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華為模式?美日突然點名台積電,最終還是要走這一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美日突然點名台積電

說到台積電,因為晶片這個冷門的核心配件逐漸被大眾所熟知,以及台積電在晶片製造領域的影響力和華為事件,使得大眾對台積電不再陌生,這個在人們生活中與之幾乎沒有任何交集的企業,卻逐漸成了大家茶餘飯後的談資內容。

我們知道,華為通過自研晶片擺脫了對美國晶片的依賴,但是在晶片的生產環節,卻需要依賴台積電,近段時間,更是有媒體報導,美國企圖通過修改規則,禁止台積電為華為進行晶片代工,這讓台積電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這讓我們看到,台積電在華為的供應鏈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台積電的重要性,還不止對於華為,甚至在國家層面,台積電也是關注焦點。

前段時間,美國方面就希望台積電可以到美國開設工廠,而近日,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川普政府再次點名台積電,再次與台積電接觸,希望可以在美國設立工廠。

很快,日媒也突然報導,日本政府也希望台積電可以到日本設立工廠。

美日先後的突然點名台積電,積極遊說台積電來其本國設廠,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很顯然,華為模式被看好。

華為模式被看好,最終還是要走這一步?

我們知道,去年美國對華為進行的極限打壓,表面上看,是美國在晶片層面對華為實行了斷供,美國方面自以為如果華為得不到美國的晶片,華為就會屈服。

但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對華為供應鏈的一次極限考驗。

在供應鏈層面,華為之前曾經表示,每一個零部件都會至少有兩個供應商,如果做不到,那麼就通過自己研發來解決,很顯然,美國這次斷供晶片,就是華為通過自研來解決「第二個」供應商的真實案例。

而從美國斷供華為晶片開始,全球很多高科技企業,都開始有意進行重塑供應鏈,尤其是在日本也斷供韓國半導體原材料之後,關於供應鏈的重塑,幾乎成了業內的共識。

例如之前台積電方面也表示,希望台積電的供應商可以來台灣開設工廠,而我們國內的智慧型手機企業,也都開始紛紛布局手機晶片,就連蘋果也在有意進行這樣的布局,例如之前的LCD顯示屏依靠日本JDI,OLED顯示屏依靠韓國三星,但是下一代顯示屏技術,蘋果便開始投入重金,目的就是做到自主。

很顯然,美國、日本先後都希望台積電可以到其本國開設工廠,同樣是出於加強國家層面的供應鏈考慮,確保在高科技領域有像華為一樣的B計劃。

雖然美國已經擁有英特爾,但英特爾並不是晶片代工大廠,英特爾甚至連生產自己的晶片,在產能上都長期不足,而且在先進工藝上,已經落後多年,尤其在5G時代到來之後,將會極大的帶動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晶片的市場需求量將會大幅增加。

而日本在這方面的需求就更為急迫,全球前十晶片代工企業,日本一家都沒有。

然而這種在高科技領域的供應鏈重塑,還不止體現在晶片代工,例如美國極力促使富士康去美國開設工廠,則是在產品終端的一種布局。

雖然美國也有像偉創力這樣的代工廠,但是在規模上,與富士康根本不是一個等級,例如拿2019年財報來看,富士康在凈利潤方面幾乎是偉創力的40倍。

有人說美國是在逆全球化發展,其實本質上來看,美國不是逆全球化發展,而是干預製裁其他國家、企業的全球化,而加強自身對全球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我們看到,美國正在將經濟全球化推向「有限全球化」這條路。

例如根據媒體報導,美國或將出台新的措施,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進行新一代5G標準的合作,但是不包括產品的出售,這不就是典型的「有限全球化」嗎?

在有利於美國進行頂層控制,有利於制定遊戲規則的領域,則推行全球化,否則就進行打壓、制裁,甚至是實行霸權主義。

同樣,在5G之前,美國主導全球無線通信領域時,專利、技術被美國牢牢把持,但當華為在5G時代打破了美國的封鎖,美國就主導成立OPEN RAN聯盟,要讓華為等交出標準、交出接口,這已經不是「有限全球化」,而是「雙標全球化」。

因此我們看到,通過對供應鏈重塑的「華為模式」,在對抗美國極限打壓的過程中,發揮了奇蹟般的效果,而這種「華為模式」的成功,則開始紛紛被其他企業甚至是國家所效仿。

而由美國掀起的對全球化的衝擊,現在就連美國也開始為自己謀求退路,準備B計劃。

之前華為徐直軍就表示:如果美國政府任意修改企業產品規格,這種破壞效應是非常吃驚的,全球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的玩家都很難獨善其身。

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全球供應鏈的破壞是不可描述的,不僅是對華為。

寫在最後

如果純粹地從經濟全球化角度來講,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企業,它們在哪裡經營,是根據市場選擇和導向的結果,目的是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市場選擇的結果對全球供應鏈的參與者都有益。

而華為選擇「華為模式」,是一種被逼無奈之後的求生之路,難道這種求生之路要成為一種全球化的常態嗎?

但目前來看,受到美國霸權的影響,已經有高科技企業,開始有意逃離美企,而美企則在有意逃離美國,例如在晶片產業,我國在手機、家電、監控等多個領域開始自研晶片,而美國RISC-V開源晶片組織,則將總部搬出了美國。

因此美國對全球化經濟規則的破壞,讓全球其他經濟主體也心有不安,也被迫建設屬於自己的「華為模式」,走上了一條被迫之路,但搬起石頭的美國,則正在走上一條砸自己腳的道路,最終將無路可走,我們拭目以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產晶片讓華為都甘拜下風,究竟有什麼魅力?

今年的華為可以說是經歷了大風大浪,可以說遭遇接二連三的困境,被美企斷供後,華為也逐漸將市場轉到國內,很多的外包的業務也交給了國內的廠家,這也讓很多的人擔心國內的技術會不會不如美國,但是事實卻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