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梯隊選百度還是京東?馬化騰回覆:哈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際網路第二梯隊會是BJ?還是J..B? 馬化騰曾回覆:哈哈。

儘管我們還是習慣性稱「BAT」為中國網際網路三巨頭,但毫無疑問的是,隨著百度一系列的戰略布局、投資的失誤以及曝出來的一系列醜聞,在網際網路的第一梯隊上,百度已經掉隊了;更不論騰訊今日才出財報,在美股的 ADR 大漲 6.8%。

單純從市值的角度來看,在上市初期,百度算是絕對的老大,2005 年左右,市值是騰訊的兩倍,34 億美元。

而到了 2007 年底的時候,騰訊市值跟百度有一個交叉,之後騰訊就一騎絕塵而去了。

可以這麼說,百度落伍不是一兩年的事情,而是已經整整 10 年了。

到了今天,騰訊阿里已經是百度的 5 倍左右。

把百度跟另外兩個相提並論,已經不是那麼合適了。


也許 BAT 的地主局早已只剩 AT 二人轉,但今天的主角,卻不是騰訊阿里,而是百度和京東。

隨著京東的異軍突起,從市值以及公司規模行業影響來講,這兩家公司目前算是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第二集團軍了(由於小米、螞蟻金服由於還沒正式上市,沒有公開數據可以借鑑,暫且不加入不考慮)。

無意中看到劉興亮老師在去年 6 月底發表的關於百度和京東搶奪網際網路公司第二梯隊的文章。

在那個時候,馬化騰很應景的回覆了一句,哈哈。

在騰訊剛出財報的今天看來,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然而目前的第二集團並不一定意味著潛力小,也不一定意味著對產業影響力就低: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合伙人吉姆•戈茨就曾經說過:「要在投資時做出聰明的選擇,就要知道某個市場的潛在規模和重要性。

我們尋找的是以使命為導向的創始人。

他們既能建立一家偉大的公司,又能開創一個偉大的領域。

因此,一個好的投資決策更重要的是能否認識到公司長期的潛力和重要性,特別是對科技股來講。

而對於我們二級狗來說,深度地對比剖析一下如今第二梯隊的百度和京東,對我們的投資是非常有幫助的。

即便機率很低,你也不能否認這兩個公司有超過騰訊阿里的可能,真到那時,你投資的回報可不是僅僅用百分比可以衡量的了。

從公司市值分析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除了阿里外這幾家中概股市值的變化。

近段時間隨著財報的陸續公布,京東和百度朝著相反的相反的方向發展。

特別是京東財報發布後,它開始被百度拉開距離。

京東的財報反映出,它們現在面臨公司增長速度的下降。

當盈利是個問題的時候,增速是一個可以支撐股價繼續上漲的重要因素,如果增速跟盈利都沒有好的表現,股價自然不會有好的表現。

雖然百度,京東是在完全不同的領域發力,而且百度在搜索上面,在中國暫時沒有對手;而京東則面臨著來自阿里,蘇寧等公司巨大的競爭壓力。

但我們還是可以對它們的財務做一個縱向的對比,來判斷一下投資方向。

可以看到,在季度營收增速上,京東這幾個季度同比逐漸下降,明顯看出京東的增速在過去一年內缺足夠的的動力。

這一方面跟中國整體網際網路用戶增速方面相關。

這也是為什麼京東開始在廣大農村區域加大擴展力度。

城鎮人口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消費主力,也是京東營收主要的貢獻者,而這方面正面臨用戶飽和的風險。

而百度在經歷了前期的掙扎低迷之後,從2017年第三季度開始,開始展現出AI所帶來的強勁的增長動力,增長速度同比提高了接近一倍。

對應在股價上面,百度的股價經歷了一個跳躍,這中間主要是由於大盤的波動帶來的。

隨著大盤企穩,又進入了上證的通道。

而市場從去年開始對京東的增速就開始持懷疑態度,股價上下波動,這次財報更是確認了投資者的懷疑,財報出來之後,股價持續下跌。

凈收入體現了一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運營能力。

很明顯,百度是個現金牛,也只有這樣才有能力不斷的投入到AI的新方向當中。

而京東一直以來都有巨額的交易額,但是盈利方面可能還不是它現在關注的重點。

每個季度的盈利或者虧損在這麼巨大的營收面前,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投資者不應該從京東突然盈利,或者盈利同比高了好幾倍來判斷這個公司的潛力,畢竟你毛收入1萬塊的時候,使勁省省,省個十塊8塊的還是不難的。

另外京東一直在改變GMV的定義,這恐怕也是人工干涉相關增速的一個證據。

這兩個公司的營收成本都在增長,不過百度這幾個季度的成本增速在大幅減少,運營的效率可能在提高。

而京東的成本在不斷的以40%左右的同比速度增長。

直接對比一下營收的同比增速,與營收成本的增速,之前京東的營收增速超過40%,跟成本增速基本持平,如此來說,作為一個生意,這並沒有出奇的地方,因為你每獲得1美元的收入,需要支出1美元,基本沒有盈餘。

但嚴重的是,京東本季度的增速只有31%,而收入成本的增長卻有33%。

這實際上一個虧本的生意。

相反,百度這季度的營收增長有23%,而營運成本的增長只有7%,這才是一個自然持續的生意應該有的。

而作為京東效仿的對象,亞馬遜,看看他的營收成本和營收的增長率。

雖然亞馬遜的營收成本在逐漸增加,利潤率一直也很低,但是他的營收的增長率是一直大於營收成本的增長率的。

這也是亞馬遜的股價在持續上漲的基礎。

如果京東不能有效的降低營收成本,那麼恐怕公司股價會有更多的波動。

而最近的裁員,恐怕就是京東正在考慮這個成本問題了。

看了這些數據,大家應該對百度與京東的生意,那個更能有機自然的增長看的更加清楚。

從公司戰略分析

百度現在有了比較清晰的戰略,那就是陸奇提出的All in AI。

目前百度的組織結構如下:

在All in AI 的戰略下,百度仍然大力挺進AI的各個子層面。

1. 在信息流方面,百度保持著搜索的霸主地位,同時大力推廣百度新聞、百度百家號等內容分發產品。

李彥宏在2017年發內部信,親自強調百度聚焦內容分發的重要性。

「百度從本質上來講,最核心的東西還是在做內容的分發。

」李彥宏說。

2. 在智能流媒體方面,百度旗下的愛奇藝已成功拆分上市,當天募集了約22.7億美元;目前國內市場與騰訊視頻二分天下。

3. 在自動駕駛方面,百度的 Apollo 計劃獨占鰲頭,獲得了國內第一批資主駕駛汽車路測許可證。

陸奇親自帶領的部門自然勢頭猛烈。

目前百度通過開源的Apollo計劃招攬了一大批汽車合作商,包括比亞迪。

4. 在智能硬體方面,百度的 DuerOS 平台獨樹一幟。

反觀占領了歐美搜索門戶的谷歌,正是由於在信息流方面強大的優勢,Google Home/Google Assistant 一系列產品才能在市場獨霸一方,儘管晚於 Amazon Alexa 智能硬體系列進入市場很長一段時間。

5. 在金融信息科技方面,百度剛剛分拆成立了「度小滿」;這一點來說,無疑比阿里支付寶、騰訊的微信支付甚至京東的京東金融起步都慢。

但也足以可見「All in AI」的策略,百度一個方面也不放過。

先不論AI這個方向目前有多火,以後還能火多久,但一個盈利強勁的公司,有了明確的目標和使命,那麼它的發展一定會更有效率,同時也能降低不必要的損耗。

只要百度能在國內站住行業老大的地位,包括AI,它的估值就還有不少上漲的空間。

如果更進一步,百度可以不斷拓展它的AI 作業系統,比如Apollo計劃跟更多的自動駕駛公司合作,而自動駕駛公司能走向世界,那麼百度的想像空間更大。

對百度的詳細分析,可以參看我們之前的深度分析文章:百度19億美元迎金融度小滿,市值要追趕阿里騰訊?


而對於京東來講,其最新的組織架構如下:

劉強東提出的戰略為「無界零售」,這其實也是和馬雲提出的「新零售」對著幹上了。

京東的核心業務很簡單:

1, 物流和供應鏈能力。

京東一直秉承著儘可能把物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從而解決履約成本的問題。

京東物流目前也已獨立運營,以徹底半開放物流-這的確是一部好棋。

然而,京東最強大物流同樣面臨著強大的競爭壓力:阿里的菜鳥物流以及其合作模式帶來的低成本,對京東衝擊不可謂不大。

京東一直想效仿亞馬遜,然而亞馬遜在全球範圍電商都是一支獨秀、獨孤求敗,再加上其龐大的Prime會員流量,所有商家和客戶自然願意選擇Fulfilled by Amazon物流。

這個模式由京東在國內實現,是非常艱難的。

2, 京東的無界零售的線下布局:投資永輝超市,成立生鮮超市「7FRESH」,啟動線下無人超市。

又是和阿里的大潤發、歐尚,以及生鮮領域:盒馬鮮生,還有無人超市一一懟上了。

3, 京東金融:自然也希望如阿里支付寶和淘寶的關係一樣,能形成一套自身完善的零售體系:從之前的物流到金融支付。

但目前來看,金融領域已經被阿里和騰訊牢牢掌控,京東想要分一杯更大的羹,幾乎沒有可能。

4 AI:京東同樣也有入局 AI 領域,如就上個月 15 號,京東在自家的人工智慧峰會上宣布了自己的 NewHub 平台,希望全面追趕 BAT,也挖了一系列尖端人才。

只是這方面,不知道阿里巴巴的達摩院是否會認輸呢?

對京東的詳細分析,可以參看我們之前的深度分析文章:

京東財報營收增勢2年最低,中國的亞馬遜夢想怎麼實現?

其實,京東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成本在不斷提高,而營收的速度卻更不上,這體現了電商的獲客成本在不斷的提高,而同類的競爭更加的激烈,導致盈利能力的下降和成本的增長。

這個矛盾不解決,京東會在虧損的路上繼續下去。

京東的野心不小,它想要的更多,所以才依靠騰訊的大樹。

但是當大樹給它的輸入不斷減少的時候,它的增長減速的問題就會開始顯現。

百度和京東對比總結

不管從目前市值,還是未來潛力,百度現在坐穩了中國網際網路老三的位置(等小米上市後,估計位子不保)。

作為投資者,在選擇投資的時候,應該要先看一下公司的基本面,基於好的基本面的基礎上面,再做進一步的技術分析,才能更加有效的選出好的標的,降低投資的風險。

京東可能有更大的潛力,只是目前的公司財務狀況並不能支持這個猜測。

儘管網絡上有很多對百度很多以前做法的很多反感的聲音,但作為投資者必須要理性,才有機會收穫自己的阿爾法收益。

現在,選百度還是選京東,你有答案了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