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去歐美已開發國家發展市場的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此前,小米手機無法進入歐美市場最主要的壁壘還是因為專利,這個問題應該說到現在仍然沒有解除。

    早在2014年小米加速進軍印度市場之時,就一度遭遇到愛立信的阻擊,但當時小米利用「高通傘」的反向專利授權,重新打回了這一市場。

在專利方面,小米手機的處境可能會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很嚴峻,因為它所要迎戰的同等以上體量的勁敵包括蘋果、三星、華為、OV等,各自擁有強大的專利優勢。

近年來,小米開始著重加強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但也可能面臨新的問題。

首先,在「高通傘」的保護之下,小米可以躲避開很多底層通信專利方面的訴訟,但未來隨著「澎湃」晶片的面世,小米手機使用的所有技術都要師出有名才行。

其次,在華為通過「海思麒麟」逐步擺脫高通的情況下,擁有大量核心專利技術的華為實則也在躲開「高通傘」,同時,華為還將成為5G技術的主導者,並與愛立信進行交叉專利授權,這使得小米極可能落入華為專利技術這張大網,在2016年,華為就曾對三星提起過4G專利的起訴。

最後,像小米這般體量的手機廠商,一旦進入歐美市場,必然會被眾多競爭對手和專利所有者盯上,如果不能提供完整的專利的證明,麻煩會比銷量更多,甚至不排除華為等中國企業會拉下臉皮在歐洲國家政府起訴小米的可能性。

  • 與此同時,在其它技術和協議上,由於MIUI基於開源的安卓系統開發,卻過多地修改了其原生API,致使MIUI與Googlepaly提供的app嚴重不兼容,在小米仍然未加入Google的OHA聯盟的前提下,歐美的小米用戶很難流暢地使用安卓平台。

其實,除手機和平板之後,小米早已進入歐美市場,小米手環就曾引發廣泛歡迎。

最新消息是,小米之家將在2017年10月正式開進希臘。

但整體上,小米對開拓歐美市場是相當謹慎的,部分原因估計仍然是專利技術的不自信。

相比較一加的銷售規模,小米所獲得的市場關注會大很多,也更危險,而一加擁有高通和OV的專利加持,從起訴層面上,也暫時入不了專利大牛企業的法眼。

要知道,整個2016年,一加的銷量也不過250萬台;再以60%的海外銷售比例計算,大約為150萬台;再以一加至少進入的36個國家地區而論,每個市場平均只有4萬左右的供貨,基本上是一個廣撒網的模式。

專利和Google因素,再加上供貨能力,是影響小米手機進入歐美的三個最重要原因。

但我還想再補充另外幾個方面的信息,以分析小米對海外市場的認識。

  • 第一小米作為國內最早成功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之一,其最初幾年的市場策略應該並且事實上也主要是放在國內市場的開發和鞏固上。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國市場的成敗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在2015年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進入中場戰事之前,並不應該過多關注海外市場,特別是對小米這種需要做好供應鏈整合併補齊技術短板的企業,更是如此。

  • 第二,基於小米的品牌與價格定位而言,小米的利潤空間決定了其無法為手機支付高額的專利費用,因此,小米的海外戰略選取的是一種很討巧的方法,踩的都是灰色地帶。

    既選人口大國,也選地緣相近,最後選經濟水平不高。

    於是,印度、印尼等南亞東南亞國家就成為小米手機海外開拓的第一梯隊。

    畢竟,印度的人口幾乎就相當於2個歐盟,印尼的人口總量已經可以接近美國,如果能掌握這兩大市場,不僅遠勝於攻下了整個歐美市場,小米也完全可以依靠「物美價廉」再造一個它最早在中國實現的「小米神話」。

    所以,小米的兩任全球副總裁都來自印度也不足為奇了,而印度也成為小米的第二大市場。

  • 第三,小米較為倚重線上的銷售模式,並不適合歐洲電子產品消費的特點。

    歐洲消費者更信任線下實體渠道,這恰恰是小米早期所不願意和不具備的,同時,歐洲人對手機質量要求嚴苛,注重售後服務,換機率低且會選擇返修。

    唯一,對於小米利好的消費心理,可能是歐洲人對中低端價位手機的熱衷。

  • 第四,也是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的一點,就是小米的團隊文化和合伙人結構,部分缺乏海外布局的先天意識與能力。

    作為創始人的雷軍本身屬於典型的中國商業精英,「Are you ok」的雷氏英語之外,此前,雷軍一手創立的企業都沒怎麼出過海,卓越還沒走出去就被收購了,金山也沒有。

    而其它幾位合伙人雖然具有跨國企業的經歷,但主要從業過程還是在中國。

    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合伙人之前多數是做IT軟體出身,軟體的特點決定了這些人並不需要過多接觸和建立渠道、供應鏈關係,這或主動或被動地影響了小米最早的銷售模式選擇,也意味著小米不僅在國內渠道關係薄弱,在國外更無渠道基礎。

    而反之,華為的通信設備業務已經在歐美深耕多年,渠道的借用十分簡單;OV有步步高的海外渠道做基礎;甚至一加之所以敢於預先進入海外市場,也與劉作虎早年在美國力推oppo藍光機並接手oppo全球營銷系統有關係。

    海外硬體供應鏈、銷售鏈的積累和沉澱,是小米一塊隱形的短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米借力諾基亞,歐美市場能否吃的開?

今天,關於小米和諾基亞合作的消息可謂是引起了眾多網友熱議,畢竟曾經手機市場的一哥與新興的手機廠商之間的這一次「戀愛」爆點十足,同時諾基亞作為老牌手機廠商,又是全球領先的通訊設備服務商,在通訊技術...

印度市場開始用專利規範市場競爭行為了

諾基亞對華為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指控華為和華為終端在美國侵犯其三項涉及4GLTE通信專利;2016年6月,高通對魅族提起十餘項訴訟,控告魅族專利侵權,而後在10月14日高通在美國、德國和法國針對魅...

小米國際化,還要克服哪些困難?

在海外市場,儘早實現國際業務占全部收入一半。」2015年的神曲《Are you OK》似乎還在耳邊迴響。三年前,小米的海外業務就像雷軍的英語一樣被飽受爭議。但現在小米能夠上市,海外業務要記上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