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稅、微軟稅、三星稅:技術帝國的控制力和渠道商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摘要:技術賺錢沒有秘密,就是讓自己牛到無可替代,但這個世界不會有永動機

本文系槓桿遊戲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

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撰文|張銀銀

蘋果再次宣戰全世界!

該公司近日對開發者相關文件進行了更新,正式明確指出,所有的用戶打賞支付也必須使用蘋果官方支付渠道,並且向蘋果支付分成。

否則,蘋果將會對相關軟體下架處理。

這意味著,不僅僅微信打賞,所有移動直播軟體(用戶打賞主播是主要的營收模式)和手機聊天軟體,如果不遵守蘋果的規定,都可能在App Store里「消失」……蘋果為何如此強勢?

1、蘋果稅真不是吹的,一本萬利!

眾所周知,過去,蘋果App Store的付費軟體,蘋果都要收30%的佣金。

這就是大家所說的蘋果稅。

不收蘋果稅的行業也有,線下業務或者實體產品:如淘寶、天貓、京東、亞馬遜,還有旅行產品,滴滴、Uber、機票酒店預訂等。

如果這些業務被徵收30%的蘋果稅,沒有誰扛得住,還賺啥錢?

所以,他們有自己獨立的支付網關,不受蘋果約束。

拋開這些不談,虛擬經濟盤子越來越大,蘋果稅也越來越讓蘋果喜出望外。

就在不久前的6月初,蘋果公司宣布,其應用商店(App Store)自2008年上線至今,已經向開發者支付了超過700億美元分成。

也是6月初,槓桿遊戲注意到,《福布斯》網絡版刊文指出,App Store 2017年給蘋果帶來的營收可能會突破100億美元。

《福布斯》的分析認為,在過去的5個月中,App Store給開發者支付了100多億美元,這就意味著用戶同期在App Store花費的總開支達到了143億美元。

因此,蘋果公司在最近五個月從App Store獲得的收入的應當是43億美元。

如此一算,2017年,蘋果從App Store獲得的營收確實將達到100多億美元。

而在過去3年,App Store為蘋果公司帶來的收益是節節攀升,如下圖:

圖1.過去3年App Store為蘋果公司帶來的收益 製圖|槓桿遊戲·張銀銀

可見,過去3年來,蘋果從App Store獲得的收入增速之快。

而打賞,無論在微信平台,還是在直播領域,都是中國網際網路領域回報作者、網紅的一個特殊方式。

他不是直接的虛擬購買消費,而是消費者的自願行為,甚至是一次性的,但又確確實實是一種非實體的付費。

微信和各類直播等平台的打賞總金額,肯定是越來越多。

蘋果想來分一杯羹,不奇怪,從用戶最多、最活躍的微信開始干起,不難理解。

2、蘋果的租值控制,意欲藉此掌控、黏住用戶和開發者

兩個月前,蘋果就逼停了iOS版微信公眾平台讚賞功能,鬧得滿城風雨。

蘋果當時對此發表的評論是,微信公眾號讚賞功能關閉,並不是蘋果逼停的,微信本來可以跟其他App開發者一樣向蘋果分成。

按照蘋果的意思,是微信不守規矩,不願意向蘋果支付30%的分成。

但,如上文所述,打賞是否應算做一種常規意義上的虛擬購買消費,本身值得探討。

但結果是,騰訊做了讓步。

毫無疑問,在逼迫用戶在微信和iPhone手機之間選擇問題上,騰訊還不敢。

很多人批評蘋果這是爛用壟斷,但客觀來說,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是壟斷的基礎,而蘋果並未壟斷智能機市場。

甚至可以說,iPhone的份額在我國反倒是縮小的。

不管哪個口徑的研究和統計,安卓系統的手機在我國智能機市場份額中,都在80%左右。

且,勢頭依舊是上升。

相反,iPhone在不少時候的占比反倒還下滑。

這能叫壟斷嗎?

反倒是這次的「受害者」微信及背後的騰訊公司,和他的對手阿里、網易等之間,互相絞殺、封禁對方。

微信才真的是我國社交軟體里的壟斷者,可上述行為為何沒被判定濫用壟斷?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蘋果(包括iPhone在內的電子產品)因為極端簡潔美學,多年的積累讓部分消費者不僅是在買一台iPhone,而是購買一種生活方式,獲得一種情感需求。

所以,iPhone乃至蘋果的不少產品都具備了很多粉,無論在全球其他地方,還是中國。

讓其具備了高於同類型產品的收益——市場占比並不壟斷,但利潤卻占到同業90%。

正是因為這一點,槓桿遊戲認為,蘋果建立起了真正的生態,全球極大的用戶群+情感紐帶。

不僅iPhone超高利潤,App Store也成為其特殊的盈利途徑。

因為蘋果願意和移動應用開發者分享收益,開發者也傾向優先開發iOS。

完美的閉環,有人消費,自然有人開發。

而眾所周知的是,蘋果最重要的硬體產品iPhone陷入了下滑當中,其他硬體也處於下滑或者原地止步中,去年蘋果的銷售收入出現了十多年來第一次下滑。

2016財年的數據顯示,iTune、軟體及服務占蘋果收入僅11.29%,硬體收入iPhone占63.39%,Mac占10.59%,iPad及其它占14.73%。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蘋果為何要更加重視服務業務,而App Store是蘋果最重要的服務產品。

微信和直播軟體的打賞,或許不能給蘋果帶來很多收入。

譬如微信,關閉了針對iOS用戶的打賞。

但蘋果嚴肅紀律的意義在於,讓所有App明白,只要在蘋果App Store里的下載越多、付費越多,用戶越不願意換其他手機;如果社交軟體霸主微信都服軟,必須交30%的蘋果稅,那這個市場註定無比「規範」、「公平」——所有App開發者還需要擔心什麼呢?只要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就可以和蘋果一起共榮、共賺。

這就是所謂的租值,進而在生態體系中舉足輕重,掌握權力。

這和傳統零售業巨頭向品牌入場、上架收取費用,或分成一個道理。

之於蘋果,軟體開發者開發了越多、越好的App,消費者為此的付費越多,換其他品牌機的可能就越小,也就增加了消費者的粘性,反之亦如此,這是一個良性的閉環。

3、蘋果稅、微軟稅、三星稅、任天堂稅:技術帝國的控制力和渠道商業模式!

任何商業領域的巨頭,特別是技術領域的巨頭,一旦在某個領域產品上形成霸主地位,不一定是壟斷,相關鏈條上的企業必定都要「交稅」。

專利付費這是最普遍的。

譬如,在PC作業系統市場上絕對的壟斷霸主微軟,每一套軟體都那麼貴,這就是微軟稅。

更不用說谷歌,全球智能終端的出貨量早超過了PC,安卓系統為谷歌帶來的收入,比全球所有安卓機生產企業賣手機的利潤還嚇人。

畢竟,安卓機生產商的利潤加起來只占智能機利潤的10%,其他都被蘋果拿走了。

而整個安卓機市場,大部分企業除了給谷歌付費外,還要在面板、各項硬體上付出大量的「稅」——因為他們很少掌握專利技術。

譬如,我們的OPPO、vivo、小米、華為再牛,在三星面前,特別是高端機方面,還得交三星稅。

就像我們電視企業,夏普稅、索尼稅。

同樣,三星如此之牛,一些領域也要受制於微軟。

所有技術巨頭,和零售業鋪貨、上架費用一樣。

蘋果公司必定要謀求自己的控制力和收入最大化。

就說騰訊或者過去的盛大,在我國遊戲分發領域,不是也如此。

對了,還有曾經的全球遊戲機霸主任天堂,也是又賣硬體,又做平台吸引軟體。

渠道強,技術又強,不賺錢都難。

生意必定有規則,輕言對錯、是非未必有意義。

所謂店大欺客,一定如此嗎?

下架還是妥協,微信不傻。

當然,蘋果今天是在最大程度利用其生態講故事、賺錢,比樂視更有資格這麼做。

他有全世界智能終端,不僅僅是智慧型手機最牛的軟體應用分發渠道,有全世界最高凈值的消費者。

更厲害之處在於,通過槓桿遊戲上文分析,蘋果的租值控制,建立起了掌控和黏住用戶、開發者的閉環。

但即便如此,資本市場對蘋果的看法還是不夠高。

儘管其盈利能力讓人高山仰止,但往往還是被人當做一個消費製造業產品的高科技企業,而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

只有激活用戶,激活用戶的消費慾望,才能和用戶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捆綁住App Store的所有軟體和線下企業。

蘋果支付即是這個目的,強化和嚴格30%的蘋果稅亦是如此。

從這個角度,我們更能理解蘋果有自己的壓力。

技術賺錢其實永遠沒有秘密,就是讓自己牛到無可替代,但這個世界不會有永動機。

「槓桿遊戲」已入駐以下平台

微信、天天快報、財新網、知乎、一點資訊、百度百家、WiFi萬能鑰匙、今日頭條、網易新聞、新浪財經頭條、搜狐新聞、介面、UC雲觀、脈脈、新浪微博、分答、房產圈、環球老虎財經

分享,也是另一種讚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