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電易:晶片漲價潮再度來襲,2018晶片國產化迫在眉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8年才剛剛開始,半導體的巨頭就打響了晶片漲價的第一槍。

歐洲半導體巨頭恩智浦(NXP)公司近日對其代理商發出了漲價通知,前面也提到了發改委已經約談儲存晶片的霸主三星,因為存儲晶片瘋狂漲價。

這波晶片漲價潮,可是讓三星等國際大廠賺得盆滿缽滿,晶片國產化迫在眉睫,國內晶片產業有望奮力追趕,釋放巨大潛力。

晶片漲價潮此起彼伏或延續到2018年上半年

晶片漲價潮持續不斷。

雖然存儲晶片已經連漲了6個季度,但是趨勢未見減弱,或將延續到2018年上半年。

從2016年第四季度開始,DRAM和NAND Flash的價格就久居不下,不斷上漲,導致國內的內存條產品的價格大幅上漲,到年底時候,內存條的價格增幅一度達到了300%。

本來預測DRAM上游廠商會在2018年一季度下調價格,但三星和海力士降價已無可能,理由是DRAM顆粒供不應求。

發改委已就存儲晶片漲價的問題約談三星,或將調查可能存在的公司價格操縱行為。

當大家都將注意力放在存儲晶片的價格上的時候,MCU等晶片又悄咪咪開始漲價。

從2018年一季度開始,NXP多個產品線將全線漲價,其中,MCU上調6%,數字網絡上調5%,智能天線解決方案、車載微控制器及安全移動支付上調10%。

NXP打響的2018年MUC晶片漲價的第一槍,或預示著2018年一季度供應鏈元器件漲價將延續。

國產晶片商遭遇漲價潮「寒冬」

晶片價格的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需求量十分巨大。

汽車電子,物聯網,5G等高速發展,帶動電子製造業需求高漲,相關晶片技術更新換代,供應鏈的產能不足,出貨量跟不上需求,這才導致了晶片的供應緊張。

2017年以來,全球不少MCU廠商產品交期都從4個月延長至6個月,全球電子產品製造業都異常興旺,連日本都出現多年不見的正增長,晶片等電子元器件的銷量頁也跟著上漲。

在矽晶圓產能滿載、汽車電子及物聯網需求的持續爆發下,MCU在2018年供應短缺局面或許一時無法解決。

存儲晶片價格持續攀升,除了國外因素外,中國存儲晶片過度依賴進口也是存儲晶片大幅漲價的原因。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消費電子製造工廠,晶片國產化率不足10%。

截至去年10月底,中國晶片貿易逆差已高達1545.25億美元。

中國作為最大的晶片市場卻沒有話語權,一直受制於人。

目前,三星是世界第一大半導體供應商,而內存的漲價讓其賺得盆滿缽滿。

國產晶片替代化加速,機遇巨大

不掌握晶片技術,國有企業的命脈終究被跨國巨頭握在手中。

從近5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進出口數據來看,有著極大的進口替代空間,晶片國產化也將帶來諸多的投資機會。

首先,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給中國大陸企業帶來了曙光。

半導體產業正在經歷第三次產能轉移,行業需求中心和產能中心逐步向中國大陸轉移。

其次,物聯網、汽車電子、智能電網、5G通信、大數據、雲計算、消費電子等行業的應用逐漸上量,將帶來半導體集成電路需求的持續繁榮。

2018年國產化替代加速,我國在晶片設計上差距明顯,但在中下游的製造、封測等領域或率先突圍。

目前,中國晶片廠商正積極發力提升產能。

紫光投資2000億元在南京建設半導體產業基地,建成後月產晶圓10萬片,是中國規模最大的晶片製造工廠。

在晶片國產化趨勢上,隨著產業投入加大,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內,相關資本支出將達到高峰;半導體封測和製造商,受半導體產業化向亞洲轉移的影響,加上有國家大基金的支持、積極收購國外優質資產,封測和製造端實力將快速加強。

如今,中國晶片企業的發展,有了政府政策和產業基金的雙重加持,有望在未來幾年內迅速崛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有望突破技術封鎖,國產化存儲晶片獲得成功

存儲晶片一直是數碼、家電等領域的必備晶片之一,企業代表著一個國家晶片的發展程度,它的重要性就如同前陣子國產「原子筆頭」獲得成功一樣。無論是產業鏈來說,還是實際應用,存儲晶片都顯得很重要。日前中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