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放棄恩智浦,商務部回應「與貿易摩擦無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1個月的等待,高通收購恩智浦的進展受到業界矚目。

7月26日,這場收購戰迎來大結局。

高通正式宣布放棄原本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的計劃,原因是該協議並未得到全球所有主要監管部門的批准。

同時,高通將支付恩智浦20億美元的「分手費」,用作收購不成功的補償。

7月26日下午,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回應該收購案時表示,高通收購恩智浦的協議屬於反壟斷執法問題,與中美經貿摩擦無關。

收購之路坎坷

在公告宣布當天舉行的財報會議上,分析師問到為何不繼續延長要約給監管方更多審批時間時,高通執行長Steve Mollenkopf表示,高通除了通過併購尋求新機遇的同時,也需要提供確定性,不僅是給投資人和合作方確定性,也需要給我們的員工以確定性。

實際上,這筆可能成為全球晶片史上最大規模收購案的確堪稱拉鋸戰。

2016年10月,高通宣布將以約3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最大的汽車晶片提供商——恩智浦半導體,如果收購完成,這將成為目前晶片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刷新2015年5月安華高370億美元併購博通的記錄。

隨後,為了阻擋博通的收購,且在業務模式上,考慮到恩智浦是其布局未來更廣應用的關鍵,高通調整報價,總估價達到440億美元。

那麼這次高通公司收購恩智浦最大的瓶頸在什麼地方?實際上就是各國的反壟斷調查,截止7月25日,高通這項收購案只得到了包括美國、歐盟、日本、俄羅斯、韓國等在內的八個國家和地區監管部門的批准,並未獲得全球所有主要監管部門的批准。

事實上,為了讓各國監管機構放心,高通做了大量文章,例如承諾在未來8年繼續對外授權恩智浦的MIFARE技術,而且授權標準保持不變。

放棄收購恩智浦NFC標準必要專利以及部分非標準必要專利,這些專利會轉移給第三方,而對於高通獲得的恩智浦非必要專利,願意免費提供授權,一系列頗具誠意的調整打動不少監管部門並放行。

Steve Mollenkopf最後表示,在協議終止後,我們打算實施高達30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為我們的股東帶來巨大的價值,以達安撫目的。

局面如何?

由於中國和美國之間陷入貿易僵局,並在技術和專利所有權等問題上發生衝突,這筆交易從一開始就錯綜複雜。

一位不願具名的行業分析師對《通信產業報》(網)記者分析收購失敗的原因時表示,放行收購或將直接威脅中國目前主要的幾大自動駕駛方案以及電子交易的核心技術,畢竟恩智浦本身擁有的數字與模擬信號方案極為完備,若加上高通在射頻技術的優勢,可能產生市值僅次於英特爾、在各種半導體應用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的怪獸級企業,對中國目前發展的各類半導體產業產生直接威脅。

此外,除了收購宣布失敗,高通在其他業務方面也沒能帶來好消息,在公布季度財報後舉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高通財務長喬治·戴維斯表示,該公司可以肯定地預計,蘋果在下一次產品發布時將拋棄高通,轉而採用「競爭對手的數據機」。

不過這似乎並不影響高通的生意經,高通截至2018年6月24日的2018財年第三財季財報顯示,高通第三財季營收為56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4億美元增長4%;凈利潤為12.1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凈利潤為8.66億美元增長41%。

那麼,宣布收購失敗的高通將如何在全新的車聯網領域破局?

從MWC 2018上的情況來看,高通仍將與其他合作夥伴持續深化合作,希望能夠達到替代收購NXP的效果,例如在自動駕駛方面可能就與Google及其他車廠合作,同時也和微軟、亞馬遜等廠商推動智能家居方案。

而與百度、阿里巴巴的智能城市合作也將持續,並推進到5G時代。

雖然會繞點遠路,而且無法完全取代恩智浦的價值,但依然能夠確保高通未來的持續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高通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已獲歐盟、韓國批准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陳健】高通2016年10月宣布,將以38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公司,約合每股110美元。由於此次收購涉嫌壟斷,因此需要得到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的批准,高通周四發表聲明稱,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