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IoT來了!網絡還差兩個月啟用,晶片和平台已經準備好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可穿戴、車聯網、智能抄表等新興市場的開啟,萬物互聯的時代正加速到來,物與物的連接已經進入增長快車道。

據GSMA預測,到2020年全球互聯設備將會到達270億,其中100億為移動連接設備。

其中,基於具備覆蓋優勢和成本優勢的蜂窩網絡,火熱的NB-IoT技術未來將覆蓋25%的物聯網連接。

NB-IoT為何物?

NB-IoT,基於蜂窩的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就是一種專門用於物聯網的通訊技術(比如GSM、WCDMA、LTE都是不同的通訊技術)。

物聯網的無線通信技術很多,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Zigbee、WiFi、藍牙等短距離通信技術;另一類是LPWAN(低功耗廣域網),即廣域網通信技術,NB-IoT便是其中之一。

由上圖可知,全球M2M/IoT的高速率業務主要使用3G、4G技術;中等速率業務主要使用GPRS技術,而低速率業務雖然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卻缺乏具有針對性的技術。

於是,NB-IoT來了!從技術層面上來講,NB-IoT有4大技術優勢。

首先是覆蓋廣,相比傳統GSM,一個基站可以提供10倍的面積覆蓋,還能覆蓋到地下;其次是海量連接,200KHz的帶寬可以提供10萬個聯接;第三是低功耗,使用AA電池便可以工作十年,無需充電;第四是低成本,模組成本小於5美金。

未來隨著市場發展帶來的規模效應和技術演進,NB-IoT的功耗和成本還有望進一步降低。

同時,NB-IoT也具有傳統蜂窩網技術及藍牙、Wi-Fi等短距離傳輸技術無法比擬的優勢:在支持大數據方面,NB-IoT可以將連接所收集的數據直接上傳雲端。

為此,越來越多廠商開始湧入NB-IoT市場,智能抄表、生態農業、智慧停車、智能小區、智能建築等多樣化場景都能找到NB-IoT應用。

在市政的路燈和垃圾管理、環境監測和畜牧養殖灌溉等領域,NB-IoT的部署亦日益增多。

從運營商處得到的數據,可以把NB-IoT分為7個目前應用廣泛,或馬上可以落地的大類:

那麼面對全球物聯網千億級的連接,如何抓住NB-IoT技術下的物聯網機會呢?

共建NB-IoT生態,擁抱萬物互聯!

一項技術由紙面到商用離不開一個強大生態系統的支撐,而物聯網生態的核心或基礎設施就包括以下方面:晶片(含傳感器、算法)商、NB-IoT技術提供方、網絡運營商、雲計算及雲服務等。

對於NB-IoT,目前正在逐漸形成包括底層晶片、模組、終端、通訊設備、平台、運營商以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如今,圍繞NB-IoT的生態已初步成型,並在持續擴大中,擁抱萬物互聯的條件開始成熟。

其中,晶片在NB-IoT整個產業鏈中處於基礎核心地位,現在幾乎所有主流的晶片和模組廠商都有明確的NB-IoT支持計劃,華為、高通、海思、聯發科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就模組而言,目前華為、中興已有商用模塊,但所有廠家要在四季度才能實現大規模商用、量產。

運營商層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沃達豐、德國電信、AT&T等全球頂尖運營商皆就NB-IoT發布了各自的發展計劃,並展開試點。

就國內而言,目前運營商都在一線城市試點,預計到今年6月,針對NB-IoT的全國運營商網絡都會起來,規劃到今年年底完成一線城市全覆蓋,而中國電信將於今年第二季度完成NB-IoT 全網覆蓋。

終端環節中,各終端廠商摩拳擦掌,2017年無疑是NB-IoT 商用元年,熱度持續發酵!由於低功耗廣域網絡通信技術是大量行業、消費終端所需要的,而終端的種類多種多樣,無法形成少數企業擁有大規模終端的市場。

通訊設備供應商層面,華為、中興、愛立信等領導者均已推出了基於NB-IoT的端到端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NB-IoT亟需為產業鏈服務的開放雲平台,比如萬物雲,以打破數據收集與處理的碎片化,幫助實現與未來「千億」的連接。

萬物雲——因物聯網而生,為NB-IoT而用。

作為智能硬體大數據免費託管平台,萬物雲可無限承載海量的物聯網和智能設備數據。

通過使用多種協議,各種智能設備將安全地向萬物雲提交產生的設備數據,在服務平台上進行存儲和處理,並通過數據應用編程接口向各種物聯網應用提供可靠的跨平台的數據查詢和調用服務。

其中,萬物雲提供快捷方便的硬體接入服務,支持HTTP、MQTT、TCP等主流物聯網數據通信協議,支持JSON及二進位數據結構格式,以及高並發、低延遲設備數據的提交,數據上報使用了間斷式連接,大大降低了設備上的代碼足跡和及數據帶寬和流量。

對於各種數據,萬物雲嚴格按照數據分離的原則在雲端存放,可針對智能傳感器的數據特點進行存儲和查詢,無論是上報數據還是數據訪問,都必須通過安全驗證。

同時,萬物雲的分級緩存入庫存儲機制,方便高速查詢應用和數據,平台也內置數值類數據常用的數值統計和計算功能,還可為設備和數據預設報警機制。

此外,萬物雲應用編程接口和應用開發包支持 Java、Python,並提供HTTP設備數據快捷訪問接口。

對於具體操作應用,萬物雲通過清晰簡明的編程實例和接口文檔,豐富的案例樣本代碼、任務嚮導、視頻教程,在線設備和數據調試工具,以及社區論壇、微信和微博等社交平台為開發者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

總的來說,萬物雲可為開發者提供實用的智能硬體接入服務、分布式存儲和處理以及應用編程接口等服務。

近日,萬物雲正式發布了設備地理位置管理系統,幫助用戶掌握設備的實時位置,或進行移動設備的軌跡跟蹤。

用戶在登錄後,點開某一個接入設備,通過應用管理-設備管理-設備分布,就可以清晰查看設備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況(以藍色方塊作為標識),還可進一步點開【查看詳情】查看該設備的全部數據。

可以說,NB-IoT降低了物聯網終端的接入門檻,而萬物雲則幫助解決了NB-IoT應用中數據採集與處理的難題,在大幅度降低物聯網數據應用的技術門檻及運營成本的同時,也滿足了物聯網產品原型開發、商業運營和規模發展各階段需求。

為此,萬物雲用戶已經將近1600,入庫數據超過55億條。

http://www.wanwuyun.com/

至於應用環節,NB-IoT面對成千上萬多樣化的應用需求,這些物聯網的應用沒法形成如傳統通信時代數億級同質化應用業務,而是碎片化特點突出,即時同一行業中也有千差萬別的需求。

截至目前,蜂窩網絡覆蓋了全球超過50%的地理面積,90%的人口,是一張覆蓋最為完整的網絡。

基於蜂窩網絡,NB-IoT將結合萬物雲等物聯網服務平台,快速滿足「物-物」互聯的連接需求,孵化新的商業機會點,成為物聯網時代「擁有巨大潛力的商業藍海」,同時帶來物聯網產業的爆髮式發展。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萬物雲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