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全球簽下了40份5G商業合同,但沒有一份合同來自中國內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4月16日的華為2019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表示,截至4月15日,華為已簽訂40張5G商用合同,目標是幫助客戶構建更簡單強大智能的5G網絡,使用創新技術。

而根據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介紹,這40份5G商業合同,只有一份來自香港。

其拿到的5G合同有23份來自歐洲,10份來自中東,6份來自亞洲,還有1份來自非洲。

在中國內地,華為做了很多5G測試,但都不是商用。

在全球都具有5G技術優勢的華為,卻沒能獲得中國內地運營商在商業訂單上的支持,難免讓人感到意外,其背後原因究竟是什麼?

國內無訂單,根源在牌照在華為2019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方面並未解釋其未從內地三大電信運營商手中獲得商業訂單的原因。

尋找中國創客(ID:xzzgck) 通過採訪發現,運營商們不是不想跟華為簽商業合同,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目前國內還沒發放5G牌照。

「我覺得是時間表還沒到。

」有關注5G領域的投資人告訴尋找中國創客,「運營商現在都是在極小範圍內測試,牌照也還沒發放,所以現在華為沒有 (中國內地) 訂單並不奇怪。

有接近華為內部的人士直接表示,目前華為5G設備在國內其實出貨量很大,但大都是用於實驗和測試。

據數字中國報導,因為實驗性質和國家確定的實驗範圍等都有明確要求,有沒有牌照沒有太大的區別。

而由於國內目前尚未頒發5G商用牌照以及臨時牌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以及其他參與5G建設的通信商尚不能簽署5G商業訂單。

實際上,就在不久前,中國移動剛剛公布首批5G訂單競標結果,中標者包括華為、愛立信、中興通訊、諾基亞、大唐,其中華為250站5G基站、愛立信110站5G基站、中興80站5G基站、諾基亞和大唐各30站5G基站。

這一中標結果,也基本代表了各大通訊設備公司在全球的市場格局。

據《經濟觀察報》援引通信行業分析師武超的觀點,就目前全球5G設備商的份額占比來看,華為和中興通訊占比加起來近一半,愛立信份額接近27%,剩下的主要是諾基亞。

國內市場份額方面,愛立信和諾基亞目前各占比10%左右,其餘份額主要由華為和中興通訊占有。

根據公開資料,目前除華為有40個5G商業訂單外,諾基亞已經與16家運營商在全球3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簽署了30個5G部署商業合同,愛立信在全球有18個可公開的5G商用合同。

「大家普遍認為華為在5G上有技術優勢,這主要體現在專利數量上。

」前述投資人告訴 尋找中國創客 。

5G牌照為何遲遲不發?5G牌照,確切地說,就是5G移動通信經營牌照。

就像機動車上路首先要有車牌一樣,對於一些新興行業,我國也有特種營業牌照的管理,以此來規範新興行業的行為準則,移動通信業就包括在內。

有了授權,才可以依法進行商業活動。

機動車掛牌是為了加強管理,給電信運營商頒發牌照也是為了統籌調配有限的資源——頻段。

無線電發明之初,並沒有所謂「牌照」。

但隨著相同頻段間無線電設備的增加,電磁信號干擾也越來越多,各國政府開始著手干預,建立頻段授權機制。

在我國,直接負責這一牌照發放工作的是工信部。

在美國、歐洲等地,5G頻譜牌照通常採取拍賣的形式。

對於通信運營商來說,拿下5G牌照就相當於獲得了下一代移動通信競爭的入場券,所以競拍成交價格不菲。

去年秋天,多個波段的5G頻譜拍賣為義大利國庫貢獻了令人瞠目的65.5億歐元 (約75.6億美元) 。

而在我國,由於運營商均屬國企,並未採用拍賣的方式,而是由相關部門統籌分配。

一方面,在2019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胡厚崑預計,5G時代用戶達到5億隻需要3年。

而到2025年,全球會有650萬5G基站,28億用戶,覆蓋58%的人口; 另一方面,中國5G牌照發放時間點一次次滯後於預期。

2018年11月,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 「今年年底,我國有可能發放5G牌照。

」而時至今日,國內5G牌照尚未頒發。

最新消息是,3月28日,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將根據終端成熟情況,估計於今年適時發放5G牌照。

除了終端成熟度外,運營商的態度,可能也是導致牌照發放一再晚於預期的原因之一。

根據3月21日中國移動發布的年報: 2019年,其資本開支預計為1499億元,相比2018年1671億元的資本開支數目下調10.3%,這一數值不包含5G投入預算。

若包含5G預算,則2019年公司總的資本開支仍不會高於2018年。

也就是說,中國移動2019年5G投入不會高於172億元。

這一投入遠低於分析師此前預測,據FT中文網報導,該投入金額約為花旗集團電信業分析師劉斌 (音) 預期的一半。

第一財經日報的報導稱,運營商對5G發展的態度依然矛盾: 一方面,傳統業務增量不增收,寄希望於5G帶來新的變化; 但另一方面,4G的投資尚未完全收回,5G的商業模式仍在探索。

前述投資人告訴尋找中國創客: 「運營商現在態度都挺曖昧,4G已經能滿足絕大部分需求,而且投資了那麼多,他們肯定想延緩4G的生命周期,不想那麼快上5G。

運營商也在博弈。

」該投資人還透露,業內有消息稱,國家有意扶持第四家運營商,而且這家運營商會有民資入股,譬如小米、BAT等,但不會是華為。

「沒有人可以又做設備商,又做運營商。

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希望每次分享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實際性幫助和啟發,可以動動手指關注我,收藏,點讚,評論。

看見大家跟我的互動,也讓我有更新下去的動力,發表更多乾貨的文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