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手機真的崛起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為手機真的崛起了嗎?

轉載 摩爾定律

嚴格意義來講,華為手機在供應鏈上,還有很多短板,比如螢幕,比如曾經被三星陰過的存儲晶片。

但是,最核心的AP和BP,華為做到了全球唯二,另外一家不是蘋果,而是三星。

一 崛起:技術為王

何為崛起?

首先要賣得多。

銷量不行,談何崛起。

其次要賣的貴。

低端機中不乏銷量驚人的機型,不過百元機賣上一億部也不叫崛起。

怎麼才能賣得多賣得貴呢?把手機做的好一點。

消費者對一部手機的期待,無非信號好一點,上網再快一點、拍照攝像再好一點,電池再大一點、充電再快一點、發熱再小一點、日常使用再順滑一點、遊戲幀數再高一點、螢幕再好一點、外形再漂亮一點、介面更方便更人性化一點……最好再便宜一點。

很多人可能覺得各種體驗——通訊信號,續航,拍照,外形,性能,螢幕,UI,乃至觸感等,應該很簡單。

但實際上

把數據從計算機電路板吸渦

手機上的任何好一點的體驗,背後全是硬碰硬的昂貴技術。

想要拿出一點消費者希望而自己獨占的特色技術,昂貴得匪夷所思。

基帶晶片等核心技術動輒需要數百億級別的研發投入,否則連個響兒都沒有。

拍照模塊螢幕等核心技術的投入也動輒幾十億。

把與手機相關的所有主要技術都自己擼一遍,成不成另說,上千億的研發資金就出去了。

小米研發費用三十多億,被人嘲笑沒在研發上投錢。

中興一年研發費用一百多億人民幣,美國人一制裁就脆跪,被拉出來當沒有核心技術的典型痛批。

三星蘋果華為三大巨頭,每年研發投入上百億美元。

華為表示,海思麒麟980晶片,研發成本遠超3億美元,生產成本另算。

花了二三十億人民幣研發一枚晶片,生命周期不過一年;明年新晶片上市的時候,就過氣了。

更要命的是,光投錢還不夠。

未來派電路板與數碼管。

3d 渲染

在手機行業搞研發,資金、技術、經驗、人才、時間、耐心、意志、堅持、運氣缺一不可,缺一樣分分鐘死給你看。

所以,崛起與否,與很多其他事情一樣,是個需要落實到技術層面的問題。

——所幸華為一向是頭鐵理工男,一言不合就自主研發。

K3V2再爛,也要頂著消費者和媒體的嘲笑咬著牙上到旗艦機型,不停疊代,直到追上所有對手。

華為決定自研SoC的時候,高通立即提出低價優先大量供應晶片,但這誘惑不了華為。

從通訊網絡設備市場拼殺過來的華為知道,旗艦手機上永遠只用自主晶片。

遊戲體驗差,那就搞嚇人的GT技術。

至於巴龍基帶,那是起家的老牌強項,啥不行也不能基帶不行,信號不行。

拍照不行,那就收購業界團隊,蹭徠卡品牌也好,找索尼聯合研發cmos也好,就是要做到甩別人一條街。

最坎坷的道路才是最近的道路。

正向研發出來的技術最紮實,正面強攻占領的陣地最穩固。

老老實實把所有岔路都用腳量一遍。

習慣啃硬骨頭啃的滿嘴是血還徒勞無功。

實驗結果做出來多少就是多少,數字和指標不會和你討價還價,它只會無盡地折磨你。

當初耍的每一點小聰明和走的捷徑遲早會狠狠地報復和嘲笑你。

總之,什麼不行就研發什麼。

華為在研發上從不吝惜。

哪怕手機中應用的技術幾乎是科技行業中最昂貴的技術,華為依然瘋狂砸錢,從技術上解決問題,提升用戶體驗。

華為就像學生時代班上以刷題為樂的同學,見到什麼就研究什麼,不把所有的東西研究個明白不收手。

每年砸幾百上千億搞研發,和最先進的廠商PK,這特麼才是國際大廠國際范兒。

就這麼著,從余大嘴掌管手機業務差不多六七年時間,整體體驗上來了,用戶口碑也上來了。

而中國市場的銷量冠軍頭銜,只不過是之前努力研發的結果,不過是技術實力的反應。

仔細想想,現在華為手機在軟硬體技術和體驗上還有什麼短板?

信號一直領先。

續航及充電一直不錯。

拍照今年反殺長期霸榜的蘋果三星。

遊戲在嚇人技術後不再是痛腳,面對高通旗艦晶片機型不再落下風。

極光色外形驚艷。

系統更新給力。

對比其他旗艦機型,螢幕比不上三星旗艦的高端屏,僅此而已了。

面對蘋果……好像也就是螢幕確實差些意思。

幾十年來各路不差錢的科技巨頭在手機市場來來去去,現在在終端市場有核心技術的只剩下三星華為兩家加上沒有基帶只能算半家的蘋果。

高通只做晶片和專利授權,在市場上還是缺了一塊。

光伏產業風光3年陷困境 核心技術被外國壟斷

高端技術是奢侈品,也是非賣品。

小米藍綠頂多只能買到高通的晶片,無法買到高通的技術和專利。

麒麟晶片A系列晶片無論性能比高通強弱,概不外賣。

三星的獵戶座不賣為原則,外銷為例外。

魅族小規模的用了一些,再無後話。

技術不是一切。

想一想供應鏈管理、市場營銷、品牌管理、渠道建設、公關媒體、財務融資這些事兒,個個令人頭大。

但沒有技術的話,就皮之不存,毛無以附。

看看粗糧。

高通爸爸不給晶片,就只有缺貨耍猴。

高通爸爸什麼時候出新的晶片,粗糧才能上新的機型。

高通爸爸說晶片價格是多少,那就是多少,弄得雷布斯在微博上叫苦。

開個發布會,只能拿著上游供應商的雙GPS技術來吹。

雷布斯看到華為一塊麒麟970從1799的機型用到12999,心裡是羨慕嫉妒恨的。

只可惜自己的澎湃晶片還不給力,只能當高通的打工仔。

資料:中國信息企業

光玩營銷和渠道,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終究受制於人。

美國人有晶片技術,中興沒有,中國的自有技術也不足以支持中興。

美國人一旦決定製裁中興,中興立馬恥辱地撲街。

中興事件是個經濟問題也是政治問題,但落實到執行層面的時候,它變成了一個技術問題。

由於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華為存在,高通系手機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被按在國內消費者都能接受的價位上,三星LG等國外志(zhi)得(ci)意(jia)滿(gao)的品牌幾乎沒有還手之力,要不然不堪激烈的競爭退出,要不然困守小眾市場。

華為在中國市場拖住了整個高通系,也基本拖死了三星。

從高到低,國內其他使用高通或者聯發科晶片的手機廠商推出機型時都要掂量掂量自己與華為榮耀差不多價位機型的配置,賣點在哪裡,之後識趣地定出一個更低的價格。

你的營銷我可以克隆,我的技術你克隆不了。

我有核心技術,你有嗎?我能把一塊970晶片做出十個機型,五千萬以上的出貨量足以攤低成本,你們能行嗎?我能針對你們的每一個熱點機型做一個對標的機型懟上去,你們做得到嗎?我成本比你低,性能比你好,體驗比你好,你憑什麼和我斗?

政治不正確的說一句,小米就是富士康裝配手機的工人,華為就是Intel研發晶片的工程師——技術含量、前景和物質回報的巨大差別,一眼即知。

小米曾經風頭無兩,領先華為。

時過境遷,華為和小米完全不一樣了有木有。

增強的現實技術的行業理念。

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控制應用自動化機器人手臂在智能製造背景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中國要發展集成電路相關產業,是國家意志為其背書。

長江存儲,合肥長鑫,福建晉華三家存儲器廠商的背後,站著中國發改委、國資委、工信部、國開行及各大銀行、地方各級政府、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等真正的boss。

再往上?正是美國人意識到了威脅,不擇手段打壓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

無論是自行研發還是藉助外援科技力量,這三大存儲器廠商過兩三年肯定能在存儲晶片上追上三星。

一方面京東方模式的成功經驗給了決策層很大信心;一方面華為為首的國產手機廠商肯定能大量消化存儲晶片國家隊的產能,或者說存儲晶片國家隊本來就是為了國產下游整機廠商而存在;三是——韓國人已經示範過舉國體制發展電子產業不僅可行,效果何止不錯。

玩舉國體制,韓國人只是弟弟。

像核心電子產業這樣每年動輒拉動數千億GDP的事情,一旦具備了技術上的可行性,諸位可以想像光是各級政府的勁頭就有多大。

上游國產廠商掌握了技術之後,華為就不怕別(san)人(xing)掐脖子。

兩年後,中國手機產業將幾乎擁有從沙子到成品的全產業鏈技術,當然高端晶片製造這一重要環節還要放在台積電。

有了ASML的最新光刻機和梁孟松助陣,中芯國際,要努力啊,你現在沒有"光刻機封鎖"這個藉口了。

存儲器廠商,下一波看你們的了。

再過幾年,華為極有可能隨著人工智慧、5G紅利和手機業務的崛起,在中國電子產業供應鏈集團軍群的強大火力支持下,超越蘋果三星兩強,成為全球營收最高的科技公司。

華為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企業,也不是最賺錢的企業。

但華為是個不搞行政壟斷,憑技術在海外主流大眾科技產品市場攻城拔寨的中國企業。

我猜一下,華為應該是史上海外營收最多的中國企業,也是中國技術含量最高的企業。

每年讓外國人從口袋裡掏錢給自己,給員工開高薪,給國家交稅上千億。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有了很多出了國門就沒人認識的能源礦業巨頭,金融銀行巨頭,合資的汽車巨頭,房地產巨頭,建築巨頭,菸草巨頭,電商巨頭,社交手游巨頭,鐵路巨無霸,但華為是中國唯一的世界級科技巨頭。

憑以上幾點,華為已經是中國最偉大的企業,沒有之一。

業務,技術,網際網路和網絡概念。

年輕的生意

幾句題外話

很多時候,事情關鍵在於自主技術。

本文無意展開如何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是一個筆者力所不逮的龐大話題,本文僅僅就技術討論其重要性。

日本人有自產飛機大炮坦克航母的技術,戰場上就可以碾壓沒有自主工業技術能力做後援的國軍。

校長手裡那點德械師美械師,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打完了就沒了。

日本人可以用後方源源不斷製造出的飛機坦克大炮轟炸中國軍隊。

就這麼欺負中國人了,中國人憑什麼還手,憑漢陽造去打零式戰鬥機嗎。

日本人惹上同樣能自產飛機大炮坦克航母的美國人,技術優勢就瞬間消失了。

等美國人研發出了原子彈,兩顆原子彈一扔,戰爭就結束——美國人有原子彈技術,日本沒有,結局就是日本人投降。

技術碾壓,弱的一方去死。

簡單,直接,殘酷。

現代戰爭打起來,誰工業技術實力強,誰贏。

商場如戰場,差不多。

最讓我吃驚的則是同比增長,目前手機行業出於寒冬狀態,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能保持同比增長率為正已經是不太容易的事情,而華為手機的同比增長率本身不僅僅一直保持為正,同時處於不斷增長的狀態。

我們可以看下中國市場有名有姓的玩家,整體數據處於連續增長態勢的也就是華為和小米,而兩者的體量差距之大則意味著保持同樣的增長對兩者的難度截然不同。

本文為轉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發燒性能沒有錯 各家旗艦晶片代表機型

就像「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口號一樣,智能機的性能也無時無刻不在往上攀升。拿安兔兔跑分來說,2013年搭載高通驍龍800的小米3成績為3萬+,而僅僅三年後,最新的小米5s搭載了高通驍龍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