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編年史中消失的 2013 年,以及它與高通前世流傳的因果:寫在小米晶片發布之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小米官方的編年史中,2013 年完全空白。

更確切地說,從 2012 年 12 月至 2014 年 11 月,有 23 個月的時間沒有任何記錄。

但這並不代表著小米在坐吃山空。

相反,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對小米後續發展影響深遠的事件。

小米和高通,一個是大眾數碼消費品牌,擁有數千萬為「性價比」買單的粉絲,一個是上游半導體晶片供應商,持有大量基礎通訊專利,無人可以撼動。

在成長和擴張的過程中,小米非常善於利用其他品牌光環為自己加分,諸如「全球頂級螢幕供應商」、「一流代工廠」、「全球頂級處理器廠商」之類——這其中就有高通的身影。

撩撥起第一批粉絲的小米手機一代,所謂奧氏體 304 邊框的小米 4,梁朝偉代言的小米 Note 2,甚至前段時間亮相的初音未來版紅米 4X,它們使用的處理器均來自高通。

高通這家在全球3G、4G乃至未來5G的通訊市場掌握著核心專利和重大話語權的公司,成了小米品牌鍍金和早期榮耀的一部分。

然而,幾乎在小米與高通的合作進入到「水乳交融」的高潮的同時,一個新的計劃在暗中啟動了。

今天,在小米宣布它的首款自主智慧財產權處理器——「松果」即將問世之際,我們看出了小米與高通之間所有恩怨情仇背後,流傳的所有前世與此刻的因果。

沒有高通,小米就無法「為發燒而生」

「為發燒而生」。

這句小米賴以成名並席捲市場的口號背後,高通供應的處理器功不可沒。

2011 年 8 月 16 日,小米在北京 798 藝術區發布了旗下第一款手機產品小米一代。

發布會進行到 6 分 45 秒,雷軍便迫不及待地宣布,「小米手機是國內首款雙核 1.5GHz 的智慧型手機。

「雙核 1.5GHz」 指的就是當時高通的高端晶片產品 Snapdragon MSM8260。

(當時還 Snapdragon 還沒有中文名,2012 年 2 月 23 日正式確立為「驍龍」。

這也成了小米手機一代及幾乎所有後續產品的最大賣點。

在那場處女秀的發布會上,單是處理器部分的技術指標和性能。

雷軍就花了10多分鐘介紹。

「不服跑個分」的小米傳統,也是因此而來。

頂級性能配上 1999 這個在當時極富衝擊力的價格,不僅在發布會選場贏得了陣陣掌聲,同時也持續為小米收割了一茬又一茬用戶。

2012 年 8 月亮相的小米 2, 延續了「高通最高端處理器」+「1999 元人民幣」的高性價比配置。

這一次,小米拿到了高通當年旗艦處理器 APQ8064 的全球首發,時任高通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裁的王翔親自上台為小米 2 背書。

一個常被引述的細節是,雷軍整場發布會三次感謝高通等供應商。

而這時,高通也已經成為小米眾多的投資方之一。

誰又能想像,力主促成小米對高通投資,並親自為高通新款旗艦處理器的全球首發給小米站台的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會在3年後加盟小米。

消失的 2013 年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小米官方的編年史中,2013 年完全空白。

更確切地說,從 2012 年 12 月至 2014 年 11 月,有 23 個月的時間沒有任何記錄。

但這並不代表著小米在坐吃山空。

相反,這段時間裡發生了很多對小米後續發展影響深遠的事件。

第一件事,2013 年 7 月為以後小米手機銷量貢獻半壁江山的紅米手機發布,處理器供應商為聯發科。

這也是小米首次使用高通以外的處理器產品。

不過根據日後雷軍披露的消息,聯發科當時只是備選,首選方案則是英偉達的 Tegra 2(雙核 A9),只不過後來因為優化和兼容性問題不了了之,轉而採用了聯發科的 MT6589T。

此後,為了吸引這個當時風頭正勁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聯發科不惜把其初出茅廬志在高端手機市場的 Helio X 系列產品「下放」給紅米系列,不惜得罪另一合作夥伴——魅族。

第二件事緊接著發生在次年小米主推的旗艦產品小米 3 上,雷軍首推搭載英偉達 Tegra 4 處理器的移動版,而對同時「兼顧」的使用高通驍龍 800處理器的聯通和電信版,雷軍並未給出的具體上市時間。

此次上台背書的也換成了英偉達 CEO 兼聯合創始人黃仁勛。

在去年 7 月份(2012 年)的時候,我看到國內包括台灣的供應商們提供的產品的性能越來越好,越來越接近國際水平。

我當時就在想,我們有沒有機會做一款非常好的千元機。

雷軍上面這段話中所說的台灣供應商就是聯發科。

聯發科和英偉達的登場,意味著小米「去高通化」的開始。

而根據雷軍的說法,在2012年小米2發布拿到高通最新款驍龍處理器的全球首發,雙方合作唇齒相依的那一刻,小米已經籌劃著拆高通的台了。

這無法不導致小米和高通互生嫌隙。

小米 3 發布後,當時的報導顯示,高通副總裁兼風險投資中國區總經理沈勁只談電視不說手機,與小米 2 發布時的賣力幫襯反差明顯。

而由於英偉達移動晶片後勁不足,小米與英偉達的合作很快就轉移到了平板電腦上,再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但不可避免的是,小米與高通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微妙。

而這消失的 23 個月裡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暫且按下不表。

用聯芯的技術,挖聯芯的人

2013 年 12 月,晶片研發項目啟動

2015 年 4 月,前端設計完成

2015 年6 月底,進行流片

2015 年 9 月,回片,亮屏、第一通電話、第一次跑通 Android

……

2016 年 12 月 1 日,S1 軟體 Ready

小米松果發布會前的預熱 HTML 5 海報中,藏著這麼一段小米晶片的研發歷程。

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往回推算。

當時正是小米與高通關係發生轉折的一年。

在小米3發布會上,小米把鎂光燈給了英偉達的CEO黃仁勛,對高通驍龍800處理器版的小米聯通和電信版手機上市時間不置可否。

為此,高通副總裁沈勁甚至隔空喊話雷軍:「都是用我們在那個時間點最好的晶片,相信小米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不過這事確實不能全怪小米。

當年小米 3 高通驍龍 800 版的難產,著實把雷軍和小米擺了一道。

直到 2013 年 11 月 9 日,雷軍才通過微博宣布搭載驍龍 800 處理器的小米 3 預計12 月中旬上市。

而這或許可以部分解答了為什麼雷軍在 2013 年 12 月拍板立項晶片研發。

小米做晶片的第一筆技術啟動資本是購買國有企業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的技術專利。

2014 年 11 月,小米旗下松果科技與大唐電信旗下聯芯科技簽署了《SDR1860平台技術轉讓合同》,正式以 1.03 億的價格得到了聯芯科技開發和持有的 SDR1860 平台技術。

2015 年 6 月 14 日,小米和聯芯的結晶終於問世了,這就是紅米2A,該產品搭載了聯芯 LC1860C 處理器,其餘配置和高通驍龍 410 版紅米 2 基本相同。

這款售價人民幣 499 元的產品在上市三個月的時間裡,銷量迅速超過了 500 百萬台。

這是小米與聯芯合作的開始,小米也用與聯芯的合作,再次將了高通一軍。

此後,小米使用聯芯核心技術的「自主」晶片研發就提速了。

不過,研發小米處理器的北京松果電子有限公司並非是小米與聯芯合資的企業,而是小米獨資,註冊資本 2.5 億人民幣。

此後,作為晶片核心技術的授權方,聯芯對小米的進一步貢獻,恐怕就算是要被小米挖走了不少研發人員了。

不過,小米對合作夥伴一貫是這麼做的。

在產品層面,現有的消息顯示,即將亮相的松果晶片是一款定位中端的產品,採用 8 核 A53 架構,性能大致與聯發科 P10 處在同一水平。

傳聞中,小米同時還在開發一款高端產品,A73+A53 架構,用於旗下高端手機。

挖角高通中國的掌門人

2015 年 2 月,僵持了 14 個月的「反壟斷案」落地,高通在中國認罰 60 .88 億元。

4個月後,小米公司宣布重大人事任命,美國高通前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王翔將加入小米公司擔任高級副總裁,負責戰略合作與重要合作夥伴關係。

雷軍當時表態:「隨著王翔的加入,小米和包括高通在內的戰略合作夥伴之間的關係會進一步加強。

有傳言稱,王翔離職加盟小米與當時大環境的變化和高通在中國面臨的被動局面有很大關係。

不過王翔與雷軍淵源頗深,在小米創業初期,也是王翔親自促成了高通對小米的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王翔在高通任職 13 年,在半導體和通信領域擁有 20 餘年的工作經驗。

從這些資歷來看,他的加入為小米在晶片研發、供應鏈、產權技術上提供了重要資源。

而值得注意的是,王翔加入小米的時間,正是小米「自主研發」的松果處理器進入流片階段的關鍵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與高通的蜜月期,一直為小米站台的高通內部人士是當時的高通大中華區總裁王翔;而當小米與高通出現嫌隙,負責隔空喊話的高通內部關鍵人物則是高通全球副總裁、風險投資中國總經理沈勁。

而在王翔離開高通轉投小米之後,高通內部再也沒出現過積極為小米主動站台的任何人。

「新的一頁」

2017年2月28日,小米旗下的松果晶片就要發布了。

小米官方的宣傳資料上,說這是「新的一頁」。

用這四個字來形容即將發布「自主研發處理器」的小米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小米和高通的關係也將因此變得更加複雜。

不僅僅是小米,還有其它的合作夥伴。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投資小米,並且將一代旗艦機處理器交給小米做全球首發的高通,被小米一邊合作一邊挖角。

而採用了聯發科MT6589T處理器的紅米手機,和英偉達 Tegra 4處理器的小米3手機,包括它們背後一段長達近2年的歷史,在小米官方的編年史上,變成了一段空白。

在自己的晶片出來之前,小米不願意提這段歷史,之後願意不願意提,或者是怎麼提,我們並不知道。

而小米將如何處理它曾與大唐電信旗下的聯芯科技簽署技術轉讓協議的這段歷史,我們尚且不知道。

畢竟這段歷史關係到小米如何解釋它「新的一頁」,究竟是從哪兒掀開的。

不過。

有著數十年的基礎通訊專利積累的高通依然掌握著龐大的話語權。

2014 年底,愛立信對剛剛進軍印度市場的小米提請專利訴訟,申請禁售,小米之所以度過危機,仰賴的正是已經與小米互生嫌隙的高通。

儘管如此,這也恐怕很難動搖雷軍做晶片的決心,因為華為海思麒麟就是一個成功的示範。

但願今天之後,小米編年史中這段缺失的有關晶片和處理器的歷史,可以部分補齊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