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英特爾與ARM之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8年12月5日,物理學家Hermann Hauser和工程師Chris Curry在英國劍橋創辦了CPU公司,主要業務是為當地市場供應電子設備。

1979年,CPU公司改名為Acorn計算機公司。

1985年,Acorn公司設計出了第一代32位、6M Hz的處理器,並用它做出了一台RISC指令集的計算機,簡稱ARM(Acorn RISC Machine),這就是ARM這個名字的由來。

1990年11月27日,Acorn公司正式改組為ARM計算機公司。

蘋果公司出資150萬英鎊,晶片廠商VLSI出資25萬英鎊,Acorn本身則以150萬英鎊的智慧財產權和12名工程師入股。

公司成立後,業務一度很不景氣,工程師們人心惶惶,擔心將要失業。

由於缺乏資金,ARM做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決定:自己不製造晶片,只將晶片的設計方案授權給其他公司,由它們來生產。

正是這個模式,最終使得ARM晶片遍地開花,將封閉設計的Intel公司置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進入21世紀之後,由於手機的快速發展,出貨量呈現爆炸式增長,ARM處理器便迅速占領了全球手機市場。

反觀英特爾,自個人電腦時代發展以來就享受到了市場快速發展帶來的好處,賺了很多錢。

本來英特爾在PC上的成功完全可以複製到移動端,然而他們錯過了。

90年代,高通想和英特爾合作,不過英特爾不想為手機提供CPU而開發盈利不高的業務產品。

後來,蘋果的第一代iPhone也想和英特爾合作,英特爾CEO 保羅奧特里尼認為手機市場太小,拒絕了合作,結果移動設備市場被英特爾拱手讓給ARM,現在想追也追不回來了。

除移動端外,ARM又開始了在雲服務上的布局。

2016年,阿里巴巴最大股東軟銀集團以240億英鎊的價格收購了ARM。

之後,ARM與阿里巴巴在數據中心業務方面展開合作,阿里巴巴將在自身數據中心的伺服器上大量採用ARM設計的低耗電CPU,逐步替換Intel產品。

2017年,國外便有媒體報導說微軟將在運行 Azure 雲服務的伺服器上使用 ARM 晶片。

之後微軟演示了在ARM架構伺服器上運行的Windows伺服器作業系統,但是目前還不能從微軟的Azure公共雲上進行基於ARM架構的計算實例。

去年年底,媒體報導出得益於採用節能的ARM處理架構伺服器晶片,亞馬遜雲服務AWS推出了更便宜的計算服務。

AWS是公共雲基礎設施的市場領導者,也是第一個推出基於ARM架構計算資源的大型雲供應商。

近日華為宣布推出業界最高性能ARM-based處理器-鯤鵬920(Kunpeng 920),以及基於鯤鵬 920 的TaiShan伺服器。

TaiShan伺服器目前已經率先應用在華為雲上,以服務的形式提供彈性雲伺服器、裸金屬伺服器和雲手機三類雲服務,滿足各行業客戶訴求。

總之,英特爾與ARM之爭還將更加激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與ARM合作 英特爾拓展移動晶片代工業務

【財新網】(記者 張而弛)沒有在移動晶片領域追趕上ARM,英特爾最終選擇了合作。美國時間8月16日,在舊金山舉辦的2016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英特爾與ARM共同宣布,英特爾用於製造晶片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