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谷歌壟斷,華為以分成構建鴻蒙生態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周五,伴隨著颱風利奇馬呼嘯而來的還有華為推出的最新作業系統鴻蒙(HarmonyOS),這款全新的作業系統被視為是中國打破國外作業系統壟斷封鎖的又一個希望。

鴻蒙系統和安卓都是基於Linux開發出來的,華為早些時候就修改了谷歌最原始的安卓,建立了自己的EMUI作業系統,與鴻蒙系統相比,EMUI只能使用於手機,而鴻蒙系統將在手機、電腦、穿戴等多個智能設備上應用。

但作為新入局者,鴻蒙生態系統的建立仍面臨挑戰。

讓渡分成給開發者

如何吸引開發者圍繞華為自己的生態系統來進行App的開發,這是擺在鴻蒙面前的現實挑戰。

研究機構CounterpointResearch分析師NeilShah表示:「安卓花了10年時間建立起自己的生態系統,深度整合了谷歌的移動服務,現在安卓已經擁有了成熟的開發者圍繞其App商城進行開發,並且開發出數百萬融合了人工智慧能力的應用。

Shah認為,華為有足夠的實力吸引開發者。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鴻蒙作業系統會採用多種方式激勵開發者,除了已經投資幾億的耀星計劃,還將讓渡更多分成給開發者。

但鴻蒙是否能夠儘快地吸引到開發者仍然有待證明。

華為並沒有在發布會上舉出實際的面向消費者的應用功能案例,這也暗示了鴻蒙的推出可能還沒有完全到成熟的時機。

國內資料庫公司柏睿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劉睿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得不承認,Linux是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上百萬開發者共同完善,寫出上億行代碼才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中國要做作業系統的難度不小,但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因為我們總有一天是要靠自己走的,至於能走得多快多好,就要看多方面的因素了。

劉睿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要開發微內核並不是最難的,作業系統最複雜的是生態系統。

「整個生態系統太龐大了,所以華為只能去跟谷歌博弈了,儘量多地聚集開發者,因為如果沒有人給你的系統做開發應用,這個系統本身的價值就沒有了。

」劉睿民說道,「價值觀不一樣,軟體生態的管理也不一樣。

南大通用數據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數據科學家裴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鴻蒙的挑戰在於,第一,華為以前是硬體廠商,現在做作業系統,軟體體系,其硬體廠商的成功經驗是否可以借用;其次,競爭對手太強大,谷歌的安卓和蘋果的IOS都已經很成熟,並且占有大量市場,鴻蒙是否可以突破重圍;第三,考慮到國際政治因素,要想讓國外市場應用商從安卓,iOS等系統轉過來擁抱鴻蒙不是僅僅技術上的問題。

但他表示,鴻蒙也具有其優勢。

「有中國市場,生態圈本身就已經很大,足以支撐它成熟;另外華為的產業鏈豐富,從上游到下游的產品,自家基本都有,因此適配程度比單一技術廠商要容易。

」裴非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而考慮到鴻蒙的定位,是安卓的國產替代,是在A方案被『卡住脖子』後的不得已為之的B方案,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太會大張旗鼓,未來的發展時間會很長,中間的變數還很多。

根據去年調研機構Jetbrains對6000名開發人員進行調查後發布的一份開發者生態系統報告,全球範圍內,開發者開發所使用的作業系統中,Windows占62%,Unix/Linux占49%,macOS占44%。

在移動作業系統中,35%的受訪者表示為安卓和iOS進行開發。

但國產的移動開發系統也在迎頭趕上。

此前除了華為的EMUI移動作業系統外,包括魅族和小米等手機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作業系統,並且都具有人工智慧的能力。

而華為新推出的鴻蒙系統,預計也將與華為海思晶片協同,將更強大的AI能力釋放給應用者。

自主核心技術仍有待突破

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和能力的迅速構建,要想不受制於人,發展我國安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的需求變得尤其迫切,不管是在硬體還是軟體領域。

今年早些時候,在提到開源問題時,小米人工智慧一位資深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企業,科研院所都在加大自主研發。

這是因為儘管開源是無國界的,但中國企業要警覺,因為開源也面臨挑戰,主導開源項目的企業是美國的,中國企業可能會受到限制,比如谷歌的Tenseflow代碼是開源的,但是項目的管理上不是那麼開放,可能形成寡頭壟斷。

他當時就表示,今年開源軟體平台Github以及谷歌移動服務(GMS)對華為的動作,給了行業警醒,中國必須加強自主研發的力度。

「樂觀的是,今天的算法和深度學習,基礎理論都已經知道了,而且中國擁有大量的數據,但我們還需要更多基礎領域的突破。

不過短期而言,中國企業仍然需要利用好開源技術。

全球大數據公司Pivotal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於志偉早些時候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應該更多地去利用開源資源的優勢來發展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

於志偉說:「中國在應用層面已經處於世界前列,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端,大數據、AI是國家級的戰略,這是我們的優勢。

但是在涉及數據處理能力的底層技術方面,還有追趕的空間。

自主研發雖然是一條必要的路徑,但是它會比較慢,另一條捷徑是利用開源的資源。

開源技術比起商業的技術一點都不差,如果能夠好好利用,我覺得可以在開源領域發展自主可控技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展。

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迎春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應該更多地投入人工智慧基礎層領域的技術和研究。

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底層技術包括超算、大數據、核心算法、開發平台、人工智慧晶片的核心攻關等;同時應該投入更多基礎學科的研究,包括數學、物理學、神經科學、核心算法的研究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CSS預測:華為2022年將發布自主移動作業系統

關於中國要發布自主移動作業系統的傳聞已久,微軟的反盜版的大規模鎖死系統藍屏事件,讓我們暴露出了在核心技術上的短板,中興被美禁芯事件,更擊碎我們的家國情懷,而發布移動作業系統打破多年國外壟斷已勢在...

方舟編譯器背後,華為的目光所致

4月11日的華為春節新品發布會, P30系列手機是主角。但在手機之外,華為推出的「方舟編譯器」同樣引人注目。余承東在發布會現場說,「華為方舟編譯器是一項革命性的突破」。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發展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