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管制「實體名單」,華為海思強力回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深夜發表內部信,回應美國管制「實體名單」事件:海思作為「備胎」終於轉正,華為必當「科技自立」。

所謂「實體清單」是美國為維護其國家安全利益,作為出口管制的一個重要手段。

實體名單於1997 年2 月由商務部首次發布,被認為參與擴散活動的最終用戶都進入榜單,以此明確告知出口商,在未得到許可證時,不得幫助這些實體獲取受本條例管轄的任何物項,同時,有關許可證的申請應按照《出口管理條例》(美國)第744 部分規定的審查標準接受審查,且向此類實體出口或再出口有關物項不適用任何許可例外的規定。

簡單地說,「實體清單」就是一份「黑名單」,一旦進入此榜單實際上是剝奪了相關企業在美國的貿易機會。

雖說企業有正常程序可走、也有脫離清單的可能,但前提是契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需求(一切由美國政府說了算)。

並且由於歐盟、日本等國往往與美國的出口管制步調保持一致,所以企業在國際上的信譽也會受到較大的衝擊。

而華為在受到如此打壓之下依然發出了自己強有力的回應!

內部信稱,「超級大國毫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最瘋狂的決定,在毫無依據的條件下,把華為公司放入了實體名單。

今天,是歷史的選擇,所有我們曾經打造的備胎,一夜之間全部轉「正」!多年心血,挽狂瀾於既倒,確保了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大部分產品的連續供應!」

美國的持續施壓,讓海思的「備胎」有了「轉正」的機會。

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4 年 10 月,前身是創建於 1991 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總部位於深圳,現為中國大陸最大的無晶圓廠晶片設計公司。

除服務華為手機終端的晶片業務以外,海思還對外銷售安防用晶片和電視機頂盒晶片等。

海思的成立與發展相當坎坷。

眾所周知,晶片研發是一筆無法取得短期成效的投入,華為內部曾將其比喻為「燙手的吸金娃娃」。

在《華為手機往事:一個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中曾提到:

在任正非心中,海思晶片的地位要比手機公司更高,他對海思女掌門何庭波說:「我給你每年 4 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給你 2 萬人,一定要站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晶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海思產品線中相對熟悉的應該是麒麟(Kirin)晶片。

從 2012 年開始,華為旗艦機開始搭載自研的麒麟晶片,K3V2 曾屢遭質疑,甚至被任正非「砸臉」。

不過,如今的麒麟 980。

雖然絕對性能不如高通,但已經能夠站穩腳跟,麒麟晶片逐漸走出了質疑,成為了華為手機的差異化賣點之一。

正是因為多年前的高瞻遠矚加上無數華為員工的努力才能在美國這種無賴式的打壓下做出強硬的反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