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延遲發布5G手機,這才是背後的真正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月25日,在巴塞隆納舉辦的2019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5G成為了當仁不讓的主角。

包括OPPO、華為、小米、一加在內的一眾國產品牌先後亮相!




不過,相對於國內廠商對5G的無限熱情,作為全球最大智慧型手機生產商的三星,只是發布了一款摺疊手機。

而拿走了全球智慧型手機60%利潤的蘋果,甚至沒有任何的表示。

如果說三星將剛發布不久的S10升級為5G手機,尚且還算趕上了5G這波浪潮。

那麼,蘋果宣布將原計劃2019年發布的5G版iphone,推遲到2020年或以後,就顯得耐人尋味了。

為何,蘋果會如此淡定?

01

為什麼國內品牌搶先發布5G手機?


首先要說的是,儘管2019年被稱作5G手機「元年」。

但是,真正的大規模商用,卻要等到2020年之後。

那麼,為什麼國內手機廠商會這麼著急呢?




不妨先看一組數據。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僅為2%。

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字不升反而下降了1%。

換句話說,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都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以蘋果為代表的手機製造廠率先啟動了漲價模式。

緊隨其後,華為、oppo、vivo也開始不斷提高旗艦機的定價。

即便是以「性價比」著稱的小米,也表示小米9將會是最後一次拼性價比了。

但是,作為全球品牌價值最高的蘋果,提價後的直接結果卻是新款iphone銷量的下滑。

所以,相比於提價,國廠手機品牌們更寄希望於5G這個風口:

只要5G進入大規模商用,那麼消費者將會掀起新一輪的換機潮。

而這,將對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進行重新洗牌。




但是,從最近的發布的5G手機來看,其實絕大部分廠商並沒有準備好。

那麼,為什麼還要「趕鴨子上架」呢?在我看來,主要有幾點的原因:

1.「戰略目的」比實際銷量更重要。


為什麼每當提起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全世界只記住了阿姆斯特朗?

因為,沒人在乎第二個人是誰。

同樣的邏輯,對於國內手機廠商們來說,相比於2019年的5G手機的實際銷量來說,搶占「全球5G智慧型手機首發」的位置則顯得更加的重要。

因為,誰都清楚,即便是三大運營商加緊鋪設5G試驗站,進入試運營的時間也要等到2019年第二季度以後。

2.搶先首發5G手機,不僅意味著曝光度,更意味著搶占消費者心智。


華為這次在世界通信大會上發布的全球首款摺疊5G手機,在贏得全球媒體和用戶關注的同時,其實也給同行的競爭者出了一個難題,那就是:

如果你沒有摺疊屏,那麼你就落後了;如果你摺疊屏沒我好,那你也落後了。

除此之外, 55W的快充、5G/4G的雙卡切換、更快更強勁的網絡下載速度、鏡像智拍等等技術,都在消費者心智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果你的配置低於這個,那麼在消費者看來,你就不如華為。

3.反正並不著急賣,所以越早越好。


當華為將這款手機的定價為2299歐元的時候,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雖然很酷炫,但是我買不起。

其實,華為之所以將價格定的這麼高,除了基於成本的考慮之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華為刻意減少出貨量。

畢竟對於華為來說,3月份即將發布的P系列旗艦機型,才是真正面向5G市場的「王牌利器」。

我想,其他手機廠商估計也都是這樣想的。

畢竟,還有幾個月時間可以去改善。

02

為什麼蘋果延遲發布5G手機?


儘管國內手機廠商們對待5G 的態度,有人將其作為「營銷噱頭」,也有人將其作為真正的「風口」。

但至少我們和全球手機巨頭們相比,已經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了。




不過,我相信很多人還是想問,蘋果沒有參與這場5G的狂歡,究竟是刻意為之還是迫不得已?

在我看來,其實有主客觀幾個方面的原因。

1. 與高通的分歧並未解決,英特爾的5G基帶又不成熟。


在華為的這次發布會上,華為Mate X使用的是麒麟980和巴龍5000的5G終端基帶晶片,三星的摺疊手機使用的是高通驍龍855和三星自家的晶片。

可問題是,蘋果儘管有超強的處理器晶片A12,但是卻沒有5G基帶晶片。

眾所周知,高通和蘋果在此之前存在專利糾紛,無奈之下蘋果只好求助於另一家晶片產商英特爾。

不過,很不幸的是,英特爾的5G基帶技術並不成熟,並且表示要等到2020年才能生產出來。

也就是說,蘋果這次被晶片坑了。

2.5G手機大規模投入市場,需要等到2020年後。


儘管蘋果受制於英特爾的5G基帶晶片,但是,這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因為,如果迫在眉睫的話,相比於受損的5G市場,和高通和解的成本明顯更低。

而且,還可以向三星、華為這樣的企業尋求幫助。

最重要的原因是,就中國內地市場來說,5G試運營的時間表需要等到2019年下半年,正式商用時間需要2020年之後。

而像歐美已開發國家,則可能更緩慢。

也就是說,即便蘋果今年繼續發布4G手機,也依舊有足夠的時間趕上5G的風口。

不過,蘋果也要考慮的是,消費者是否願意在5G時代即將來臨的大背景下,還願意花大價錢購買4G手機?

3.出於對蘋果品牌的考慮。


5G手機絕不是簡單的升級晶片,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比如,如何解決手機發熱、更費電的問題;比如,如何解決5G通信穩定的問題。

儘管國內手機品牌們也面臨這樣的問題,但是蘋果作為一家成熟的品牌,更在乎產品的成熟度和口碑,不願意任何因為產品不成熟而傷害品牌的行為。

本質上來說,這是「守成品牌」的通病,跟曾經的諾基亞一樣。




最後,我想說的是,儘管蘋果這樣的考慮並不道理。

但是,說一千道一萬,還是因為蘋果的創新能力大不如前了。

否則,誰願意拱手將這樣的機會讓給別人?

這對於國產品牌來說,既是機會,同時也是挑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