人是否獲知了這一消息。

他對媒體說,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不是每一次都告知總統的。

博爾頓(圖/視覺中國)

然而正如華盛頓郵報指出的,跨國境逮捕企業高層並不常見。

事實上這樣的事情在川普時代還真的是第一次發生,而且涉及中國和加拿大兩個重要國家。

尤其是當川普也希望習特會成功的時候,畢竟這場會談對他同樣非常重要。

博爾頓當然明白這次行動的極端重要性和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他當然清楚這件事是屬於總統必須知道的。

可是他為什麼要對川普隱瞞?以川普的性格,豈能善罷甘休?

如此反常,只能說明美國內部的協調非常混亂,權、責並不明晰。

也無法排除孟晚舟成為美國內部政治廝殺的犧牲品的可能。

因為這次抓捕是應紐約東區法院的要求,眾所周知,川普雖然長期在紐約經營,但紐約也是反川普力量最強的城市之一。

當川普上任伊始宣布禁穆令的時候,紐約聯邦法院的法官唐奈利(Ann Donnelly)立即發出了「緊急停留令」,直接打臉。

川普想和中國談判解決貿易爭端,但有的勢力顯然不樂見。

畢竟貿易戰打下去才會兩敗俱傷,川普才有可能兩年後下台。

不妨說,中國復興、華為崛起、美國內部權斗三大原因共同織就了華為事件。

比較諷刺的是,這都和伊朗沒有任何關係。

類似的事情並非沒有先例。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一書上曾記錄過這樣的事。

當他在北京訪問時,得知美國軍艦要過台灣海峽,大怒之下,他直接深夜凌晨(有時差)給國防部長打電話,取消了這次行動。

從體制上講,美國總統才是三軍總司令,只有他有權力支配軍隊。

保爾森不過是一個財政部長,何以一通電話就能改變軍方的活動安排?

應該說,一個大國的崛起定會遇到各種考驗。

美國終於不顧一切地跳出來,這當然不是什麼好事,但也應該認識到不可避免。

華為是否有違規違法並不重要,有,它會成為打擊的目標,沒有也一樣會,區別在於手段可能有所不同而已。

目前考驗中國的是如何應對。

從目前華為和當事人的手法來看,還是應對的十分精準。

先是立即申請媒體禁止令,隨後又提出法院保釋聽證會。

完全是以司法對司法。

當然我們研究國際關係的都清楚,絕對的司法獨立是不存在的,司法也是要為國家利益服務的。

國際爭端司法化雖然是一種趨勢,但其實質未變。

幾年前,英國司法部門就以國家利益為由終止了對沙特軍售案腐敗的審查。

法國涉及台灣的拉法葉艦弊案,也以國家利益為由,終止審判,所有犯罪嫌疑人無罪釋放。

因此桌面上打的的是司法戰,背後則是中、加、美三方國家利益的博弈。

當然正如前文所說,美國這一次不正常的地方太多。

美國的司法為了打擊川普有可能連國家利益都不在乎——在全球都知道中美元首進行利益重大的談判時,他們卻採取了國際社會上都空前、罕見的手段挑釁。

從常理上講,8月22日就下達了逮捕令,它可以等三個多月才出手,為什麼就不能再多等幾天呢?司法獨立——不僅是獨立於立法和行政機關,也獨立於政治——不僅沒有真正存在過,反而正在演變成政治鬥爭的工具。

川普有可能和孟晚舟一樣都是美國政治內鬥的受害者。

川普(圖/視覺中國)

美國以這種赤祼祼的、無理挑釁方式對中國也不是沒有好處。

事實上這次不管是手段還是針對的目標,都激起舉國上下的義憤,中國網民難得一邊倒地對美國說不,反而令中國更團結。

本來轉型期的中國正處於社會矛盾高發期,團結一致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美國恰恰又一次扮演了這種角色。

中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韜光養晦已經無效,中國必須起而應對。

這不僅考驗著中國道路的應變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中國復興最後的一個重大考驗。

如果說以前中國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那麼現在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解決不願意拱手讓出老大地位、全力遏制中國的的美國。

華為意外地扮演了中國道路的試金石。

我們不妨試目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事正非

文/貌貌狼(微信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在媒體的語境中,任正非總有一種難以理解的焦慮感,這讓他絕對的進取、絕對的低調,當然也絕對的「殘忍」。吳曉波曾經稱任正非是個「笛卡爾式的懷疑主義者」:「...

任正非之女將被引渡美國?我國應該怎麼辦

日前,應美國要求,加拿大限制了華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據悉,此次孟晚舟被加方滯留可能基於以下原因:作為中國甚至世界研發投入堪稱大手筆的華為,在5G的研發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前不久以美國為首的幾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