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詳解面向5G的數據中心演進 助運營商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C114訊 3月30日專稿(蔣均牧)一個以5G為代表的嶄新時代即將到來,以往科幻電影中的場景將一一照入現實。

在此背後則是網絡架構的轉變,以及對數據中心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構建面向5G的數據中心已然時不我待。

那麼在5G時代運營商需要怎樣的數據中心?傳統的數據中心又應該如何向這一目標演進?既懂運營商網絡又懂IT的華為顯然對此很有發言權。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與華為IT產品線副總裁黃瑾在前不久的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MWC 2018)上接受了C114的採訪,鄭葉來指出,5G時代網絡的數據中心必須是雲化和彈性的,實現模塊化、服務化、異構化和池化,而華為將通過架構、平台和硬體創新,助力運營商加速全雲化,實現商業成功。

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如今的華為已經成為了全球IT領域的創新主力軍,近年來掀起了不少行業性的潮流;就內部來看,IT產品線是2017年華為網絡業務中增長最快的,「無論絕對數還是比例」。


面向5G的數據中心演進

相較於以往的移動通信沿革,5G所帶來的不僅僅只有速度的提升,更將極大消除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連接屏障,開啟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帶來新業務、新應用、新模式的井噴。

而隨著5G時代的來臨以及電信行業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雲服務、視頻、物聯網等商業驅動力正在推動運營商加速全雲化進程。

然而,由於複雜的組織和流程等因素,運營商的全雲化顯然很難一步到位。

華為認為,在走向全面雲化的過程中,通常需要根據組織現狀,一般按IT(CIO)、CT(CTO)、B2B(CMO)三條路徑,多路徑演進,從「多雲」最終走向「一雲」。

從數據中心角度,運營商的訴求在於使能內部IT雲化、應用平台雲化(面向2B2C應用平台)、電信網絡雲化,以最終走向全雲化,並實現商業創新。

為滿足這些訴求、做到5G Ready,需要從架構、平台、硬體三個維度著手來推動數據中心演進;華為作為運營商全雲化之路的「同行者」,也將全力為此提供支持,黃瑾表示。

首先,從「多雲」走向「一雲」離不開一個融合的架構。

面向5G時代,新業務應用將以多元化形式湧現,華為邊緣雲解決方案實現海量車聯網、海量終端接入等場景的快速響應;針對雲原生業務的浪涌特徵,華為混合雲解決方案通過跨雲業務彈性部署與統一管理,加速雲架構融合,構建高效、一致的雲運營體驗。

其中,針對電信網絡雲化,NFVI要具備開放、解耦的能力,但是更需要綜合考慮解耦成本與部署效率、運維成本之間的平衡,避免過度解耦帶來的集成代價和技術風險,以及由此導致的商業損失。

其次,人工智慧將逐步實現電信行業的客戶關係管理、智能網絡運維,未來運營商的雲平台需要引入人工智慧。

華為通過自研高效算法與專用自研晶片構築智能的大數據平台FusionInsight與異構計算平台Atlas,驅動運營商新業務增值。

最後,體驗已經成為運營商業務差異化的關鍵,5G時代更將出現各種沉浸式體驗,在硬體上數據中心也必須做到極致。

以華為在今年大會上推出的最新一代OceanStor Dorodo18000 V3為例,它以獨有的「又快又穩」的特性,實現最高700萬IOPS下的0.5毫秒穩定時延和關鍵業務7x24不間斷運行,推動數據服務向全面快閃記憶體化、全面雲化和全面智能化演進,為5G體驗保駕護航。

關鍵技術儲備及華為優勢解讀

5G未來已來,加速技術布局將是搶占先機的前提。

在採訪中,鄭葉來與黃瑾亦分享了運營商需要提前關注的關鍵數據中心技術儲備及華為優勢。

第一是邊緣雲。

AR/VR及無人機、V2X、工業機器人等物聯網業務對網絡時延、速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為此,不僅需要將網絡功能和業務處理功能下移到靠近接入網的位置,同時也需要較強的計算和轉發能力,邊緣雲將是解決之道。

華為FusionEdge通過引入創新的輕量化OpenStack和輕量化K8S拉遠方案適應不同負載的需求,在網絡邊緣提供無縫的雲平台能力,保障可靠、極致的業務體驗。

第二是異構計算加速。

5G時代,業務應用將呈現快速疊代、負載種類多樣化的特點,這對計算平台的效率與靈活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作為業界領先的異構計算雲硬體基礎設施,華為Atlas引入FPGA/GPU及SOC異構計算加速能力,根據業務場景按需調度資源,靈活應為業務變化,大幅提升資源使用效率。

第三是敏捷與自動化。

以容器和微服務平台支持新型的應用開發和快速創新,已經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FusionStage是華為新一代輕量級PaaS平台,不僅支持相比傳統容器更安全、性能更好電信級容器,同時提供統一的自動化開發流程、應用資源編排調度、分布式/微服務治理,實現電信網絡和5G創新業務的全流程自動化,支撐業務敏捷和運營敏捷。

第四是智能化運維。

5G突破了人與人的連接之後,各種新業務將層出不窮;運營商ICT基礎設施的複雜性也將遠超以往,既包括傳統網絡,也包括虛擬化、雲化後的混合網絡。

華為FusionCLoud通過在雲管理平台引入大數據匯聚分析和人工智慧分析能力,實現可視化診斷、輔助故障定位和根因分析、故障預測和自愈,幫助運營商高效進行自動化、智能化運維管理。

IT行業創新主力軍

以成為智能時代雲數據中心的創新者為目標,在2017年,華為IT產品線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與運營商、政企客戶以及夥伴廣泛開展聯合創新,通過晶片、架構等創新技術加速全社會的數字化與智能化進程,黃瑾介紹說。

華為IT產品線副總裁黃瑾

在雲計算領域,華為推出了一系列面向行業業務雲化的解決方案。

其中,FusionSphere虛擬化解決方案作為華為全系列雲化產品的基座,在SPECVirt性能測試中持續保持業界第一。

FusionCloud與華為公有雲採用統一的架構、統一的API和統一的生態,通過管理面、資源面融合的FusionBridge混合雲方案保障企業業務無縫向公有雲延伸,帶來一致的用戶體驗。


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領域,華為發布了企業智能(EI)平台並推出基於大數據、資料庫、人工智慧技術的分布式服務,幫助企業通過數據創新提升生產效率。

目前,華為已將人工智慧技術廣泛運用到了自身的企業運營中,覆蓋物流、客服、質檢、風控等多業務場景,比如在物流領域,令貨櫃利用率提升6%,物品平均質檢時間由30分鐘縮短到2分鐘。

在企業存儲領域,華為面向關鍵重載業務的全快閃記憶體陣列OceanStor Dorado V3是業內唯一實現從存儲作業系統到晶片、固態硬碟 (SSD) 端到端優化的系列快閃記憶體產品。

自2016年推出以來,OceanStor Dorado V3系列產品表現強勁。

根據第三方權威諮詢報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華為全快閃記憶體存儲收入增長率全球第一,全球超過2000個數據中心選擇華為全快閃記憶體存儲。

華為已經利用全快閃記憶體存儲幫助義大利電信等歐洲領先運營商構建高效的數據存儲能力,滿足其持續增長的業務需求。

在伺服器領域,華為2017年推出了「無邊界計算」戰略,將異構資源池、智能編排等關鍵技術應用於新一代智能雲硬體平台Atlas和G系列異構伺服器,使得硬體資源利用率提升了50%,並能夠靈活適配業務需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5G時代,雲數據中心走向何方?

雲計算的日漸普及、大數據的興起、5G時代的到來以及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都在推動數據中心產業變革。今天,數據中心在網絡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數據中心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網絡全面雲化的趨勢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