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智能計算新戰略公布!五大晶片、端邊雲協同布局全面曝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智東西12月21日消息,華為智能計算大會暨中國智能計算業務戰略在北京舉行。

從今天開始,華為伺服器(產品線)升級為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華為智能計算開始在中國市場紮根發芽。

據悉,華為集團目前有運營商業務BG、消費者業務BG、企業業務BG和華為雲BU四大業務集團。

華為伺服器(產品線)原為企業業務BG旗下IT產品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升級為智能計算業務部後,其隸屬關係不變,原華為伺服器(產品線)總裁邱隆升任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

本次大會正式公布7納米ARM處理器晶片。

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邱隆表示,ARM處理器晶片已經在華為內部得到使用,隨著生態的完善,其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

大會還正式發布了華為中國智能計算業新戰略,分別是滿足客戶期望的算力、雲邊協同全場景覆蓋、適應惡劣環境的部署、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

圍繞智能計算,華為基於智能管理晶片,智能SSD控制晶片、智能網絡晶片、ARM處理器晶片、AI晶片五大晶片的研發創新,展現全棧全場景計算新框架,通過重構數據中心和打造端邊雲協同改變各行各業,通過商業、高校和產業多模式合作構強大生態圈。

此外,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邱隆還提出華為智能計算的「小目標」,即在未來五年讓行業AI普及率提升50%。

邱隆在會後的採訪表示,ARM架構未來在數據中心和面向邊緣的AI都會有很大的機會,華為將堅定不移的往這方面投入。

短期來看,華為會使用自己的ARM處理器晶片,並且不會直接銷售晶片,但會銷售嵌入其自研晶片的板卡等產品。

他還提到,現在Atlas智能計算平台處於測試階段,明年3月將舉辦Atlas發布會,其定價會在屆時公布。

華為中國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萬志也在採訪期間透露到,華為到2019年可能發布全系列全場景的AI晶片。

成立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

華為伺服器(產品線)業務已經歷經16年的發展,持續貢獻計算產業並獲得了客戶與市場的認可。

為了應對AI時代到來的機遇和挑戰,更好地提供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的基礎設施,今天,華為伺服器(產品線)業務升級為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以滿足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的計算需求,持續創新和貢獻計算產業。

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總裁邱隆認為,在市場層面,華為從此有了專注於智能計算、幫助客戶實現智能化升級的團隊;同時在研發內部,形成相對獨立的組織,實現資源聚焦,相對獨立模塊。

華為智能計算全球Marketing銷售與服務部部長鄭殿海表示,業務部成立後,在銷售策略上不會有太多調整。

「華為看到的是各行業智能化進程的加速,晶片能力、算法能力和工程能力結合,變成滿足各類基礎能力需求的平台,圍繞客戶進行價值創造,以最優的方式為客戶創造價值。

行業智能化面臨四大挑戰

AI在過去經歷兩次高峰低谷,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是算法不夠成熟,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業界算力跟不上算法的發展,這兩個問題都在最近幾年得到解決。

如今AI在網際網路和公共安全等少數行業得到應用,2018年AI企業滲透率不到4%。

行業智能化面臨算力供應、數據協同、場景部署和專業技術四大挑戰:

1、算力供應,供需嚴重不平衡。

摩爾定律逐漸失效,過去6年AI算力增長30萬倍,每年算力增長30倍。

2、數據協同,數據流動從中心到邊緣。

邊緣計算猶如孤島,與數據中心相互隔離,數據框架不統一,網絡聯接無法支持大量數據同步。

3、場景部署,環境惡劣多變。

數據中心要求恆溫、恆濕、無粉塵的無污染環境,但在礦區、赤道、極地等極端環境,這些設備將難以啟動,更談不上提供算力。

4、專業技術,門檻高、專業人才短缺。

相比傳統的IT人才,AI算法工程師需要掌握統計學、算法理論、數據獲取與處理、軟體工程等全面的知識體系。

華為中國智能計算業務四大戰略發布

華為16年來在計算產業持續創新,推出業界第一款PCIe SSD、首台大容量存儲架構2U機架伺服器RH2285、業界第一款整機櫃伺服器X8000、全球首台開放架構小型機KunLun、基於Ascend晶片的Atlas智能計算平台等。

針對上述挑戰,華為中國智能計算業務公布四大戰略,分別是滿足客戶期望的超強算力、雲邊協同全場景覆蓋、適應惡劣環境的部署、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

至此,華為智能計算提供「技術全棧+產品開發+場景覆蓋+生態合作+行業使能」的全棧全場景智能計算新框架已然清晰顯現:

(1)技術全棧:五大智能晶片+工程能力(散熱、抗振、測試、適配與集成等)。

(2)產品開發:智能伺服器、智能雲基礎設施、AI解決方案等產品與解決方案布局。

(3)場景覆蓋:全場景覆蓋數據中心智能、邊緣智能、端側智能,重構數據中心,實現端邊雲協同,讓計算無所不在。

(4)生態合作:構建圍繞「商業合作+人才培養+產業合作」的華為AI生態,投入10億元培養百萬開發者。

(5)行業使能:普惠AI,提升智能運營效率,使能行業跨越式智能化轉型。

滿足客戶期望的超強算力

晶片是計算產業的核心驅動力,為了滿足客戶對算力的期望,華為智能計算通過五大晶片的研發創新、從」更強的計算、更快的IO、更高的能效、更高效的管理」四大方面,從最底層優化單位比特計算性價比。

1、更高效的管理——智能管理晶片

在智能管理層面,華為宣布將在2019年升級機器學習引擎,推出的業界首款智能管理晶片,內置AI管理引擎和智能管理算法,可實現智能鼓掌預警、隔離和定位。

該晶片還內置運算模塊、IO模塊和安全模塊以及黑匣子功能,全方位保障設備安全運行。

2、更快的數據讀寫——智能SSD控制晶片

從2005年啟動研發至今,華為已陸續推出7代SSD。

此前華為推出據稱單位比特IO性價比最優的業界首款融合SSD控制晶片,將PCle NVMe與SAS協議融合,性能領先第二名30%,其超強磨損算法可將壽命延長20%。

3、更快的網絡IO——智能融合網絡晶片

華為在2004年發布其第一代網絡晶片,隨後在2014年、2018年陸續第二、三代網絡晶片Hi1821和Hi1822。

其新一代智能網絡晶片採用16納米製程工藝,內置48個可編程加速引擎,實現以太和FC全融合。

據華為稱,其網絡晶片的單位比特IO性價比達到最優,華為ECS2.5智能網卡能夠將CPU資源利用率提升15%。

4、更高的能效——ARM處理器晶片

在本次大會上,華為正式公布其首款7nm數據中心ARM處理器晶片Hi1620。

該晶片內置ARM v8架構和自主設計TaiShan核,擁有8通道內存,帶寬提升33%,支持PCIe 4.0與CCIX,可將能效比提升20%。

相比華為上一代伺服器,TaiShan伺服器的性能提升3倍,單位算力功耗降低25%。

據邱隆透露,華為的ARM處理器晶片已經在華為內部得到使用,他認為ARM應用最本質的是生態,隨著生態的完善,其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

5、更強的算力——統一達文西架構昇騰AI系列晶片

華為推出兩款昇騰AI晶片,分別是面向雲端超高算力場景的昇騰910和主打低功耗AI場景的昇騰310。

兩款晶片採用華為創新的達文西架構設計,單晶片支持 8TFLOPS@FP16或16TOPS@INT8,功耗僅8W,單位功耗算力相比CPU提升33倍。

據介紹,昇騰310晶片是功耗不超過8W的極致高能效AI晶片,主打終端低功耗AI場景,目前已經量產;昇騰910是目前單晶片計算密度最大的晶片,預計在明年第二季度正式推出。

兩款晶片單位瓦特性能均為業界最優。

邱隆表示,其昇騰晶片可與其新的TaiShan伺服器計算架構進行極佳搭配,能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對各種算法進行更好的適配。

AI全系列產品,雲邊協同全場景覆蓋

智能計算應用到基礎設施中,有助於提升數據中心效率和運維成本,降低以比特為單位的端到端的成本。

為了滿足智能時代多變的AI應用場景,華為智能計算打造了面向「端、邊、雲」優化設計的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推出包AI加速模塊Atlas 200、AI加速卡Atlas 300、智能小站Atlas 500、AI一體機Altas 800和移動數據中心MDC 600等豐富的產品形態。

據介紹,MDC600已經被應用在會場外展示的汽車中,實現了L4自動駕駛能力。

無論是發展勢頭如火如荼的AI,還是即將到來的5G,均對邊緣計算提出越來越高的需求,雲邊協同也正成為邊緣計算的新風向。

聚焦雲邊協同,華為將邊緣計算升級成邊緣雲,實現雲邊端之間的打通和全場景數據高效協同,提供超高帶寬、超低時延、數據互通、無縫覆蓋的網絡。

邱隆表示,華為的架構是完全開放的,方便客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自由選擇。

此外,邱隆還強調了華為和合作夥伴合作的能力。

華為在算、管、AI、存、傳五個方面和AMD、ARM、BROADCOM、英特爾、英偉達、賽靈思等業界領先的半導體企業合作,為AI應用創造更多可能。

普適工程,適應惡劣環境的部署

針對部署環境惡劣多變的問題,過去三十年,華為積累了深厚能力。

在理論方面,華為分別建立環境實驗室、材料實驗室、工藝實驗室、散熱實驗室等實驗室以從事科學研究。

在驗證方面,華為通過了HALT、抗振、高低溫、雷擊等多個GCTC測試。

在實踐方面,華為通過各種極端測試,能滿足在極地、赤道、沙漠、珠峰等全球多種惡劣環境的部署。

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能力

為了解決客戶難題,華為打造多個一體化解決方案,降低客戶開發門檻。

一是數據中心一體化。

華為推出定位於企業領域一站式AI平台的Atlas 800 AI一體機和Atlas AI集群(1024個節點),提供可視化任務和集成管理。

二是統一架構,華為實現了晶片、數據、管理的架構統一。

三是邊緣一體化,華為分別做到了計算、存儲、網絡一體化,軟硬體一體化,供電、UPS一體化。

提升運營效率,加速行業智能化再造

華為過去已經將智能計算落地到多個領域,智慧城市、交通、金融、製造、安防、醫療等等,華為自身也是智能計算的受益者。

華為智能數據中心節能8%,運維效率提升30%,華為的基站安裝效率提升18%,其智能生產的質檢人力成本也大大減少,同時成品率和裝箱率均大幅提升。

在華為智能園區中,智能計算賦能於人臉識別、車牌識別、智能交通、園區監控和移動辦公等方方面面。

通過引入AI技術並實現端雲協同,智能計算還幫助華為雲從傳統雲時代步入智能時代。

同時,智能計算使得資源利用更精細,比如對電梯運行進行智能調度、對工程安裝進行智能驗收等,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利用資源、避免浪費。

智能計算還有助於保護環境,比如通過對秸稈燃燒和污水排污進行實時監控報警,分別可以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污水排放量。

基於智能計算,華為對內提升運營效率,對外則推動傳統行業升級和加速行業智能化再造。

智能計算在語音客服、貸款審核、線路巡檢等多個業務都有助於普及AI技術、降低人力成本。

以金融行業為例,華為的智能OCR識別有助於精準識別票據表單,其超融合架構便於實現資源集中管理,其開放平台有助於加速業務雲化。

邱隆還提出華為智能計算的「小目標」,要在未來五年讓行業AI普及率提升50%。

除了普惠行業,智能計算還助力政府及公共事業、交通行業實現智能化轉型。

比如華為攜手依圖科技開啟「新安防時代」,華為還幫助深圳交警基於Atlas硬體平台構建了城市「交通大腦」,提升深圳主要道路通行能力和違章圖片識別效率。

重視AI生態建設,合作共贏

華為中國地區部總裁魯勇描述了華為的新願景:「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他介紹到,華為堅持以客戶為中心,未來要與客戶和合作夥伴共同打造一個「技術+生態」的雙輪驅動的商業模式,來迎接未來智能計算千億的產業規模。

作為基礎設施的提供者,華為要建立更強大的AI生態,希望為合作夥伴、高校和開發者提供更多支持,共贏AI時代的紅利。

在商業方面,華為通過技術合作與行業合作,深入到更多細分領域。

在高校生態上,華為在全國建設200個教學實驗室,培訓500位高校教師,舉辦6場教師研討會,並舉辦全國性學生競賽。

在開發者和建設上,華為加入TVM開源組織和ONNX開源組織,並發布MindSpore框架。

華為計劃投入10億元培養100萬開發者,開放超過1000個免費雲服務開發環境,發展100+合作夥伴,共同拓展千億元的市場空間。

對於今天華為正式推出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片,邱隆也談到了生態建設問題。

他認為,ARM用起來的最大問題是生態,現在華為正在和其他做ARM處理器晶片的公司一起做大這個蛋糕,還沒有達到分割蛋糕的程度,華為也歡迎業界更多的合作夥伴加入到生態中。

結語:華為智能計算全面出擊

全產業對智能化應用的需求持續爆髮式增長,無人駕駛、機器人、可穿戴設備等新興產業離不開智能化基礎設施的支持,許多傳統行業亦從傳統的工業生產邁向「+智能」生產方式,全球數據中心正在快速擴張,計算的疆界正在被打破,智能計算的價值將釋放到任何需要算力的場景。

依靠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在AI領域的早早布局,華為以超快的節奏豐富智能計算的版圖。

從晶片、工具、框架、平台、硬體、網絡到雲服務,華為已經構造了雲邊端三位一體的全棧全場景智能計算新框架,並積極擴張其生態圈,在AI時代加碼其自身競爭力。

在整個產業推進智能化的進程中,華為將扮演愈發關鍵的角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華為發布智能計算新戰略 首次公開自研ARM處理器

眾所周知,在消費者業務之外,華為還有表現強勁的運營商業務和企業業務,華為伺服器就是其中一個分支。在人們手中的智慧型手機功能越來越豐富的同時,伺服器也在不斷根據時代特點進化,從伺服器到雲再到邊緣,...

華為公布智能計算新戰略公布

12月21日消息,華為今日宣布華為伺服器(產品線)升級為華為智能計算業務部。 華為集團目前有運營商業務BG、消費者業務BG、企業業務BG和華為雲BU四大業務集團,華為伺服器產品線原為企業業務BG...

華為智能計算戰略首次公開 多款晶片亮相

雷鋒網12月21日消息,華為智能計算大會暨中國智能計算業務戰略發布會正式召開,繼5月份在北京宣布其基於「無邊界計算」戰略的智能計算業務布局後,華為再次提高了AI算力層面的競爭,將IT產品線中的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