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創新評論|格力電器解「芯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伴隨著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中美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制約」與「反制」的博弈日趨白熱化。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貿易戰爭,也是一場無法迴避的科技賽跑。

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堅體制,對於中國科技應對「持久戰」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有專家指出,當代信息化戰爭實際上就是晶片戰爭,貿易戰首場戰役美國率先對中國發起了晶片戰。

在國產晶片代替進口晶片口號高漲的今天,中國開始紛紛搶跑晶片研發製造。

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就已經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製造和進口大國,據了解目前每年在中國生產的筆記本電腦1.7億部,智慧型手機更是高達15億部,這相當於全球百分之七十的電子科技產品都是在中國生產製造。

但我國卻不是一個電子科技強國,據網絡信息,目前在我國生產的所有電子科技產品中,其最核心的晶片CPU元件幾乎都是歐美國家生產和研發。

在國產晶片代替進口晶片口號高漲的今天,中國開始紛紛搶跑晶片研發製造。

8月31日,華為發布了新一代頂級人工智慧手機晶片麒麟980,成為全球首款7nm工藝手機晶片,手機AI晶片對於各種AI算子能夠以30-50倍左右的速度處理。

格力「造芯」也有了實質性進展。

格力最近成立了全資集成電路子公司,專攻晶片、電子元器件等產品,這也是格力多元化布局的關鍵性一步。

「在(2017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董明珠表示,明年格力空調將率先用上自產的晶片。

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而事實上,目前自主研發的晶片已經量產,這一目標明年完全可以實現。

」8月28日,面對外界對自己做晶片能力的質疑,格力電器(000651.SZ)在官方微信回應。

此前,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多個公開場合表達格力電器要造芯。

不過,格力電器8月14日以10億元成立集成電路全資子公司的消息,上市公司沒有公告。

實際上,早在2015年,格力就已經成立了半導體設計團隊,現在已經可以自主設計空調機主晶片,目前在研製高端的變頻驅動晶片和主機晶片。

相當一部分人不看好格力電器造芯,一定程度是認為格力電器在晶片行業的積累不夠,而要能造出滿足空調或者智能家電用途的晶片,又是一件有技術門檻且需巨額投入的事情。

但格力電器稱,「格力晶片公司不僅要實現晶片自主化,還要走出去,擴大外銷。

8月30日晚,格力電器發布了2018年半年度報告,營收達920.05億元,同比增長31.4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128.06億元,同比增長35.48%,業績再創新高。

格力電器在2018年半年度報告中稱,「格力已掌握了除空調晶片以外製造空調所需的全部核心技術」,為謀求公司的長遠發展和股東長期利益,下一步公司將成立專門團隊穩步推進空調晶片設計領域的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

在行業人士看來,格力電器邁進了一個前景廣闊的領域,若干年後,如果能在智能家居的晶片技術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物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格力電器的價值遠不是一家家電企業所能比擬,但目前,格力電器的造芯之路要通向何方,變數重重。

矚目的造芯計劃

格力電器在一個敏感時期傳出涉足晶片領域之際,曾透露出不分紅,留存資金用於集成電路新產業的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廣的消息。

當時中興通訊正陷於被美國商務部「封殺」的危機,舉國對於國內企業被外企扼住晶片技術的喉嚨感到失落、彷徨,國人更擔心晶片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美國掣肘中國的支點,有關晶片行業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被關注、放大。

華南地區家電企業眾多,美的集團是另一巨頭,對比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在「血統」里有一點很不一樣,格力電器的大股東是珠海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而格力集團是珠海國資委全資控股的企業,如果家電企業中非要選一個作為代表,抱著「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態度去突破高端家電晶片被外企壟斷的局面,格力電器或許責無旁貸。

格力電器8月28日稱,「半導體技術已經不僅僅代表一家公司的技術實力,也不僅是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價值,更是關乎國家安全和企業生存的關鍵。

格力願意在這一領域發力深耕,為做大做強我國的半導體產業貢獻力量。

國內的家電企業大多並不生產白電家電的晶片而選擇外購,董明珠曾公開表示,格力電器每年需要花費40多億元採購晶片。

集邦諮詢分析師張琛琛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IC產業是一個講究規模效應的領域,從設計到投產一款晶片的費用少則千萬元,多則數億元,沒有大規模的銷售量是無法覆蓋掉研發、設備等投入成本的。

」不過,據張琛琛的觀察,近幾年來由於家電產品的智能化趨勢使得對晶片的需求增加,國家大力倡導發展集成電路、自主可控晶片,家電廠商期望通過自研晶片增加產品的差異化,中興通訊禁運事件等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進軍IC設計領域。

翻開國內家電企業的發展史,在晶片領域的布局並不是空白的。

除開海爾早在2000年成立了集成電路公司,格力電器在2015年成立半導體設計團隊,2013年,長虹和中科院聲學所聯合發布中國首款複合型智能語音晶片,當時長虹透露,這一款晶片將應用於長虹旗下的電視、空調、廚衛、小家電等智能終端。

2016年,長虹自主研發的變頻MCU控制晶片獲得工信部的「中國芯最具潛質獎」。

2016年,廣東美的製冷設備有限公司與燦芯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立「美的-燦芯(中芯國際)半導體聯合實驗室」,燦芯的股東之一是中國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在與燦芯合作之前,美的和中芯國際聯合中國家電院、清華大學就功率晶片的設計和產業化應用簽訂了四方戰略合作意向書。

康佳集團於今年5月宣布成立半導體科技事業部,這也是康佳首次涉足半導體事業。

今年7月,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對外透露,TCL已經成立半導體晶片集成電路的投資產業基金,主要投資目標是晶片設計項目。

李東生對於家電企業跨足做晶片的做法態度保守,設計晶片或許能可以嘗試,但是製造晶片的話,工廠投資太大,不是一般企業所能承擔。

格力電器透露,集成電路全資子公司目前專注設計,是純晶片設計公司,生產由代工廠代工,並不排除未來格力具備獨立自主製造晶片的可能。

生態遐想

從已經披露的工商資料來看,集成電路子公司的管理層仍是格力電器人士出任,董明珠任董事長,格力電器副總工程師李紹斌任董事兼經理,格力電器總工程師兼副總裁譚建明任董事,格力電器技術人員梁博任經理,格力電器財務部人員廖建雄任監事。

格力電器原有的半導體設計團隊很有可能在集成電路子公司任職,但外界尚不得知,集成電路子公司的技術人員規模以及如何招募新的晶片技術人員。

格力電器更沒有透露晶片的採購商名單、已經實現量產的晶片年產量、代工廠名單。

從朱江洪手裡接過格力電器董事長職權棒的董明珠,任上的業績表現並不俗,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電器多元化布局明顯,加碼小家電、推出格力手機,若不是因為中小股東的阻撓,格力電器還會收購珠海銀隆造車。

多元化的布局,並不完全進展順利,格力手機反響平平,董明珠看好的珠海銀隆在今年以來也屢出資金流問題。

在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正高級研究員林嘯看來,對於家電企業做自用晶片,除了要解決技術問題外,更為關鍵是控制晶片的成本:「MCU雖然單價不高,但是如何控制好功耗,如何把成本降下來,是很大的學問。

」林嘯認為,需要控制成本的晶片,大多採用IDM(設計與製造一體)的模式,從設計、流片、封裝都一力承擔下來。

國內就有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採用IDM模式轉為綜合性半導體供應商的例子——士蘭微(600406.SH)。

士蘭微生產應用於家電的晶片,客戶群有海信、三星、美的、戴爾、索尼等企業,晶片設計研發隊伍有350多人,晶片工藝、封裝技術、測試技術研發隊伍超過1000人。

儘管很有可能短期內並不能帶來收益,但對於有資金實力的家電企業涉足晶片業,林嘯樂見其成:「如果格力電器有遠見,應該去做家電行業的『安卓』,把技術開源出來,大家一起玩。

」林嘯強調,生態才是最重要的,ARM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提供商,它自己並不生產晶片,但它將自己的晶片技術授權出去。

在林嘯看來,網際網路時代,電腦、手機的設備數量遠遠比不上物聯網時代的終端設備數量,除開家電,還有汽車、鞋子、門鎖等,網際網路時代需要的CPU,中國企業已來不及布局生態,物聯網需要的MCU,還有得一拼。

在張琛琛看來,家電的生態對比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生態更為封閉,更換器件需要做完整的設計、測試、試生產過程,但IC占家電整機的成本不算很高,整機廠及方案商在產品定型後切換器件的意願不強烈。

「晶片是有技術門檻和規模經濟效應的,把有限的資源分散開來確實低效率且低價值。

」張琛琛介紹道,「家電企業初期可以先從一兩個專用晶片切入,逐步擴大產品覆蓋面,也可以通過投資有技術積累的晶片設計公司、或者與優秀的設計公司聯合開發晶片的模式,也是實現家電廠商做晶片的方式。

來源:經濟觀察報

作者:李華清

簡介:北大創新評論由北京大學認證,依託北京大學權威的學術體系及深厚的科研資源,聚焦全球前沿資訊,對話業界領袖,為活躍在中國經濟領域的政府領導、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提供全面借鑑與智略參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