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提出一個嚴峻的事實了:為什麼沒有智能製造創業公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聚焦智能製造、科技創新、內容創業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

文 | 劉成軍,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創始人兼主編,智能產業深度觀察,價值閱讀倡導者


有一個基本的商業常識,那就是每一輪的技術革新和進化,都有衍生出一大批新生力量,他們作為創新創業者,一手執「技術利劍」,一手攜「資本利器」,心懷夢想,向著還未開發的處女地「開炮」。


如果我們試圖用時髦的力量去定義他們——他們這些新生代就是新經濟、新動能的代表。

在這些人群中,許多領軍者出身技術,並信仰技術,夢想以技術改變生產生活。


近些年來,一股股技術熱潮不斷迸發,即使業內人士也有些眼花繚亂。

本文按大概時間進行列舉。

  1. 先說說網際網路所引發了一系列狂潮。

    從1995年網際網路在國內啟動以來,首先拉開大幕的是「人與信息的連結」,從網易郵箱、新浪網等一批開始,網際網路作為一股技術力量,在信息匱乏的年代極大的提供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效率。


  2. 隨後,網際網路進入「人與商品的連接」,阿里、京東等電商公司崛起,提高了產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及提升消費者體驗方面功不可沒。

    還有社交公司校內網、微博等、視頻網站作為新生力量出現。

3. 很快,進入移動網際網路周期,PC端的人們利用智慧型手機隨時連接、隨需購買、隨時在線的模式,微信、陌陌及直播類平台公司崛起,人們對信息、物品不在稀缺,反而「不可承受之重」。


4. 期間,還夾雜著一股濃濃的O2O熱潮,只是大潮退去,發現太多人在「裸泳」,曾經的鼓吹者已悄然轉身。



5. 智能時代,最先讓人們津津樂道並瘋狂追逐的是智能硬體/智能家居,其中以手環、手錶為代表,智能家居火熱一片,迅速升溫又迅速降溫,然後無奈地進入沉靜期。



6. VR、AR所經歷的「拋物線」式的產業節奏,大家亦曾相識過。



7. 2013年以來的大數據熱潮下,生髮出大數據產業鏈,它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橫向發展,同時以數據產品和應用為核心縱向深耕。

創業公司已經覆蓋數據中心和伺服器等硬體、數據存儲和資料庫等基礎軟體、大數據分析應用平台等各個環節,在電信、金融、交通、旅遊、電力等行業的應用案例不斷湧現。


觀數智庫通過對大量公開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日常調查研究,對全國的大數據創業公司情況進行了梳理,繪製了《中國大數據新銳創業公司雲圖》。

按照是否是大數據公司是否是創業公司(排除了上市公司、BAT等具有綜合業務的大公司)兩個基本標準,經過綜合考量,觀數智庫整理出814家大數據創業公司。

通過研究數據發現,在服務領域,創業企業集中在分析挖掘、精準營銷等領域,其中精準營銷、流量分析、網際網路輿情監測等領域較為成熟。

在行業應用方面,創業公司多集中在徵信、金融等領域。

工業、農業等領域的公司較少,而這些恰恰是用數據改造後可以大幅提升行業效率、節約資源的領域,也是中國傳統行業進行升級改造,彎道超車的又一次重要機會。

這也是產業網際網路到來之際,要興起的一批創業領域。

[備註]:有關觀數智庫推出的《中國大數據新銳創業公司雲圖1.0》文章,詳見[造奇智能]公號同期推送的文章。


8. 據筆者了解,2015年以來,人工智慧熱潮再起,在媒體的簇擁下,創業公司和類似項目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追捧,更多的資本介入,以及更多的併購在發生。

最新的信息是,蘋果證實出資2億美元收購了人工智慧創業公司Lattice Data,擬加強Siri語音助手。


據新智元統計,截止2016年9月20日,中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數量約在200-250家,大部分創建於2010年後。

語音和視覺依然是創業公司的兩大方向,2016 年以來,人工智慧專用晶片公司獲得關注較多。

中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圖譜

不管是從技術選型還是應用來說,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都占據了絕對重要的地位,其次是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識別。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目前已經成為人工智慧企業的「標配」,有53 家企業把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用到了產品中。


計算機視覺或圖像技術是細分領域中最為熱門的,43 家的企業在具體場景應用產品中使用這一技術。

在應用上,智能機器人(家用服務型、有硬體實體的擬人型或擬生物型)有35 家。

從融資階段來看,100 家企業中,絕大部分處於天使輪或者A 輪。

處於這兩個輪次的占到了64%。


下半場——產業網際網路登台

消費級網際網路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

王興、李彥宏等網際網路大佬都不約而同提出「網際網路的下半場」,一方面基於人與人、人與信息的紅利喪失,智慧型手機用戶已經趨於飽和;而同時,隨著智能硬體、物聯設備的增加,企業更多注重於市場和用戶的連接溝通,網際網路向產業深處的介入,即將迎來工業物聯網/產業網際網路時代。

智能製造是一個大系統,在產業深度及層次上涵蓋了硬體、軟體、雲平台及大數據等,如果從投資視角去結構,可以看清其整體框架:

其實,無論從工業物聯網還是智能製造角度,當下筆者觀察到的[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等維度崛起的創業公司並不太多(相對於大數據及AI創業公司的群雄崛起),而且基於數位技術、技術集成及智能製造技術成長起來的公司少之又少,行業內對於這些「新增變量」並沒有專門討論,工業領域創業更像是一場低調前行。

筆者在2016年年底專門做了一個智能製造領域的投資專題,去年國內總體新發起智能製造產業基金總規模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但相應的投資項目情況介紹非常稀少。

從其他渠道了解,智能製造創新創業在工業物聯網(開發平台或者SaaS,設備雲)及工業服務(診斷、維修及工業品電商)等比較活躍。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作為智能時代的產業+新媒體,會持續關注技術驅動與工業結合的創新創業。


【造奇智能產業新媒體】:國內第一家正式成立並開展運營的智能製造產業新媒體機構,聚焦工業4.0與智能製造時代的價值創造,以「深度影響智能製造進程,守望智能製造產業成長」為使命,聯接產業企業、大學、研究機構、政府、資本等產業核心力量,通過創新和融合力量,提供深度觀察、行業洞見、豐富資訊於一體的原創型、產業新媒體平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