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VR元年」實至名歸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7年終於到來,VR也迎來了新的一年。

而被稱為「VR元年」的2016已經悄然過去,不得不說去年是虛擬現實飛速發展的一年,各大科技巨頭紛紛入駐、種種VR頭顯井噴式增長,層出不窮的創業團隊投身其中,風險資本不斷注入VR產業,2016作為「VR元年」被寄予厚望。

「VR元年」到來

而在下半年之時,VR資本市場「驟冷」,虛擬現實行業從開始的狂熱回歸到理性。

在新年伊始的時刻,仔細回顧一下過去的一年,那麼所謂的「VR元年」到底怎樣?還存在哪些問題?是否真正名至實歸呢?

國內「資本寒冬」來臨 初創團隊問題顯現

就在VR產業獲得資本追逐,整個行業突飛猛進時,資本寒冬也悄然來臨,2016年下半年開始,就有一些VR初創團隊被媒體曝出面臨欠薪、裁員等問題。

資本開始瘋狂湧入VR領域的時刻是從2015年底到2016年初,據數據顯示,僅僅在2016上半年,VR領域的投資就有38起,投資規模達15.4億元。

而到了第三季度,VR行業僅有20家企業獲得融資,總體規模約5億元,相較於第一、二季度大幅下降。

「資本寒冬」來襲

這一現象的出現,與去年上半年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有關,叫停上市公司的跨界定增涉及到網際網路金融、遊戲、影視、VR四個行業,直接導致大量公司被迫撤出、並開始理性對待VR初創公司的投資。

加上前期VR資本市場的狂熱,估值普遍高於自身價值,不少機構對VR行業投資變得異常謹慎,所以出現了所謂「資本寒冬」的到來。

「資本寒冬」背景下,一些準備不足VR初創公司也開始出現一些問題。

2016年下半年,VR內容研發企業米多娛樂被媒體曝出欠薪傳聞,稱米多娛樂的員工及離職員工被欠薪長達半月-4個月之久,並最終申請了勞動仲裁。

與此同時,VR頭顯公司眾景視界,也被媒體曝出拖欠員工工資。

當然,此類新創建的VR團隊由於自身經營出現一些問題,儘管國內VR市場依舊火熱,但仍對整個行業產生一定影響。

與中國的「資本寒冬」不同的是,全球範圍內VR/AR依舊火爆異常,美國在VR/AR市場的投資增長也沒有放緩和停止。

據Digi-Capital權威報告顯示,美國虛擬(增強)現實產業在一年的時間內,投資額累計達到23億美元。

也許國內的「寒冬」只是資本暫時調整造成的,伴隨著全球VR/AR的火熱,VR行業還將迎來新的春天。

硬體設備扎堆湧現 高端低端競相爭

在過去的一年,與VR有關的消息總是伴隨著硬體的發布。

從2016年初的Oculus Rift、HTC Vive一直到去年秋天才發售的PSVR,VR巨頭廠商的消費級開始逐一亮相。

隨著高端VR頭顯的推出,一體機,VR眼鏡,手機盒子也紛紛湧現,整個VR硬體市場呈現出品種眾多與魚龍混雜的局面。

各種VR設備

高端頭顯配備下來價格昂貴

消費級VR設備的落地,使得普通消費者可以接觸VR產品。

高端頭顯作為硬體代表,更是起到帶頭作用,但是,廠商的供貨不足以及有意而為之的飢餓營銷手段,在刺激消費的同時也放大了用戶的市場需求。

HTC Vive頭顯

說到VR就不得不提三大頭顯,而作為VR高端頭顯,這三款頭顯的價格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並不低。

其中,HTC Vive售價最高達到了799美元,其次Oculus Rift售價599美元,最便宜的是PSVR僅售399美元,不過並不包括PS Camera和PS Move。

別忘了,PSVR需要搭配PS4才能用,而PS4的薄版PS4 Slim在日本的售價為25000日元,升級版PS4 Neo的售價為45000日元。

PS VR頭顯

玩PSVR需要PS4,而Oculus Rift和HTC Vive配套的必須是桌上型電腦。

對PC主機的要求是,最低配置的處理器要求英特爾酷睿i5-4590或更佳,顯卡要求英偉達GeForce GTX 970/AMD R9 290或更佳,再加上其他的配件,價格能輕輕鬆鬆飆到1000美元以上。

當然,這些都是起步價,如果玩家想要更好的體驗效果,還是需要在硬體方面加錢的。

對於大眾消費者,如果說三大頭顯的價格還能夠接受的話。

那麼除去頭顯外,不論是主機還是各種配套,林林總總加起來之後的價格絕對會嚇退一批人。

移動VR產品體驗效果不佳

除去高端產品不談,更多消費者接觸得VR硬體多是移動VR產品。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移動VR產品承擔了VR啟蒙的任務。

不過,自從谷歌的CardboardVR紙盒上線後,眾多小廠商的移動VR頭顯紛紛上市,一時間移動端VR的種類變得繁多複雜,質量上更是有著天差地別。

谷歌CardboardVR

不過,移動端VR產品的價格相對於高端頭顯來說整體較低,其中VR盒子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青睞的對象。

與其他VR產品相比,手機 VR 盒子擺脫各種數據線的束縛,更加自由,隨時隨地進入虛擬世界。

在價格上更是成為不少消費者體驗VR的第一低成本選擇。

拿谷歌Cardboard來說,價格不過10元人民幣,相當於一頓飯的價格,任何人都消費得起。

當然,低價的VR產品帶來的是效果奇差的VR體驗。

渣像素、畫面模糊、眩暈、佩戴不舒服等問題接踵而來,不少人在體驗幾次後,就將VR盒子打入冷宮。

有人認為手機VR盒子帶給大眾的低劣體驗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VR行業的發展,低廉產品帶來的體驗效果使消費者在首次使用後對VR失去信心,拉低了復買率使得VR成為一次性消費。

種類繁多的VR頭盔

不論怎麼說,價格低廉的手機盒子在2016年得到了數量上的巨大爆發,雖然體驗效果不佳,還是使得消費者真正接觸到了VR這一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一些良心廠商諸如暴風魔鏡、大朋、小宅、極幕等在VR硬體爆發的大潮中成為了中流砥柱,以其優質的產品在硬體市場贏得一席之位,這些良心廠商並沒有走價低質廉的路線,而是將用戶體驗放在首位,還原最真實的虛擬現實。

消費市場熱情降低 銷量不及預期

其實,2016年的VR市場上,每個月都有不少VR硬體商和應用平台湧現,同時行業競爭趨於白熱化,整個VR市場呈現出火爆的態勢。

仔細想一想,在火爆的市場態勢下,VR被多少消費者認可了?有多少人真正消費了呢?

VR頭盔的銷量到底如何呢?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大型VR公司公開官方數據。

不過,權威數據分析機構SuperData對一些國際大廠的VR頭盔2016年銷量進行了一個預計:

谷歌紙盒眼鏡: 84,400,000

三星Gear VR: 2,316,632

PS VR: 745,434

HTC Vive: 450,083

Oculus Rift: 355,088

谷歌Daydream: 261,083

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到品牌移動端VR銷量確實不錯,其他種類繁多的手機VR盒子銷量也是一片火爆。

從淘寶數據和各地廠商的銷量來看,國內的手機VR盒子銷量不下於1000萬台。

三大VR頭顯

而在三大頭顯中,索尼PS VR表現最為突出,銷量幾乎達到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總和。

不過在此之前,業內曾對PS VR寄予厚望,預計2016年銷量將達到260萬台,與銷量預期的75萬台相比,預期與現實兩者相差甚遠。

當然,正如索尼全球工作室總裁吉田修平所說:「索尼PS VR頭盔在任何市場都是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這也許與索尼銷量不及預期有關。

從2016下半年開始,移動端VR產品的銷售量也開始下降。

一些小廠商表示上半年每個月可出貨50萬台,到了下半年出貨量減少近四成。

從最近的黑色星期五與聖誕促銷來看,移動端VR產品的需求量並沒有像上半年的火爆,銷量都有些「疲軟」。

雖說VR硬體消費市場的熱情開始降低,但是VR硬體更換是有周期性的,同時考慮到虛擬現實畢竟沒有在國內完全普及,多數消費者仍在考慮是否購買,其實,國內VR硬體消費市場仍然龐大,需要進一步拓展。

總結

在過去的2016年里,VR行業經歷了從年初的爆發到下半年理性的回歸,雖然被稱為「VR元年」,但是整個VR領域依舊存在著種種問題。

不論是資本層面的「寒冬」還是硬體設備銷售未達預期,這些也只是VR行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你覺得「VR元年」是否名至實歸?

VR元年必須是2016

之前也沒聽過VR,就是在2016年里,VR才開始火的,真正把VR帶給了大眾消費者。

就憑這一點,2016當定「VR元年」了。

乙方:最多是VR硬體元年

VR體育直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去現場,看電視的話也沒有沉浸比賽的感覺。

目前好的VR設備已經有較好的體驗,為何不試試V看下VR體育直播?一定會有很多驚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