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美商務部擬態度突變,華為穩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突發!美商務部擬態度突變

時間過得很快,距離美國將華為納入到實體清單已經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距離美國推出的禁令緩衝期到期,也還只有一周的時間,可以說又一個比較敏感的節點馬上就要到來,美國是否還會繼續延期,又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不過近日來,華為的好消息還是不少,例如近日德國電信就表示要加強與華為之間的合作,德國電信是歐洲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因此德國電信的態度可以稱之為一種風向標,對華為有積極意義。

然而很快路透社就突然發布報導,報導稱美國商務部正在擬定一項新的規則,該規則將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進行合作,主要是為新一代5G網絡制定標準,在實體清單推出快一年時間,禁令緩衝期馬上就要到期之時,為何美商務部卻突然態度突變呢?

華為這次是不是穩了?

首先,美國商務部擬定的新規則,既然是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合作,從這個層面來看的話,突破了原來實體清單的一些約束,但需要指出的是,根據路透社的報導,這種合作是建立在制定新一代5G網絡標準之上的。

換句話說,華為是用自己在5G技術上的優勢,讓美國商務部進行了妥協,而美國商務部的妥協,目前來看,也僅限於5G標準領域。

但是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華為在5G領域確實技術最強,否則為何美國不選擇諾基亞、愛立信等企業去合作呢?

而這無疑再次讓世界看到,選擇華為是對的,因為在美國如此長時間極限打壓之後,美國還是改變態度,選擇與華為合作,顯然是給華為打了一個全球性的廣告。

之前英國電信方面就表示:華為是全球唯一一個真正的5G供應商。

而現在來看,美國商務部在現實面前,也不得不做出讓步。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用德國電信總經理的話說就是:每個人都必須清楚,時間已經耗盡。

是的,美國已經沒有時間繼續耗下去了,我國將軍金一南就指出,華為的5G技術領先美國三四年,領先歐洲四五年,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不選擇諾基亞、愛立信,而選擇華為。

在5G之前,通信標準的制定一直在美國手裡,但是到了5G時代,變了,美國大幅落後,之前任正非就表示,美國不用華為5G,未來美國會落後,顯然,在實體清單之後,美國企業不能與華為進行合作,美國不採用華為的5G技術和設備,將這種落後再次加大。

至此,我們可以說華為在對抗美國的極限打壓的「戰役」上,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這與華為在5G技術上的強大領先實力有直接的關係,這種技術優勢讓美國不得不主動求和。

所以我們可以預測,華為在海外的電信運營商業務,將會更加順利,因為之前一方面美國不承認華為5G領先,還誣陷華為5G有安全後門,但如果美國自己都與華為在5G上合作,又怎麼能阻止他國不與華為合作呢?

所以華為在電信運營商業務上,可以說比以前要穩了許多,但整體來看的話,還有一些不確定性。

例如目前影響華為智慧型手機在海外銷售的谷歌GMS,這方面與5G沒有直接的聯繫,屬於智慧型手機的生態部分,所以即便美國商務部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展開合作,但是開放GMS授權或許並不會在合作之列。

因為這與5G標準制定沒有直接甚至是間接的聯繫,但即便如此,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現在對華為影響最大的包括兩個方面,主要是未來發展有一些不確定性,但是這個不確定性並不能決定華為的生死,其一是智慧型手機生態,其二是電信運營商業務在海外的推進。

目前華為已經在將自建HMS生態推向市場,華為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實現了自建生態的從無到有,所以這方面華為已經穩了;再來談海外市場的電信運營商業務,目前華為的5G訂單一半來自歐洲,而現在德國電信也態度明確,所以雖然有些國家在是否選擇華為上還懸而未決,但既然是懸而未決,那麼就意味著不會輕易放棄華為,現在來看更是如此。

而現在美國商務部擬定新規則,表面上看似乎是利好華為,其實更利好美國,對於華為帶來的好處,例如刺激5G基站銷售,只是一種錦上添花,用任正非的話說,無非是少賺一些錢而已,但是對美國而言,華為卻可以將美國帶進位定5G標準的大門,讓美國有機會繼續在通信標準上站在世界之巔。

寫在最後

至此我們已經可以清晰的看到,華為確實穩了,否則美國方面根本不會做出任何形式的讓步,更不會是這種形式的讓步,只不過在此之前,美國在5G方面還有可以耗下去的時間,但現在,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方面,都意識到時間已經耗盡,美國方面自以為通過斷供晶片就可以讓華為屈服,以達到打壓華為,讓美國5G上位的目的,但是現實是,華為有著自研的更強的晶片,而美國則只能利用時間差打「持久戰」,其實是掩人耳目,直到現在看到,美國想通過打壓華為讓自己上位的計劃已經落空,只能退其次,認可華為,接納華為,選擇與華為合作,來保證美國在5G時代依然可以保持領導地位,那麼如果新規則擬定通過,華為會接受這樣的合作嗎?歡迎發表您的見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外媒:華為自信回應美國的第三次「豁免」

【環球時報記者倪浩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約記者 聞華 青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臻】「不管臨時許可延期與否,對華為經營產生的實質性影響有限,也不會改變華為一直遭受的不公平對待。」當地時間18日,...