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說,這三個一切,在華為要管十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文 / 吳春波,「華夏基石e洞察」智庫撰稿人,著名管理學家,華夏基石領銜專家,《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

  •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華夏基石e洞察原創,如需轉載請通過向華夏基石e洞察公眾號後台申請授權)

——萬字長文深度解讀華為戰略、文化和核心價值觀

以不確定應對不確定,是最危險的。

公司必須以內部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的不確定,確定性要素其實就是內部規則、戰略、文化和方向。

面對技術和技術高速度的迷茫,必然帶來痛苦和思考。

為此華為提出「一切為了作戰、一切為了服務業務、一切為了勝利」的口號。

任正非說,這三個一切,在華為要管十年。

一、任正非的迷茫與自信

1.迷茫來自技術而不是戰略

眾所周知,當前的華為,已在本行業逐步攻入了無人區。

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世界大信息流量、低延時的理論還未被創造出來,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之中。

前方既無人領航,也無既定規則,後方亦無人跟隨。

在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中間無規則的困境當中,找不到方向的感覺隨之而來。

今年五月份,任總在人民大會堂初次講到,在無人區的華為,既孤獨,又迷茫。

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從矽時代走向石墨稀時代,這是一個真正的顛覆性變化,而不是網際網路上熱炒的概念。

世界那麼大,我們顛覆誰?沒有真正技術性支撐,或者僅僅停留在口號上的顛覆,並非務實的明智之選,也難以實現。

而石墨烯替代矽時代所引發電子工業革命,洶湧澎湃,巨浪滔天,難以想像。

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已前進在迷航之中。

所以,任正非的迷茫主要來自於對科學技術的迷茫,是對未來信息技術傳送沒有「低時延」、沒有理論基礎的迷茫,而不是對公司未來方向以及戰略層面的迷茫。

2.他不但不迷茫,而且還自信

因此,任正非對技術和技術高速度的迷茫,是技術高速發展和轉型期帶來的必然的痛苦和思考。

在未來,華為跟著別人後面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腳步,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創立引導理論的責任已悄然降臨。

這並不是真正的迷茫,或者說,他一點也不迷茫。

在華為總部的一面湖中,有八隻從瑞典引進的黑天鵝。

華為的這個湖,也因此而得名為「天鵝湖」。

為什麼要引進黑天鵝?因為它預示著不確定性。

所以,不僅在華為總部,華為的上海研究所和南京研究所也都養了黑天鵝。

為了時刻警醒自己和全體華為人,未來,黑天鵝可能隨時會出現,不確定性也會常伴左右,這是華為人對自己提出的警示。

同時,任正非也給出了解決方案。

他說,即便有黑天鵝,也不會出現在外部,它只會出現在我們的咖啡杯中,是在我們的咖啡杯中飛翔的。

我們可以及時把「黑天鵝」轉化成為「白天鵝」。

也就是說,任正非要「把黑天鵝放入咖啡杯中」,經過思想的碰撞,然後,化為白天鵝飛出來。

這是一杯咖啡主義,汲取宇宙能量,是任正非的第一個自信。

而任正非的第二個自信是:站在華為看外部,以內部規則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

今天,有些企業面臨的最為可怕的現實是,不僅外部環境是不確定的,甚至公司內部的規劃、戰略、方向、文化也不能確定。

以不確定應對不確定,這是最危險的。

而華為目前的理念是,站在後天看今朝,以當下規則的確定性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外部儘管是不確定的,但我們內部可以確定,能夠把握。

一個處於轉折期的企業,需要思想、需要假設、需要爭論、需要異見,從中尋找未來的方向。

尤其是作為高層領導人,應該像《戰爭論》所講的,當交戰雙方打得一塌糊塗的時候,高級將領的作用就是登高遠望,為迷惑的士兵指明前進的方向。

像高爾基小說中的丹柯那樣,用內心之火為隊伍照亮前進的道路。

所以,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必須要有堅守、要有思考,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因此我們說,任正非的所謂迷茫只是表象,只有對未來有著深刻把握的人,才會有如此的迷茫。

這是清醒中的迷茫,或者是清醒者在為迷茫者指點迷津。

這是任正非戰略自信的體現。

那麼,什麼是戰略自信?2016年1月13日,在華為市場部的會議上,任正非說,決勝取決於堅如磐石的信念,信念來自於專注。

華為唯一的武器是團結,唯一的戰術是開放。

信念、專注、團結、開放,是任正非所著重強調的內容。

大家都知道,任總擅長使用軍事化的語言。

針對不確定性的研究與驗證,他是這樣表達的:

「要採取多路徑、多梯次的進攻,跨越『上甘嶺』,攻入無人區。

「我們要敢於在這個戰略機會窗開啟之時,聚集力量、密集彈藥、飽和攻擊。

撲上去、撕開它,縱深發展、橫向擴張。

我們看出,這正是一支隊伍的「狼性」體現。

這匹狼是可怕的,這就是他的戰略自信。

3.華為戰略自信的現實基礎

任總一直在強調:「沒有正確的假設,就沒有正確的方向;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沒有正確的思想;沒有正確的思想,就沒有正確的理論;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會正確的戰略。

所以,任正非始終在思考,通過思考把公司帶向正確道路。

我們曾經說,任正非在華為的三個主要責任是方向、節奏和人均效率。

所以我們看,這幾年,華為所有的指標,幾乎全面領先競爭對手。

所以,這個「冬天」確實沒有出現在華為的面前。

今年的5月份,任總在人民大會堂提出,到2020年,華為的銷售收入要超過1500億美元。

也就是說,未來4年,華為的銷售收入要突破一萬億人民幣。

但是,華為拿什麼實現這一飛躍呢?對華為來說,在CT通訊技術領域已經成為行業領袖。

為適應ICT的融合趨勢,華為戰略要擴展到整個ICT領域。

這是一個橫跨信息與通訊技術領域的很大的布局,是華為未來垂直多元化發展的戰略構圖或者說是戰略夢想,也是任正非在人民大會堂語驚四座的現實基礎。

在機會窗出現時,進行垂直多元化的發展,控制自己的慾望很重要。

很多企業一做大就要多元化,這是一個影響中國企業的很大的問題。

我們的企業都遵循著風險分散的理論,把「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視為鐵律,生怕籃子倒了,雞蛋全碎掉。

所以,那麼多技術領先的企業都去搞房地產,都迷醉於併購和上市,都開始所謂的多元化發展。

而華為卻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敢於把所有的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裡,然後看好它。

這樣,籃子照樣不會倒,雞蛋照樣也不會碎。

這也是屬於華為的戰略自信。

所以,華為未來的夢想,就是「化云為雨」,通過自己的管道和終端,讓「雲」流向千家萬戶。

現在,華為在全世界177個國家為自己的消費者,為全世界1/3的人口提供服務,未來,這一比例還會增大。

所以未來的華為的業務戰略就是雲管端。

二、華為文化中的「生物進化史」

1.像「龜」——「象龜」:28年滄桑蛻變

如果說,華為在這個冬天活得如此溫暖,那麼一定有他的道理。

28年來,華為始終堅守的一種精神,就是烏龜精神。

是從創業初期的一隻小土龜,堅持目標,永不放棄,不斷努力爬行的結果。

華為現在進入「無人區」,不是因為找到了風口,也不是因為長了一雙「隱形的翅膀」,而是因為像烏龜那樣堅守目標,砥礪前行的結果。

2013年,任總接受紐西蘭記者採訪,對方問他,華為憑什麼成功?憑什麼能夠成為行業第一?任正非給出了四個字:「不喝咖啡。

」他把競爭對手用來享受生活的時間用在了努力奮鬥上,用自虐一般的執著,爬著爬著,縮短了和競爭對手的距離;爬著爬著,和競爭對手肩並肩了;再爬下去,前面沒有人了;而堅持至今,華為與後來者也逐漸拉開了距離,真正陷入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孤獨之中,但這就是華為堅守的28年。

在這個過程中間,華為並沒有什麼秘密可言。

他沒有通過上市或者併購等捷徑去實現瞬間的膨脹,而是禁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高度聚焦,堅定不移,不斷發揮著堅守的力量。

這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每一天都在積蓄著新的力量。

所以,華為戰勝嚴寒的能力也在增長,再遠的距離也能跨越。

天道酬勤。

在這一路的爬行當中,華為只關注過程,不關注結果。

他把結果交給了上天,相信只要堅持,就有回報。

這是一種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心態,是相信天道酬勤,相信堅持的力量。

沒有堅守,放棄初心,放棄了自己的目標與未來,華為不可能有今天。

而堅持、堅守、堅定不移的努力,為華為帶來了寶貴的財富。

華為只用了5年的時間,成功躋身財富500強中的第169位,去年又躍升至第129位。

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華為在2017年的時候進入前100強應該是沒有懸念的。

但是,華為還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不好預測。

但是我們看他的競爭對手,反而在下跌。

我們知道,聯想是非常值得中國人敬佩的公司。

通過這兩家公司的成長路徑與成長邏輯來觀察,有一些事情很值得深思。

所以柳傳志對任正非說,華為是唯一一家從喜瑪拉雅山北坡登頂珠峰的企業。

華為的今天來自於創業和創新。

10年來,華為累計研發投入超過了3000億人民幣(含2015年)。

早在1996年,任正非就為華為定下了紀律,每一年都要按照銷售額的10%提取研發費用,並且不斷呈現出加大的趨勢。

僅在去年一年,其研發支出就占到了銷售額的15.8%,只許花完,不准結餘。

我們想想,如果這些錢用來併購,華為還需要花這麼大的力氣去拼殺嗎?何必這麼艱難地爬行呢?或者,我們也可以去做房地產,去倒賣土地。

今天的華為,建了那麼多的研究所,蓋了那麼多的房子,而任正非本人正是建築類專業出身,如果他要進軍房地產領域,我相信他也一定會成功。

或者,他也可以把這些錢拿去理財,年收益率至少能夠達到8-9%。

而投入於研發,卻只有50%的成功率。

但是,正是這樣一筆看似極端划不來的帳,成為了華為今天成就的內生力量。

所以,如今的華為,每天申請8個專利,在2008年、2014年和2015年,華為既得的專利數都是世界第一。

為什麼華為能獲得第一?因為他有真金白銀的投入。

沒有投入,何談創新?

所以我們說,不論身處行業的冬天,還是經濟的春天,華為的價值觀都始終如一。

一個企業、一個人能走多遠,取決於速度乘以時間。

兔子跑得快,但是它堅持不下去。

烏龜雖然慢,但是它永不言棄。

華為就像是一隻小龜,認定目標,心無旁騖,艱難爬行。

它不但能越過高山,還能夠漂洋過海,在全球爬行。

在這個過程中,它經得起誘惑,不投機取巧,也不試圖彎道超越,就這樣圍繞著客戶價值,亦步亦趨,爬行著去滿足客戶的要求,爬行著賺自己的小錢。

爬著、行著、追著、趕著,經過了28年,這隻小龜就長成了大大的象龜,它不但能超越兔子,並能成為了一頭大象。

2.像薇甘菊一樣,做好產品與服務

薇甘菊是世界上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兼有性和無性兩種繁殖方式,可乘風傳播擴散其種子。

薇甘菊從花蕾期到盛花期大約有5天,開花後5天完成

受粉,再過5-7天種子成熟,然後散布,開始新一輪傳播。

薇甘菊的莖節和節間都能生根,一個節1天生長近20cm。

在內伶仃島,薇甘菊的一個節在一年中所分枝出來的所有節的生長總長度為1007米。

由於其蔓延速度極快,故有些學者稱其為「一分鐘一英里的雜草」。

薇甘菊的特點是:一,對生存條件要求極低;二,繁殖率極快。

我們都知道大樹底下不長草的道理,而對於薇甘菊來說,因其具有超強的繁殖能力和喜歡攀援的藤本植物特點,能夠形成植物絞殺之勢。

所以,在薇甘菊面前,大樹都要被絞殺掉。

華為的產品與服務就像是薇甘菊。

任正非說:因為薇甘菊號稱「植物殺手」,它只需要很少的水、很少的養分,就能夠實現高速生長,能夠搶光其它植物的資源,拓寬自己生長的空間和範圍。

我們做產品,需要具備薇甘菊的能力,要在末端接入層成為霸主,要成為行業的薇甘菊,就必須具備實力,沒有實力是做不了霸主的。

那麼,華為早期的技術實力在哪裡呢?華為的產品到底比別人好在哪呢?要知道,華為在國際上的競爭對手都是百年老店,他們與華為的平均年齡相差有106歲之多。

而早年的華為還相當弱小,拿什麼參與競爭?靠什麼贏得市場?我想,做好一件事,取決於技術和態度,技能不行,態度可以補。

但是前提是,你要有這種敢於搏殺、敢於亮劍的血性,這就是任正非強調的霸氣。

沒有這樣錚錚的鐵骨,只有好的態度,仍然無法占領市場。

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有一首著名詩句:待到秋後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江城盡帶黃金甲。

做企業同樣需要這樣的精神,否則,就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難有出頭之日。

而當冬天來臨,一遇到風吹草動,企業就會不戰而潰。

在華為,這種血性不僅僅體現在任正非身上,而是屬於全公司的,它流淌在全體華為人的血液之中。

這就是我們所講的企業文化,它不是寫在牆上的白紙黑字,而是每個人身上散發出來的雄性荷爾蒙的氣息,是這種氣息的噴張。

所以,對於華為來講,薇甘菊的精神,就是他從創立至今那種敢於成功的血性,在強敵面前敢於亮劍的勇氣與決心。

正如薇甘菊一樣,不退縮、不恐懼、敢與競爭對手一決高下,然後從農村爬到城市,再爬到中心城市,最終爬向了全球。

3.尖毛草的倒生長模式

華為在市場上攻城略地,需要有薇甘菊的精神,它是華為精神與基因特質的象徵,但是,不僅如此。

在華為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他也有著尖毛草一樣,強大的「倒生長」能力。

尖毛草也是一種非常有特點的植物,它是非洲大地上生長最高的毛草之一,素有「草地之王」的美稱。

尖毛草早期是貼著地面的,生長緩期緩慢,甚至難以察覺。

但事實上,它從未停止過生長,只不過這種生長沒有體現在地面之上,而是體現在其根部。

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裡,尖毛草在無聲無息之中,將根部的長度發展到了28米之多,這是非常罕見的現象。

當蓄積了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之後,尖毛草便會一發而不可收拾,在短短几天的時間裡,一下子就長成了草地之王。

這與朱元璋的詠菊詩所表達的意思相近,尖毛草是典型的「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若發時都嚇殺」。

當別的野草在瘋狂生長的時候,尖毛草卻緊貼地面不動,悄悄將自己的根系無限延伸。

而一旦機會來臨,則當仁不讓,開始發力。

所以,彎道超越,難免有機會主義的嫌疑。

真正的超越,不是在等待競爭對手的喘息或者是行業的「季節」更迭,也不是依靠對手的疏漏,或者是用陰暗的伎倆,將競爭對手引入泥潭來實現的超越。

而是製造領域建立在實力提升的基礎之上的超越。

所以,華為的成長模式,與尖毛草生長的模式是一模一樣的:聚焦、堅韌、沉靜、內斂。

在成長初期,穩打基礎、積蓄力量、抵制誘惑,聚焦業務發展,以「倒生長」的方式為「正生長」積蓄力量。

華為首先關注於企業內部管理,致力於提升組織能力,優化組織,搭建平台,梳理流程,構建隊伍,構築文化。

當公司對機會與環境做出準確判斷時,能夠把握機會,順勢而為。

這時,企業終於從倒生長模式開始向正生成轉化,開始釋放能量,實現反周期成長。

這就是任正非所說的,「橫向擴張、縱向發力。

所以我們說,企業的成長要靠「餘糧」,但同時不要忘記實現經營與管理的均衡發展。

華為認為,管理也是生產力,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如何實現二者的均衡。

這是華為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始終放在首位的追求。

4.保持狼基因,培育野狼團

「野狼團」是電視連續劇《亮劍》中李雲龍獨立團的綽號。

狼性與人性一樣,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

華為從未說過自己的文化是狼性文化,如果一定要將企業文化形容為「狼文化」,那麼他採用的一定是狼性當中正能量的一面。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說,企業的發展要像一匹狼:有敏銳的嗅覺,有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以及群體奮鬥意識等三大特徵。

如果把市場當成「獵物」,你會發現,獵物並非遍地都是。

市場機會少之又少,沒有靈敏的嗅覺,沒有強烈的進攻精神,那麼市場必定不會屬於你。

華為就是如此,一旦發現機會,不開會、不討論、不糾結,就是本著強烈的進攻精神,本能地往上撲。

同時,這個進攻,絕不是獨狼作戰,而是狼群的戰術進攻,共同奮鬥。

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持續艱苦奮鬥。

這就是狼性在企業實踐中的體現。

那麼,我們都知道,狼性是一種狀態,讓大家都在狀態,都具有狼性,非常有必要。

辯證地看,市場機會又多如牛毛,關鍵在於你如何去發現它。

那麼,華為怎樣保證一種狼性文化的狀態呢?如何擁有一支狼性文化的隊伍,保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

2014年,任總再度接受外媒採訪的時候,他不說不喝咖啡了,他說,華為之所以成為行業領袖,就是因為傻。

的確如此。

任正非最欣賞的兩個人,一個人是國外的阿甘,一個是國內的許三多。

華為的成功沒有秘密可言,就是典型的阿甘式成功。

而阿甘精神的核心就是目標堅定、專注執著、默默奉獻、埋頭苦幹。

所以,「華為給員工的好處就是『苦』,沒有其它。

而在這份『苦』之後,是個人的成就感、是收入的改善、是越來越堅定的,跟著公司前進的信心……這是在華為不斷吃苦卻人人都願意留下來的原因。

在我們這個社會,聰明的人太多,但往往「精緻而利己」。

而社會並不需要那麼多利己的聰明人,而需要更多的「阿甘」,要有幾分傻氣,甘願投入、甘願付出、不計回報。

華為就是一個新時代的阿甘,華為的成功,就是一群傻傻的人,傻傻地堅守,傻傻地投入,傻傻地付出,傻傻地成功。

而甘做阿甘,是因為這批人有著廣闊的視野、堅強的意志、胸懷他人的品格,除此之外,還要等得及。

要知道,華為人與大家並沒有什麼不同。

同樣的獨生子女,同樣是知識員工,同樣是是80後。

作為華為人,他們在做什麼呢?

在巴格達,當辦公樓剛剛建好,還沒搬進去的時候,遭遇了炸彈襲擊。

有三位華為員工親歷了這次襲擊,但當他們滿身是泥、滿臉是土、汗流浹背地從銷煙中撤出來的時候,他們發回來的照片,仍然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

經常有人問我,華為我們學得會嗎?學得會與學不會,應該另當別論。

不論是否學習華為,企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怎樣管理人力資源,如何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如何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鐵軍,尤其是怎樣管理企業的知識型員工。

華為人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他們並沒有超高的顏值,也沒有更光鮮的衣著,但他們又聰明、又年輕、又勤奮。

華為能做的,就把他們團結在一起,開發他們的潛力,實現他們的價值,讓平凡的人也能得到機會,然後,靠這樣的年輕人來實現超越,這就是華為成功的動力源泉。

所以,中國企業要豎立信心,我們最好的資源,就是這樣的人,就是千千萬萬個鄰家子弟。

但是在他們身上,一定都有著狼一樣的精神。

城牆是否被攻破,不是取決於城牆的厚度,而是取決於守城將士的信心;

城牆是否被攻破,不是取決於攻城的武器,而取決於攻城將士的血性;

我們企業所需要的,正是這樣的血性與狼性。

所以華為提出口號:一切為了作戰,一切為了服務業務,一切為了勝利

任正非說,這三個一切,在華為要管十年。

5.頭狼不老,基因不變

如今,華為和一些成功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可怕的基因變異問題,是大灰狼最終會變成喜羊羊的問題。

再好的公司,即便是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喜人的時候,即便在行業的春天裡,如果大家都不幹活,都在抱怨,都在挖公司牆角,整個組織散發出負的能量,那麼坐吃山空,企業靠什麼生存?所以,企業文化的核心,應該是怎樣保持狼性不變,避免公司堅守的精神力量被稀釋、被污染,遭到遺忘和背叛,是華為持續要解決的問題。

如何得到每個人的信仰,得到179000員工的信仰?如何讓大量的新人繼續認同華為文化,這是核心問題。

而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基礎,首先是頭狼不老。

任正非本人也是一個奮鬥者。

他今年73歲,已經到了古稀之年。

而且混身是病,糠尿病、高血壓、頸椎問題、抑鬱症纏身,還患有癌症。

在這樣一個身體狀態下,一個古稀的老人,一年卻有200多天在市場上奔波。

任正非還有一個觀點是講究「嗅覺」。

在他看來,要堅決提拔那些眼睛盯著客戶,屁股盯著老闆的幹部,而反過來就要堅決淘汰。

這是公司的導向問題。

此外,他生活簡樸,行事低調。

他出行通常坐經濟艙,也儘量避免在公共場合成為焦點。

也正因為如此,我經常奉勸企業家們,要學會自我批評、自我反省,企業家不能夠一味地指責下屬。

要捫心自問,我是否為幹部和員工做出了榜樣?任正非在70歲的時候在做什麼?我看看他的面容,他的精神狀態,像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嗎?有多少老人七十歲了還能像他那樣跳得那麼高?毛澤東說:革命人永遠年輕。

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樂而後樂,這是企業家精神。

而促使任正非始終保持活力的,正是他的信念與企業家精神。

如今,在華為,任正非已經成功地把知識分子變成了戰士,把每一位員工變成了和他一樣的戰士。

這與共產黨把千萬群眾變成戰士是一樣的,是楷模的作用,是榜樣的力量。

三、樸素價值觀下的指導思想

1.一面是苦難,一面是輝煌

這是華為2014的廣告。

大家都知道,2014年的時候,「網際網路精神」、「網際網路思維」在中國大地盛行,而任正非用李小文先生的照片為華為的價值觀代言,他想說明的是,華為不需要網際網路精神和網際網路思維,而需要像李小文院士這樣的精神,簡單、專注、執著。

他說,「在大機會時代,千萬不要被機會主義思潮所左右。

網際網路改變了世界,但是豆腐還是豆腐,汽車還是汽車,它不能改變商業的本質。

所以,華為有沒有網際網路精神,或者有沒有網際網路思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保證華為活下去的是價值觀和企業精神。

2015年,芭蕾舞者的雙腳成為了華為新的宣傳圖片,也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流傳。

它非常直觀地解讀了華為在取得輝煌成就的背後,有多少艱苦卓絕的付出。

在任總的心中,芭蕾腳是這樣的:「我們除了比別人少喝咖啡,多幹活,其實不比別人有什麼長處。

就是因為我們起步太晚,成長的年限太短,積累的東西太少,我們得比別人多吃點苦。

所以,我們有一隻芭蕾腳,一隻很爛的腳,我覺得就是華為的人,痛並快樂著。

華為就是那麼一隻爛腳,它解釋了我們如何走向世界……」

沒有這種血淋淋的付出,不可能成就企業的輝煌。

而很多企業或者很多人,卻往往只盯住輝煌的一面,不願意投入,不願意付出代價。

正如羅曼·羅蘭所說,人們總是崇尚偉大,但當他們看到偉大的真正面目時,卻望而卻步了。

而這雙腳,就是偉大的真面目。

一面是苦難,一面是輝煌。

2.任正非如是說:華為的「五要」

要堅持已有的優勢不動搖,並且要繼續前進。

要積極關注特斯拉,學習特斯拉的優勢所在。

我們積極看待世界發生的變化,一旦出現攻城的戰略性機會點,要千軍萬馬壓上去。

要敢於在戰略機會點上聚集力量,實施飽和攻擊,撲上去、撕開他,縱深發展,橫向擴張。

要延續性創新,繼續發揮好自己的優勢。

小公司容易有顛覆性創新,但作為大公司,不要輕言顛覆。

還要持續走向開放,只有開放才能獲得戰略機會點。

占據了戰略機會點,誰都會支持你,而反之則意味著無路可走。

要通過自我否定,使用自我批判的工具,勇敢地去擁抱顛覆性創新。

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的最重要的行為。

在充分發揮存量資產作用的基礎上,也不要怕顛覆性創新砸了我們的「金飯碗」。

要堅守烏龜精神,被寓言賦予了持續奮鬥的精神。

華為的這種烏龜精神不能變,我也借用這種精神來說明華為人奮鬥的理性。

我們不需要熱血沸騰,因為它不能點燃為基站供電,我們需要的是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一切要以創造價值為基礎。

對華為公司來講,長期要研究的是如何活下去,尋找我們活下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價值,活下去的基礎是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必然結果是利潤的獲得以及企業的發展壯大,這是一個閉合的循環。

3.核心價值觀:簡單、樸素、清新、指向單一,可衡量、被信仰

華為是以理想主義為旗幟,以實用主義為原則,以拿來主義為手段;以文化為紐帶,以制度為核心,以利益為基礎;是在用資本主義的方式創造價值,用社會主義的方式分配價值,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任正非曾說:「是什麼驅動力使華為走向成功?我認為是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所描述的利益驅動力,是它驅動了全體員工的奮鬥。

這是一場從精神到物質的轉移,而物質又鞏固了精神力量。

」所以,簡單、樸素、清新、指向單一、可衡量,且被信仰的價值觀是華為的內在驅動力。

關於華為的驅動力模型,我總結了這樣三條:

第一條:長期保持公司的開放性,是華為不斷進步的前提條件。

不固步自封、保持開放,吸取正能量。

第二條:長期保持對公司的自我批判,是華為不斷進步的內驅力。

自我批判,即嚴於律已,實現自我約束。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可怕,吸菸的人戒菸了,對這種人要小心,你對自己有多狠?用了微信卻又卸載的人,更要小心,他對自己更狠。

對別人狠不可怕,對自己狠很可怕,華為就是那種對自己特別「狠」的人。

第三條:長期保持對標學習,保持對先進典範的學習,是華為不斷進步的源動力。

4.聚焦主航道,讓一線呼喚炮火

華為在其《業務管理綱要》中指出,在業務的運轉上,華為永遠以客戶為中心。

堅持兩個基本點,即以客戶需求導向為產品發展的路標,以流程化的組織建設為企業管理的目標。

以客戶為中心,就要有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結構。

華為今年做的,就是聚焦主航道,組織拉通,讓一線呼喚炮火。

把指揮中心建立在聽得見炮火的地方,資源向一線傾斜,在上甘嶺上培養幹部。

所以我們看,這依然還是流程的問題,依然是管理的問題。

5.英雄「倍」出,而不是「輩」出

在華為,呼喚的是英雄「倍」出,而不是「輩」出。

其中,華為的「鐵三角」,就是其組織的發動機。

它是以價值創造為核心的,以奮鬥者為價值主體,為客戶提供及時、準確、優質的服務。

價值創造

以價值創造為核心,即力出一孔,將近18萬的人力資源凝聚起來,以28年的時間,對準一個點強攻,就沒有攻不破的城牆;

價值評價

奮鬥是為了什麼?奮鬥是為了客戶。

奮鬥者不是自封的,他需要甄別,價值評價就是甄別誰是雷鋒的過程。

組織要分好錢容易,但是,如何讓員工持續奮鬥是難點。

分錢易,奮鬥難,持續奮鬥更難。

要科學合理地分錢,組織就必須論功行賞,也就是要有組織的價值評價體系。

建立在價值評價基礎上的發錢是最快樂的事,對幹得好的員工,分配向他傾斜,形成正向的激勵;對績效一般的員工,給他一個合適的回報;最後,是對績效差的,發少量獎金,進行約束。

這一套體系所建構出來的,就是一個正能量的績效環境,使以奮鬥者為本得以落地。

價值分配

核心是不要讓雷鋒吃虧,奮鬥者定當得到合理的回報。

這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以奮鬥者為本,讓文化與制度培養回報與激勵奮鬥者。

6.除了勝利,華為無路可走

任正非在一次講話中說,華為能走多遠,能走多久,取決於三點。

這三點,是華為公司未來的勝利保障:

第一,要形成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

這個核心集團要聽得進批評,不能變得傲慢、墮落;

第二,要有嚴格有序的制度和規則。

這個制度與規則是進取的。

什麼叫規則,就是確定性的,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用規則約束髮展的邊界。

通過制度與規則來守望華為,比讓任正非守望華為更加可靠;

第三,要擁有一個龐大的、勤勞勇敢的奮鬥群體,這個群體的特徵是善於學習,是一個奮鬥的群體。

任總認為,這才是華為未來勝利的保障。

而所有這一切,都有一個核心,即在價值創造上:力出一孔;在價值分配上:利出一孔。

簡單說就是:種好莊稼,分好糧;論好功,行好賞。

這就是華為把員工凝聚起來形成的,強有力的群體,形成的一個野狼團、一支鐵軍、一個嚴密而無懈可擊的斯巴達方陣。

因此,任正非說:「如此,華為除了勝利,無路可走。

華為一路走來,都是在以過冬的心態活在春天裡的。

我不禁想到一首歌,它是這樣唱的:嬌美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富貴的公司曾歷盡貧寒。

冰封大地的時候,你正孕育著生機一片;春風吹來的時候,你把美麗帶給人間……

——————————————

華夏基石e洞察(微信號ID:chnstonewx):由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泰斗、諮詢業開拓者、《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劍鋒教授領銜,資深媒體人及企業文化諮詢專家宋勁松先生聯合創辦,我們努力提供最具原創性、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管理文章,是中國頂尖管理智庫平台和原創中國管理思想策源地。

權威、理性、睿見,高級管理者必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