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重視印度市場背後:在中國失勢後的無奈選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龔進輝

日前,蘋果發布2017財年第一季度(Q1)財報。

儘管iPhone營收和整體凈營收均實現小幅增長,但凈利潤的小幅下滑仍給蘋果敲響警鐘,這與大中華區營收下滑密切相關,後者去年同期貢獻營收高達183.73億美元,成為蘋果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好景不長,Q1大中華區成為唯一營收下滑的地區,而且下滑比例為12%。

考慮到iPhone歷來是蘋果營收支柱,其在大中華區營收下滑的元兇莫過於iPhone銷量表現不佳。

儘管去年下半年三星Note 7因深陷爆炸門醜聞而給蘋果創造搶占高端市場的有利時機,但在創新乏善可陳和國產廠商聯合絞殺的雙重壓力下,蘋果並未重現昔日輝煌,相反銷量連續幾個季度出現下滑,跌出中國市場前三。

IDC最新報告顯示,2016年Q4蘋果在中國出貨量為1490萬台,同比下降12.8%;2016全年出貨量為4490萬台,同比下降23.2%,落後於OPPO、華為和vivo。

在可預見的2017年,也就是iPhone發布10周年的重要關頭,如果iPhone 8沒有帶來眼前一亮的創新和賣點,以提振消費者信心,那其在中國市場或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走出頹勢難度加大。

當在中國市場走下坡路已成既定事實且應對策略收效不佳,蘋果不得不從其他市場尋找營收增長點,去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的印度開始進入到庫克的視線。

數據顯示,目前印度已有超3億智慧型手機用戶,2021年這一數字或將突破8.1億。

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正從功能機時代過度到智能機時代的印度發展潛力巨大,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吸引小米、華為、OPPO、聯想等一大批中國手機廠商前來吸金,加上三星、蘋果和本土廠商Micromax、Intex和Lava,印度手機市場格外熱鬧。

事實上,蘋果進入印度市場的時機並不算晚,但市場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全年蘋果在印度賣出250萬台iPhone,其中1/3來自Q4(即2017財年Q1),Q4 iPhone銷量在印度手機市場僅排名第10,與全球iPhone銷量7830萬台更是相差甚遠。

蘋果之所以在印度市場表現平平,根本原因在於對這一市場不重視,依舊採取我行我素的行事風格。

一方面,多年以來,印度果粉通常要等待數周甚至數月才能買到從蘋果總部庫比蒂諾官方發售到印度的iPhone,當然,通過非官方渠道也能買到iPhone,比如從黑市高價購買或請海外親友代購,其對印度用戶不熱情的態度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蘋果一貫奉行的高利潤戰略讓印度用戶難以承受,世界銀行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印度人均收入約為1600美元,其出售的絕大多數智慧型手機價格不超過150美元,而iPhone 7起售價為650美元,印度當地複雜的稅費(尤其是重複徵稅)使iPhone在印度零售價格遠高於其他國家,達到1000多美元,去年庫克到訪印度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也坦承這是事實,並承諾想方設法將iPhone價格降至美國市場的水平。

如今,面對每況愈下的中國市場拖累蘋果凈利潤,庫克不得不重新審視印度這一價值窪地,印度果粉有種瞬間得寵的感覺,首當其衝便是降低iPhone在印度的零售價格。

不過,與國內廠商擅長通過價格戰搶占市場不同,低價從來不是蘋果的作風,其認為以高利潤走量的產品沒必要通過低價賣出去。

庫克曾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表示,「我們從來不做垃圾市場,但我認為我們所處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都很龐大。

」因此,蘋果不會刻意通過降價促銷等接地氣的方式迎合印度用戶,而是從降低成本著手,在印度建廠和銷售二手iPhone成為可行選項,能否付諸實施取決於蘋果與印度政府談判的最終結果。

2014年5月,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一直積極推動「印度製造」,將電子設備的整機進口關稅翻倍提升,而對外來資本進印度開廠又實行近乎零門檻的政策,希望以低廉的人力、土地、能源、匯率,加上為了刺激製造業制訂的稅收和補貼優惠,吸引大量海外投資者和廠商在當地建廠,以激活印度經濟。

一向精打細算的蘋果對在海外鋪設生產線可謂駕輕就熟,自然不會放過印度政府給予的「甜頭」,綜合成本的降低有利於推動iPhone在印度的售價下滑,以吸引更廣泛的用戶。

蘋果希望印度政府在稅收和財政補貼上給出最大程度的優惠,而印度政府則希望將蘋果帶來的收益量化,以評估該給出的優惠力度,於是,一場討價還價的漫長談判由此拉開。

最新進展是,印度政府希望蘋果為當地帶來至少100萬個工作崗位,這是向其提供財政補貼的起點,這一數字與富士康在中國僱傭工人數量相當。

換言之,要實現這一目標,富士康需要將絕大多數生產線轉移到印度,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至於蘋果希望印度政府提供更大的減稅力度,前提仍是擴大在印度的生產線規模。

儘管蘋果已經獲批在班加羅爾建廠,合作夥伴緯創資通位於班加羅爾達的工廠將於4月底開始組裝iPhone,但並不意味著其與印度政府的談判已進入尾聲,相反雙方仍在就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來回「扯皮」。

一個可以佐證的事實是,早在2015年8月富士康與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簽訂協議時,外界預測工廠會在2016年底在印度投產,2016年結束仍未果,直接宣告這一預測過於樂觀。

與此同時,媒體報導稱雙方談判存在新變數,即蘋果重新提出在印度銷售二手iPhone的請求,並將此視為在印度建廠的先決條件之一。

去年蘋果申請在印度銷售二手iPhone受阻,原因是行業高管和政府部門擔心,此舉將打開銷售二手電子設備的大門,破壞鼓勵本土製造的「印度製造」計劃,由於二手設備更便宜,更易被印度這個對價格敏感的市場接受。

如今,蘋果在談判桌上發揮其品牌影響力,力爭在印度銷售二手iPhone。

每當iPhone發布新品,蘋果通過升級計劃在全球收集大量二手iPhone,其中一部分被拆成零部件,其它的進行翻新並銷售,這些手機在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仍具有生命力,當地用戶買不起旗艦機型,往往會選擇降價的老款iPhone,繼續為蘋果創造利潤。

要知道,儘管蘋果在印度高端市場份額高達62%,但高端市場整體出貨量十分有限,其市場表現遠遜於勁敵三星,後者2016年領跑印度手機市場手機,出貨量量高達2900萬台,秘訣在於其適應印度市場需求,設計多種款型、不同價格的手機,包括售價448.5元人民幣的低價手機。

目前,蘋果尚未對將印度發展成二手設備切實可行的銷售地進行公開回應,但可以確定的是,雙方談判不會一蹴而就,仍將圍繞各自關切繼續磋商。

需要提醒庫克的是,無論最終獲得印度政府多少讓利,都必須正視iPhone居高不下的售價與印度用戶消費水平存在較大落差這一現狀,努力使iPhone售價更具市場競爭力才能在印度市場有所作為。

當然,本地人才的招聘和商業基礎設施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印度批准蘋果在印建廠,重重困難等待蘋果破局

最新消息,蘋果已經與印度政府達成了在印度建立組裝工廠的協議。為了在印度這塊肥肉上分到一大份,庫克可謂是不惜一切代價了。先是頂住了川普「不回國就是不愛國」的道德綁架,又對美國本土減稅,進口加稅的胡...

富士康年度營收首次下滑,都是蘋果惹的禍?

iPhone熱銷近十年,同時養肥了那些能為其服務的上下游手機供應鏈廠商。然而這隻「現金牛」出現一點增長放緩的跡象,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抱大腿」的廠商們。作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也不能倖免。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