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三十而立:手機業務策動「大象快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壹觀察

7月27日,華為發布了2017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

其中,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占華為總收入37%,已成為策動華為「大象快跑」的新發動機。

華為成立於1987年,這家剛剛踏入「而立之年」的公司,不久前成功進入美國《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100強」,排名第83位,是前100強唯一的中國大陸民營科技企業。

世界100強中國企業,華為是唯一大陸科技企業

華為三十而立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被視為衡量全球大型公司的最權威榜單,根據美國《財富》雜誌統計,美國企業存活到50年的只有2%,大量中小企業平均壽命不到7年,大企業平均壽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0-12年,10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30年,而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42年。

三十而立的華為,首次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是2010年,距其成立僅有23年。

與之相對應的是,成立於1976年的美國蘋果公司首次踏入世界500強是在2001年,此時公司成立25年。

幾乎沒有人預料到,這家起步於中國農村電信市場的中國科技公司,可以在三十年創造不斷衝刺記錄:

華為於1996年開啟國際化,與愛立信、摩托羅拉、諾基亞、西門子、阿爾卡特等全球主流電信企業相比非常青澀。

通過二十年全球征戰,華為今天已經擊敗了上述所有國際電信巨頭,甚至甩開了第二名愛立信在世界500強榜單300個身位。

2002年,華為曾遭遇國際巨頭思科「狙擊」,無奈暫時退出美國市場。

而在15年之後的2017年一季度,華為在服務提供商(SP)路由器和電信級乙太網交換機(CES)市場首次超越思科占據全球榜首。

錢伯斯當年「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華為」 一語成讖。

在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於2011年開始向大眾消費市場轉型,經過六年時間已從為運營商貼牌的「白牌」手機業務,成長為與三星、蘋果並列的全球前三大智慧型手機企業。

《壹觀察》認為,相比愛立信拋棄手機業務向傳統電信業務收縮、蘋果從PC業務向智慧型手機和移動網際網路轉型,從傳統電信設備企業向雲計算、企業業務、智能終端等消費者業務全面布局的華為,實際上選擇了向B2B和B2C市場同時變革的艱難之路。

2011年華為提出「不僅僅是世界500強」理想,曾遭遇業內嘲諷和爭論,但很少有人理解華為向「Leading New ICT」變革的決心。

六年之後,三十而立進入世界100強的華為,兌現了這一諾言。

華為新「發動機」

《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對企業的評選包括營收、公司治理、品牌等諸多指標。

華為從2010年以銷售額218億美元、排名397位,到以2016年的785.108億美元銷售額、排名2017榜單第83位,成為攀升速度最快的中國科技企業。

其中於2011年成立消費者BG,是策動華為「大象快跑」的最新發動機。

從數據來看,2011年剛剛成立的華為消費者BG營收為446億元人民幣,占比華為當年整體營收的21.9%。

根據華為消費者BG最新公布的數據,2017上半年營收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占華為總收入的37%,拉動華為公司營收同比增長15%。

早在2016年1月,任正非曾在內部講話中提出「終端要敢於在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隨著三大業務預期的增長速度,同年6月任正非再次提出華為公司2020年銷售收入要超過1500億美元(約合1萬億元人民幣),足可見對消費者BG承擔華為新增長「發動機」的期盼。

《壹觀察》認為,任正非的對華為消費者BG的底氣,來自後者繼承了華為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對技術和品質的苛刻堅持,正是這種近乎「偏執」的氣質,讓華為手機企業厚積薄發,不僅在2015年之後的智慧型手機紅海市場得以「逆市」增長,並給華為在全球消費者之中贏得了大眾品牌聲譽。

從技術上來看,華為是中國研發投入最高的民營科技企業,每年其10%以上的營收都投入研發。

2016年其研發人員數量達8萬名,占比公司員工總數45%;當年研發支出人民幣763.91億元,占紅色總收入的14.6%。

據統計,近10年華為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3130億元。

華為同時是中國專利數量最多的科技企業,截至2016年12月,華為累計獲得專利授權62519件;累計申請中國專利57632件,累計申請外國專利39613件,其中90%以上為發明專利。

對於產品品質,任正非曾在內部講話中強調:「產品質量是品牌長青,基業永存的核心,華為品牌一直視質量為生命線」。

根據2016年中國移動發布的年度質量報告數據顯示,在各個價位段,華為和榮耀的產品品質全部排名第一。

在央視《尋找中國頂級製造》節目報導中,榮耀手機成為重點推薦案例,其所有產品開發採用的品控標準(TR6)甚至超出歐洲、美國的強制認證要求。

在央視現場實際測試中,榮耀7手機在近距離接受爆破測試之後,手機外觀完好,仍然可以正常使用。

正是基於對技術持續投入和對品質苛刻要求,讓華為和榮耀在紅海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贏得了用戶認同。

根據國家調研公司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一季度,華為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穩居第三,出貨同比增長21.7%,這也是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市場首次接近10%的「紅線份額」。

具體來看,在歐洲市場,華為智慧型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18%;亞太區域,東南亞、中亞、日韓等市場智慧型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均超過45%;在大中華區,華為、榮耀雙劍合璧,智慧型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24%,市場份額達到22.1%,這也是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有史以來首個份額突破20%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三星曾在2013年份額達19.7%)。

華為智慧型手機高速增長背後,榮耀的助推作用功不可沒。

根據賽諾公布的2017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數據,榮耀以2634.6萬台銷量、366.03億元銷售額領跑網際網路手機行業,坐穩網際網路手機第一。

(賽諾2017H1網際網路手機銷售排行:榮耀第一,小米第二,魅族第三)

如果按照華為公布的上半年智慧型手機發貨量 7301 萬台,與賽諾統計的榮耀2634.6萬台出貨數據對比,榮耀品牌在華為手機整體出貨占比已超過36%。

從某種程度而言,榮耀一方面在網際網路手機品牌競爭中完成對小米的「壓制」;另一方面在在華為手機品牌向4000元以上高端價位衝擊同時,及時補足2000-3000元中高價位段,與OPPO、vivo進行同價格段競爭。

產品能力和品牌溢價的成功提升,讓華為和榮耀避免了國產手機常用的紅海市場價格戰策略。

在《福布斯》公布的2017年全球品牌價值榜單中,華為成為唯一上榜的中國企業。

2017BrandZ全球最具價值品牌百強榜單,華為位居榜單第49位。

根據IPSOS調研結果顯示,華為的全球品牌知名度提升至81%;據貝恩諮詢公司在中國市場啟動的凈推薦值(NPS)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智慧型手機行業里,華為、榮耀和蘋果手機並列第一,NPS高達47,且比排名落後的品牌,NPS高出44%。

而在賽諾最新公布的「2017Q1品牌凈推薦值」榜單中,華為品牌的凈推薦值高達48.6%,高於蘋果的44.9%,榮耀品牌的凈推薦值也首次躋身TOP3,達到37.4%,遠超OPPO、三星、小米、vivo等手機品牌。

由此看見,對技術和品質的堅持已成為華為消費者BG「逆市」增長的源動力,而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的快速提高,也為技術投入和品質持續提升之間開啟了正向循環。

華為、榮耀手機變量:「端-雲-芯」戰略

在今年第16屆中國網際網路大會上,余承東透露稱,華為正在將人工智慧技術與晶片技術融合。

在近日舉行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年中業績報告會中,余承東進一步表示,華為將在今年九月發布自家的人工智慧晶片。

在業界看來,這將是華為新的「端-雲-芯」協同戰略動作之一。

實際上,華為在人工智慧領域做過很多探索,包括2016年底由榮耀發布的首款人工智慧手機——榮耀Magic。

華為消費者業務年中業績溝通會上,榮耀總裁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開啟手機智慧之門」的榮耀Magic是華為、榮耀在人工智慧上的探索,它驗證了很多東西,這也是Magic最大的貢獻,「除了榮耀Magic之外,還有一些關於人工智慧的研究,未來會逐步體現於產品設計之中。

」今年發布的榮耀雙旗艦,就搭載了榮耀Magic Live系統的相關AI功能,如榮耀V9支持室外停車位置記錄等。

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背靠華為公司的研發實力,榮耀的科技研發與創新,在行業之中已先行一步。

據悉,華為預計到2025年,超過90%的智能終端用戶將從這種個性化、智能化的智能個人助理服務中獲益。

目前,全球唯一真正接近「端-雲-芯」協同戰略的企業,實際上只有蘋果,其2016年公司營收已超過2100億美元,足可見華為消費者業務的野心和目標。

而作為華為更新技術、更年輕人群、更非傳統理念試驗田的榮耀,無疑將作為先遣隊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

《壹觀察》分析認為,榮耀作為華為公司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正不斷以自身模式進化,推動華為消費者業務增長的同時,繼續為行業提速。

華為與榮耀雙品牌協同發展的戰略,也有效拉升了華為消費者業務乃至華為集團的增長率與影響力。

過去三十年是人類歷史科技進步最快的飛躍階段,基本每隔十年左右就產生重大技術突破,推動新的科技巨頭誕生和「舊企業」淹沒。

華為可以在三十年不間斷衝刺奔跑,完成從科技初創公司到世界百強企業的演進,除了巨大的中國市場崛起,其自身對技術投入和品質的「偏執」,敢與世界一流企業「叫板」的勇氣,是其可以踏准每一波技術變革趨勢的重要原因。

「三十而立」對於中國人而言,指的是經過磨礪和成長,可以獨立承擔起自己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而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三十而立」的華為是最好的一面成長「鏡子」。

【壹觀察】—————————————

☞本文作者系《壹觀察》,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

☞《壹觀察》網站為:guanchacn.com ,同時入駐《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網易、鳳凰、《百家號》、《虎嗅》、《鈦媒體》、《介面》、《一點資訊》、《天天快報》、《大魚號》等平台。

☞歡迎我的《壹觀察》微信公眾號:guancha01,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十而立 華為新「發動機」觀察

7月27日,華為發布了2017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銷售收入283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其中,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36.2%,占華為總收入37%,已成為策動華為「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